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養護

[拼音]:mianyang

[英文]:Ovis aries

草食性反芻家畜。哺乳綱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綿羊屬。綿羊毛為毛紡工業的主要原料,肉(特別是羔羊肉)味佳美而營養豐富。皮張也可用作工業原料。

起源和馴化

一般認為綿羊可能起源於4種不同的野生種,即:棲息於地中海沿岸的摩弗侖羊(O.musimon)、分佈於亞洲中部和西南部的東方羊(O.orientalis)、盤羊(O.ammon)和蠻羊(O.orientalis vignei)。野生綿羊馴化為家畜始於約8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發源地在中亞細亞,以後逐漸向世界各地擴充套件。經過長時期的選擇(動物)和淘汰,其外形和特性有了許多變化;並由於各地自然條件和經濟需要的差異而出現了不同的品種型別。18世紀以來,品種的發展尤為迅速。

生物學特性

綿羊體軀豐滿,被毛綿密,頭短。公綿羊多有螺旋狀大角,母綿羊無角或角細小。顱骨上具淚窩,鼻骨較隆起。四蹄都有趾腺。公綿羊無偞氣。體重自數十千克至百餘千克不等。其構造和習性因具有多種特點而適於放牧;嘴尖、脣薄而靈活,利於採食短草,亦能採食粗硬的秸稈、樹枝;消化能力強;有的型別可在尾部、臀部和內臟器官周圍蓄積脂肪,以供冬春青飼料缺乏時消耗;仿效性、合群性強,有跟隨領頭羊(通常是老母綿羊)集合成群的習性;放牧時好向高處採食,夜間亦喜睡於牧地高處。由於被毛的保溫和隔熱作用,能耐寒、耐熱;但在剪毛後不久,如天氣驟冷或受雨淋時易得病。一般喜乾燥而怕潮溼。性怯懦,少自衛能力,易受獸害。自然壽命約15歲。

型別和品種

綿羊品種估計至少有 500種以上。按尾型可分為 4類:

(1)細短尾羊。尾細無明顯的脂肪沉積,尾端在飛節以上,如西藏羊、羅曼諾夫羊等。

(2)細長尾羊。尾細、尾端達飛節以下,如新疆細毛羊、林肯羊等;

(3)脂尾羊。脂肪在尾部積聚成墊狀,形狀和大小不一,尾端在飛節以上的稱短脂尾羊,如小尾寒羊、蒙古羊、卡拉庫爾羊等;尾端在飛節以下的稱長脂尾羊,如大尾寒羊等。

(4)肥臀羊。脂肪在臀部積聚成墊狀,尾椎數少,尾短,呈“ W”形,如哈薩克羊、吉薩爾羊等。

綿羊按生產用途則可分為以下型別。

細毛羊

以產毛為主要飼養目的,約佔世界綿羊品種的10%。全身被毛細度都在25微米以內,支數不低於60支,毛長在 7釐米以上,是製造精紡織品的優良原料。由於各國選育目標和當地自然條件的不同,又分為毛用、毛肉兼用和肉毛兼用3型(見美利奴羊)。

半細毛羊

以產肉為主要飼養目的,約佔世界綿羊品種的33%。全身被毛細度為32~58支,長度為6~35釐米,可用於製造精紡織品、毛線、大衣呢、工業用呢和地毯等。按毛的長度,又可分為兩類:

(1)中毛種。毛纖維較短較細,長度為 6~15釐米,細度為46~58支。原產於英國南部的丘陵地區,如南丘羊、牛津羊、漢普夏羊、薩福克羊、雪洛普夏羊和多賽特羊等;以細毛羊與長毛羊雜交育成的考力代羊、波爾華斯羊等亦屬之。

(2)長毛種。毛纖維較長較粗,長度約12~35釐米,細度32~50支。原產英國的林肯羊、萊斯特羊、邊區萊斯特羊和羅姆尼羊等屬之。

粗毛羊

毛纖維混雜有細毛(絨毛)、粗毛、兩型毛和死毛等,只能用以織造地毯,故亦稱“地毯毛羊”。廣佈於世界各地,約佔全部綿羊品種的48%。中國的蒙古羊、西藏羊,英國的蘇格蘭黑麵羊,以及非洲、亞洲的許多地方品種均屬之。具有大或短的脂尾或脂臀,也有小尾的。能適應貧瘠的草地和惡劣的氣候條件。一般肉用效能好,增膘能力強,肉質優美。

裘皮羊

所產裘皮具有毛穗好、皮張大、皮板輕、成品美觀、結實等特點。中國的灘羊是世界上生產裘皮最好的品種。

羔皮羊

出生後1~2天內屠宰取皮用,皮毛具有美麗的捲曲和圖案,富光澤。以卡拉庫爾羊所產的羔皮著名於世。中國的湖羊羔皮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聲譽。

乳用羊

主要用於產乳。如德國的東弗裡生羊。乳用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均屬粗毛品種。

繁殖

綿羊是季節性繁殖動物。一般配種季節在日照縮短、氣溫下降的9~11月份,但在緯度較低而飼養管理較好的地方也能全年發情配種。發情持續期為1~2天,發情周期平均17天,妊娠期151~152天(142~155天)。初生重約3.5~4.5千克,多為單羔,但雙羔和三羔亦常見。性成熟和初配年齡因品種型別和飼養管理而異:母羊4~10月齡性成熟,初配年齡為1~2歲,繁殖年限約6~8歲;公羊5~7月齡性成熟,18~20月齡初配,繁殖年限6~8歲。適宜的配種期依當地的氣候、牧草條件、母羊膘情和最適宜的接羔時間而定;同時也考慮飼料、羊舍和勞力等因素,而以產冬羔為最佳。配種方法採用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同期發情、胚胎移植、胚胎體外培養和冷凍精液等新技術已在綿羊繁殖上應用。利用激素誘導母羊同期發情和通過人工授精使產羔時間大體一致,有利於集中產羔和成批生產肥羔。為提高肥羔產量,常選擇配種季節長或全年能配種的品種,使母羊一年兩產或兩年三產。培育早熟多胎品種和降低母羊初配年齡也可提高產羔率。良好的接羔和育羔工作可提高成活率。

雜交優勢在綿羊育種上的利用較為普遍,一般是用長毛羊和細毛羊或中毛羊品種進行品種間雜交,來生產肉用商品羔羊。如在美國、英國和紐西蘭,大多通過雜交配種,當年產羔屠宰或出售至肥育場肥育,以提高出欄率或商品率,並減輕冬、春草地的負擔。

飼養管理

綿羊善於利用粗纖維,因而飼糧中粗飼料的比重可達90~95%。蛋白質的比重宜佔10~15%。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牧草生長和水源條件選擇牧地進行放牧飼養。全年放牧可以獲得所需蛋白質的大部分和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來源。冬季和早春牧草枯黃,又值產羔和哺乳季節,需進行補飼,可按羊只的種用價值、體重、生長髮育狀況,以及妊娠、泌乳的營養需要進行。羔羊4月齡斷乳,哺乳期宜補喂精料。斷乳後的公母羔分別編入育成羊群或肥育群中飼養。利用牧羊犬放牧羊群,效果既好,又可節約費用。20世紀60年代以來,有些國家採用高度集約化方法生產羔羊肉,其特點是充分控制環境條件和利用全價日糧,使羔羊快速生長,縮短生產流程,且飼養密度高;生產過程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產品定型規格化,能全年均衡生產。

綿羊飼養管理上的其他措施還包括:

(1)斷尾。即在細毛羊和半細毛羊出生1個月內將其尾巴斷去,以防止尾巴容易引起糞便等汙染,並便於交配。

(2)去勢。即將不配種的公羊羔的睪丸除去。去勢後的公羊性情溫馴,容易肥育,且肉質細嫩而無偞味。

(3)剪毛。一般每年5、6 月間剪毛一次,但粗毛羊可春、秋各剪一次。要求剪齊,不剪二茬毛,並按不同的細度和長度等分級。化學脫毛方法也有試用,主要是餵給環磷醯胺,使毛脫落,以提高優等毛的比例和勞動生產率。也有研究用鐳射束來剪毛的。剪毛或脫毛後半個月左右進行藥浴,預防外部寄生蟲感染。

綿羊業概況

1985年全世界綿羊產量為112199.3萬頭,肉產量624.4萬噸,其中羔羊肉增長尤為顯著。原毛產量 300.8萬噸。飼養綿羊較多的國家為蘇聯、澳大利亞、中國和紐西蘭;原毛產量較多的國家為澳大利亞、蘇聯、紐西蘭和中國;羊肉產量較多的國家為蘇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羊毛、羊肉的主要出口國為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和烏拉圭等。羊毛主要進口國為日本、英國、蘇聯、法國、義大利和聯邦德國等。70年代以來,活羊貿易尤為興旺。羊肉主要進口國為日本、蘇聯以及中東和東歐一些國家。中國1986年有綿羊9900.9 萬頭,產原毛18.5萬噸。

參考文章

綿羊的管理要點羊綿羊痘病防治技術羊綿羊破傷風的防治羊俄羅斯培育的彩色綿羊羊毛肉兼用型綿羊良種――河南小尾寒羊羊綿羊痘的病原、預防與治療羊一起綿羊調入暴發傳染性膿皰病的防治羊綿羊黃花棘豆中毒防治羊綿羊藥浴需掌握的注意事項羊綿羊羊痘病的防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