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婺劇文化相關作文20篇
走進婺劇文化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84字今天,我們去了天姆山村,參加了一次有趣的婺劇研學活動。現在我就來講一講我們所學到的文化吧!
首先,我們興高采烈地上了校車,我期待這趕緊能到目的地。過了不久,車停了,我興致勃勃地下了車,我們進了一個像公園一樣的地方,周老師和潘老師舉著紅色的橫幅,上面寫著“體驗茶文化,共續婺劇情”。
金老師說,有位老爺爺會帶著我們去參觀一些傳統婺劇的道具,會給我們講解傳統婺劇文化。於是,我們跟著爺爺走進了文化禮堂的婺劇文化陳列館。哇!我們完全被裡面的一切景象吸引住了,牆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臉譜……
老爺爺指著戲袍給我們介紹著,有的是皇帝穿的龍袍,有的是大臣穿的衣服……從老爺爺的話中,我們知道了老爺爺是婺劇團的團長。
介紹完之後,錢老師讓我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臉譜上的花紋和圖案記住,然後把它畫下來。錢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白紙,讓我們在上面畫臉譜,要求我們得多用些雙股線條。大家畫得都很好,我也局的自己畫的還不錯,就是畫的大了點,我畫是的藍色的臉譜,代表著性格剛強、豪爽的人。誰知,我畫得太陶醉,竟是最後一個畫完的。
回學校的路上我心想:我太喜歡婺劇了,真想永遠生活在婺劇的世界裡啊!
走進婺劇文化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759字今天,我們虹路小學三(3)班的同學們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去天姆山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婺劇研學之旅。
雖然昨天聽周老師講了許多關於婺劇的知識,但是今天,我仍然滿懷期待,特別想親眼見證婺劇文化的博大精深。
早上,同學們興高采烈地登上了去天姆山的校車。一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一起討論老師昨天說的臉譜和婺劇知識。不久,校車便到達了目的地—天姆山村。
進入天姆山,我們認識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爺爺,我覺得他特別和藹可親,老爺爺帶領我們參觀了婺劇文化館。
首先,我們看見的便是滿牆的臉譜,還有各式各樣的戲服和戰旗,老爺爺給我們介紹說:“臉譜有許多種顏色,而每種顏色代表的意義也不一樣。”老爺爺給我們講得熱情洋溢,我們也聽得滋滋有味。時間過得飛快,不一會兒,老爺爺便一一給我們介紹完了,最後還給我們表演了一小段婺劇的橋段呢!
隨後,我們三班和四班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來到了文化禮堂畫臉譜。同學們在美術老師錢老師的耐心講解下,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工具開始畫臉譜,老師們則在一旁手把手地指導著我們該如何去繪畫。
我畫的是一個長相令人生畏的白臉:它有著一雙下垂的眉毛,有兩顆鋒利而又恐怖的大白牙,還有一個通紅的大嘴,湊成了一臉可怕的模樣。
當我把畫交上去的時候,錢老師說:“哈哈,你這個臉譜也太嚇人了點吧!”我聽了,心想:畫臉譜真有意思,能出忠義的,能出正直的,還能畫嚇人的,以後我還要再畫畫各種各樣不同的臉譜。
這是已經我第二次參加這麼有意義的研學活動了,上個月去婺劇院研學婺劇表演讓我大開眼界,這次又去天姆山實地研學婺劇知識,不僅豐富了我的課外生活,而且讓我學到了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雖然老爺爺的話我沒有完全聽明白,但是也讓我對婺劇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並使我對婺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機會,我一定還要好好欣賞這神奇的金華婺劇!
走進婺劇文化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2字今天,我們來到天姆山參加研學活動。
我們到了之後,來了一位老爺爺,老爺爺是婺劇團的團長。老爺爺帶我們參觀了婺劇展示館,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臉譜,老爺爺給我們介紹了不同的臉譜代表什麼樣的人,臉譜上的圖案都是不同的。比如:小花臉上會有蝴蝶,白臉表示奸詐、多謀,青臉代表狡猾、陰險,紅臉表示忠義、勇武,黑臉表示剛毅、耿直,綠臉代表粗獷、豪邁,大花臉就代表淨。
聽了老爺爺的介紹後,老師讓我們根據我們自己想象把臉譜畫出來,我畫的是白臉,是一個奸詐、多謀的貪官,我在這個臉譜上畫上了許多金元寶和銅錢。畫完之後,老師看了看,又幫我在畫上加了一些特別的顏色,於是整個臉譜就是“活”了起來。我把臉譜剪下,黏在了彩色卡之上,非常好看。
同學們畫完之後,大家一起拿著自己的作品在文化禮堂的門口合影留念。
這次研學活動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讓我對婺劇臉譜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走進婺劇文化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311字你想指導婺劇文化的意義嗎?今天在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終於來到了天姆山村的婺劇文化禮堂。
下車了,我們滿懷期待的走進禮堂。在金老師的介紹下,我們認識了一位老爺爺,他以前是婺劇團的團長,他給我們詳細地講解了以訛寫婺劇的衣服,如皇帝的、皇后的戲服,還有好多好多……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入了神,幻想著皇帝的樣子,皇后的樣子……
在老爺爺的引導下,我們又來到了臉譜的世界,在介紹中,我們瞭解了各種臉譜的意義,原來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人物和性格。
接下來就是我們動手繪畫自己喜歡的臉譜了,錢老師在一邊講解,一邊指導我們畫臉譜,我們畫得很開心,周老師還在一旁給我們拍照呢!
這次研學活動,讓我們瞭解到了傳統文化金華婺劇的魅力,值得我們學習。
走進婺劇文化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415字今天,我們虹路小學三年級去天姆山村參加研學活動,1班和2班去了解茶文化,而我們3班和4班則是去了解婺劇文化並繪畫臉譜。
我們到了目的地之後,一位老爺爺給我們講解了婺劇的知識,有皇帝皇后的衣服,有打仗的將軍士兵穿的衣服,臉譜代表的意思……
接下來,我們就要畫好看又獨特的臉譜了。開始畫之前,我們的美術老師又給我們講了一番畫臉譜的技巧,並且還給我們看了幾張婺劇的經典臉譜造型。然後,大家就開始拿著紙動起筆來了,一幅又一幅獨特的臉譜在我們的畫筆下栩栩如生,老師們也是幫著我們把畫剪好、黏好,最後展示出來。
我們拿著畫好的一張張作品,一起拍了合照。在等車的時候,我們在文化禮堂前的大樹下討論今天發生的事情,我們班的幾個同學討論了自己喜歡的臉譜,我喜歡的是姜維,張雨溪喜歡的是張飛,幾乎每個人喜歡的臉譜都不一樣。
回來的路上,我的心裡意猶未盡,想著:其實畫臉譜也不難,只要認真觀察就可以了。小朋友們,你們也可以嘗試著畫一張自己喜歡的臉譜哦!
走進婺劇文化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402字我來到金華好多年了,還是頭一次這麼細緻地瞭解婺劇。今天,我們有幸來到天姆山村,去欣賞婺劇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臉譜。
臉譜的顏色有許多:有紅、黃、藍、白、黑、綠等。不同的顏色表示的意義不同,紅臉表示忠勇,黑臉表示正直,白臉表示陰狠,藍臉剛正,綠臉表示頑強。
我們一到天姆山村,“講解員”老爺爺就帶著我們參觀了表演婺劇的道具:皇帝的龍袍,穆桂英的頭飾,將軍的戰旗等,還有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臉譜。參觀完之後,錢老師要我們記下一張自己最喜歡的臉譜,並且畫下來。
“畫一張臉譜應該不能難吧!”我自言自語地說著。不過,實際行動起來,話臉譜還真有點難度,尤其是鼻子,非常難畫。我們看到的鼻子也就是兩個鼻孔,可是老是說畫要有創意,好不容易畫了一個“關公”,自己卻覺得畫得好醜,再看看大家的:孫悟空、包公、張飛、姜維、張順……五花八門,畫得真好!
婺劇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希望這門藝術可以傳承下去,不被丟失。
走進婺劇文化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6字婺劇,是金華的地方戲,它擁有古老神祕的文化氣息。今天,我們來到天姆山存去了解婺劇,去感受它的魅力和文化氣息。
首先,我們和一位老爺爺進了婺劇服裝的放置處,聽爺爺講啊,穿龍紋黃袍的是皇帝,穿繡了鶴的綠袍的是丞相,同樣也穿龍紋黃袍的還有皇后……
接著,我們參觀了許多的臉譜,老爺爺說,紅臉代表忠勇的人,如關羽,趙匡胤等;黑臉代表正直,鐵面無私的人,如張飛,包拯等;白臉代表善於用心計,陰險,奸詐的人,如曹操等。婺劇的臉譜真是有好多含義和文化內涵呢!
我們還跟著錢老師花了臉譜,我畫了一張紅臉,因為我喜歡忠勇耿直的大英雄,最後大家拿著自己的作品一起拍了合影。
通過這次研學,我瞭解了許多婺劇知識,真是一次有意義的研學。
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 篇8
國一作文 ,708字微風拂面而過,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勾起萬千思緒,走進了中華文化的世界。
閱詩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短短兩句,將思念之情淋漓盡致地揮發出來,隨帶星星點點的憂傷,更有一種尋尋覓覓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離騷》中的屈原,嚮往美德,縱使九死一生也不後悔,粉身碎骨也永不變心。此堅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謀害而能改變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皎潔的明月之下,蘇軾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陰晴陽缺,好好珍惜大好時光,能與家人團圓便已足矣。
捧一卷詩書,陶醉其中,中華文化所釀之詩書,豈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於美酒之醇厚,不拘泥於樹葉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間之獨一無二。
“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美譽入杯樽,茶之榮也;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閒暇時候沏杯茶,清香溢滿小屋。端起杯,輕輕吹去那漂浮的茶葉。輕啜一口,微微的苦澀,濃濃的清香,通體的疲倦蕩然無存,諸多的煩惱悄然遠逝,遐思也飄遠了。
此時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於茶之中華文化。
聽雨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自古詩人皆愛觀雨。廊下聽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細雨,淅淅瀝瀝的,別有一番風味。大千世界皆為一片天空,但中華之雨,其風趣乃獨一無二。
中華之雨伴隨中華文化,得其精華,隨詩書之朗讀聲,讓人置身於中華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中華文化之精華於其中。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樂在其中。
走進鄉村文化大禮堂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9字在一個炎熱而快樂的暑假,我校與柳湖小學的師生在乾西鄉湖頭村大禮堂一起開展“校村結對雙堂雙進”的實踐教育活動。我們在張大伯的帶領下來到湖頭村的文化大禮堂進行參觀。
首先我們走進了農作具紀念館,那裡有舊年代用棕片縫製的雨衣蓑笠,扇稻穀的風車,灌溉農田的水渠,耕地的耙和犁,捕魚的魚簍等農耕文化用品。我對風車很好奇,不知道是怎麼扇稻穀的。爸爸對我說:“先把稻穀倒進去,然後慢慢搖這個把手,輕的稻穀飄走,重的稻穀垂直落下從下面的出口滑落到竹筐裡。”我點了點頭。旁邊還有:馬桶、梳妝盒、飯蒸、陶罐……看著這些不再使用的用具用品,我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法屋。屋內掛滿了書法和水墨畫,這些都是村民書寫和繪畫的。我們還親眼目睹一位老前輩寫的書法,他的字筆力勁挺、龍飛鳳舞,真是酣暢瀟灑。寫的是“畢竟西湖六月中”,我們都拍手叫好。還有牆上的孔雀牡丹圖、荷葉圖、梅花圖等,都是畫得惟妙惟肖、清新淡雅!讓我看到村民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流傳。
我們還來到了青少年圖書館、詩詞屋。詩詞屋裡面擺放著遊客參觀後寫下的詩詞,真是優美!張大伯說他們村還要建設兩堂七廊,傳播文明!
張大伯最後給我們介紹了他們村五水共治後的成果。就在禮堂後面有一個湖,以前裡面有三潭映月,所以叫“小西湖”。聽張大伯說以前是垃圾渠,水是臭臭的,是劣五類水。經過治理成了乾淨的“小西湖”,水也變成了三類水。湖邊還有三棵自然生長的參天大樹,已有二百多年了,呈現出一幅美麗的風景!
雖然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這次活動,卻讓我學到了知識,開拓了視野,見識了傳統文化藝術,欣賞到了鄉村的美麗!意識到保護環境是多麼的重要!
走進非遺文化展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1字2018年2月5日一大早,我和奶奶就坐車來到位於忠旺路的新華區文體中心,體驗非遺文化活動。展廳內人山人海,宋老師點名集合後,給我們每人發了三張卡片,每張卡片可以親手體驗一種非遺專案。
我們首先來到了木板年畫的展臺,是一個木板上刻著精美的線條,用沾了紅色顏料的刷子刷滿,再把紙放上去,固定好,然後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拿一把幹刷子不停地刷,這時一件精美絕倫的年畫就誕生了。
之後我們又去做了手工頭飾和布藝。手工布藝是做掛墜,我和奶奶一起動手,奶奶幫我縫針,我負責穿線、修剪、裝料。我們還見到了緙絲、鐵板畫、石頭畫……很多非遺作品。
通過這次活動,我瞭解到很多非遺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中國非遺文化的魅麗和神祕。
走進傳統文化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0字冬日的暖陽,和煦的微風。在這樣舒服的天氣裡,我們來到紅山區第九幼兒園,參加新年廟會活動,走進和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
鑼鼓喧天,人頭攢動,來到九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群穿著花花綠綠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正在起勁兒地扭著大秧歌。你看,他們扭的多帶勁兒!眉飛色舞,歡天喜地,真是一群老頑童,怎麼扭也扭不夠,怎麼玩也玩不夠。這是我們東北最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了。
走進廟會現場,老師帶我們走進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我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東瞅瞅,西瞧瞧。哎呦!這是啥?沒見過?原來是皮影戲啊!我被皮影戲深深地吸引了,內容也是我喜歡的《西遊記》第78回—三打白骨精。雖然唱的咿咿呀呀,我聽不太懂,但動作卻十分利索,金箍棒說打就打,說掄起來就掄起來,人物演的惟妙惟肖,有趣極了。一邊喝著茶,一邊跟著哼哼,好愜意啊!
開始逛廟會了。這裡的商品可真多啊,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老師告訴我們購物要貨比三家,我們還偷偷地討價還價。右手拿著這個,左手拿著那個,手忙腳亂,買的不亦樂乎。我和幾個小夥伴還一起給謝老師買了一些好吃的,謝謝她為我們做的這些。
看秧歌、聽京劇、觀皮影、賞變臉、嘗美食、逛廟會……今天我所看到的這些只是祖國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保護好她,並把她傳承下去。
走進非遺文化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63字太陽以微笑向我問候,鳥兒歡快的為我唱歌,水波像調皮的小孩,拍打著岸邊,我走在南塘河的街上,趕往參加日報小記者舉辦的文商旅創意節活動。
我來到了遊客服務中心和大家匯合,我被分到了吳老師這組,非遺之旅開始啦!
第一站,吳老師先帶我們來到銀器大師胡老師的專場。我被眼前的編制孔雀跟花吸引。我好奇地提問,做銀器有什麼工序?大師耐心地回答:“先把銀塊融化,再放入模具,成型後變成很細很細銀絲,再慢慢打磨編制。”這就是我看的入迷編制銀飾。這就是藝技的魅力。我還觀賞了孔雀、花造型的飾品,這都是編制的。還有打磨的手鐲,項鍊,耳環等等。
第二站,我們體驗了傳統板畫。吳老師叫我先來體驗。過程很簡單,先把要畫的圖刻出來。再在刻的板上塗均勻,不然會很醜。塗完顏色,把卡紙放上,手扶住,再把按壓器按壓,不然會抖掉。按壓1-2分鐘把卡紙拿下,一片海洋出現在我面前。掌聲響起,一堆誇讚,完美!
接著來到甌窯拉胚1攤位。老師給每人一塊陶泥,啟動轉盤,從上往下把陶泥固定在轉盤上。第二步,從下往上把轉動的陶泥拉長。接著用大拇指輕輕按壓陶泥形成一個漩渦,手指往上擴張瓶口,一隻手在外輔助。本來我想做個碗,哪知成了個小酒杯。老師幫我把小酒杯外形修平整些,最後叫我用迷你吹風機把小酒杯吹乾。陶泥這項活,不允許一點點馬虎,一不小心,可以使碗瞬間變成別的形狀。那裡還有小吃一條街,棒棒糖、炒米、橙汁、羊排、冰淇淋……
吃喝玩樂了一早上,我學會了做一件事一定要認真、細心、專注,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這就是匠人精神。
走進文化禮堂,領略婺州文化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7字藍天之中,幾朵愜意的白雲在遊蕩著,使人感到無限的舒暢。幾隻鳥兒在枝頭歌唱著,彷彿在歌頌早晨無限美好的時光。在如此美好的一天,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跟著趙老師一起前往雅畈鎮的漢灶村,領略婺州的文化,尋找婺州的美麗。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幢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走近房子的石柱,那精美的雕刻讓我不禁讚歎前人的智慧。我們在這瀰漫著淡淡香氣的老房子中,不由得安靜了下來,這裡到處都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穿過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群,我彷彿從古代一下子回到了現代,在這現代與古代,現在與曾經交界之處,我感受到了婺州的美。
順著一條散發著青草芳香的小道,我和小夥伴們來到了文化禮堂。
我和同學們走在小道上,它散發的不僅僅是泥土的芳香,還有撲鼻而來的花朵的芬芳香氣,這使我們倍感舒暢,忘記了天氣的炎熱。我們滿懷著美好的心情,大步走向漢灶村的文化禮堂。
在文化禮堂門口,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莊重感,彷彿裡頭有對我很重要的東西。走進文化禮堂,我立刻感到了一種文化的氣息。從文化禮堂四周的介紹,我瞭解到漢灶村每個月都會有一個給村民們舉辦活動。有時是表演,有時是展覽,有時是比賽。文化禮堂還賦予了新的時代的氣息,它有一個會議室,會議室裡開展各種各樣的培訓,比如電商培訓、西點培訓等,這都是能使村民們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提升生活質量的活動。他們的牆上寫著他們參加過的活動,有籃球賽、婺劇表演、還有歌唱比賽等,照片裡的村民們一個個興高采烈,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牆上還貼著新二十四孝圖,其中包括教父母上網、帶父母故地重遊、幫家裡做家務、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等。我和同學們爭相談論這些新二十四孝,既新鮮又驚奇。這裡還有豐富的文化牆展示,比如婺劇文化,美食文化,建築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它們都體現出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參觀完以後,回顧今天,我領略到了婺州的美,體會到了婺州豐富文化帶給我、帶給民眾的快樂與震撼,今天真是無比充實!正因為如此,我把這美好的一天記錄了下來。
走讀雙溪文化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786字“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富陽素有“造紙之鄉”的美譽,造紙業在富陽有悠久的歷史,已達1900多年,而富陽造紙最早起步的地方就在大源雙溪村,據說最全盛的七八十年代,雙溪村家家戶戶造紙,人人都有一套高超造紙手藝。今天,我們郁達夫文學院的小朋友們很榮幸有機會在文學院老師的帶領下走讀富陽雙溪的造紙文化,去了解古老而悠久的造紙工藝全流程。
陽春四月,細雨朦朧,空氣中帶著一絲涼意,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秦望廣場,經過簡單的點名確認後,我們坐上了去大源雙溪村的大巴車。經過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富陽大源雙溪村很快就到了。
首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雙溪武術文化傳承殿堂,一走進武術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武”字,兩邊則是雙溪武術近幾代傳承人的介紹。在這裡我們學習了愛國人士戚繼光保家衛國的感人事蹟,感受了烈士們的愛國情懷,同時還有幸欣賞了程仕潮老師的弟子們為我們表演的四門拳和六合拳,看著他們精湛的武術技藝,我們不禁連聲稱讚。
當我們還意猶未盡時,老師把我們帶往了走讀的下一站-參觀瞭解富陽傳統的造紙文化。走進富陽宣紙陸廠,講解老師邊走邊給我們講述了古今文明的雙溪造紙歷史。富陽竹紙製作技藝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造紙至少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竹紙製作技藝是從一根毛竹作成一張紙的整個工藝,其中製漿技藝的“人尿發酵法”,造紙技藝中的“蕩簾打浪法”均是富陽竹紙生產的絕技。最令人興奮的是,在現場參觀造紙工藝的同時,我也親自體驗了一把做宣紙,在師傅的指導下,我們還親身感受了造紙、抄紙、收水、放紙,之後我又跟著大家繼續認識了其他造紙工序:打漿、晾晒……
這次雙溪文化村之行真是讓我受益良多,除了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洗禮外,還和同學們一起探尋了千年以前的造紙奧祕,重溫祖輩們傳承下來的最溫暖的的工匠記憶。我們應傳承好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讓富陽的造紙文化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行走在節日文化的路上 篇15
國一作文 ,782字中國,一個有著豐富文化的一個大國,中國有著許多傳統節日,何為“傳統”,就是自古以來都有的一種習慣,且在別人沒有的情況下。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即將進入春天的節日,也有許多人把它叫做“新年”。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團圓在一起吃年夜飯,象徵著圓滿的開始。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聊聊一年中發生的趣事,多美好的一幅“家和萬事興”啊!當然,還有一種習慣,我們叫做“貼倒福”。有的人就可能會有疑問了:為什麼要將“福”字倒過來貼上呢?其實啊,這象徵著“福到了”!“倒”與“到”同音,從這一點也可看出中國漢字的文化。
端午節,是一個非常悲壯、愛國的節日,因為這個節日是為紀念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用此來紀念他。
中秋節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當然不是我們團圓,而是月亮團圓了。在這一天,月亮將會是一年中最圓的時候。根據我國農曆來看,古人早已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推算出這一天的日期了,可見古人的智慧也是專屬於中國的文化。在這一天,即使你不和家人們在一起,但你也可以打電話告訴你的家人們:“我能看見圓月,你們看到的景象也跟我一樣吧!”所以,中秋節不僅象徵著月亮“團圓”,也變相得地讓我們團圓在一起。這是,你們還可以品嚐月餅,一起感受同樣的美味。
中國從古代就已經行走在節日文化的路上,這些節日從小了說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慶和喜悅,往大了說,這不就正是代表了我們中國千年以來的文化嗎?我相信著,也堅信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會發揚光大。
走進古詩文的世界 篇16
國一作文 ,641字對很多同學來說,古詩詞賞析和外選文言文似乎都是考試中的難點。但對我來說,與其說它們是“敵人”,不如說它們是未曾被我們瞭解的朋友,因為,我願意走進它們,走進那片被歷史封存的“世外桃源”。
曾幾何時,我漸漸愛上了古詩文。在父母的教導下,我能背誦不少古詩詞,但它們似乎一直只是文字而已。記不得從什麼時候起,那些總是雲裡霧裡、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妙文字似乎向我輕輕敞開了心扉,打開了它們那個世界的大門。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的確窺見了那一頭的美景。我開始以各種方式貪婪地擴大視野,從書籍到電視節目,一切與古詩文有關的,都會引起我的注意。
終於,我跨入了古詩文的美妙世界。在那裡,我認識了懷才不遇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壯志凌雲的辛棄疾、婉約細膩的李清照……他們的每一句詩、每一闕詞,都令我痴迷,漸漸沉醉,不知歸路。在那裡,我領略了崇山峻嶺、大漠孤煙,遊覽了烽火邊關、煙雨江南。漸漸地,我從對古詩文一竅不通變得能理解文意,更能讀懂詩人們的喜怒哀樂。
現在,我已經將古詩文看做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閒來無事,走在路上,輕吟幾句詩詞,我的思緒便會飛入另一個世界裡,與古人們談笑風生。考場上,讀幾遍文言文,一個個故事就會像幻燈片一樣映在眼前。讀著要賞析的詩詞,詩人寫作時的畫面便無比清晰,彷彿親身經歷一般。這,是隻有我才能聽到的文字的歌。
古詩文的世界,並非遙不可及。只要你願意推開那扇門,它必會帶給你前所未有的美妙體驗。
走進文化的天地 篇17
高一作文 ,713字“吱呀”一聲,推開沉寂千百年的大門,蒼茫茫的時光載我泅渡文化的長河。
一硯墨香,一杆狼毫,文化塗滿了我單薄的青春,惶惑的素臉。文化於我,彷彿宗教一般,深深地紮根在心裡,一如那些燦若信仰般的陽光和陽光下虔誠的子民,有了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對知識的渴求與鍾愛,能讓人內心篤定,心生平和。
煙花生滅,時光荏苒,文化卻如一幀幀光感飽滿的膠片,永不褪色。我們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與文化的巨人自由暢談。
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或清茶一盞邀來莊子。如果你嚮往更近的足音,則不妨拉住梁啟超或胡適來絮念一番。如果你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則可與杜甫,辛嫁軒放聲吟詠。
如果你手握一本《生活的藝術》,林語堂便是你談笑風生的韻友,而執一卷《白玉苦瓜》,余光中的情感世界便於你相攜。甚至你可以找莎士比亞聊一聊你心中的戲劇觀。
文化是一種交流,文化是一種繼承與發展。唐詩、宋詞、元曲、話本……它們如一位位歷史的見證人,記錄了一朝一代的興衰與變遷,記錄了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民族靈魂。
我喜愛歷代的詩詞歌賦,我愛易安居士“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悲涼;我愛南唐後主“恰似一江春水向工流”的無奈;我愛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淒涼;我愛柳七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落寞。也許是悲春傷秋的小女子,對宋詞婉約派亦是情有獨鍾吧。
我對小說的鐘愛也溢於言表。我愛魯迅的冷峻,蕭紅的細膩;我愛顧城的純真,張愛玲的華麗;我愛海子的憂鬱、三毛的孤寂;我愛韓寒的犀利、安妮寶貝的不羈。
文化是廣博的海洋,它承載著中國人的希冀與夢想,它開採我們的精神空間,它帶領我們走向神祕的伊甸園。讓我們扯纜繩作琴絃,掬勁風當號角,以濤聲為伴奏,共同奏響一曲文化的協奏曲!
走進“仁文化”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4字所謂“仁文化”,便是那個神祕的村落—浩仁,她所獨有的文化。這天,我們跟隨著老師,來到了浩仁村,專門瞭解“仁文化”。從學校一路而來,路邊的美景都讓大家驚掉了下巴,然而他們還不知道,會有更多美景等著他們……
一踏進浩仁文化禮堂,莊嚴的氣息便撲面而來。不一會兒,浩仁的一位老校長來給我們講解了“仁文化”,那原本神祕的面紗被慢慢掀起……老校長仔細地解說,我們認真地做筆記,禮堂便被“唰唰唰”的寫字聲給填滿了。
老校長說,無論是來遊玩的人,還是本地的居民,都說浩仁有四好:這第一好指的是浩仁村上的山好,山上不僅翠色慾流,而且還是鳥兒和松鼠的遊樂園呢;二好便為水好,浩仁村村民用的水都是大巖水庫裡的,雖沒有農夫山泉那樣精緻的包裝,水的質量可絕不輸給專門經過加工的礦泉水;三好說的是環境好,鳥語花香的景色在浩仁隨處可見;第四好是指浩仁的地勢好,山體滑坡也滑不到我們這邊,浩仁村上自己的山滑坡?不可能!浩仁村上的山又矮又結實,地震也不會帶來損傷,最多感到一絲絲震感罷了,還有梅雨季節也不會有洪澇。來遊玩過的人說,這浩仁還有第五好—村民好,他們熱情好客又勤勞能幹。
老校長還說,浩仁現居民有六百八十多人,戶頭兩百多戶,雖然村子不大,但是浩仁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也算得上是一個古村了吧。滕老校長解說的浩仁村的村名含義最讓我感興趣,“浩”—三點水加一個“告”,便是水大、水多的意思:“仁”—單立人加個二,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愛自己也要愛他人。“浩”“仁”兩個字連在一起,講的就是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的精神,用“仁”的精神來教育、引導村民。
我自出生便生活在浩仁,卻不知道浩仁還有這麼多的歷史文化。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從七八平方的小平房搬到到了寬敞明亮的三層樓、甚至是小別墅式住宅。雖然隨著科技發展生活越來越現代化,但是我們不能把傳統文化拋在腦後,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基啊!
走進浩仁村,感受“仁文化”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953字中午12點,我們在操場上集合,排著整齊的隊伍,踏著輕鬆愉悅的步伐,攜著一顆好奇的心,前往那個古老而又神祕的村莊—浩仁。
伴隨著“淅瀝瀝”的小雨,我們終於來到了令人神往的浩仁。
是時候揭開它神祕的面紗了。
跨入大禮堂,人群中立刻瀰漫著一股嚴肅而莊重的氣氛,原本嘈雜的隊伍立刻安靜下來,同學們都靜靜地感受著這飽經歷史沖刷的文化禮堂。
講座開始了。浩仁村幹部與我校副校長一同上臺,將這塊金燦燦的牌匾掛在了禮堂正上方—上面書寫著“德育教研共建基地”幾個大字。
據鍾老師的介紹,我們得知今天主要開展的活動是“校村結對,雙堂雙進”,是要讓我們走出校園、走出學堂,走進村莊、走進禮堂,去感受、去學習浩仁村特有的“仁文化”。
緊接著,老校長就繪聲繪色地和我們講起了歷史悠久的“仁文化”—
先說說浩仁這個村的村名“浩仁”的由來吧。你們知道嗎?浩仁村以前可不叫“浩仁”,而叫“皓滕”。也不知道為什麼,皓滕村村民總是喜歡找事端,惹是生非,很是霸道、傲慢、好勝,在周圍村落中“赫赫有名”。因此,和隔壁村的關係鬧得挺僵,而隔壁村受到“欺負”,同樣也“不甘示弱”,三天兩頭跑到衙門去告狀,讓官府大為頭疼。後來,一位縣官發現,“皓滕”這個村村民實在太過“霸氣”、“威武”,於是多次和村民們商量、溝通,終於如願將“皓滕”改為了“浩仁”。
說來也怪,自此以後,浩仁村民風好轉,不僅再也不與周邊村落找事端了,而且還與村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別村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可以娶浩仁村的黃花大閨女,浩仁村如@伴曲,一聲聲動聽的交響曲縈繞在耳畔。這是好水。
溪邊有一株參天古樹,它的歲數比我們大多了,不知活了多少年,蒼翠的樹葉,爬滿皺紋的枝條,無不在彰顯著這位“老壽星”的健康。在它們的周邊有一圈柵欄,這是好樹。
可為什麼浩仁村會有這樣的好水好樹,一切都源於浩仁村村民、幹部們愛護環境的優良品德,是他們的這種意識保護了浩仁村的許多歷史遺留下的痕跡。這是“仁文化”的體現。
在浩仁村裡,還有許多小河、小溪,在這些河流邊上,也圍上了一圈柵欄,聽阿姨們說,這是為了防止沒有成年人看管的孩子與手腳不便的老人失足落河,這也是“仁文化”的體現。
走著,看著,聽著,想著,至此,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寧靜的小村莊—浩仁村。
以文化之名,走進家鄉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20字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其離不開鄉鎮文化站。因此加強鄉鎮文化鎮的建設,充分發揮文化站功能,是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這天,我們來到了安地鎮寺口村的文化大禮堂,瞭解了寺口村的文化,我們並排坐著,聽著鎮文化站的講解員講述寺口村的文化。
傳說寺口村的祖先姓邵,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能人,而且會看風水,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規劃起家園,住一段時間如果不滿意,就會繼續遷徙。有一天,他們來到了環境優美,山清水秀名叫雅幹村的地方,可是當地的百姓不歡迎他們,他們只好繼續前行,來到了一座寺廟前,這裡鳥語花香,空氣清新。
族人便詢問寺廟中的方丈:“可否能讓我們在此住下。”方丈爽快地答應了族人,人們辛勤勞動,男耕女種,早出晚歸。最後,邵氏人越來越多,族人們想,既然在這裡住下,那就該取個名字,村口有座寺,那就叫寺口村吧,寺口也就由此而來。
通過對寺口村的農耕文化的學習,知道了寺口村的由來,也更加激發了我對的農耕文化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