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一世
[拼音]:Nigemake Lunlixue
[英文]:Ethika Nikomachea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主要倫理學著作。西方倫理學史上第一部倫理學專著。約成書於公元前 335~前 323年間,相傳由亞里士多德之子尼各馬可編訂。成書後為亞里士多德的弟子收藏、傳習和校勘而得以儲存。至公元 5世紀始有阿拉伯文譯本問世,13世紀被譯成拉丁文後遂遍傳西歐。1933年中國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向達根據英文字轉譯的中譯本,名為《亞里士多德倫理學》。全書共10卷 132章。亞里士多德在該書中批判了柏拉圖的神祕主義、禁慾主義和當時流行的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倫理思想,探討了道德行為發展的各個環節和道德關係的各種規定,論述了德性的形成及其型別以及道德行為的準則和人生理想等。全書所繫統論證的德性在於合乎理性的活動,至善就是幸福等觀點,成為西方倫理思想發展的主要淵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