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溫度
[拼音]:guwu shouhuo jixie
[英文]:grain harvesting machine
收穫稻、麥等穀類作物子粒和秸稈的作物收穫機械。包括收割機、割晒機、割捆機、穀物聯合收割機和穀物脫粒機等。
穀物收穫機械是在各種收割、脫粒工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早在新石器時代初期,在中國、埃及、巴比倫和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已使用石刀、蚌刀或蚌鐮等工具收割穀物。在脫粒方面,中國在春秋時期已廣泛使用連枷。埃及在公元 325年前後、歐洲在公元 420年前後開始使用連枷脫粒。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用人、畜力拉碌碡或礪碾壓穀穗脫粒,在中國和亞洲其他一些國家沿用至今。美國大西洋沿岸各州在19世紀初仍在使用的脫粒工具“豪豬”,也是應用同樣的碾壓脫粒原理。現代穀物收割機和穀物脫粒機的雛型都是在19世紀初開始出現的。將此二者結合起來成為穀物聯合收割機的設想起源於19世紀30年代。
用機械收穫穀物(主要指小麥)的工藝方法有分段作業和聯合作業兩種。分段作業是將全部收穫過程的各個工序用幾種收穫機械分段進行,如用收割機將穀物割倒鋪放或用割捆機將穀物割斷並打捆,然後用穀物脫粒機或人工進行脫粒和清選作業。聯合作業是用穀物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一次完成收割、脫粒、分離莖稈和清選等作業,最終獲得清潔的穀粒。同分段作業相比,聯合作業的勞動生產率高,穀粒損失少,但穀物聯合收割機須配備大功率柴油機,耗能多,一次投資大。在美國、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廣泛使用,在中國多用於大型農場。此外,還有使用穀物聯合收割機的分段作業方法,即用割晒機在小麥蠟熟期將其割倒,並在較高的留茬上攤鋪成穗尾搭接的禾條,晾晒數日後用帶撿拾器的穀物聯合收割機將禾條撿拾起來進入機器脫粒、分離和清選,獲得清潔的穀粒。這種方法不僅可提高穀物聯合收割機的利用率,還可因小麥經晾晒有後熟作用而增產。
美國及一些歐洲國家曾於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先後發展使用畜力和拖拉機牽引的割捆機。此後由於穀物聯合收割機的發展而逐漸被淘汰。日本於20世紀60~70年代發展小型動力割捆機,1980年以後由於水稻聯合收穫機的發展,也開始逐步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