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油

藥材名稱:胡荽子

名稱出處:《千金·食治》

概況

基源:為傘形科芫荽屬植物芫荽的果實。

原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

餘項參見“胡荽”條。

生藥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果枝,晒乾,打下果實,除淨雜質,晒乾。藥材主產於江蘇、安徽、河北,以江蘇產量為大。

鑑別

性狀:雙懸果圓球形,直徑3~5mm,頂端可見極短的柱頭殘跡及5個萼齒殘痕,基部鈍圓,有時可見小果柄或果柄痕;表面淡黃棕色至土黃棕色,較粗糙,有不甚明顯呈波狀的初生肋線10條與明顯而縱直的坎生肋線10條相間排列。分果背面隆起,具3條縱行的肋線,中央較直,兩側呈弧形彎曲,有時可見懸果柄。果實稍堅硬。氣香,用手揉碎,散發出特殊而濃烈的香氣,味微辣。以籽粒飽滿、潔淨、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 果實橫切面:類圓形,由2分果合成。外果皮為1列厚壁細胞,內含細小草酸鈣方晶。中果皮外層為數列薄壁細胞;中層為厚壁木化纖維層,纖維縱橫交錯排列,外側數列縱向排列,橫切面多角形,內側幾列橫向排列,橫切面長條狀,初生肋線處的纖維幾全作徑向排列;內層為2列具壁孔的木化細胞;中果皮的初生肋線處有細小維管束,合生面有油管2個,橫徑170μm。內果皮為1列鑲嵌細胞。種皮為1列扁平薄壁細胞,內含暗棕色物質;合生面的內果皮與種皮之間有種脊維管束。胚乳半月形,細胞壁較厚,內含糊粉粒和草酸鈣簇晶;胚位於胚乳中間,由薄壁細胞組成,中央有子葉2枚,細胞中充滿糊粉粒。(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360頁.圖228)

理化:取樣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幹,加1ml氯仿溶解,點於矽膠G板上,以芳樟醇為對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為展開劑,展距17.5cm,噴3%香莢醛乙醇溶液顯色。(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361頁.圖229)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藥理

成熟的乾果實為弱的芳香劑,一般可與其他藥合用作矯味劑。也能增進胃腸腺體分泌,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所含揮發油具有抗真菌作用。

參考文獻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