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忒彌斯
[拼音]:Mingdai dang'an
[英文]:archives of Ming Dynasty
中國明代中央和地方各機構及重要人物在日常公務活動中形成的文書、圖籍、檔冊等。
明代檔案在當時已多次被燒燬、變賣,清代又數次銷燬,所以幾乎損失殆盡。儲存下來的明檔絕大部分是清初為修明史而收集的。順治、康熙兩朝都曾詔令徵集,但只收集到2萬多件,保存於內閣大庫。清末,內閣大庫部分倒塌,大量明檔隨其他檔案一同流於宮外,後釀成八千麻袋事件,所剩寥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陸續將倖存於北京大學、東北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等處的明檔集中,同仍藏於內閣大庫的部分明檔一起保管,計有3000餘件。其記事年代自洪武四年(1371)至崇禎十七年(1644),包括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以及南明弘光時期的檔案。其中以天啟、崇禎朝最多。檔案多源於兵部,約佔95%,禮部、內閣次之。文種以題行稿、科抄題本、奏本居多,約佔85%,其餘有敕諭、誥命、奏疏、奏表、揭帖、呈、稟、啟本、手本、塘報、諮文、劄付、輿圖、契約、稅票、戶口單、狀紙、鈔票、實錄、聖訓及各種簿冊。其中有洪武時戶口單,地契,永樂皇帝頒給西藏釋迦攝聶喇嘛的敕諭,成化時頒給功臣的免死鐵券,反映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及鄭芝龍在海上活動情況的檔案,記載漕運、屯墾、租佃關係等的經濟文書,武職選簿、敕稿底簿等簿冊,大明混一圖等重要輿圖,弘光時期關於辨別真偽太子的揭帖,修輯《明會要》、《明史綱目》、《明通鑑綱目》等的稿本等等。
藏於各省檔案館的明檔數量不多,除西藏、臺灣等地外,多是零星收集而得。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所存明太祖硃書御筆,遼寧所存遼寧都司、山東都司、兵部的檔案及戚繼光手跡,西藏所存永樂、宣德、弘治等歷朝皇帝封賜西藏政教首領的敕諭及西藏地方文書,甘肅所存永樂皇帝保護宗教的諭旨,青海所存天順二年(1458)英宗賜給右軍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鐵券 (見彩圖) 及萬曆年間陝西監察御史的訓令,貴州所存永樂、崇禎年間的敕、誥等。此外,國內外一些其他機構和私人手中也分散收藏有一些明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