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

[拼音]:Ying-Mian Zhanzheng

[英文]:Anglo-Burmese Wars

19世紀英國殖民者武裝入侵和佔領緬甸的 3次戰爭。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是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戰略地位重要。早在16世紀初葉到17世紀70年代,就成為歐洲殖民者爭奪的目標。在此時期,葡萄牙和荷蘭商人在緬甸各重要港口曾進行過掠奪性貿易。從19世紀20年代起,英國殖民者前後 3次入侵緬甸,並於1886年把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1個省,使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

第一次英緬戰爭

英國佔有印度以後,從18世紀末開始,即從其印度領地的東部邊界向緬甸侵蝕。緬甸國王孟雲(1782~1819年在位)遂先後把阿拉幹(今若開邦)、曼尼普爾併入緬甸,並一度出兵佔領阿薩姆。英緬關係日益緊張。這時英國殖民者已在印度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便藉故在邊境地區製造武裝衝突,於1824年3月5 日對緬甸宣戰,發動第一次侵緬戰爭。英國發現緬軍主力集中於西線印緬邊境,而南線兵力薄弱,便集中主力進攻南線。5月,英軍在南方登陸,相繼佔領仰光、勃固、馬達班和土瓦等城市。緬甸著名的班都拉將軍率緬軍在緬印邊境重創英軍後,回師南下,增援南線。1825年初,西線緬軍被迫撤出阿拉幹、曼尼普爾和阿薩姆。班都拉在仰光附近德努漂戰鬥中犧牲。1826年2月,英軍主力進逼揚端波,緬甸國王孟既被迫簽訂《揚端波條約》,割地賠款,准許英外交代表駐緬,英艦可自由進出緬港口,緬喪失了政治上和商業上的若干主權。

第二次英緬戰爭

1837年,緬甸國王孟坑繼位後,不承認《揚端波條約》和英駐緬外交代表,並規定在緬英商繳納賦稅。1840年8月英撤回駐緬代表。1848年,J.A.B.達爾豪西侯爵就任英駐印總督後,積極準備再次入侵緬甸。1852年2月18日,達爾豪西侯爵以緬甸處罰在緬違法英商、損害英商利益為藉口,悍然出動 6艘軍艦封鎖仰光港口。4月1日,英國對緬甸不宣而戰,發動第二次侵緬戰爭。英“阿瓦”加強集團軍先後侵佔勃生、仰光和馬達班,進而佔領下緬甸。緬軍進行了英勇抵抗。戰爭持續 1年左右。達爾豪西侯爵強逼緬甸國王把下緬甸割讓給英國,遭到拒絕。1852年12月,達爾豪西侯爵徑自宣佈下緬甸為東印度公司轄地,派A.P.費雷為該地總督,戰爭結束。

第三次英緬戰爭

英國殖民者佔領下緬甸後,圖謀佔領上緬甸。1885年,緬甸國王錫袍和法國祕密約定,緬甸給法國經商貿易特權,法國則幫助緬甸驅除英國勢力。此後,緬甸對違法英商貿易公司處以罰款,英國殖民者遂以此為藉口,於同年11月14日發動第三次侵緬戰爭。但法國並不真心幫助緬甸。緬甸在軍事上又準備不足,英軍迅即佔領阿瓦和實皆;28日,佔領緬甸首都曼德勒,俘緬甸國王錫袍和王后;隨後佔領上緬甸。1886年1月1日,英國宣佈緬甸為其領地,作為一個獨立省劃歸印度,從而結束了緬甸最後一個王朝──雍籍牙王朝,整個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

緬甸人民不甘屈從英國的統治,繼續堅持了10年游擊戰爭,不斷打擊英國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