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綠化
[拼音]:yunjin
[英文]:Nanjing brocade
一種先練絲、染色,而後加用金銀線織造的絲織提花織錦。因其圖案優美,色彩絢麗,如同天上彩雲而得名。又因產於中國南京,歐洲人一般稱南京織錦。雲錦是中國著名織錦之一。古代多為宮廷所用。
沿革
雲錦始於元代,盛於明清。歷代都在南京設立官府織造機構,織造龍衣、蟒袍和各色花素錦緞。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設東、西織染局,其中東織染局有匠師3006名、機杼154張(臺),額造緞匹4527段。據《明史》記載,明代,南京(明初都城)、北京皆設織染局,俗稱“兩京織染局”。南京稱內織染局,又稱南局,隸工部,位於後湖(約今玄武湖)一帶,有匠師3000多名,機杼300多張。此外,又有神帛堂、供應機房等,其中神帛堂屬司禮監,設機杼40張,匠師有1200名,每年織造神帛1369段。清承明制,自順治二年(1645)設江寧織局,至光緒三十年(1904)撤銷。主管織造的官員中有曹璽(曹雪芹曾祖父)及其子曹寅、孫曹顒和曹等,祖孫三代在江寧織局供職達65年之久。
除官府設局生產外,南京民間的織造業自元代以來也很興盛。明代,由於宮廷需求增加,民間機房興起。清初,官府曾限制民間機房“開機不得逾百張”。康熙年間(1662~1722)解除禁令,於是出現了開機五、六百臺的大機戶。道光年間(1821~1850),錦緞織機就超過3萬臺。
1954年,南京成立雲錦研究組,由陳之佛任名譽組長。1957年,成立南京雲錦研究所。自1958年以來,生產了臺毯、靠墊、枕套、被面、床罩、提包、掛屏等雲錦新品種,以及適宜於作裝飾面料的雨花錦、敦煌錦、凹凸錦、雙面錦、書畫錦等,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1980年以來,每年生產雲錦5萬米。1983年,南京雲錦研究所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科委下達的複製定陵出土的明神宗“孔雀羽織金妝花紗龍袍”的科研專案。
工藝
雲錦是以傳統的花樓織機織造的。所謂花樓,就是張懸花本(花本是根據織物規格和經緯密度比例,以絲線作經,棉線作緯,將設計圖案運用挑花結本工藝編結而成)和提花織工操作生產的地方,因其高出於機架之上,隆起如樓,因而得名。每臺織機需由兩人操縱。在花樓上者稱提花工,負責挽花提綜;在下者稱織工,負責織緯、配色。清代,南京還有寬架花樓織機,兩人在上同步提花,3人在下司織,能織造約2米寬的寬幅雲錦。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寬幅雲錦“妝花彩織佛像”和慈禧太后殉葬的寬幅織金“陀羅經被”,都是使用這種寬架織機生產的。設計圖案,挑花結本,是雲錦生產的一個專業,稱為挑花業。當代著名的藝人有張福永、吉幹臣。
品種和特色
雲錦傳統的品種有庫緞、庫金、庫錦、妝花等類。
(1)庫緞:原為宮廷織物,由宮內緞匹庫貯存備用,因而得名。庫緞又稱花緞,包括本色花庫緞(面料和圖案同色,依靠織物紋樣組織的變化顯出圖案)、地花兩色庫緞(圖案用與面料不同的色彩緯線織成)、妝金庫緞(用少量金線織出區域性圖案)、金銀點庫緞(用金銀線織出極小部分圖案)等。庫緞是製作袍的面料,俗稱袍料。
(2)庫金:即織金、單金。由元代的“納石失”發展而來。圖案全部用金線織出。用銀線織的稱為庫銀。庫金和庫銀屬於同一品種,通稱庫金。庫金主要用於鑲飾衣邊、帽邊、墊邊等。
(3)庫錦:一種通梭織彩的多色織錦。庫錦有小花紋、大花紋兩種。小花紋庫錦又有二色金庫錦(圖案全部用金、銀兩種線織成)和彩庫錦(圖案除用金線或銀線外,還以綵線織出)兩種。大花紋庫錦又有抹梭妝花(緞地上通梭織出五彩圖案)、抹梭金寶地(滿金地上通梭織出五彩圖案)、芙蓉妝(緞地上通梭織單色圖案,但可分段換色,題材多用芙蓉,因而得名)等。前 2種的圖案輪廓,全部用片金(將金箔裱於皮紙上,然後將金箔紙切成約1mm寬的窄條)織出,俗稱金絞邊、金包邊。
(4)妝花:應用通經斷緯、挖花妝彩的工藝織出彩色圖案的織錦。是明代藝術成就很高的絲織品。它的圖案輪廓用片金織出;主體圖案用深淺層次分明的各色緯線,由裡及外,由深及淺地幾重織成,有較強的節奏感。它和抹梭妝花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同一段上的連續圖案,配色可以各不相同,色彩變化豐富,效果和諧統一。妝花類織錦中最名貴的是金寶地。它是在圓金線(紗線為芯,外裹金箔搓捻而成)織造的滿金地上,織出以片金包邊、多層次色彩的圖案。圓金線光澤沉著,片金光澤明亮。整個織物以不同的色彩和不同光澤的金線、銀線交織於五彩的圖案之中,金彩輝映,風格富貴華麗。
現代,雲錦除了用作少數民族衣服面料外,也是男帽、女裙、衣領、袖口、襟邊等的鑲飾。此外,還用於廟堂、寺院中僧侶服飾和祭墊、傘蓋、帷幔等。
圖案和配色
雲錦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格局嚴謹,圖案造型簡練而飽滿,配色濃豔而大膽,構圖上注重賓主分明、錦空勻齊的藝術特色。雲錦匠師們有著豐富的創作經驗,流傳下來一系列口訣,其中“量題定格,依材取勢;行枝趨葉,生動得體。賓主呼應,層次分明;花清地白,錦空勻齊”,從立意、取材、造型、構圖以及所要達到的藝術效果等方面都作了精練、全面地概括,系統地總結了雲錦圖案創作設計的規律。如設計梅花,“枝不得對發、花不可並生;疊花如‘品’字,髮梢似燕飛”。在花、枝、葉、果之間,“葉從果間出,不露大塊;果中有斑紋,不顯全身”,“花大不宜獨梗,果大皆用雙枝”等,都取得了既協調,又富有變化的藝術效果。
雲錦在圖案配色上,主調鮮明強烈,具有莊重、典雅、華麗、高貴的特色。它大多以大紅、深藍、寶藍、墨綠等深色作地色,主體圖案也多用紅、藍、綠、紫、古銅、藏駝、鼻菸等深色,由於運用了暈色(又稱“潤色”,即不同深淺的色彩層次)等調和的手法,使得在深底色上的重彩圖案獲得了既對比,又統一的良好藝術效果。特別是雲錦中還大量地使用了金、銀這兩種光澤色,既起著統一全域性色彩的作用,又使織物更加絢麗奪目。
參考書目
徐仲傑:《南京雲錦史》,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南京,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