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衰變
[拼音]:Sikandinaweiya Bandao
[外文]:Scandinavian Penninsula
歐洲最大的半島。在北歐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東北部與大陸相連,其間沒有明顯的自然界線。南北長1850公里,東西寬400~700公里,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包括挪威、瑞典兩國以及芬蘭北端一小部分,人口約1200餘萬。
半島地質古老,中西部縱貫著長1700公里、寬200~600公里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構成半島地形的主軸。山脈西坡陡峻,直臨挪威海岸,許多地方形成峭聳的懸崖。東坡比較平緩,成階梯狀經丘陵臺地過渡到波羅的海沿岸平原。山脈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峰是挪威境內的加爾赫峰,海拔2468米。第四紀冰期時,半島是歐洲冰川的主要發源地,冰厚曾達2000米;直到距今12000~8000年時,大陸冰川才最後消退,但目前山地上部仍保留有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的冰原。由於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強烈作用,半島上冰川地形非常普遍,除大量的冰斗和冰川槽谷外,並多冰川湖泊,其中瑞典一國就有大小湖泊9.2萬個,總面積達3.8萬平方公里,佔國土 8%以上。挪威沿海,由於冰川槽谷受海水侵入而形成一系列典型的峽灣,它們狹長、曲折、幽深,寬僅一至數公里,長度往往超過100公里,兩岸多為高峻的山崖,是船艦的良好停泊地。(見彩圖)
半島介於北緯56°~71°之間,一般屬寒溫帶氣候。全年盛行西風和北風,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氣溫顯著高於同緯度的其他地區,最北部1月平均氣溫僅-15℃左右;降水比較豐沛,西部沿海地處山脈的迎風坡,年降水量達3000毫米,但背風的東部只有450~750毫米。全區森林茂密,平均覆蓋率達50%,其中雲杉、松樹等針葉樹佔 5/6,僅南部長有白樺、櫟、山毛櫸等闊葉樹,構成混交林,森林工業在挪、瑞兩國均為重要經濟部門。半島上河網稠密,河流均短小流急,水量豐沛,水力資源蘊藏量達5000萬千瓦,其中2/3已開發利用。
半島金屬礦藏豐富,尤以鐵礦馳名。瑞典、挪威均為鐵礦砂出口國,瑞典的基律納是主要產地,是世界上地下開採的最大鐵礦,儲量達20億噸。挪威沿海又是世界最大的漁場之一,捕魚量向居世界前列。在加工工業方面,瑞典、挪威均以造船業見長,所造船舶大部分供出口,兩國也都擁有規模龐大的商船隊,在世界海運業中,多年來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林業、水力發電、鐵礦開採、漁業、造船業和航運業,均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富有特色的傳統經濟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