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接觸關係
[拼音]:diqiu donglixue jihua
[英文]:Geodynamic Project
研究地球的動力學和動力歷史的國際性研究計劃。鑑於1960~1970年上地幔計劃的成功,國際大地測量學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及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聯合倡議,在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領導下,成立一個跨學科的聯合會間地球動力學委員會。主席先後由美國的德雷克(C.L.Drake)和哈爾斯 (A.L.Halse)擔任。共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此項科研計劃。各國也相應成立了地球動力學國家委員會。
此計劃以板塊大地構造理論為指導,驗證這個理論並使之更為完善。計劃的實施分為10個工作組:
(1)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亞地區的地球動力學;
(2)東太平洋地區、加勒比和斯科舍弧的地球動力學;
(3)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區西部的地球動力學;
(4)大陸和海洋裂谷帶的地球動力學;
(5)地球內部的性質和過程;
(6)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區東部的地球動力學;
(7)板塊內部的地球動力學;
(8)大洋和大陸構造之間的聯絡;
(9)構造運動、變質作用和岩漿過程的歷史及其相互作用;
(10)全球資料的綜合與復原古構造。
此外,還有一個世界資料中心和資料交流委員會。
計劃從1971年開始到1979年結束,共出版30卷國際地球動力學報告和60多卷科學討論會報告集。通過這次研究對海洋底部轉換斷層、俯衝帶、板塊邊緣的構造取得了較全面的認識,並開始研究大陸內部構造和動力問題;對地球內部的物質組成、分佈、結構、地幔的對流過程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在高溫高壓的實驗研究,長基線形變測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進展。未能充分解決的問題有:古生代和前寒武紀地磁極位置的確定,地球動力學過程的大地測量,緩慢地震的特徵,沉積成岩作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