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舍我(1898~  )

[拼音]:Meng Xiancheng

中國現代教育家。江蘇省武進縣人,1894年9月21日生,1967年7月19日病逝於上海,終年73歲。孟憲承早年畢業於南洋公學中院和聖約翰大學。1918年留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專攻教育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21年又赴英國在倫敦大學研究生院深造。

他畢業從事教育工作,獻身教育事業。曾先後在聖約翰大學、 光華大學、清華大學、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湖南國立師範學院等校任教,並一度擔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祕書長、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和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華東行政委員會教育局局長、華東師範大學校長。曾當選為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第三、第四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 他對文、 史、 哲等學科具有很深的造詣,通曉英語、法語,晚年刻苦學習俄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開始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接受唯物史觀,因此在教育理論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他的學術研究著作,除佔有充實資料外,更具有科學的識見。他很重視教育理論研究,並強調深入教育實踐,為了研究民眾教育,他曾親自創辦和領導浙江民眾教育實驗學校,進行各種教育實驗研究。在教育理論方面,他已出版的專著有:《教育概論》、《教育通論》、《教育史》、《西洋古代教育》、《大學教育》、《民眾教育》、《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中國古代教育文選》等。並曾編寫《教育哲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等教材。此外還翻譯西方資產階級教育名著多種:如J.杜威的《我們怎樣思維》(中譯本名《思維與教學》)、W.H.基爾帕特里克(舊譯克伯屈)的《教育方法原論》、B.H.博德的《教育哲學大意》、《現代教育學學說》、《教育心理學辨歧》等。

在辦學指導思想上,他認為大學是最高的學府,大學的理想應該包括“知識的創穫”、“品性的潤溶”和“民族的社會的發展”。他強調培養師資,提高教師的思想水平和學術水平是辦好大學的根本。他主張大學應加強基礎教學,掌握堅實的、廣博的基礎知識,不宜過早地分專業,同時還必須注意培養優良的校風和學風。他治學謹嚴,一絲不苟。建國初期華東師範大學創辦了中國教育史研究班,他對研究生的學習要求十分嚴格,認為從事中國教育史的科學研究,必須經受嚴格的基本訓練,如文獻資料的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與方法的學習,外國語文的訓練等。在他的治學態度和方法影響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中國教育史教學和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