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

[拼音]:lila

[英文]:lyre

撥奏弦鳴樂器。源自亞洲,曾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重要彈撥樂器,現仍流行於非洲的衣索比亞及其鄰近地區。

利拉的基本形制是琴身兩側各有1根臂柱,臂柱上方用橫杆連線,形成框架,橫杆與琴身之間張琴絃,無琴頸和指板。右手用撥子撥彈琴絃,左手觸弦。

利拉的歷史悠久,從亞洲蘇美爾地區的古國烏爾(公元前24世紀)遺址出土的3個利拉,高度分別為106、116和120釐米,琴身長方箱體,兩臂柱一高一低,琴絃11根。埃及利拉約在公元前2000年出現,形制與蘇美爾利拉相似。

古希臘利拉源自小亞細亞,有兩種:一種琴身呈碗形,原用龜殼制,後為金屬製,兩臂柱彎曲呈括弧形,為音樂愛好者所用,稱小利拉。另一種琴身長方形,木製;兩臂柱中空,弦數自3、4弦起逐漸增加到12弦,其中尤以7弦者最為盛行,為專業演奏者所用,稱基薩拉。基薩拉比小利拉形體大,定弦複雜,音域A~a1。荷馬史詩《伊利昂紀》中述及的福明克斯即基薩拉,是祈禱、禮拜和歌唱史詩的必備樂器。基薩拉自希臘傳進羅馬後有所改進,成為古羅馬的主要樂器,盛極一時。基薩拉的圖象長期以來在歐洲作為音樂的象徵。利拉在中世紀傳入英、德、法及北歐諸國,形成多種變體。歐洲利拉的琴身、臂柱及橫杆由整塊木板刨空而成,用琴弓擦奏。

現代利拉主要在衣索比亞及其鄰近地區流傳。有兩種:一種箱式的稱為貝迦納,形體較大,有8~10弦,為男子專用,是祈禱、禮拜和演唱宗教歌曲時的伴奏樂器。另一種,琴身背部凸起,呈碗形稱克拉爾,形體較小,通常6弦,是演唱世俗的敘事曲和情歌的伴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