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祥

[拼音]:dujuanhua

[英文]:Rhododendron

杜鵑花科(Ericaceae) 杜鵑花屬常綠或半常綠灌木,稀喬木。全屬約850餘種,中國約有560餘種。中文名來自神話傳說:蜀王杜宇(望帝)死後化為杜鵑(鳥),逢春悲啼,泣血不止。後人有“杜鵑啼處血成花”之說,因此花、鳥同名。杜鵑花種類、品種繁多,嬌豔動人,為世界名花之一。

概況

中國杜鵑花資源豐富,曾對世界杜鵑花的選育和栽培有重要貢獻。英國植物學家R.福瓊於1850年將中國杜鵑(映山紅,R.simsii)引至歐洲後,經多種、多代雜交,育成了能經促成栽培而在聖誕節開花的新品系,在歐洲有“比利時杜鵑”之稱,也是中國丹東杜鵑的主要來源之一。1904~1931年間,英格蘭人G.福里斯特曾7次到雲南,採集了大量杜鵑花的標本和種子,以之為親本在英國雜交培育成新品種,丘園和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因此而以擁有大量常綠杜鵑花著稱。20世紀30~40年代,歐美雜交的杜鵑品種,即俗稱的“西洋鵑”(簡稱西鵑),陸續傳入中國安東(現稱丹東)等地,同時日本培育的石巖杜鵑 (R.obtusum)、皋月杜鵑等品系(俗稱“東洋鵑”),也隨之傳入。不久中國上海等地也開始雜交自育新品種。1950年後,中國植物學家對杜鵑花的採集、分類、引種栽培做了不少工作,秦仁昌按德國H.斯洛伊默分類法提出的中國杜鵑花分類方案,受到各國植物學家的重視。中國丹東地區現已成為杜鵑花盆栽基地之一,有“杜鵑花城”之稱。其他如昆明、成都、重慶、無錫、上海和廣州等地栽培也較多,但多以落葉杜鵑為主。1983年在雲南省騰衝縣高黎貢山發現一株高25米以上、地徑3.07米、樹齡500年以上的大樹杜鵑(R.giganteum),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杜鵑花樹。

特徵、分佈和種類

杜鵑花單葉互生,通常全緣。花頂生或側生,單朵或多朵組成總狀傘形花序或頭狀花序;花萼5~10裂,宿存;花冠鐘形、漏斗形、管形、輻射形、碟形或碗形,常5裂;花色多樣,少數具香氣。蒴果。種子細小,多呈鋸末狀或糠秕狀。主要分佈於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大洲,而以亞洲最多。中國分佈地區集中於雲南、西藏和四川,其中雲南有250餘種,是世界杜鵑花分佈中心,也是栽培杜鵑花的主要發源地。種類繁多,有不同生態型別:

(1)熱帶杜鵑。生長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多為附生型,葉小而革質,要求高溫、多溼。

(2)常綠杜鵑。分佈在空氣溼度較大的地區。其中自然分佈海拔較低者,大都喜半蔭環境,分佈在海拔較高地區的高山常綠杜鵑,大都喜冷涼而多溼的氣候。以夏季溫度不超過25℃、冬季不低於-10℃、相對溼度在60~90%的環境為宜,忌高溫、乾燥和鹼性土。

(3)落葉或半落葉杜鵑。要求冷涼多溼氣候,夏季溫度不超過30℃,溼度在60%以上,廕庇度在50%左右,冬季能耐-30℃低溫。中國俗稱的杜鵑品種,實際上即屬這一型別。此外,園藝上還習慣將栽培杜鵑按花期分為春鵑(展葉前開花)、夏鵑(展葉後開花)、春夏鵑(春鵑與夏鵑之雜交種,春夏間開花,花期最長)和秋鵑(中國臺灣省特產,春、秋兩季開花)。

栽培

杜鵑花喜排水良好、pH4.5~6的酸性土壤,並喜光照和涼爽溼潤氣候,忌烈日曝晒;多數為淺根性,鬚根纖細,忌濃肥。以扦插繁殖為主;以育種為目的者,則以播種為主;也可行靠接或腹接繁殖。施肥以淡肥勤施為原則,有機肥為主。夏季以60~70%的廕庇度為宜。冬季溫室盆栽,則須陽光充足。夏溫高於30℃時,應採取灑水、噴霧、通風等降溫措施。相對溼度宜保持在60~90%之間。冬季寒冷地區需置0~5℃的冷室越冬。一般較少修剪。

應用

園林觀賞用杜鵑多配植於庭院、草坪、花壇、花境或風景區,叢栽、孤植或林緣大片種植均宜。夏季炎熱地區,宜在稀疏林緣配植。也可盆栽。小葉類可制盆景。高山灌木種類中有些種的葉能提取芳香油作香精原料,併入藥。黃杜鵑有劇毒,花果俱入藥。大白花杜鵑(R.decorum) 的鮮花煮沸漂浸後可炒食。多數種類的樹皮和葉富含鞣質,可作栲膠原料。木材粗大者,可製作美術工藝品。此外,高山杜鵑花因植株矮小,枝條密集,根系發達,還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見彩圖)

參考文章

杜鵑花的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項觀賞園藝杜鵑花的品種介紹觀賞園藝杜鵑花多久開一次花之花蕾期管理觀賞園藝人工飼養杜鵑花應該如何澆水觀賞園藝杜鵑花的修剪方法介紹觀賞園藝杜鵑花死亡的原因有哪些觀賞園藝杜鵑花扦插前的材料準備觀賞園藝北方養殖杜鵑花如何解決度夏問題觀賞園藝為杜鵑花施肥的五個注意事項觀賞園藝陽臺盆栽杜鵑花如何增溼觀賞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