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1844~1916)

[拼音]:Shen Yawei

中國作曲家。浙江吳興人。生於1920年12月16日。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家遷南昌。在小學和初中求學時,受到民間戲曲、灘簧的陶冶。1938年5月考入江西省青年服務團,從事街頭救亡宣傳。同年8月,赴皖南參加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擔任歌詠指揮。1939年曾到新四軍文化隊,從何士德學音樂基礎理論及指揮、作曲。1941年任新四軍一師服務團音樂教員、隊長。1946年任華中軍區前線指揮部文工團團長,後為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團一團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解放軍劇院副院長。1954~1958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進修理論作曲,師從江定仙、肖淑嫻等。1955年以來歷任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團長和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部長。1982年10月起為南京軍區專職音樂創作員。1979年起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音協江蘇分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沈亞威是在人民軍隊中成長起來的作曲家。自1939年開始創作以來,已作有歌曲400餘首。其主要作品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四季風車歌》、《黃海漁民曲》、《金牛謠》、《刺搶歌》等,解放戰爭時期的《打》和編入《淮海戰役組歌》中的《乘勝追擊》、《狠狠地打》等,建國後的《海岸炮兵歌》、《詠梅》和合唱曲《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頌》等,都曾廣泛流傳。此外還有歌劇《打擊侵略者》(與張定和、秦西炫等合作,宋之的等編劇)和由他主持創作的大型歌舞《東海前哨之歌》等,也受到好評。

沈亞威善於捕捉住生活中真實的情景和情緒,用音樂形象加以典型化,使作品富於生活氣息和真情實感。他注重內心世界的揭示,深入透視人們的心靈。在立意,構思、體裁、手法、風格上不斷作新的探索。1940年寫的《大紅燈》,就作了表演唱的嘗試。為歷史劇《甲申記》所作插曲《徵潼關》、《迎闖王》等,成功地採納融合了古典和古民歌的色調。他在80年代創作的《我們的祖國》、《護士之歌》等歌曲,力求以新的藝術去適應新時代青年的要求。沈亞威的歌曲創作,為音樂的民族化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他的戰鬥性強的歌曲都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其進行曲常有民歌風,而民歌曲調中又有進行曲的特色。戰歌與民歌結合,相得益彰。沈亞威的作品已輯成《沈亞威歌曲選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並錄製有《沈亞威聲樂作品選》(盒式磁帶及唱片,上海唱片廠)。1983年的南京“玄武湖之春”演出了沈亞威作品專場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