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拼音]:Menggu yinyue

[英文]:music of Mongolia

蒙古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中部內陸的蒙古高原,主要為喀爾喀蒙古人。與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和蘇聯、阿富汗等國的蒙古人,同是一個民族,其音樂傳統也基本相同。民間音樂以與遊牧生活相聯絡的民歌和說唱為主。民歌中有傳統的古老聖歌、讚歌、宴歌以及許多反映牧民生活的歌曲。蒙古民歌根據其音樂特點分為“烏爾吐”歌曲(即長調子歌曲)和“烏火爾”歌曲(即短調子歌曲)兩種。前者有著自由的節奏和悠長的氣息,速度緩慢,音域寬廣;後者則具有鮮明規整的節奏和輕快的速度。

蒙古民歌基本上是以不帶半音的五聲音階構成,其五階中每個音皆可作為調式主音。以徵音和羽音作主音的調式更為常見。曲調起伏較大,常用六、七、八、九、十度的大跳;音域也較寬,一首歌曲常常包含十四、五度,給人以遼闊、奔放的感覺,表現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徵。演唱方法為真假嗓分別使用,並且由於定調較高,更顯得音調高亢、嘹亮、富有變化。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緩的長音時加入一些裝飾音或裝飾性的顫音,以造成活潑的情緒或委婉的風格,並往往以長音後的短小上滑音結束句,使曲調柔和圓潤。此外,在蒙古還有一種叫做“潮爾”的演唱方法。這種方法是利用口腔內的空氣振動聲帶產生共鳴,並巧妙地調節舌尖的空隙,從基音中選擇它所包含的不同的泛音,於是形成在持續低音的基礎上,不斷地產生高音區的曲調。使用這種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聽到一個人同時發出兩種聲音,即高音區的曲調和低音區的持續音。不過這種方法大部分是由兩部分人來演唱,即幾個人唱持續低音,一個人唱高音曲調。

蒙古民歌的節奏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節奏比較清楚,常見的是二拍子或四拍子,雖有複合拍子,但其性質仍為二拍或四拍。另一類節奏則很不明顯,速度也較緩慢,實際上許多樂曲的節拍是不能用小節線來劃分的。即使以某種節拍劃分,其每拍的時值也不一定絕對相等,而且輕重拍的區分也不明顯。因此,可以說,蒙古民歌是一種“曲調性強、節奏性弱”的歌曲。蒙古常用的樂器是馬頭琴、四胡、三絃、蒙古箏以及笛子等。蒙古器樂的特點是柔和、安靜。上述樂器中馬頭琴是最有代表性的樂器,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現力豐富。除了為民歌與說唱伴奏外,還常用於獨奏與合奏;不僅演奏旋律,而且適宜於表現馬匹的奔跑與嘶叫。蒙古的器樂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樂化。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了音樂學院和專業音樂演出團體。著名的作曲家有Б.達姆丁蘇倫(1919~)、Л.木爾道爾季、C.貢奇克蘇姆拉(1915~)等。《三座山》和《幸福之路》是達姆丁蘇倫的歌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