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橙

藥材名稱:旱柳葉

名稱出處:《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概況

異名:楊柳、山楊柳(《全國中草藥彙編》),河柳、小葉柳(《中國經濟植物誌》),長葉柳、白柳、窄葉柳(山東)。

基源:為楊柳科柳屬植物旱柳的嫩葉或枝葉。

原植物: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

形態:喬木,高達18m,樹冠廣圓形,樹皮暗灰色。小枝直立或開展,黃色或帶綠色後變褐色,微有柔毛或無毛。芽微有短柔毛。葉披針形,長5~8cm,先端長漸尖,基部窄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綠色有光澤沿中脈生絨毛,下面蒼白色,有伏生絹狀毛;葉柄長2~8mm,被短絹狀毛,托葉披針形,邊緣有腺鋸齒。總花梗、花序軸和其附著的葉均有白色絨柔毛,苞片卵形,外面中下部有白色短柔毛,腺體2,雄花序,圓柱形,長1~1.5cm,雄蕊2,花絲基部有疏柔毛,花葯卵形,黃色;雌花序軸有長毛,較雄花序短,長達2cm,有3~5小葉生於短花序梗上,子房長橢圓形,無毛,無花柱或很短,柱頭卵形,近圓裂;苞片同雄花;腺體2,背生和腹生。蒴果2瓣裂開。花期4月,果期4~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363頁.圖726)

生境與分佈:生於河岸及高原。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中南及江蘇、安徽、四川。

生藥

採集:嫩葉(柳芽)春季採;枝葉春、夏、秋季均可採;鮮用或晒乾。

藥性

性味:微苦,寒。

功效:散風,祛溼,清熱。

主治:黃疸型肝炎,風溼性關節炎,溼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開水泡,當茶飲。外用:煎湯洗,治關節炎腫痛。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治關節炎腫痛:鮮旱柳枝葉,煎湯外洗。或旱柳枝15g,寄生、桑枝、五加皮各9g,透骨草6~9g。水煎服。” ②《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治牛皮癬、溼疹:旱柳葉30g,蔥白24g,豬油、食鹽適量,明礬5分。共搗爛,布包塗患處,每日3次,6天為1療程。”

單方應用:①《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預防及治療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旱柳芽9g。開水泡,當茶喝,亦可酌加紅糖。” ②《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治風溼性關節炎初起,發燒怕冷:旱柳芽15g。水煎服。” ③《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治甲狀腺腫大:鮮旱柳葉500g,加水2500ml,煎至1000ml,每次服200ml。亦可製成浸膏或丸子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