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

[拼音]:haijun zhanlüe

[英文]:naval strategy

指導海軍建設和作戰的方略。它從屬於國家軍事戰略,是國家軍事戰略在海軍中的運用。

內容

海軍戰略是由國家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戰略、領土範圍、海洋地理環境、科學技術水平、國際形勢以及可能的作戰物件等條件制定的。其內容主要包括海軍的建設、作戰、訓練和科學研究等方面。諸如海軍的建設方針,海軍各兵種的構成、比重,領導和指揮體制及部隊的組織編制,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的規劃、生產和儲備,海軍基地、港口的分佈和建設,海上戰場的選定和準備,海軍後備力量的建設和戰時動員計劃;海軍的作戰方針,海上戰爭的總目的、總任務,海上戰區的劃分,海軍作戰部隊和勤務保障部隊的部署,控制海上戰略要點,奪取和掌握海洋戰區制海權和制空權的行動計劃,指揮和保障系統的組織;海軍教育訓練的方針、原則、體制,以及海軍知識結構的確定等;海軍軍事科學研究的體制和規劃,海軍軍史、戰史、作戰理論和戰略戰術的研究,各種條令、條例的制定,艦艇、飛機和各種武器、裝備的發展方向、設計論證,研究海洋環境對海軍的影響,海軍的預測學、海軍科學研究方法學等海軍邊緣科學理論的建設,等等,都屬於海軍戰略的範疇。現代海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很高的機動性和很強的突擊威力,並具有戰略襲擊能力的軍種。世界許多國家正競相開發海洋,有的海軍強國企圖稱霸海洋,在海洋權益上的鬥爭日趨激化,海軍的戰略地位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型別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國家的海軍實行不同的海軍戰略。其基本型別有兩種,即近海防禦戰略和遠洋進攻戰略。在作戰指導上,實行防禦戰略時,通常進行海上戰役、戰鬥的進攻戰;實行進攻戰略時,在實行戰役戰鬥進攻戰的同時,也輔以必要的海上戰役、戰鬥的防禦戰。

簡史

海軍戰略是隨著海戰史的發展而發展的。古代海軍的海上作戰行動,多為陸上作戰的從屬部分,因而尚未形成海軍戰略這一概念。隨著海上戰爭和海軍的發展,海上作戰行動逐漸伸向遠洋,從而相對脫離了對陸上戰場的從屬地位。從15世紀末16世紀初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國家為了掠奪海外殖民地,保護殖民權益,爭奪海上霸權,其海軍遠渡重洋,對殖民地進行武力征服,相互之間也進行了多次戰爭,這是產生資產階級海軍戰略理論的基礎。19世紀末,美國已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其海軍有了較強的實力,開始了向海外的擴張。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理論家A.T.馬漢提出適應美國擴張需要的海權論學說和以海權論為中心的海軍戰略理論(見制海權)。他強調要以優勢的海上力量控制海洋,利用公海向海外投送兵力,去佔領別國領土,其目標是稱霸海洋。他的學說和戰略理論成為美國海軍理論的基礎,並對其他國家的海軍戰略理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蘇聯海軍從1918年建立起,到1945年衛國戰爭結束及以後一段時間,基本上是一支近海防禦力量;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具有遠洋進攻能力的海軍。70年代以來,美國和蘇聯競相發展新型核潛艇,能夠發射遠端戰略導彈,除用於戰略襲擊外,主要作為實行核報復(即“第二次打擊”)的工具。美國、蘇聯的海軍部署和活動於世界各大洋,還把商船隊、漁船隊和海洋考察船隊作為他們推行其海洋戰略的輔助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國家的軍事戰略指導下,在陸軍、空軍和沿海廣大人民群眾、海上民兵的協同支援下,實行近海防禦作戰,其任務是抗擊外國海軍從海上入侵,保衛本國的領海和海疆,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