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科瓦伊奇克,S.

[拼音]:Shizhongshan Shiku

[英文]:Shizhongshan Grottoes

中國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佛教石窟。位於雲南省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25公里的石鐘山上。石窟由石鍾寺(8窟)、獅子關(3窟)、沙登村(5窟)3區組成。石窟年代應以沙登區 1號窟為早,屬南詔時期。石鍾寺區和獅子關區造像皆見盛德四年(1179)題記,屬大理國造像。其中石鍾寺第 4窟之後可能為元明時期的作品。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設立石鐘山文物保護所負責保護管理。

石鍾寺區自左至右,第 1窟當地稱為“阿秧白”,傳為女性生殖崇拜。從佛龕看原系一佛二菩薩配置,其中佛像損壞為後人所改鐫,該窟龕頂有盛德四年的墨書題記,應屬大理國時的造像;第 2窟為觀音像,其左右各一脅侍,右者捧盒,左者持瓶,雕刻技藝嫻熟;第 3窟龕室開間甚大,正中刻一坐佛,兩側分列八大明王,按密宗的教義,明王像為佛的忿怒身,故此窟反映了密宗造像的特徵;第 4窟共 3龕,中坐維摩詰像,龕柱上有“至正元年”(1341)題銘;第 5窟中雕釋迦像,左右為文殊、普賢;第 6窟與第5窟相連,刻一佛;第7窟中雕主像,頭戴圓錐形王冠,傳為南詔王閣羅鳳,左右侍者13身;第 8窟中坐一王者,傳為南詔王異牟尋,左右侍從 5人。7、8兩窟有明代題記。

獅子關區與石鍾寺隔山相望,一處刻一人束帶、著靴、戴耳環,旁鐫“波斯國人” 4字;一處刻梵僧帶犬化緣像,亦見盛德四年題記。另一龕亦為王像,有題記4 行:“大聖躅□□大王及后妃男女從者等尊容之改造像昌寧記之。”

沙登區5窟,1號窟共6龕,2、3、4龕皆刻佛像,第5龕刻觀音像。第2龕為彌勒佛和阿彌陀佛像,此龕有天啟十一年七月題記,天啟為南詔王勸豐祐(824~859)的年號。2號窟刻阿嵯耶觀音像,旁有8種佛塔浮雕;3號窟刻一佛二菩薩;4號窟刻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像;5號窟亦為一梵僧帶犬化緣像。

石鐘山石窟是現存南詔、大理國時期規模最大的石雕藝術群,在造像題材和雕刻藝術上有很高的研究價值,1953年人民政府撥款維修了石鐘山石窟的保護房,1978、1984、1986、1987年多次維修,其中1987年在文化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幫助下,進行了巖體加固工程,根治了石鐘山窟區的病害。

參考文章

石鐘山石窟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