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良渚博物院相關作文20篇

遊良渚博物院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8字

今天,我們一家早早的乘公交車去參觀良渚博物院。下車後,我們沿著一條可以遮陽的小路走,先來到一處名為“觀復臺”的平臺,邊上是一大片池塘。我走到臺上,向下望去,鋪天蓋地的碧綠荷葉和粉的發紫的荷花映入眼簾。別樣的美麗。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接下來就進入了今天的正題—良渚文明。進入博物院一種遠古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令我感覺身處文明的聖殿、文化的殿堂。安檢時,我抬頭看了看安檢器上的人數統計,有七百多人!看來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但絲毫沒有阻擋大家對參觀的熱情。

首先是1號展廳。介紹的是良渚文化中的玉文化。玉器在當時是禮器,有些是祭天祭地用的,有些是裝飾品,是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徵,同時也是不可缺少的陪葬品。通過參觀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眼睛—竟能分辨玉的優劣跟現代機器幾乎一樣準確;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靈巧雙手—竟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絕倫的玉器;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毅力—用繩子石子在堅硬的玉石上一點一點的打磨成那些精美的玉器,那要花多長的時間啊!玉,就是良渚文化的瑰寶。

走著走著,我就來到了考古體驗展廳。展廳內講述了考古的全部過程以及考古與尋寶、盜墓的區別。還有一個考古知識小遊戲。

吃過中飯,我們便開始參觀2、3號展廳。

2、3號展廳主要講的是良渚時代古人的生活及工具的介紹。還介紹了當時人們的水利工程跟現代已經很相像了。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它是夏朝古城的三倍大,足足有800平方公里。當時的人們為了防止洪水入侵城內便修築水壩,成功控制了洪水。他們修築水壩的地方很科學。他們還修築城牆,挖護城河。當時良渚古人已經有了犁了,不過當時的犁是人拉的,而不是牛拉的。良渚的人們不但水利工程做的好,城內也是很繁榮富足和安全。良渚古人真是太聰明瞭!

良渚文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見證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勤勞創造和智慧結晶。

良渚博物院秋遊記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9字

今天,是學校一年一度的秋遊,我們坐大巴來到良渚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棵綠油油的大樹和一條條清澈的小溪。懷著好奇和期待,我們沿著一條石頭鋪成的小路走進了良渚博物館。

在第一展廳內,我看到了許多良渚文化時期的農業生產工具,如石犁、石鏟、石刀、石鐮,還有用來狩獵的石鏃和捕魚的網墜。這些工具都是灰色的,看上去非常簡樸,好像把我們帶進了古老的良渚文化時期。瞧,那個人正在坑裡考古呢,坑裡的陶片有的是土黃的,有的是棕色的,還有炭黑的,原來我們看到的展櫃裡的物品就是這麼挖掘出來的啊,真有意思!

經過一個魚池,我們來到了第二展廳,這裡樹木繁茂,彷彿進入了一個原始森林。這裡展示了良渚文化時期人們用的語言和文字,這些文字像圖畫一樣,十分難懂,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還是破解不了其中的奧祕。這裡還展示了良渚文化時期的人們是如何蓋房子的,他們既不使用混凝土,也不使用鋼筋,而是用黃泥和茅草。這些草房子外觀簡潔,結構簡單,就是不知道牢不牢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大型油畫,成千上萬的人民在辛勤勞動、建造宮殿,氣勢恢巨集,再現了五千年前良渚古國的燦爛與輝煌!

第三展廳裡面展示的都是琮、璧、鉞等玉器,有半透明的,像冰糖;有純白無暇的,像大白兔奶糖;有黃色棕色花紋的,像虎皮蛋糕……精美絕倫,讓人目不暇接。

短暫的秋遊結束了,但一個個場景、一件件文物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良渚博物院之旅彷彿讓我穿越了時光隧道,我為五千年前中華文明的輝煌而驕傲!

遊故宮博物院 篇3

遊故宮博物院作文40 ,375字

星期六的早晨,太陽出來了,我們走過金水橋,穿過天安門,來到了故宮博物院。一進門就看到很多高大的建築。宮殿有紅色的牆、黃色的瓦,還有粗大的紅柱子。

爸爸告訴我,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非常的雄偉,據說這是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門前的臺階上有一塊巨大的漢白玉,上面雕滿了各種各樣的龍,兩邊是漢白玉臺階。透過門窗,我看到了高高在上的龍椅,在很久以前,那象徵著最高的權力。繼續往裡走,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其中,交泰殿雖然不大,但卻是皇帝放玉璽的地方,非常重要。

最後,我們來到御花園,裡面有假山、古樹還有亭子,景色十分美麗。穿過御花園,就走出了故宮的後門。因為時間不多,我們只參觀了故宮的一部分。能夠建造這樣巨集偉的宮殿,古代人民一定非常勤勞和智慧。

遊故宮博物院 篇4

遊故宮博物院作文40 ,375字

星期六的早晨,太陽出來了,我們走過金水橋,穿過天安門,來到了故宮博物院。一進門就看到很多高大的建築。宮殿有紅色的牆、黃色的瓦,還有粗大的紅柱子。

爸爸告訴我,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非常的雄偉,據說這是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門前的臺階上有一塊巨大的漢白玉,上面雕滿了各種各樣的龍,兩邊是漢白玉臺階。透過門窗,我看到了高高在上的龍椅,在很久以前,那象徵著最高的權力。繼續往裡走,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其中,交泰殿雖然不大,但卻是皇帝放玉璽的地方,非常重要。

最後,我們來到御花園,裡面有假山、古樹還有亭子,景色十分美麗。穿過御花園,就走出了故宮的後門。因為時間不多,我們只參觀了故宮的一部分。能夠建造這樣巨集偉的宮殿,古代人民一定非常勤勞和智慧。

遊故宮博物院 篇5

遊故宮博物院作文40 ,366字

8月16日,是我和爸爸媽媽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故宮博物院。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從神武門來到了御花園,御花園裡有許多的古樹,但這些樹都有不同點,掛著紅色牌子的樹,它們的樹齡都在三百歲以上,掛著綠色牌子的樹,它們的樹齡都在一百歲以上。

穿過御花園,來到了坤寧宮。坤寧宮是皇上和皇后大婚用的新房,坤寧宮的前方是乾清宮,乾清宮是皇上住的地方,最後我們還去了太和殿,太和殿是皇上上朝處理朝政的地方。太和殿門前的兩邊各有一個日晷,這個日晷是中國古代用來推測時間的。在路上,我還看見了許多銅製的大缸,聽講解員告訴我們,這些大缸是古時候蓄水滅火用的。

遊覽故宮不禁讓我欣賞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建造的雄偉宮殿,也讓我對明清兩代的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

山西博物院遊記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490字

星期天,風和日麗,我和同學們來到山西省博物院參觀。

剛下車,一座倒梯形的建築物映入眼簾。走進一看,建築物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牌匾,上面有六個金色的大字—山西博物院。

博物院的周圍種著許多樹,置身於這些樹叢中,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博物院大約藏有珍貴文物四十餘萬件,其中四千多件被分置在十二個展廳內向遊客展出。

由於時間不夠充裕,所以我們只參觀了其中四個重要展廳: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佛風遺韻。

如果讓我百裡挑一,從幾十萬件的文物中挑出一件,我一定會挑出鳥尊—山西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鳥尊,得名於它的外形,前半身為鳥,後半身為象,鳥身和象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鳥翅膀做大象的耳朵,象鼻子為鳥的尾巴,將二者合一。在鳥背上立著一隻小鳥,而這隻小鳥是鳥尊的蓋子,開啟蓋子,是鳥尊的口,通過這個口可以倒入液體。

鳥尊區別於其它的酒樽的地方,在於只有倒酒的入口,沒有出口,這是因為鳥尊是古代祭祀用的盛酒器,只需倒酒入尊,不能倒出酒。

鳥尊的設計之精妙,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這次博物院之旅,使我明白,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我所知道的微不足道。我以後要繼續學習歷史。

南京博物院遊記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4字

研學的第二天下午,我們將出發去第四站——南京博物館。

在車上,導遊老師向我們介紹說:“南京博物館又簡稱南博,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這座博物館佔地面積13萬餘平方米,共擁有各類藏品42萬餘件,館藏數量居中國前三。”

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走進南博,近距離地觀察那些文物。那裡面的文物可真多呀!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官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掘品。青銅、玉石、陶瓷、金銀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絲織剌繡、書畫、印璽、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

我們觀賞完了南博的上層,我們又順著樓梯來到了下一層,穿越到了民國時期的南京。我們一家商店、一家商店地看,有賣煙脂粉的,有賣糕點的,有賣首飾的,還有賣衣服的,都帶有古典氣息。

導遊老師先帶著我們走進了一個雜貨店,又去了別的店,每到一個店我們都買了不少的東西。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賣雨花石的商店,裡面的雨花石在水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誘惑著我們這些外地的遊客,可惜我們這些小學生只能撿便宜的買幾個當作紀念品,等我長大了,一定會買幾個大點雨花石收藏。

最後,我們還是滿載而歸地走出了南京博物館,但心中依戀之情卻久久不能平息。

遊覽故宮博物院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7字

故宮是我國古代明清時候的皇帝住的地方,遊覽後感覺心思非常細密,建築非常巨集偉。我們是沿著中軸線走的,所以裡面的建築沒有看完。

進入故宮,首先就是午門,那是故宮的起點,午門內就是真正的故宮了,依次是端門,在皇帝接見外人時,從這裡走出要把衣服,頭髮整理好,端端正正的去見人。

首先,故宮裡為什麼沒有樹?這是因為故宮裡的宮殿圍城了一個“口”字,如果種樹的話,口字裡面有木字就是“困”。預示皇帝不管朝政,國家落後的命運。而且不種樹更有利於皇帝在上朝時一覽全部。

乾清門外的獅子有何含義?在左手邊的是一隻母獅子,耳朵是沓拉著的,暗示女人不要管理朝中的事。右邊的公獅子腳下踩著一個繡球,預示皇帝會一統天下。

在故宮裡,最大的就是太和殿,因為這裡是上朝的地方,要容納幾百人,雖然外面的廣場也可容納幾千人,這象徵著門面。中和殿呢是皇帝在這裡舉行一些小的活動,或者彩排比較重要的事情。保和殿就算是宴會廳,在有外國使者到來時,就會在這裡吃飯。

往後走就是後三宮了: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這裡是皇帝皇后住的地方,我們只能看到坤寧宮裡的一些建築,因為很多東西都在以前被轉送到臺灣故宮了。所以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故宮是我國首都的中心點,也是國家一級保護景點。國家都已經這麼保護它,我們作為公民,更應該保護這些古代的建築物,讓後代子孫們也能欣賞我過古代的巨集偉建築。

南京博物院參觀記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86字

南京博物院座落於紫金山南麓,佔地13萬餘平方米,院內有各類藏品42萬件,光是國家級文物和一級文物就有二千件以上,院藏中外專業圖書近30萬冊,有3萬多件都是名列全國的珍品。它是中國內地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博物館。

走進博物院,一個雄偉壯觀的大殿一下子映入眼簾,這便是院中的展館了。它採用了仿遼代的建築風格,位於博物院內那寬大深遠的草坪盡頭的三層白色石臺上,九開間的仿遼殿上敷棕色琉璃瓦,屋面平緩,斗拱粗壯,以紫金山為“背景”,遠看像一幅秀麗的大畫。

進入館廳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即是規模巨集大,但它卻將如此大量,精美的文物分的井井有條,清晰地分為了六個館: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和民國館,而在這六個館內又依照年代特色分成了幾個大大小小的展區。真是一個特點鮮明、格局清晰的場館。

走進歷史館,“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令我不得不放慢腳步去仔細端詳。從遠古時代至青銅器時代,我瞭解了人類文明逐漸進化的過程。在春秋時期時,人們大多都以製造青銅器為主。公元前221-220年間,秦漢時代期間,秦朝多是青銅器,而漢代則慢慢演變出了陶製品,外觀上比青銅更加光滑,色澤上也更為柔和。當到了公元229-589年時,六朝時代逐漸加大了陶製品製造量,還演變出了形態勻稱,曲線柔美的青瓷器。青瓷器與其它器具相比,形體更加優美,質感更加細膩、柔滑,與青銅器相比,少了幾分粗獷,更增添了幾分優雅。青瓷瓶表面顏色泛青,色澤光亮也不扎眼,在柔和光線下顯得更為優美。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數材質華麗,昂貴的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了。它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的殮服,外形與人體形狀相同。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用銀線、銅線縷結,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透過玻璃細細端詳,無數塊大小相近的玉塊鋪滿全身,玉塊與玉塊之間相連結的是用黃金打造的金線,是高貴權力的象徵。光滑的玉衣在燈光下顯得熠熠生輝,折射出神祕的光澤。

離歷史館不遠的是數字館。剛步入那裡時,我們彷彿一下子從古代穿越回來了。數字館內有許多現代設施,以動畫、3D影像等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去讓人感知歷史,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引領我們走進歷史的長河。

參觀了這麼多,我發現博物院不僅是規模巨集大,更是種類繁多、巧奪天工啊!

如果說歷史館和數字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域,那麼民國館則是一個十分自然的過渡線。

踏進民國館,裡面的設計、裝飾給人一種古老的感覺,卻也不失現代的風韻。走進一家小商鋪,一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對於我們的爸爸媽媽來說,卻是一個又一個美好童年回憶。這裡更有許多經典小吃,例如花生酥、蒸發糕、芝麻糖等等,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

南京博物院,雖然有著濃重的歷史氣息,但也不乏現代化氣息的渲染,兩者結合十分巧妙,卻又不顯突兀,是一個古今文化的薈萃之地。

遊南京博物館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7字

進入古色古香的南京博物館,我彷彿置身於幾百年前,好奇心使我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玉堂佳器館。

玉堂佳器館裡典藏著許多硯臺。小小一方硯,集文人雅趣,聚工匠巧思。質奪天地精華,藝奪造化神功。有虎紋箕形的蓋硯,有魔蠍翹尾的形硯,還有蓮花半綻的風字硯。有一臺蓋硯圖案精妙,形象逼真,十二生肖躍然於硯身,它們張牙舞爪,神態各異,個性鮮明。看著這一臺臺鬼斧神工的硯,遊人無不嘖嘖讚歎。

玉堂佳器館裡不僅有巧奪天工的硯臺,還有精妙絕倫的書畫瓷玉器。其內容豐富多彩,有書繪自然風光的,有記錄歷史故事的,有呈現神話浪漫主義色彩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那玲瓏精巧的印章。櫥櫃裡的玉章晶瑩凝潤,有的雕刻神佛,方方正正;有的上雕蟠龍,張牙舞爪;有的全身通透,玉色光輝;有的身刻經文,精雕細琢;有的麒麟偃臥,凶神惡煞……看著這些精美的展品,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館裡的青花瓷碗也令我記憶深刻,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青花瓷紋飾題材多樣,有清秀山水,靈動人物,有龍鳳瑞獸,花鳥魚蟲,有江上扁舟,翩翩秋草,有騰雲仙鶴,漫步走獸……淡雅脫俗,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比過精美的容妝。

晶瑩剔透的玉石;栩栩如生的木雕;以及巧奪天工的民間藝品……這裡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讓我們看到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