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業大學

[拼音]:doujiaming

[英文]:Etiella zinckenella

昆蟲綱鱗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世界性分佈的豆科植物害蟲。又名豆蛀蟲。成蟲體長1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全體灰褐色。前翅前緣有1條明顯的白色縱帶,近翅基1/3處有1條金黃色橫帶;沿後翅外緣有1條褐紋。卵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孵化前呈暗紅色。老熟幼蟲長14~18毫米,初齡時淡黃白色,其後變灰綠直至紫紅。蛹長約10毫米。黃褐色。

中國大豆產區均有分佈,以南方大豆產區發生較重。除為害大豆外,還為害60餘種豆科植物。以幼蟲在豆莢內蛀食豆粒。被害子粒蛀空,且排洩蟲糞造成黴爛。每年發生隨地區及當年氣候條件而異,如南嶺以南每年發生7~8代;江淮流域4~5代;遼南及華北2~3代。各地主要以末齡幼蟲結繭越冬,也有以蛹越冬。在4~5代區,第1代幼蟲為害豌豆、綠豆、苕子等;第2代為害春播大豆、綠豆、檉麻等;第3代為害大豆及豆科綠肥;第4、5代均為害大豆。成蟲白天潛藏葉背或雜草上,傍晚開始活動。產卵於豆莢上,尤喜多毛品種。幼蟲孵出後爬行或吐絲下垂擴散到鄰株上,作一白色絲囊然後蛀孔入內為害。轉莢為害時,入孔處也有絲囊覆蓋,脫莢孔則無,這是鑑別莢內有無幼蟲為害的重要特徵。大豆收穫時常有部分未脫莢幼蟲隨之帶入晒場,在周圍土表下越冬。田間豆莢螟的消長與溫溼度、寄主特性、天敵數量等有關。在適溫下,空間溼度在60%以下時產卵少,甚至不產卵,溼度過高對產卵也不利。適宜產卵相對溼度為70%。

防治方法:

(1)選用早熟豐產、結莢期短、少毛或無毛抗蟲品種;綠肥結莢期翻耕漚肥。

(2)避免與綠肥等豆科植物連作或鄰作,有條件地區可水旱輪作,開花期灌水,提高土壤溼度,降低幼蟲化蛹率;及時收割運輸,使未脫莢的幼蟲集中在晒場處理。

(3)掌握成蟲盛發期和卵孵化盛期,在田間噴灑敵百蟲、殺螟鬆等低毒農藥,或選用殘效長的藥劑,在土表施用,毒殺入土老熟幼蟲。

(4)老熟幼蟲入土前,田間溼度高時撒施白僵菌粉,或在發生期釋放赤眼卵蜂。

參考文章

大豆豆莢螟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