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體操

[拼音]:Wang Tingyun

金代文學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又號黃華老人。蓋州熊嶽(今遼寧復縣)人。父遵古,海陵煬王正隆五年(1160)進士,仕為翰林學士。庭筠自幼聰穎, 7歲學詩。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進士。歷任州縣。章宗明昌中,召入館閣,由應奉翰林文字遷翰林修撰。後因事解職。平日愛天平黃華(今河南林縣)山水,卜居其地近10年,因以自號。晚年起復,泰和元年(1201)再任翰林修撰。次年去世,章宗有詩追悼。

王庭筠是文藝上的多面手,精書法,學米芾;善畫,山水墨竹近似文與可,存畫尚有《幽竹古槎圖》等。在文學創作上,他現存作品主要是詩詞二類。他的詩,古近各體皆備。元好問《中州集》稱讚他“詩文有師法,高出時輩之右”,又在《黃華墓碑》中說他“暮年詩律深嚴,七言長篇尤以險韻為工”。這些評語是專從形式上說的,未免有溢美之處。其實王庭筠詩雖然工於造語,風格清雋,但偏於模擬,較少藝術獨創性。其內容大多以閒適為主,除少數篇章抒發了一些宦途波折的苦悶情緒外,極少接觸現實題材。這較典型地代表了大定、明昌間金代詩壇脫離現實的風氣。

王庭筠的詞除兩首長調外,其餘多是小令。題材內容和詩近似,但宦途無常的牢騷與憂讒畏譏的情緒比詩要淡得多。詞風清疏淡遠,善於寫景、抒情。其中以幾首懷鄉思隱的詞寫得較為出色。有的篇什,頗類蘇軾一派的清曠舒徐之作。

王庭筠曾著《藂辨》10卷,文集40卷,今俱不傳。其存詩近30首,存詞10多首,並收於元好問編《中州集》及《中州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