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母子
藥材名稱:迎山紅
名稱出處:《吉林中草藥》
概況
異名:滿山紅、映山紅(《吉林中草藥》)。
基源: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迎紅杜鵑的葉。
原植物:迎紅杜鵑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
形態:落葉灌木,高約1.5m。小枝細長,疏生鱗片。葉散生,葉柄長3~5mm;葉片薄,長圓狀披針形,長3~8cm,寬1.2~2.2cm,邊緣微波狀,兩面疏生鱗片。花淡紅紫色,先葉開放,簇生枝頂;花梗、花萼均短,有鱗片;花冠寬漏斗狀,長4~5cm,外面有微毛,裂片5,邊緣波狀。雄蕊10,短於花冠,花絲有毛;子房被鱗片,花柱無毛。蒴果圓柱形、長約1.3cm,褐色,被鱗片。花期4~5月,果期7~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165頁.圖4284)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地灌叢中,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及山東和江蘇。原蘇聯遠東地區、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季採收,鮮用或陰千。
化學性質
含槲皮素、棉花皮素、杜鵑黃素、5-甲基山柰酚、5-甲基楊梅樹皮素、二氫槲皮素[1]。酚酸類有對羥基苯甲酸、原兒茶酸、香莢蘭酸、丁香酸[2]。此外尚有皁甙、甾醇及揮發油成分[3]。
參考文獻
[1] Phytochemistry 1971;10(11):2727。
[2] 中國經濟植物誌 1961:1231。
[3] 迎紅杜鵑和照山向的初步研究.北京市藥檢所,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