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

[拼音]:xun

[英文]:sturgeon

硬骨魚綱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鱘科(Acipen-seridae)魚類的統稱。分佈於歐洲、亞洲北部和北美洲。為北半球大型經濟魚類。

形態

體延長,亞圓筒形,被5縱行骨板。吻延長,圓錐狀或鏟狀。眼小。噴水孔或有或無。口下位,平橫或弧形。吻須2對。上下頜無牙。無鰓蓋骨;下鰓蓋骨發達。鰓蓋膜與頰部相連或不連。無鰓蓋條。鰓 4個。鰓耙短小。背鰭1個,後位,尾歪形,某些種類尾端絲狀延長,尾上側具多行硬鱗。腸具螺旋瓣。

種類

鱘有20餘種,產量以蘇聯居首,其次為伊朗及美國等。主要經濟種有歐洲鰉 (Huso huso)、俄國鱘(Acipenser guldenstadti)和閃光鱘(A.stellatus),均產於黑海、亞速海和黑海水系;其次為北美洲的高首鱘(A.transmontanus)和扁吻鏟鱘(Scaphirhynchus platorhynchus );此外,大鏟鱘(Pseudoscaphirhynchuskaufmanni)為黑龍江下游至皮昂傑河一帶的貴重捕撈物件。中國有鱘科魚類 7種,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是長江鱘(Acipenser dabryanus)、中華鱘(A.sinensis)、史氏鱘(A.schrencki)和鰉(Huso dauricus),其次還有小體鱘(A.ruthenus)、西伯利亞鱘(A.baeri)和裸腹鱘(A.nudiventris)。

生物學特性

鱘棲息於近海或淡水的中下層,主要攝食無脊椎動物和幼魚。體型一般均很龐大,一般體長為2~3米。鰉屬(Huso spp.)個體可長達5米以上,重數百千克,壽命可達 100齡以上。中國四川有“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之稱。淡水和溯河性種類約各居一半,有些種類兼有淡水性和溯河性兩種型別。性成熟年齡為 4~25齡,雄魚成熟較早。產卵期一般在春季,部分在秋季。懷卵量數萬至數百萬粒,卵頗大,卵徑約2.5~4.0毫米,黑褐色,具粘性。

利用

鱘的經濟價值甚高,為魚中上品。肉肥美,供鮮食,熏製後其味更佳。卵珍貴,魚子醬在歐洲為名貴食品。皮可製革,鰾和脊索可制魚膠。

參考文章

匙吻鱘養殖技術水產/漁業匙吻鱘--淡水養殖新品種水產/漁業鱘魚養殖水產/漁業匙吻鱘的養殖技術水產/漁業我國主要養殖鱘魚的特性水產/漁業黑鱘海水網箱的養殖水產/漁業有關中華鱘紅斑病防治水產/漁業史氏鱘仔魚培育技術水產/漁業史氏鱘仔魚的培育技術水產/漁業匙吻鱘苗種池塘培育技術水產/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