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曼,K.

[拼音]:yuye ziyuan

[英文]:fishery resources

生活在海洋、潮間帶和內陸水域的具有捕撈或養殖價值的水生動物和植物。亦稱水產資源。

基本狀況

漁業資源的種類繁多,魚類居於主體,全世界共有2萬多種,中國海洋魚類約有1500多種,淡水魚類有700多種,但主要捕撈物件一般不超過100種。除魚類外,藻類、甲殼類、貝類、頭足類、海獸類等為數也很多。1980年,全世界海洋漁獲量的種類組成大體是,鯡、沙丁魚、鯷類佔25.1%,鱈類佔16%,鰺、鯔、秋刀魚類佔11.4%,鮶、鱸、康吉鰻類佔8.1%,鯖、杖魚、帶魚佔6.5%,軟體動物佔8.1%,甲殼類佔4.8%。中國漁獲物組成中,最高年產量超過10萬噸的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鯡、鮐、鰺、馬面魨、烏賊、毛蝦等。據各國學者估計,全世界海洋漁業資源的潛在年產量在1~2億噸之間,聯結中國大陸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共約500萬噸。1980年,全世界總產量為7219萬噸,其中內陸水域761萬噸,海洋6458萬噸;1985年中國總產量705萬噸,其中內陸水域285萬噸,海洋420萬噸。1980年,全世界漁業進出口總值為 302億美元;1985年中國漁業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格)為69.1億元,約佔農業總產值的1.8%。漁業產品營養價值高,含人體健康發育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是人類食用動物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漁業資源除可供食用外,還是醫藥、飼料、熱能、工藝美術品等的重要原料。

特點

漁業資源是一種生物資源,其種類和數量經常發生變化,平衡、穩定只是相對的、暫時的。這種不斷的變化,有漁業生物本身的原因,也有自然環境條件改變和人類活動給予的影響。研究漁業資源的特點及其變化規律,是合理利用漁業資源和科學管理漁業的基礎。漁業資源的特點主要有:

(1)再生性。漁業資源因自然死亡和捕撈利用在不斷地減少和消失,同時因繁殖、生長又在不斷地增加和補充。這種現象稱為漁業資源的再生產。

(2)流動性。漁業資源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除植物及少數營固著生活或封閉水體內的種類外,多數是進行不同距離不同目的的遊動種類,具有很大的流動性。這種流動因目的不同分別被稱為生殖迴游、索餌迴游、越冬迴游等。漁業生物在迴游途程中,往往形成大群,構成捕撈的汛期和漁場。其中某些迴游途程長的種類,如鮐魚、鰺魚、金槍魚等遊至某國近海時成為該國的專捕物件,遠離某國時則成為某一外國或國際共捕的物件。由於這個特點形成了捕撈生產的集中性與季節性。

(3)多變性。漁業資源是生物資源,受環境和人類捕撈的影響較大,如長期的冷、暖海況對冷水性或暖水性的種類的豐歉關係密切,淺海灘塗的汙染使一些生活在該區域的種類絕跡或不堪食用。人類捕撈對資源所造成的危害隨著無限制捕撈的發展而日趨嚴重,鯨類資源衰竭即為一例。由於上述這些原因,漁業資源的結構和數量經常發生變化。

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漁業資源是使之得以增長的條件。根據漁業資源再生性的特點,可捕量應與淨增長量保持平衡。漁業生態系統是水域中由漁業生物、外界環境、人類活動等所形成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路構成的,只有在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良性迴圈狀態時,才能夠為人類提供最為豐富的漁產品。如果捕撈過度,往往造成漁獲物小型化、低齡化、低質化,最後導致資源的衰退甚至枯竭。因此,為了合理利用漁業資源,防止捕撈過度,需國內立法保護;同時根據某些漁業資源流動性的特點,在國與國之間簽訂雙邊或多邊協定。另外,要發展養殖業、投放人工魚礁、採取改良水域措施,在合適的水域採取人工放流幼體以增殖資源。由於漁業資源的多變性,需要對其結構和數量變化進行研究。中國漁業資源學家首先在中國運用數理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單種或多個種的變化,並進行預測,在一定條件下取得了較好結果。

參考文章

以案說法 保護漁業資源水產/漁業規範管理養殖水域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水產/漁業龍陵縣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水產/漁業啟動2015年度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水產/漁業創新漁政管理方式,保護漁業資源水產/漁業河南洛寧縣漁業資源概況水產/漁業加強漁業資源調查評估和養護的措施水產/漁業世界海洋漁業資源分佈的情況如何?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