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震治印

[拼音]:Bai Shouyi

中國當代歷史學家。河南省開封市人,回族。早年在上海文治、河南中州和北平燕京等大學攻讀中國哲學史和中國歷史,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先後任教於雲南大學、中央大學,並從事團結回民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工作。1949年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至今,任歷史系主任多年,現任該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任。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他還曾當選為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任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民族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他擔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並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以及中國歷史學會主席團成員、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職。長期以來,白壽彝從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歷史教學、 研究和普及宣傳工作, 在這些方面均作出了貢獻。他一貫重視研究中國民族關係史,併為回族史和中國伊斯蘭教史的研究做了不少開創性工作,促進了同亞非伊斯蘭教國家的學術文化交流。主要著作有《中國交通史》、《中國伊斯蘭史綱要》、《回回民族底新生》、《回回民族的歷史和現狀》、《史學概論》、《中國伊斯蘭教史存稿》等10多種,共500多萬字,發表各類文章約150餘萬字。 1981年由他主編出版了一部科學性與通俗性相結合的《中國通史綱要》,受到國內外讀者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