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老齡問題會議

[拼音]:Guyindu wenzi

[英文]:Inscriptions of Ancient India

古代印度自公元前第1千年中葉至公元8世紀使用的文字。主要見於印度各地出土文物及石刻上。在此之前,哈拉帕文化時期,印度河流域曾產生過象形文字,但隨哈拉帕文化的結束而絕跡。前第 1千年中葉、雅利安人建立國家,才逐漸產生字母系統的文字,此即古印度文字的開始,其記述的語言主要為雅利安語的梵語和俗語。8~9世紀時,中國造紙術傳入南亞,紙寫典籍逐漸增多,古雅利安語逐漸發展為近代印地語,古代字母亦為近代字母取代,古印度文字逐漸不為人知。19世紀後,有關銘文和文獻陸續被發現,1837年英國學者J.普林塞普(1799~1840)釋讀阿育王銘文成功,同時,印歐語系和古雅利安語的研究也有重大發展,這樣就奠定了古印度文字研究的基礎。

在千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古印度文字曾使用多種字母(或字型),以記錄古雅利安語(又稱印度 -雅利安語)的各類語言、方言以及南印度的不屬古雅利安語的土著語言,演變相當複雜。大體而言,古印度文字使用了兩類字母:婆羅謎字母和伽羅斯底字母,兩者皆來源於西亞的阿拉美亞字母。婆羅謎字母在印度的使用較伽羅斯底字母為早,可能為兩河流域旅印的商人帶入,前7~前6世紀間已有流傳,但當時書寫材料多為棕葉之類,今已毫無留存;伽羅斯底字母(或譯佉盧字母)狀如驢脣,又稱驢脣體,大約在波斯統治中亞及印度西北邊境時傳入(前5世紀),僅使用於印度西北一帶。現存婆羅謎字母和伽羅斯底字母的最早銘文皆見於阿育王石刻和石柱,兩體並用,可見當時文字並未統一。以後婆羅謎字母又演變為多種不同字型,主要有悉曇體和藍查體,7世紀後又形成天城體,行用至今。伽羅斯底字母至3世紀後即不再使用。此外,在印度南部還有用婆羅謎字母書寫的古泰米爾銘文,其語言屬於非雅利安語的土著語言(達羅毗荼語),這是20世紀有關古印度文字的新發現之一。現已知古泰米爾文銘文約76件。近年阿里卡梅杜遺址發現了20餘件陶器上的題銘,對研究印度南部的歷史及土著文化很有幫助。古印度文字隨佛教和印度文化傳入中亞、東南亞諸國,對各國文字發展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