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務合作

[拼音]:Tongguan Diaoqiao Yangshi Mu

東漢太尉楊震及其子孫的墓,共7座。在今陝西省潼關吊橋鎮東,是漢代官僚地主階級家族墓地的一個典型(見秦漢墓葬)。1959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發掘。7墓排成一列,自東而西為2號、7號、3號、5號、6號、1號和4號墓,據考證,依次為楊震、楊牧、楊讓、楊統、楊著、楊馥、楊彪的墓。東端的楊震墓年代最早,葬於漢順帝延光四年(125);西端的楊彪墓年代最晚,葬於魏文帝黃初六年(225)。其餘5人,除楊牧、楊讓兩墓葬期失考外,楊統、楊著都葬於漢靈帝建寧元年(168),楊馥葬於漢靈帝熹平二年(173)。墓前立石碑,今已不存。但唐宋時墓地上尚有楊震、楊統、楊著、楊馥 4人之碑各一,在《集古錄》、《金石錄》、《隸釋》等書中均有著錄。這7座墓,墓主人姓名可考,年代明確,是漢墓分期斷代的重要資料。

這些墓地面上的土築墳丘多已破壞,有的已夷平,僅楊震墓和楊馥墓墳丘儲存較好,現存直徑各約15米和25米,高約3.5米。墓室在地下,深4.2~6.4米。墓門向南。墓道為斜坡式,長13.5~21米。都屬磚室墓。墓室可分甬道、耳室、前室、後室等部分,全長約為8~15米不等。墓室的平面形制,因墓的年代早晚而有不同。楊震墓分前後兩室,無耳室。楊牧墓與楊震墓相似,但前室一側附有耳室。楊讓、楊統、楊著、楊馥墓除前後兩室外,前室兩側附耳室。楊彪墓前室兩側附耳室,後室為並列的雙室。墓門都仿木構建築,用磚雕砌房簷、瓦瓴和斗栱等,如樓闕狀,並塗有彩色。這在關中和中原地區漢代磚室墓中是極少見的。各墓都經盜掘,殘存的隨葬品以陶器最多,除壺、盆、罐、碟、匜、勺等容器外,主要是倉、灶、碓房、井、樓閣、豬圈、羊圈等模型及豬、狗、雞等家畜和家禽的偶像。鐵器主要有刀、劍及鏡等。銅器有刀、劍、弩機、鏡、小型車馬飾,以及五銖、貨泉、大泉五十等錢幣。楊統墓出土的鎮墓瓶有朱書文字,其中“建寧元年十一月乙巳朔九日”等字,為考證墓主人的葬期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