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鹽場參觀記相關作文20篇

響水鹽場參觀記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28字

端午假日的一天清晨,習慣睡到自然醒的我一早就被爸爸叫醒,他說要帶我去看看,平時吃的鹽是怎麼生產出來的。這個,我感興趣,便快速起床,洗漱,穿衣,興高采烈地跟著爸爸出發了。

我們來得比較遲,趕到約定地點——海鹽博物館時,“大部隊”都已經跟隨解說員阿姨參觀了。我趕緊跑過去聽阿姨講解鹽的來歷,我瞭解到:在古時候,鹽是很重要的商品,不能私自制鹽、賣鹽,如果違規,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在我們現在看來,鹽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調味品,沒想到在古代,竟把鹽看成比金錢還重要的寶貝。

參觀完海鹽博物館,我們坐大巴車去響水原始晒鹽場看鹽究竟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到了響水,主辦方人民日報數字鹽城聯播網的楊主任先安排我們午餐。看著滿桌的海鮮美味,我囫圇吞棗地吃了起來,不僅僅因為小朋友多搶食,更因為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揭開鹽的祕密。飯後,我們坐上大巴,沿著崎嶇的海堤,一路前行。隨著車子的搖晃,車上的人也漸漸進入了夢鄉。搖晃了約一個小時,我們終於到了原始製鹽的地方,我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想盡快跑到晒鹽池邊一探究竟,可好事多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問池邊勞作的晒鹽工人,就趕上了一場大暴雨。這裡的雨不是一般的大,雨點都像豆粒大,落在身上還有點疼,“好漢不吃眼前虧”,大家都飛快地跑到車上避雨雨了。沒想到要當“好漢”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很多的“麻蒼蠅”,它們也到車上來避雨了。我拿起蒼蠅拍打起了蒼蠅,這時王老師笑著說:“這一下’小猴子’有用武之地了。”

大巴又開了好久,我們到了滷水製鹽的地方。鹽場裡,我們看到的都是像養魚塘一樣的大池子。因為下雨,為了防止滷水被雨水滲透,鹽場的叔叔阿姨用黑色塑料布把晒鹽池都蓋起來了。不同的是,剛才在原始晒鹽場採用的是人工操作,費時費力效率低,而這裡全部是機械化,看到變天,只要一按撳鈕,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蓋池或揭池的任務。鹽是需要太陽晒和風吹蒸發的,黑色吸熱。由於下雨,我們在剛才的原始晒鹽場,鞋子上沾了很多爛泥,但踩在這裡軟綿綿的無紡布上,我們的鞋馬上變得乾乾淨淨了。爸爸說鹽還有消毒的功能,看來真是。鹽場崔總還回答了我們許多關於鹽的問題。聽了崔總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鹽是海水經過很長很長時間的日晒風吹才製成的,晒鹽場的叔叔阿姨真是辛苦啊!這時我才真正領悟到“誰知袋中鹽,粒粒皆辛苦。”啊!

夜幕降臨,我們踏著暮色返回鹽城,沒想到世茂房產的領導們還在等著我們。給我們合影留念後,還每人贈送了一份小禮品。

充實又快樂的白色文化之旅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圓滿落幕!

火門山茶場參觀記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858字

早就聽說火門山茶場茶葉既新鮮又好喝,喝了對身體還有好處。穀雨那天,張老師說要帶我們去茶場參觀,我們的心情都不能用語言來形容了。

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坐上了一輛客車。一路上,客車搖搖擺擺地在路上顛簸著,但這似乎都影響不了我們的心情。

來到茶場,熱情的茶場負責人曾總見我們到了,就放下手中的活,出來迎接我們。他說:“歡迎小記者來這裡參觀,下面我先來給大家介紹茶場,我們的茶場建於2014年,共320畝地。”說完,曾總就帶著我們來到了山腳下,這兒好美呀!只見這裡四面環山,還有人趕著羊群去吃草,一簇簇茶葉圍成一個圈,然後往外一圈圈擴散,時不時吹來一陣風,讓人心曠神怡。

走進綠色的茶園,曾總給我們介紹採茶的技巧和方法:“採茶的方法很重要,這關係到茶葉烤出來的好壞,必須用手直接把嫩芽摘下來。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品茶、二品茶、三品茶等等許多品種的茶葉,所謂的一品茶就是獨芽,是長短、粗細一致,一斤最多可以賣到幾萬元呢!其次就是一芽半展,一芽二展,一芽三展等等。好了,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今天大家來得正好,今天是穀雨節,也是全民飲茶日。”

曾總叫茶場工作人員給我們每組發了一個籃子。我和倪照楠一組,我們來到一簇簇茶樹中間,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抓住嫩芽的下部迅速往上一提,一片茶葉就到手了。我慢慢地放進籃子,生怕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弄壞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收穫不少了,就在這個時候,張老師說時間來不及了,就叫曾總帶我們去製茶車間。

來到製茶車間,製茶工具樣樣齊全,曾總把我們手中的籃子收回,把茶葉分成幾個等級,把一品茶放進鍋裡,繼續說到:“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製茶過程,第一步是殺青,第二步是把茶葉揉成直條,第三步是加工整形,最後一步是烘乾提香。”曾總邊說邊在鍋裡演示,做完這些,一鍋茶葉就誕生了,我抓了一把,放進燒好的水中,茶葉立刻飄出香味,我嘗一口,有種苦中帶甜的味道。

天色不早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火門山茶場。

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了茶農的辛苦,同時體會到茶的清甜,是一次不錯的經歷。相信多年以後,火門山茶場會發展得更好!

火門山茶場參觀記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2字

“哇,真是太美了!”一來到火門山茶場,我們這群幸運星小記者就驚歎道。環顧四周,這裡群山環抱、綠蔭如蓋,清幽的茶香嫋嫋飄來,讓人心曠神怡!

開始採茶了,茶場的曾伯伯細心地對我們說:“一等品是最頂端細嫩的芽尖,二等品則是帶一片葉的,其它一律是三等品。”話音剛落,我們便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一樣衝進茶園。我貓著腰一邊走,一邊瞟,看到了一等品,便將大拇指託在下面,用食指輕輕一掐,一片一等品茶葉就摘下來了。

再看看其他小組,有的追求完美,只採一等品;有的以數量為榮,看到茶葉就採。過了一會兒,我們組的茶葉漸漸多了起來。看著自己頂著烈日勞動得來的勝利果實,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過了一會,曾伯伯帶我們去炒茶。進了炒茶車間,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平排三口大鍋。曾伯伯把我們帶到其中一口鍋前,給我們介紹:“這些鍋是用來炒茶葉的,炒茶時溫度要達到兩百攝氏度。”“兩百攝氏度!”我不由得驚歎道,“我平常吃火鍋都怕燙,這該有多燙啊!”曾伯伯把我們採來的茶葉放進去,用手翻了起來。過了一會兒,茶葉炒完了,曾伯伯告訴我們,這是做茶葉的第一步——殺青,是為了除掉青草味兒。

第二步是揉捻。曾伯伯把一捧茶葉拿起來反覆揉。之後就是加工整形了,曾伯伯把這些茶葉再次放進鍋裡炒起來,這時我聞到了一股茶香。最後,曾伯伯把那些茶葉放進一個小籮筐裡,抖去茶葉的雜質,又把它們放在鐵鍋上面烘乾提香,茶葉這這樣炒好了。

開始品茶了,我端起杯子輕輕抿一口,哇,好苦!我皺著眉頭把杯子放下,卻又感到一股甜味。我不禁感悟道:“人生不就像這杯茶,都是先苦後甜嗎?”

要回家了,我沐浴著夕陽的餘光,望著這一片茶海,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著名的火門山茶場。

火門山茶場參觀記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16字

茶葉要多久才能摘一次?什麼時候採的茶最好?茶樹有哪幾種類型……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幸運星小記者團的同學們於4月22日上午來到了佛子山火門山茶場進行參觀採訪。

剛進大門,就看見許多連綿起伏的小山,嫩綠的茶樹一棵接一棵的緊挨著。老師把我們帶到茶樹邊說:“現在我們就要親自採摘這些茶葉。”我聽了之後,高興地向茶樹跑去。“可是,這茶葉要怎麼採啊?”我問。老師又給我們講解:“茶葉分為三個等次,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一等品的茶葉長在茶樹的上面,非常嫩;二等品的茶葉是被包著的;三等品的茶葉較大,旁邊有幾片葉子。”聽了之後,我們立馬採了起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老師喊了一聲:“停,現在我們要去炒茶。”

到了炒茶的車間,我聞到了一股香味,一看,原來茶廠工人用他們採的茶給我們沏好了茶水,等著我們品嚐呢!我喝了一口,心想:此味只應天上有。

到了炒茶的環節了,只見茶廠工人開啟機器,說:“炒茶的第一步是殺青,鍋的溫度要控制在200度左右。”殺青後的茶葉好像變小了,但是非常香。茶廠工人把機器關掉,對我們說:“炒茶的第二步是揉捻,要把茶葉揉捻成捲曲形狀。”過了一會兒,茶廠工人又說:“第三步是加工整形,鍋的溫度應控制在100-150度左右。”只見茶廠工人用手把茶葉抬了起來,平鋪在鍋面上,大概過了5分鐘後,加工整形這步就完成了。“加工整形過後就要去雜質了,茶葉是要入口的東西,不能有雜質。”茶廠工人說。只見工人把茶葉放進鍋裡,用手把茶葉抬了又抬,約莫過了三分鐘後,茶葉裡的雜質就被去除了。我心想:難道這位工人的手是鐵掌嗎?放進200度的鍋裡都沒有感覺到痛。“最後一步是烘乾提香,把去除雜質後的茶葉放進電炒鍋裡,不需要用手。如果茶葉較多,就要用百葉烘乾機。”過了10分鐘,最後一道工序也完成了,炒過後的茶那隻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香。”

最後,我們來到了會議室,聽曾萬里伯伯講他種茶的經歷,聽了之後,我們都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火門山茶場。在車上,我覺得采茶工人真辛苦。我也改掉了以前喝茶浪費的毛病,現在,一包茶葉能夠我喝一個多月呢!

水廠參觀記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754字

為了迎接“世界水日”的到來,3月18日,我有幸來到了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城東自來水廠參觀。一路上我既激動又好奇。希望快點到水廠,看看水廠是什麼樣的。小夥伴們也都很期待。

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水廠。分好組後,我們在記者叔叔的帶領下,先去參觀了反應水池。反應池真是大極了,比我們教室還要大,每個池都連著一根大水管,要兩個小朋友才能圍住呢。“哇!水怎麼這麼黑呀?”我們好奇地問。水廠講解員告訴我們:“反應池裡的水黑是因為水很深,從河裡抽上來的原水經取水泵房提升後,首先在反應池經過混凝工藝處理。”接著,講解員帶我們去沉澱池參觀。從解說員的介紹中我知道了,經過處理的水從反應池出來後,又流入沉澱池中,沉澱池裡的水經過沉澱後,雜質會自己沉到水深的地方,這是淨水的第二階段。

從沉澱池出來,沿著大水管向前走,我們來到了過濾水池、清水池。過濾水池底下有鵝卵石、綠料和石英砂,據說有消毒的作用。清水池裡的水清明透亮,清水池有5米深,很像跳水比賽的池子!解說員說,清水池是水的倉庫,因為它很高,能容下很多的水,自來水就是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的。解說員還說,每日最高要生產5萬噸水才能滿足百色市民的需求。我心裡不禁驚歎起來:哇!一天要用5萬噸水!難怪這裡的每個水池都這麼大呢!

從清水池出來,我們還看見一個大桌上擺放著兩個大魚缸,美麗的金魚在缸裡悠閒地遊動著。大家一擁而上,圍著金魚缸指手畫腳,嘰嘰喳喳地議論著。難道養金魚是用來觀賞的嗎?我心裡有個大大的問號。正在這時,講解員告訴我們,這是原水生物觀察池和出水生物觀察池,是用來監控水中微生物淨化情況的。

從水廠參觀出來,我受益匪淺,今天瞭解到了不少關於自來水的知識。原來,我們每天喝到的水要經過這麼多的工序啊!這些乾淨、安全的飲用水真是來之不易,以後我們應該節約用水。

汙水處理廠參觀記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6字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老師帶我們參觀了西安豐鎮汙水處理廠。

走進處理廠的大門,我看到幾個用混凝土砌成的碩大水池,耳邊還有機器的隆隆聲。汙水處理廠的劉廠長介紹說:“這是水泵把汙水抽進水池的聲音。”他把我們帶到一個大水池前告訴我們,這個水池叫“格柵池”,通過它對汙水進行初步處理,然後,汙水依次進入“調節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最後進入“生態淨化區”。直到達到我們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聽了劉廠長的介紹,我覺得汙水處理起來還真是很複雜。

“這裡有魚!”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我循聲望去,只見身後有一個不大的養魚池,一群魚兒吐著泡泡悠然地遊著,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汙水處理廠還能養魚?劉廠長笑著說:“這的確是養魚池,是用來檢測被處理過的水的水質的一項措施。如果水質不合格,魚蝦就會有不良反應。”

參觀結束了,我帶著滿滿的收穫離開了汙水處理廠。這是不同於平時課堂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更喜歡以實踐的形式接受知識。

動物園參觀記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9字

暑假到了,我們一家決定去北京遊玩。可是,北京的頤和園,長城,故宮,都去過了,去哪兒呢?對了,去北京的動物園看看吧,看看有沒有什麼稀奇的動物呢?

藍盈盈的天空那麼高,朵朵雲彩自由自在的漂浮,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我們一家人興高采烈地到動物園參觀。

當我們踏進動物園的那一剎那,小鳥的歌聲就傳入了耳畔,太美妙了!轉身一看,哦,原來是幾隻美麗的鸚鵡!它們的羽毛呈黃、綠,黑三種顏色,頭頂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顯得高雅別緻,看到我們就像熱情的主人,對我們說:“歡迎!歡迎!”這一瞬間,我們的心情可真愉快!再看那邊,孔雀已經開屏了,它頭戴藍皇冠,身穿五光十色的衣裳,尾巴像一把“大掃帚”,真是令我驚歎不已。哇!我興奮地叫道:“快看,孔雀開屏了。”只見孔雀的尾巴徐徐張開,一扇一扇,像一位仙女在翩翩起舞。孔雀緩緩轉動起來,多角度地展現著它的風姿,並且發出“吱吱”的叫聲。“真像仙女下凡啊!”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道。

啊!那裡真熱鬧!四周圍著許多人,原來是在觀看一頭年輕而健壯的大象。它有著牆壁似的軀幹,柱子似的腿,蒲扇似的大耳朵,白玉似的長牙齒。特別是它的大鼻子又粗又長,能伸、能卷,非常有趣。

我和弟弟最喜歡看大猩猩了!你看它全身又長又黑的毛,紅紅的屁股,臉上滿是皺紋,像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一樣,那向前凸起的嘴巴更有趣了。大猩猩站在球上表演,儼然一位多才多藝的演員,那精彩的表演博得我們陣陣掌聲。更有趣的是,大猩猩在矮圍牆裡繞個大圈,還親了我爸爸的臉,好像在說:“謝謝!謝謝!”看到這一幕,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晚,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動物園,帶回的是難忘又美好的回憶。

南京大學參觀記 篇8

國一作文 ,1142字

20XX年5月30日,我們來到了南京大學。

當我們進入南大校園時,同學們都無比驚訝。南京大學的校園就像一個公園一樣,路邊樹木叢生,一座座帶著古樸氣息的大屋頂教學樓藏在樹叢後,上面長滿了爬山虎。

離開北園,我們先去了唐仲英樓國家固體微結構實驗室。這個新建不久的實驗室不僅是全國重點中的重點,就是在國際上也是數一數二的。進入實驗樓,我們被這個實驗室震撼了—一切都是那麼專業!許多實驗室都是密封的,實驗人員都穿著嚴絲合縫的工作服。據介紹,這些實驗室裡每立方米的灰塵都被控制在幾萬個、幾千個甚至幾百個以內!其中的實驗工具令我們望而生畏—一個巨大的儀器,上面有幾十個鏡頭、交錯不清的結構、無數的管子、電線,看得我們眼花繚亂。有的實驗室裡的實驗區甚至要湧非常厚的鐵門密閉起來。

離開唐仲英樓,回到歷史悠久的北園,我們的思緒一下從一個及其現代化的科研場所跳到了一個具古典風格的靜謐的校園。

我們先簡要參觀了一下化學樓,新建的費彝民樓、田家炳樓、逸夫館,最早的教學樓等等。然後,我們來到了南京大學的小時博物館。

南京大學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大學,其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258年的南京太學。從1920年的三江師範學堂到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才到今天的南京大學。這一路上,曾經有坎坷辛苦,蔣樹聲校長重提“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他們正是憑著這種精神,戰勝了三年自然災害,挺過了文化大革命,走到了現在。也是應為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南大也出現了無數叱吒風雲的人物—竺可楨、徐悲鴻、陶行知、沙祖康、吳健雄、閔乃本、嚴濟慈……

離開校史館,沿著南大中軸線,我們又參觀了南大的標誌—北大樓。最後,我們沿著原來的路線,回顧了一下美麗的校園,便離開了南大。

現在,南京大學在全國是名列前茅,就是因為南大的教師好嗎?如果當年的三江示範學堂重新發展,能發展成今天的南大嗎?答案是不一定的。因為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一種精神。

固體微機構實驗室的主任閔乃本,他19年磨一劍,堅持不懈地做他的課題,最終獲得了1999年自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內地高校獨立完成的首個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對完美的最求,對知識的孜孜不倦、滴水穿石的精神,正是他成功的關鍵。而他的這種精神,不就是所謂的“南大精神”嗎?而這,不又與南大的校訓“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相符嗎?

如今,中國的大學還未進入世界前列。不過,我相信,只要有一個很好的教學環境,加上這“南大精神”,必能成為像哈佛一樣的世界名校的。

但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國的未來由我們書寫。我們的學習,也要發揚“南大精神”,堅持不懈,追求完美。最終也才能有所成就,為自己爭光,也更是為中國人爭光。

田園牧歌參觀記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29字

歲月像湍湍急流,不斷沖刷我的記憶,許多事件已經模糊,但在我心靈深處,有一件事,一直令我難忘。

記得那是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組織去參觀一個景點—田園牧歌,田園牧歌位於泰州,我們坐公交車半小時不到便能到達那兒。那裡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不僅有參觀區,表演區,還有一些星級酒店。

首先,迎著你的便是第一個景點區—消失的動物。這裡面陰森森的,透著一股涼氣,讓人感覺像是在鬼屋裡,又像是在看一部恐怖電影。裡面還有幾個音響,貼著耳朵,還可以學到一些知識呢!

出了參觀區—消失的動物,我們又去了表演區—狗狗?公雞表演。當時,已臨近中午,我們帶著事先準備好的午餐,來到了狗狗表演場。表演開始了,快看!那邊有一隻狗狗像個調皮的小孩,揮動著雙臂跳著繩子,中間的狗狗像個魔術大師鑽到了火圈裡,還有的踢著鍵子,嘰嘰喳喳的不知說些什麼。這些都不錯,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看那狗狗的賽跑。只聽一聲令下,狗狗們像百米運動員全部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全力奔刺,衝向終點。

緊接著,我們又去了鬥雞場,看到兩隻鬥志昂揚的公雞。只見紅方乘藍方走神時出擊,先殺它個措手不及。誰知藍方也不甘示弱,敏捷的躲過了。紅方自知這次沒擊中,便又從其他方面攻擊。“小心你的左邊。”大家在為藍方感到擔憂。沒想到,在紅方的幾次猛攻下,藍方居然都輕易的躲過了,這令我們驚歎不已。我們本以為聰明的藍方能打敗莽撞的紅方,誰知,竟輸在了紅方的莽撞下。因為藍方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輸了這場比賽。

在田園牧歌,酒店星羅棋佈,大大小小的桌椅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放在酒店裡。給人一種舒適感,像回到家的感覺。如果下次有時間,我還想再去一次。這裡真是一個別有天地的好地方。如果你有空的話,一定要來玩哦!

南京博物院參觀記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86字

南京博物院座落於紫金山南麓,佔地13萬餘平方米,院內有各類藏品42萬件,光是國家級文物和一級文物就有二千件以上,院藏中外專業圖書近30萬冊,有3萬多件都是名列全國的珍品。它是中國內地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博物館。

走進博物院,一個雄偉壯觀的大殿一下子映入眼簾,這便是院中的展館了。它採用了仿遼代的建築風格,位於博物院內那寬大深遠的草坪盡頭的三層白色石臺上,九開間的仿遼殿上敷棕色琉璃瓦,屋面平緩,斗拱粗壯,以紫金山為“背景”,遠看像一幅秀麗的大畫。

進入館廳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即是規模巨集大,但它卻將如此大量,精美的文物分的井井有條,清晰地分為了六個館: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和民國館,而在這六個館內又依照年代特色分成了幾個大大小小的展區。真是一個特點鮮明、格局清晰的場館。

走進歷史館,“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令我不得不放慢腳步去仔細端詳。從遠古時代至青銅器時代,我瞭解了人類文明逐漸進化的過程。在春秋時期時,人們大多都以製造青銅器為主。公元前221-220年間,秦漢時代期間,秦朝多是青銅器,而漢代則慢慢演變出了陶製品,外觀上比青銅更加光滑,色澤上也更為柔和。當到了公元229-589年時,六朝時代逐漸加大了陶製品製造量,還演變出了形態勻稱,曲線柔美的青瓷器。青瓷器與其它器具相比,形體更加優美,質感更加細膩、柔滑,與青銅器相比,少了幾分粗獷,更增添了幾分優雅。青瓷瓶表面顏色泛青,色澤光亮也不扎眼,在柔和光線下顯得更為優美。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數材質華麗,昂貴的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了。它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的殮服,外形與人體形狀相同。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用銀線、銅線縷結,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透過玻璃細細端詳,無數塊大小相近的玉塊鋪滿全身,玉塊與玉塊之間相連結的是用黃金打造的金線,是高貴權力的象徵。光滑的玉衣在燈光下顯得熠熠生輝,折射出神祕的光澤。

離歷史館不遠的是數字館。剛步入那裡時,我們彷彿一下子從古代穿越回來了。數字館內有許多現代設施,以動畫、3D影像等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去讓人感知歷史,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引領我們走進歷史的長河。

參觀了這麼多,我發現博物院不僅是規模巨集大,更是種類繁多、巧奪天工啊!

如果說歷史館和數字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域,那麼民國館則是一個十分自然的過渡線。

踏進民國館,裡面的設計、裝飾給人一種古老的感覺,卻也不失現代的風韻。走進一家小商鋪,一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對於我們的爸爸媽媽來說,卻是一個又一個美好童年回憶。這裡更有許多經典小吃,例如花生酥、蒸發糕、芝麻糖等等,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

南京博物院,雖然有著濃重的歷史氣息,但也不乏現代化氣息的渲染,兩者結合十分巧妙,卻又不顯突兀,是一個古今文化的薈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