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舞蹈

[拼音]:xianxiao

青海曲種。由於傳統曲目多數是表彰孝子賢婦、忠臣賢主一類的故事,因以得名。流行於青海的西寧市、大通、湟源、湟中、民和一帶。賢孝主要分為河州賢孝與西寧賢孝兩種。河州賢孝是由甘肅臨夏地區的藝人傳入青海的,曲調高昂激越,富有豪放粗獷的氣勢。西寧賢孝產生於西寧,曲調有官弦、老弦、下弦、上弦四種,常用的是上弦和下弦兩種,能掌握官弦、老弦的藝人較少。上弦說唱相間,演唱長篇曲目;下弦只唱不說,演唱短篇曲目。過去演唱賢孝的多半是瞽目女藝人,在城市和鄉村挨門串戶唱曲賣藝。演唱者操三絃自彈自唱,另一人以板胡伴奏。曲調柔和婉轉,歌聲清脆。曲體是以〔前岔〕、〔後岔〕作為全曲的曲頭、曲尾,中間的唱詞只用上下兩個樂句反覆詠唱。賢孝在長期流傳過程中,除儲存了一些說忠勸孝的傳統曲目如《閔子騫孝母》、《白鸚哥弔孝》等,也積累了一些演唱歷史故事和民間故事的曲目,如《十字坡》、《林沖買刀》等,還有反映清末回族、撒拉族人民起義的作品《光緒二十一年》等。20世紀50年代以來,出現了不少反映現實生活的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