侯外廬

[拼音]:shiqiangpan

西周中期青銅器。為微氏家族中名牆者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因作器者牆為史官而得名。1976年12月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莊白銅器窖藏中。現存陝西周原扶風文管所。盤銘記述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蹟以及作器者家世之事,對於研究西周的歷史極為重要。銘文所記述的西周歷史至穆王止,因此一般認為此器屬共王時期。

盤通高16.2釐米,口徑47.3釐米,深8.6釐米。圈足,雙附耳。腹飾垂冠分尾長鳥紋,圈足飾竊曲紋,均用雲雷紋填地。盤銘在腹內底部,銘文為18行、284字,其中重文、合文3字。內容可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歌頌文王至穆王的功德;後半部為牆自敘其家族自遠祖以來歷事周王朝的歷史。微氏家族世代為周王室的史官,有人認為即微子之後,乃商之遺民。文獻所載武王滅殷以後,微子啟降周,並使其子來見周武王,即銘文中的“雩武王既殷,微史刺祖迺來見武王”。至乙祖時出仕於周,為周王腹心之臣。銘文最末說明,牆為讚揚其先祖並祈求多福,而作器以為紀念。

與史牆盤同出的銅器共103件,從銘文可以看出屬於微氏家族的,有折器4件,豐器6件,牆器3件,器48件,共61件。折約當康、昭時期,為牆所述之第四代;豐約當昭、穆之時,為第五代;牆當共王時,為第六代;為第七代,當在共、懿之時。史牆上至豐折,下及於,共四代,相當於昭穆共懿時期。同坑出同一家族銅器如此之多,並有緊密聯絡而可資斷代的,尚是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