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定額指標

[拼音]:liangang

[英文]:steelmaking

煉製鋼的工藝、方法和過程。古代的鋼鐵冶煉是在固體狀態下完成的(見塊鍊鐵)。現在除少數例外,鋼都在1600℃左右以液體狀態煉成,然後鑄成錠、坯或直接鑄成鑄鋼件。

鋼生產的基本原料和基本途徑

從根本上說,鋼的原料是鐵礦石。從鐵礦石到鋼,有幾種不同的工藝途徑。最主要的是“高爐途徑”,鐵礦石先在高爐內煉成生鐵(見高爐鍊鐵),再以生鐵為原料,用不同方法煉成鋼。通過這種途徑煉成的鋼,佔世界鋼產量的98%左右。另一途徑是通過直接還原鍊鐵,將礦石在低於礦石熔化溫度下煉成“海綿鐵”,用它作原料,然後主要用電爐冶煉成鋼,這種工藝流程,現只在較特殊的礦石資源和能源條件下采用;隨著能源條件的改變,今後可能得到發展。另外還有一種粉末冶金方法,用於製造某些特殊的零件,近年來也用於高速工具鋼等特殊用鋼,在鋼的總產量中,所佔比重很小。

除生鐵和海綿鐵外,廢鋼也是重要的鍊鋼原料。在工業發達國家,廢鋼來源豐富,價格通常比生鐵、海綿鐵低,而且用作鍊鋼的原料還可以節約大量能源。在20世紀的前40年,由於鍊鋼工業使用越來越多的廢鋼,世界生鐵產量對鋼產量的比例不斷下降(圖1)。事實上百餘年來鍊鋼方法的發明和發展,同廢鋼的供求情況密切相關。

主要鍊鋼方法的發展概況

現有的大規模鍊鋼方法都是1856年以後出現的。主要可分為轉爐鍊鋼法、平爐鍊鋼法、電弧爐鍊鋼法三類。1860~1980年,各種鍊鋼方法所生產的鋼,在鋼的總產量中所佔的百分比,如圖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各種鍊鋼法的興起和衰落。

空氣轉爐鍊鋼法

最早發明的是酸性空氣底吹轉爐鍊鋼法,又稱貝塞麥轉爐鍊鋼法。此法鍊鋼過程中所需的熱量,來自原料鐵水物理熱及所含矽、碳及其他元素的發熱氧化反應,因此,不用另外的燃料,就能達到鋼水澆鑄所要求的高溫。貝塞麥法由於冶煉過程快,而且能耗低,發明以後,迅速得到推廣,基本上取代了原有的熟鐵攪煉爐和坩堝爐鍊鋼法。從此,開始了人類大量用鋼的新時代。但貝塞麥法用酸性耐火材料(氧化矽質)作爐襯,不能造鹼性渣脫磷脫硫,因此只適用於低磷低硫原料。為了利用西歐大量的高磷鐵礦資源,後來發展出了使用鹼性耐火材料的鹼性空氣底吹轉爐法(托馬斯轉爐鍊鋼法)。這種方法在西歐各國很快推廣。

平爐鍊鋼法

又稱馬丁爐法或西門子-馬丁爐法。此法用外來燃料加熱,靠蓄熱室把爐溫提高到可以熔化鋼的程度,這樣就擴大了鍊鋼原料的範圍,實際上可以採用0~100%的任何比例的廢鋼和生鐵配料(圖3)。最初的平爐也用酸性材料作爐襯,因此不能熔鍊含磷高的生鐵。和轉爐一樣,酸性平爐不久就被鹼性平爐所取代。

以空氣作氧化劑的轉爐,由於空氣所含的氮從爐內帶走大量的熱,使鍊鋼原料中不能搭配很多廢鋼。鹼性平爐法的突出優點,就是在廢鋼與生鐵配比方面和生鐵磷含量方面有寬廣的適應能力,因而在發明後為全世界廣泛採用。到了20世紀中葉,即在氧氣頂吹轉爐鍊鋼法崛起之前,平爐鋼產量穩定地佔了世界鋼總產量約80%。

氧氣轉爐鍊鋼法

50年代初,出現了鹼性氧氣頂吹轉爐鍊鋼法。同原有的空氣轉爐相比,它的熱平衡條件更為有利,所以原料中可以加入較多廢鋼(可達30%左右),所產的鋼含氮量低,質量更好。另一方面,同平爐相比,它不耗燃料,而且生產率高得多,利用廢鋼的能力雖差一些,但在廢鋼來源不多的多數地區也已夠用。因此從60年代起,世界氧氣轉爐鍊鋼的產量和比例扶搖直上。現在,可以說氧氣轉爐已徹底淘汰了空氣轉爐,並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平爐的地位。60年代末出現了氧氣底吹轉爐鍊鋼法。近年來又發展了複合吹煉轉爐鍊鋼法,已在許多國家應用。

電弧爐鍊鋼法

從20世紀初開始,徐緩地向前發展,目前約佔世界鋼產量的20%。電弧爐以電為熱源,可以迅速熔化廢鋼和合金,而且可以基本密閉,排除大氣的作用。另一方面,電弧爐一般容量較小(同轉爐和平爐比),操作成本較高。由於這些特點,電弧爐鍊鋼法曾主要用來生產特殊鋼或合金鋼。但近年來,隨著電弧爐本身大型化和加大功率的成功,降低了電弧爐鋼的生產成本,加上用廢鋼作原料價格低廉,在工業發達國家中出現了許多專門煉普通鋼的電弧爐鋼廠。這種所謂小鋼廠投資遠比同樣產量的高爐-轉爐聯合企業低,所以發展較快。有些廠原料中除廢鋼外,還摻用一部分海綿鐵。

中國的鍊鋼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中國鍊鋼技術落後,生產裝置以平爐為主,有少量的電弧爐和轉爐。50~60年代除鞍山、武漢和包頭等鋼鐵基地擴建和新建了一些新型平爐以外,全國在較大範圍內建立了許多小型空氣側吹轉爐(見側吹轉爐鍊鋼)。60年代初,氧氣頂吹轉爐在首都鋼廠投產。由於這種裝置在經濟上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後來在許多鋼廠新建了較大的氧氣頂吹轉爐,最大的爐子容量為150噸。原有的空氣側吹轉爐一部分停產,大部分改建成為氧氣頂吹轉爐。1980年中國各種裝置在總的鍊鋼能力所佔的比重約為:轉爐44%,平爐33%,電爐23%。

鋼水爐外處理和特殊鍊鋼法

現代的轉爐、平爐、電弧爐鍊鋼工藝可以不同程度地保證鋼的純淨,能夠滿足一般使用者對鋼質量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質量更高、品種更多的高階鋼。為了滿足這種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出現了多種鋼水爐外處理(又稱爐外精煉)的方法,對轉爐、平爐和電弧爐煉出的鋼水進行附加處理,然後澆鑄。根據處理的目的不同,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方法。應用最廣的爐外處理有:吹氬處理、真空脫氣、爐外脫硫等,使用這些方法以後,不論轉爐、平爐和電弧爐都可以生產高階的鋼種。某些尖端技術或特殊用途要求特高質量的鋼,如果用爐外處理的辦法也達不到要求,則要用特殊鍊鋼法煉製,例如電渣重熔法,和不同形式的真空冶金法。(見彩圖)

參考書目

H.E.McGannon,The Making,Shaping and Treating of Steel,9th ed .,USS Press,Pittsburgh ,Pennsylvania, 1971.

參考文章

鍊鋼生鐵改換鑄造生鐵品種冶煉時操作制度應如何變化?鍊鐵攀鋼鍊鋼廠提釩轉爐濁環水水質穩定研究廢水治理燒結除塵灰混合鍊鋼汙泥噴漿的工藝設計與應用廢水治理鍊鋼生鐵改換鑄造生鐵品種冶煉時如何進行變料操作?鍊鐵鍊鋼廢水處理方法廢水治理由鑄造鐵改煉鍊鋼鐵時如何操作?鍊鐵鍊鋼鐵改鑄造鐵的操作方法?鍊鐵紅鋼鍊鋼轉爐除塵水系統水處理的應用廢水治理百鍊鋼化為繞指柔造句素材礦批重40t/批,批鐵量23t/批,綜合焦批量12.121t/批,鍊鋼鐵改鑄鍊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