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拉,B.

[拼音]:xiezuo

[英文]:cooperation

指許多人在同一生產過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聯絡的生產過程中一起協同勞動。

簡單協作

協作的初級形式,是在沒有分工的條件下,許多勞動者協力完成同一種工作。如在農業中協力挖渠、插秧。一般來說,簡單協作同單個人的勞動相比,雖然在生產技術上沒有什麼變化,但是,這種結合勞動擺脫了個人的侷限性,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點:

(1)同單個人的力量的機械總和有本質的差別,其效果是單個人根本無法達到的。如修建較大的水利工程。

(2)消除了勞動者個人在體力、技巧上的重大差異,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平均的勞動生產力,因此,使他們的產品在產量、質量和勞動消耗等方面都佔據優勢;而且,在協作勞動中還可以激發勞動者的進取精神,提高個人的工作效率。

(3)可以在較大的空間範圍內同時投入大量的勞動,使許多勞動者一起工作。這對於興建大的工程專案具有重要的意義;協作也可以在較小的空間範圍內,投入密集的勞動。如建築業中,在有限的空間內眾多的勞動者實行立體交叉作業,可以大大縮短生產週期,提高勞動效率。

(4)在某些突擊勞動中,效果尤為顯著。如在短期內搶收成熟的農作物。

(5)可以節省生產資料,共同使用某些生產工具、廠房、倉庫等等,從而降低生產費用。總之,簡單協作使勞動者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優勝於個人生產力的集體生產力。凡是未實行分工和未採用機器的部門,或分工和機器不大起作用的作業,這種簡單協作仍然是重要的、基本的勞動形式。

複雜協作

協作的發展形式,是建立在分工基礎上的協同勞動。有無分工是區別簡單協作與複雜協作的標誌。在複雜協作的生產機構中,不是由一個勞動者獨立完成一種產品的生產,而是把製造產品的各種操作分解開來,分別由一些人去做,每人只負責一種操作。每一件產品都不是哪一個勞動者製造的,而是許多勞動者聯合制造的社會產品。而且,每個勞動者只是這個生產機構的一個器官。複雜協作的優越性在於:使勞動專業化、工具專門化;推動了技術進步,促進了勞動組織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提高了社會勞動的生產力。複雜協作也是不斷髮展的,它大致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

(1)以手工技術和分工為基礎的協作。例如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時期,雖然生產方式尚未發生變革,但是由於實行工場內的分工,使勞動專業化、工具專門化,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也為向機器大生產過渡準備了條件。

(2)以機器技術和高度專業化為基礎的協作。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裡,在廣泛的產品專業化、零件專業化以及工藝專業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企業之間、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複雜協作關係,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成本,改善了產品質量。當前,國際分工的深化,跨國公司和“經濟一體化”一類國際經濟機構紛紛出現,固然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及其壟斷資本家提供了更多的利潤,但也標誌著國際協作關係的新的進展,必將推動社會生產力更快地發展。70年代以來,由於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在更廣闊的範圍內迅速有效地實現多種形式的協作,並使協作在內容和形式上發生深刻的變化。

協作與生產關係

不同時代的協作與不同的生產關係相聯絡,因而產生不同的社會經濟後果。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活動一開始就是採取簡單協作的形式。那時的協作是以生產資料共有和氏族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它是適合當時生產力要求的唯一的勞動形式;它也反映了公社成員之間平等互助的關係。在古代、中世紀及近代殖民地都有過大規模的協作,它創造瞭如萬里長城、大運河、金字塔、巨集偉的宮殿和教堂等等偉大工程。這種協作是以直接的統治關係(奴隸制或農奴制)為基礎的,反映了階級對抗的關係。資本主義的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都是以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和僱傭勞動為基礎的。馬克思指出,這種協作發揮的勞動的社會生產力表現為生產剩餘價值的資本的生產力。“因此,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表現為勞動過程轉化為社會過程的歷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勞動過程的這種社會形式表現為資本通過提高勞動過程的生產力來更有利地剝削勞動過程的一種方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72頁)。社會主義社會廢除了剝削制度,協作表現平等的社會主義勞動者之間的互助合作關係和勞動過程的社會化。社會主義制度下消除了資本主義生產無政府狀態和壟斷,可以在整個國民經濟範圍內有計劃地建立廣泛的協作關係,充分發揮協作對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作用。

參考書目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11、12、13章,人民出版社,北京,1975。

參考文章

漁業科技協作網:百項水產科技重點成果水產/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