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出土文物相關作文20篇

賞出土文物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3字

藝術在常人看來,總是十分高雅而遙不可及的。其實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覽,一段經歷……有藝術的生活就有歡樂,就有美。

星期六,我和家人蔘觀了南越王博物館,有幸欣賞到博物館展覽的出土文物。很久以前就聽說南越王博物館是我國五大考古之一,也是嶺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陪葬物最豐富的漢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塊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現壁畫的彩繪石室墓,能去參觀我很高興。站在門前,門口的石塊上都刻滿了畫,而且門前還有好大的雕塑。

我們來到博物館的第一層,展覽了墓中出土玉器240多件,無論數量、器形、雕工都可稱得上是漢玉中的精品,其有71件玉璧、11套組玉佩、58件玉劍飾,以玉角杯、玉盒、銅框玉蓋杯、玉卮及承盤高足杯5件玉雕器皿最為珍貴。墓主人身著的玉衣,為目前中國所發現的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的“絲縷玉衣”。墓中還出土了不少獨具特色的青銅器,4000多枚墨丸,平板玻璃,出自波斯帝國的銀盒及來自非洲的象牙。啊!這就是南越王博物館這麼有名的原因了吧,無論是建築方面還是裡面的文物,都令人驚歎不已。

順著梯級往下走,我們還參觀了“文帝行璽”金印,我被這塊大大的金子給吸引住了,再看看簡介,我心裡在想:它的含金量居然是98%,這得要多少錢啊!長3。1cm,寬3cm,通高1。8cm,重148。5克。最後我還欣賞了七星紋銀帶鉤,杏形金葉,金花泡,絲縷玉衣。參觀了一個小時後我們就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博物館。

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它之所以被稱為藝術是因為它陶冶人的性情,深受人的喜愛,有了藝術,人們的生活將會更精彩。

小草出土那刻 篇2

高二作文 ,1166字

淅瀝的春雨過後,萬物都被洗去了體表的灰塵,滋潤了乾癟的軀體,披掛上了迷人的笑容。一切都受指揮似的,悄悄地,溫柔地挪動著自己的身體,不斷地更變著自己的姿態。

與此同時,那顆縮在土裡冬眠已久的弱小種子似乎也要睜開朦朧的睡眼。可對於它而言,土裡的世界是最有安全感的了。沒有嚴寒酷暑,沒有狂風暴雨,也沒有他人的歧視與踐踏。為此,這顆種子會拒絕發芽長成小草嗎?我期待著它出土的那一刻。然而,這幾天似乎毫無動靜。

或許當我們早上醒來,透過惺忪的睡眼去看身邊的鬧鐘的時候,在那個不太清晰的當下,其實我們都可以感覺得到,有些東西,正在一天一點地離開我們的身體。像是厭倦了某一處環境,厭倦了某種氣候,厭倦了每天固定的光線和固定的生物節奏,於是它們在我們身邊不知不覺地遊離著……

同樣,那顆種子似乎也厭倦了裹著自己的外殼和那陰溼的泥土。它堅決要破殼而出,鑽破土層。就在小草出土那刻起,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幼年,擁有著那樣嫩滑的肌膚,但卻又害怕因某事會留下一道疤。當時剛出土而無知的小草是那麼柔弱:面對雷雨陣陣,它只會恐懼得抬不起頭;面對傾盆大雨,它只會被淹沒得起不了身;面對狂風突襲,它只會癱下而無力再起……幸運的是,周圍有著父母的支援和鼓勵。

小草望著父母身上的傷疤,心裡充滿無限感激。它明白,面對正在不斷改變的世界,它需要變得更堅強。於是,忍者疼痛,向著雨後的陽光釋放出更耀眼的綠!

在你認真欣賞幽默笑話時,在你自我陶醉歌唱時,或許在你登上山頂而向四周眺望時,你的歌聲,你的笑聲,甚至你的眼神,正隨著空氣中那細小的分子而在擴散著。在這瞬間,小草也在漸漸地改變著。在多次閃電雷鳴的恐嚇之下,在多次暴雨傾盆的淹沒之下,在多次狂風呼嘯的襲擊之下,小草經受了萬般折磨。然而,總會在蔚藍的天空下綻放出自己最燦爛的笑容。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草正一天天地長高,一天天地成熟,那些長期積累下的痛楚已鑄造成了健壯的身軀。小草並沒有後悔當初選擇了出土。因為它早已喜歡上了雨後的彩虹,歡快的鳥語,黑夜的星星,和那曾使自己灰心墮落的天氣。漸漸地,隨著秋天的氣息捲來,萬物以往的生氣隨之逝去。小草勉強挺起身子,它發現自己已經衰老了。在那刻,它看見了光禿的樹上落下了最後一片黃葉,在秋風的伴隨下盤旋著,似乎在做一個週期性的總結。小草終於明白了外面的世界一直在改變,而自己也會因此而改變,並不像土裡的世界一樣只有黑暗,被裹著的那顆靈魂依舊那樣幼稚。生物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會不斷更替以至死亡。面臨著趕來的冬天,小草的生氣也隨之削弱著……

小草出土那刻起,原來四季已在逐漸地更替,細胞已在不斷地進行新成代謝,而我們也在不斷地成熟,社會在不斷地發展。面對現實的世界,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勇敢拼搏。

不要害怕來到這世上,而是要來發現它的美好。

地球雖與以往一樣轉動著,但我們一切都在改變著……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1422字

故宮一直是我國一個著名景點。和故宮有關的紀錄片很多,但是和故宮中的人有關的,卻寥寥無幾。而這部《我在故宮修文物》即其一。其他紀錄片往往是大段大段地向觀眾灌輸事實,而這部影片,傳達給觀眾的卻是有情節、有感情、有血有肉的故事。

在巍峨的宮殿裡,在紅磚綠瓦間,在一扇扇硃紅色的大門後,有一群可愛又可敬的人們。他們是大師,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卻有著不平凡的身份。他們是藝術家,卻見證著歷史。

他們是文物修理者。

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從世界各地運來的文物修好以便於展出和保護。在保證文物質量的前提下,還需要儘量還原和保留文物本身的特點。

在展館裡的文物,都散發著莊嚴肅穆甚至高不可攀的氣息,那一塊塊冰冷的玻璃,彷彿把它們和我們隔絕了好幾個世紀。但在他們的手中卻是那麼近,那麼真實與親切。而他們,也給予了文物最高的待遇,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使一件件文物在他們手中再現英姿,重放光彩。這一來一往,形成了一次次跨越歷史的交流。他們彼此影響著,給對方留下自己的印記。一個在表面,一個在內心。就如同木器組科長屈峰先生在雕刻一件佛像時所說:“每個人對佛的理解不一樣,這也跟人的性情有關。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麼奸笑,要麼淫笑,還有刻得愁眉苦臉的,很難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個味道很難把握,怎麼能刻出那種神祕的純淨的微笑,那是最難的。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你看,我們從過去最早的時候說‘以玉比君子’,玉就一塊兒破石頭,它有什麼德行啊,但是中國人就能從上面看出德行來。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所以我跟你說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想辦法把自己融到裡頭去。人在這個世上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點啥,覺得這樣自己才有價值。很多人一般都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是因為把這個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價值,其實不見得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方面,他在修這個文物的過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已經把自己也融到裡頭。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幹什麼,要文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對吧,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兒,那沒有什麼價值。”

是啊,一件文物,只要真正接觸到它,體會它,感知它,就會發現,“物”只是它的載體,而它承載的文化,是活的,且不朽的。

對歷史與文物感興趣的,難道只有那些喜歡懷舊的老年人嗎?在這裡,這種想法不成立。因為這裡每年都會招聘四五十位應屆的大學畢業生。這些年輕人在一些老師傅的指導下,感受著蘊涵在文物中的生命,感受著歷史中的鮮活。他們耐心、負責、誠懇、專注地工作,卻又不時地散播歡樂與青春。這兒彷彿是個與外界隔絕的新世界,沒有大城市特有的那種焦慮、緊張的工作氛圍,取而代之的是執著和從容。工作之餘,他們也可以去院子裡栽幾棵樹,收穫一些果實,喂貓,養鳥,與同事們一起享受生活。這樣平穩、安定的生活,再加上這份有意義的工作,是多少人嚮往的啊。

他們改變了故宮,也改變了他們自己。相信他們在故宮度過的每一寸時光,都是他們畢生中最珍貴的回憶。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有幸光臨故宮時,看到展館裡那些完好如初的文物,是否還會想象它們曾經歷的所有故事和默默為它們付出的所有人?是否能感受到那種鮮活且強大的力量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

感謝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故宮那些充滿意義的文物,以及故宮那些有著不平凡的工作與生活的人們。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作文 篇4

高二作文 ,3929字

【篇一:傳統文化,寤寐求之】

自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意外走紅網路後,不少年輕人開始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並且作出了這樣的選擇,對於傳統文化不受重視,崇洋媚外的態度普遍存在的今天,這個現象無疑是令人歡喜的。畢竟,“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而面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亦要去繼承與弘揚。

作為梅派的傳承人物,梅葆玖,八十多歲的高齡依舊登臺演出且扮相不倒,身段不倒。面對傳承梅派,傳承京劇的巨大的艱難的任務,他積極開辦梅派藝術班,多次組織大規模的名家京劇會演,繼承中創新,將京劇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與時尚元素相結合,傳承了京劇文化,正是由於梅葆玖對京劇的創新與發展,才使京劇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使我們享受到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因此,優秀傳統文化需要繼承與發展。

另一方面,百年老店取洋名的事情又帶給我們思考。“天津狗不理”將自己的百年老店的英文名字從漢語拼音的“gobuli”改為“gobelieve”,譯為“去誠信的地方”。“狗不理”的洋名經公佈就引起了社會上的爭議。有人認為很有創意,有利於提高其知名度,使之融入全球化,也有人認為此舉喪失了“狗不理”原本的文化含義,是對傳統文化的不自信,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崇。對此,我認為老字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起洋名要體現文化特色,這樣的行為是對傳統文化的不重視。長此以往,老店也會失去原有的歷史特色。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思考,現階段出現的扎堆去故宮修文物甚至去故宮掃地的現象到底是一種熱愛傳統文化想繼承傳統的行為,還是一種跟風從眾的心理。若是人們真的認識到了傳統文物之美,想要去學習傳承,那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只是隨大流,一時興起,那毫無意義。

因此,在面對這個現象的時候,我們要喜,因為有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且想為之作貢獻,但另一方面,我們要理性看待,不能只是三分鐘熱度。

《詩經》有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但願大家能夠保持住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將其發揚光大。

【篇二:心嚮往之未足可】

近日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網路,不少年輕人因此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向故宮投放簡歷。然而,並非有了嚮往之意就足夠了,文物修復是一個長期堅守的過程,若沒有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與痴迷專注,即使有高文憑高學歷也是徒有其功。心嚮往之未足可,須以堅守品其足。

堅守本心,實現自我價值。

“這裡的條件很艱苦,只要知識才能幫助這裡的人擺脫貧窮,才能改變這裡的落後面貌。”1978年,24歲的常根元放棄在城鎮當老師的機會,到山東省大田集鎮葦子園村小學支教,這一去就是幾十年。大山裡的條件艱苦,但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他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師德和人格魅力引導教育學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和青年教師。回想當初決定支教的初心,他很慶幸自己沒有違背心願,始終堅守在大山深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他贏得了鄉民們的普遍尊重,被譽為師德高尚、桃李滿園的鄉村特級老師,唯有堅守本心,方能實現人生價值。

堅守如一,獲得心靈的安寧。

2016年科比退役的訊息猶如一個重磅炸彈,引起科粉的一陣騷動。籃球界傳奇的科比,是無數籃球迷心中的英雄,然而如今他要離開籃球界,這無疑是一件讓人悲傷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科比不再熱愛籃球,他在採訪中說道:“由於我的身體原因,我不得不離開了,但我會永遠熱愛我的籃球,我的夢想。”從成名到退役,科比一直堅守著對籃球的熱愛,也始終堅守在事業的最前方。即使退役後,他仍鍾愛籃球,幾十年的汗水,幾十年的非人般的拼搏,如今,這個傳奇將永遠成為我們的記憶。對於科比本人來說,這也會是一次身體的解脫,他也可以從世俗的喧囂中釋放出來默默堅守著他對籃球的熱愛。

世間萬物,人世百態,各有不同,而身處世間的我們,需要有內心最原始的堅守,堅守本心,得到心靈的安寧,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心嚮往之未足可,須以堅守品其足。

【篇三:汝若盛開,清風自來】

自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後,點選量破萬。不少年輕網友紛紛求王師傅收徒弟,只想安靜地掃掃地。面對日益科技化的時代,王津師傅是靠著勤勞淚水,不辭辛苦的工作,弘揚著工匠精神,復甦著鮮活生命。豈能被輕易視之?那些沒有兢兢業業、踏實艱苦態度的人,那些沒有追求,不能正確對待勞動的網友,豈不令民眾笑之?汝若盛開,清風自來!

王津修文物,是日夜辛苦地奮鬥工作,一絲不苟,極度認真用心的踐行,那些歷史悠久的古鐘古琴在沉睡中復甦,被世人所歌詠。那是對事業的敬仰盡責,讓文化花壇裡鳥鳴花更香,山高谷更幽。汝若盛開,清風自來!不必羨慕王津,他只是做好本職工作而已,才會享有應得的名譽。如果你能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事無大小,不論是清潔工人、交警、邊遠山區的志願者,抑或現在的高三畢業生,只要我們懇切堅持做好本職工作,自會有溫煦的清風在你盛滿淚與汗的雨季輕拂!

那麼多網友紛紛求拜師收留,哪怕在故宮掃掃地,是因為如今一批大學生不能樹立正確價值觀,盲目追逐,不能盡才所用,人才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三本的退卻,讓人人都有資格成為大學生,卻不知在大學勤奮刻苦,不斷武裝自我。當然,勤學用功,一絲不苟的榜樣也有。南開學子郭鑫建立“誠信通”跨境通電子商務平臺,把退耕還林地區農民生產的產品藉由這一平臺銷售到國外,幫助人們增收,踐行環境政策與經濟發展同步。

郭鑫也因此受到農民及大眾的好評,沒有去故宮,做好本職工作,不也實現了人生價值嗎?對工作持敬仰之情,一絲不苟,勤懇堅持,汝若盛開,清風自來。

有那麼多網友想去故宮掃地,顯然不可能!更深一步,當今時代,勞動者應樹立正確價值觀,敬業愛業,同時政府促進就業,鼓勵創業,培育工匠精神,弘揚敬業愛業風尚!

汝若盛開,清風自來!沒有波瀾不驚的光芒,亦有石破驚天的感動!尼采有言:“誰終聲將震天,必將長久緘默!”做好本職工作,在盛開的花季沐浴清風!

【篇四:於浮世中沉靜】

物質社會中的喧囂太多,很少有無爆點的東西能輕易讓人停下腳步,然而去年春節,《我在故宮修文物》這一波瀾不驚的紀錄片卻走紅網路,不少年輕人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何也?人們追求沉靜也。

在人頭攢動的鬧市中,你坐於樓閣之上,靜靜地享受著清風,看著樓下疾步的人群,好像時光停止流動,在嘈雜的公交站旁,人們各自交談,你坐著望天,望車輛,望樹,不說話,像浸潤在水中,柔軟透明;在所有人都去趕時代的步伐,步履匆匆的時候,你能夠冷靜地、清醒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你能忍受暫時落在後面,但你不會驚慌,不會惶恐,因為你清楚自己的方向,你胸有成竹。我認為在浮世中沉靜就是有方向、有原則並且堅定不移。

於浮世中追求沉靜,能提高個人境界。李健早期在娛樂圈中與校友盧庚戌成立水木年華組合,後來逐漸地消失在公眾視野中。他的夢想是做自己喜歡的音樂,所以當別人在浮華的圈中各種炒作時,他忠於自己的內心,始終保持學生的狀態,靜心接受新事物。在很久以後他的歌聲傳入大眾耳朵裡時,李健又重新為人所認識。許多人聽他的《貝加爾湖畔》時,會完全進入那個境界,安靜又美好。是沉靜讓他的靈魂得到洗禮,使他的歌聲恍若天籟。

於浮世中沉靜,需要專注。

身為華大基因的創始人之一,汪建在公司困難時期並沒有驚慌失措,放棄這個專案,而是全心專注於此,不分晝夜地鑽研,終於他把這個專案做成了。

“2014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2015年被國家主席習近平頒發給了69歲的于敏。于敏是我國的氫彈之父,在他從業中的幾十年中,他始終默默無聞地做著核科技研究,專注的力量讓他在浮世中獲得了沉靜,踐行著“寧靜以致遠”的座右銘。

或許人生短暫,每個人都想留下痕跡,但在浮世之中,追求沉靜才是美好的樂事。在你汲汲於功名之時,不妨慢下來休息一會兒,品味這靜好歲月,把心隨風飄遠。

【篇五:心馳神往而慎行】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捧紅”了故宮文物修繕一職,更有網友稱願在故宮掃地。一方面,這一現象反映了年輕一代對歷史的重視,而另一方面,年輕人選擇未來道路時應理性、謹慎,切不可因一時衝動做出不恰當的選擇。依我看來,心馳神往而要慎行。

在國家、社會的努力下,當代年輕人開始重拾歷史,在前行中回看,於新潮中憶舊,這是好事。為筷子申遺,傳承剪紙技術,國家、社會都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城管撕春聯以“規範市容”行為遭到全民聲討,也反映了市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所以,對歷史的崇敬與嚮往至關重要,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大,中華文化便會在世界文化大觀園中大放異彩。

重視歷史,心馳神往去服務歷史的初衷固然可貴,但年輕一代在做出選擇時,一定要理性。前有志願者小飛為籃球賽館擦地而放棄本職工作,生活困窘;後有大學生求故宮“收留”,寧可掃地。僅僅因為一時的心馳神往而赴之,未免有失偏頗。其一,你是否能如趙元任對語言學一樣始終對文物修繕工作充滿熱情?你是否能如林巧雅把自己“嫁”給醫學一樣終身為文物修繕服務?其二,你是否如王津一樣具備文物修繕學的相關知識?其三,你的選擇是否切合自身情況?如果不能堅持,不夠專業,沒有條件而只憑一時的“好玩兒”,一刻的“心馳神往”,那你的選擇未免太過草率。

因此,對傳承歷史心馳神往是值得讚揚的,付諸行動時卻一定要謹慎,這是對文物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文物修繕工作需要足夠的耐心,堅韌的毅力。所以,懷著對這份職業的崇高敬意,有著堅持到底的決心,掌握專業知識,這條路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如果你有足夠的激情,你可以懷揣著虔誠的敬意為故宮掃地;如果你做了充足的準備,你可以將夢想付諸行動,為歷史的傳承獻一份力。總而言之,心馳神往而慎行,有激情有行動,有毅力有基礎,別說走入故宮,走向世界都不在話下。

故宮修文物高三作文 篇5

高三作文 ,4119字

【篇一:滋文化之筋骨】

當一部沒有大牌也沒有小鮮肉的紀錄片意外走紅時,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並熱衷於修復文物時,我很欣喜。因為就在前幾年,中國還是一個可以隨處“拋幣祈福”的國家,而現在的年輕人對故宮的嚮往,卻恰恰體現出了國人的文化素質提高。正是這種對傳統文化的迴歸,使我們養成人性,締造了文明。

幾年前,不斷有媒體曝出國人旅遊時的陋習,如在埃及神廟刻上極富中國的特色的“到此一遊”,在杭州的雷鋒塔下拋幣來祈福,甚至撥光莫言故居家門口的草來“沾靈氣”。文化的傳承,傳承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而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心和經濟一樣,一樣的只追求高利潤,追求高回報和收益,卻不曾想過要豐富自己的內心,給靈魂片刻自由。

每個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接受教育是一場修行,是以純真、無私、以善良來洗濯浮躁、功利與自大。文化傳承的意義就在於此。古老的文化是經歷千年的沉澱,是古人遺留給今人最好的禮物,迴歸傳統文化,可以使人講誠信、明禮儀、立遠志、敢擔當。

春節時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兩檔文化類綜藝節目引起了廣泛的好評,也觸動了人們心中早已遠去的文化情懷,所幸那種情懷是深埋在我們的血肉中,只是老去,卻依舊輝煌。重視傳統文化,也引發了人們對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考,人開始真正的“慢”了下來,人們開始從容的思考,從容的生活,開始體會雲白風輕,川行石立,鳥笑蟲鳴,漁樵互答的境界。而不再嘆塵世苦海,不再為名利所縛,形成了自己的人性,締造出自己的文明。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所引發的網友對文物的心馳神往,所反映出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嚮往故宮生活,反映出的是時代的大轉變,而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厚實的社會裡,人們懂得了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他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品位、道德則正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篇二:文化的感召】

網路上傳播的紀錄片,讓一直默默無聞的大師們火了。修復文物這一冷門卻收到了2萬年輕人的簡歷。不是在於去故宮有多熱門,反而是年輕人們受到了新的感召—文化。

文化之一—源於對工匠精神的推崇。元代後期,便是將有才幹的工匠編入獨立戶籍。這便影響了工匠與士、農、商業的不同。時代發展後,由專為統治服務而提高水平的工匠已褪去其落後的外衣,向著“精益求精、堅持不懈、一絲不苟、愛崗敬業”穩步前進。人們欽佩於精巧的手藝,想成為一代工匠大師的人慕名而至。

文化之二—維繫傳統文化的紐帶。中國人是重感情的,那是身體中流淌著的因子,對傳統文化美好的想象與保護。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人們看到文物如鐘錶一類起死回生後,誰人內心不是歡歡喜喜、大聲稱讚呢?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既表現為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中秋,又能表現為文物的儲存與保護。激起了人們對歷史美好的遐想。史鐵生曾說:“此岸永遠是殘缺的,否則彼岸就會坍塌。”如果從殘缺文物中修復並發現美,那也是十全九美了,美哉,樂哉!

文化之三—慢節奏。“我只想安靜地在故宮掃掃地就行。”待在此地,不生財,卻可以減壓。也許,吃多了快餐的人們,偶爾也會停下腳步燒一頓自家菜餚。過久了城市快生活的人,壓力大,缺少幸福感。旅遊業也盯緊了商機,鄉村遊。對於像我一樣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不知去地裡摘摘菜,喂喂豬,燒燒土灶,抓抓魚有什麼樂趣。前兩年的《爸爸去哪兒》不也火得“別具一格”?這些都反映出,生活需要慢節奏。

故宮裡的下午,少事時,可否沏兩杯茶,坐在院中,回想千古帝王,晒晒太陽,遠離車馬的喧囂,是多麼真摯的輕鬆感。

文化,沒有政治那樣強硬,也沒有經濟那麼有實力,卻如空氣一般滲透於人們的生活、工作,但若要保持住對故宮工作的熱情,還需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虔誠。

【篇三:春住心底花自香】

一部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網路,百萬點選量,波瀾不驚的紀錄片卻通殺70後至00後,匠人們的恬淡工作生活,令多少人心馳神往……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我們需要點時間冷靜一下,放慢我們的步伐,去重拾那一份真趣。

有網友說:“我只想安靜地在故宮掃掃地就行,求收留。”有人對西藏嚮往,想做一次朝拜獲得心靈的洗滌。只要你有心,其實在哪都可以,豐子愷曾言:“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陽臺觀雨,雨聲清脆悅耳,有些溼潤的空氣罩在身旁,人也隨著這細細密密的躍動在空氣中的小精靈柔軟了下來,心都寧靜了。有時行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則無論是那景如何鬼斧神工,總能讓人疲乏。而當一次再尋常不過的旅途中,一個稚童伸出軟嫩的指頭點著山水空雲,說那方的像家裡新添的茶几,那圓的像家裡的小烏龜時,這些林中事物彷彿才被注入了生命力才活了起來。“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若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前些年,《舌尖上的中國》以飲食為載體,傳達的是濃濃的人文關懷,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事卻往往最能觸動人的心絃。

節奏紊亂的時代把生活變成了嘈雜的競技場。車水馬龍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五彩繽紛中卻夾雜著難以名狀的悲涼,恰如海上的孤島,花哨卻寂寞。紅塵繁繁,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許多人已不能安放一顆平常心,看不到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世人皆曰塵世苦海,然世間花鳥言笑,塵世不塵海亦不苦,彼其苦自心爾。人生長途路漫漫,我們急躁地前行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就算匆匆忙忙趕到了終點,終歸都只是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中去而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不妨緩下步子來場深呼吸,平靜如瓦爾登湖畔的垂釣,淡然如凌晨四點的海棠花,內心的靜謐美好便不再只是“當是只道是尋常”般的回憶了。

我在故宮修文物,我在家裡做家務,我在公司搞業務,我在課堂學知識。生活如此多嬌,你關注她,她便呈現出不一樣的美,你笑,她也笑……

不知你是否留意過初春新芽破土的驚喜;是否聆聽過仲夏夜裡的蟬鳴;是否品味過寒秋中蕭瑟的味道,是否感受過冬日裡那一縷陽光的寧靜……

春住心底花自香。

【篇四:精神】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忽風行全國,令眾人痴迷。眾多年輕人向故宮投簡歷,網路留言,只為留在故宮工作。

令人不解一向不被民眾所喜愛的紀錄片居然走紅網路,為何?我想不是因為盲目跟風,而是被片中大國工匠的精神所感動。

工匠精神,源遠流長,一代代大師便是在其之下走上風華絕代之路。工匠精神其內涵應為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耐得住寂寞。

一絲不苟者,是要去內心之浮躁,不計成效,而只為手下一點一點流出華美精品。觀往乎四海,成大家者,莫不嚴苛不放鬆一絲。以皇皇鉅著《談藝錄》《管錐編》《圍城》成不朽之名的錢鍾書應自豪自耀,因為他寫下諸多盡善盡美的作品。然非如此,其一直對自己的作品一改再改,直到八九十歲高齡仍不輟修訂。是他真的寫得不好嗎?不,真正的大師是對自己最嚴苛的人。

精益求精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凡古今之成大業大師者,莫不在精益求精,自我超越。且不說那愛因斯坦以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更不說霍金從大爆炸理論到黑洞理論幾次易稿,亦無須言錢學森由世界航天之奠基又到流體力學之經典。僅那薛克諤便令人明瞭何謂自我超越:完結了矩陣力學,又根據德布羅意的波粒二象性假說建立了波動力學,後而證明波動力學與矩陣力學的等價性,融合開創了量子力學。而現代社會的一切發展均建立在量子力學之上。精益求精,自我超越是成功的必要途徑。

耐得住寂寞,我想是工匠精神最本質的特徵吧。凡天下往者,得之生之,弗得困之。耐得住寂寞是獨釣寒江雪的脫俗沉默。在為伊憔悴的路上,沒有鮮花頌樂,沒有通達禮賀,亦沒有太多人重視你,甚乃到最後,你只有你自己,一無所有,終至一生,也可能會一無所獲,困厄一世。沒有多少人會待自枯朽,往往耐不了葉落的寂寞。天下聞名,卻換來天下的紛亂。幸否?悲否?哀否?無解之結。但我想,總有人會耐住了寂寞,以為大師,如沈從文二十年的沉寂,捧出《邊城》《長河》,成為20世紀中國最為優秀的文學家之一。

工匠精神,靄靄淡遠。古樸沉默之中總有一種令人流淚與震撼的自然感。在這太浮躁,太功利,太回不了頭的社會,需要大國工匠們,需要工匠精神來堅守著。

【篇五:青年既有心,社會應有為】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引起了年輕人對修文物這一工作的嚮往,這不得不說一件令人拍手叫好的事。年輕人選擇冷僻職業,不正是一種別樣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嗎?

不得不說,在弘揚“工匠精神”的時代,我們並不缺少“工匠精神”,只是我們卻難以尋覓到繼承這一精神的接班人。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也提到過,許多傳統技藝已然面對失傳的困境。如此一來,年輕人對修復文物工作產生了嚮往不正應該大力鼓勵,從而緩解這一困境嗎?

俗語有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眾多年輕人對文物修復心馳神往,必然是產生了些許興趣,相信在政府的支援以及市場的調節下,眾多年輕人想必也可以利用文物修復工作實現自己的追求。

只是,我們不免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因為一個紀錄片帶來就業高潮究竟能夠持續多久呢?答案不言而喻。筆者上文已有言,如果真的要實現文物修復工作“後繼有人”的願望,僅僅靠年輕人的一腔熱血是不夠的,在此時,政府與社會各界同樣應該拿出相應的態度。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政府應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在此時,我們不正需要政府採取相應的措施去保障這一工作的實施嗎?如若不然,我們不妨假想一下,在紀錄片熱播之際,眾多年輕人腦袋一熱,心中激動異常,趁著這股衝勁忙不迭詢問文物修復工作的相關內容,一副拳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可是等這個風潮一過,又會怎樣呢?也許眾多年輕人的心早已冷卻,又去尋找下一個令人興奮的目標了,如此一來,這曇花一現的好景又有何作用呢?

所以說,政府應該開展相關職業的培訓活動或予以政策支援,才可能讓這一股風潮真正地落地生花。事實上,也只有一個小人物有機會並且能夠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社會才更可能是有福的社會。相對地,一個普通人沒有機會突顯“存在”意識,沒有任何平臺供自己施展而只能望洋興嘆的社會,絕不會是一個好的社會。

因此,我們既期待多一些“有夢”的年輕人,也不妨期待這個社會多一些廣闊的舞臺。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547字

有這麼一群人,當其他人在工作事業上浮躁喧囂碌碌無為時,他們卻在艱苦的環境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奇蹟。

有這麼一群人,當其他人在學習生活上壓力山大彷徨無助時,他們卻抱著捨我其誰的信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複製出一個又一個國家驕傲。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那些猶如“掃地僧”般的故宮文物修補者,貌似普普通通而個個身懷絕技。

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對大師們的只有敬佩和讚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們在修補各種文物上,付出了大量常人難以想象更難以做到的耐心。也正是靠著這份耐心,才修補好了許多原本破損的珍貴文物,是他們的勤勞和耐心,才讓後人能有機會在故宮欣賞到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讓輝煌歷史再次重現。

紀錄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細心和信心;他們的眼睛銳利似鷹眼,細細的觀察出這個文物器械無法啟用的問題所在;用一雙雙巧手,自信的織出了精美的布匹,粘好了美麗的瓷器,修好了精緻的器械……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細心找到自己學習和生活上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提高;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耐心,踏踏實實為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永不放棄;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部紀錄片有一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解說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當今社會,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好逆襲。”

騎共享單車,賞“共享”文化 篇7

國二作文 ,835字

現如今,步行於街道邊,共享單車的身影隨處可見。不論及他人,就連我的外公也趕著潮流,無論出門買菜,或是採景遊賞,都不忘掃上一輛共享單車來騎。

不知不覺間,“共享單車”時代早已成為這一年的熱點。它的“盛行”無礙乎於“隨用隨騎,隨停隨置”。沿路邊四處都有共享單車,若你想騎,便可用手機掃描二維碼解鎖後出行。若到達目的地,就將車停放於一邊等待它的下一任主人到來。

同時,相比起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或是自己買一輛自行車,“共享單車”的出現何嘗不是人們的福音?僅僅只需幾元,便能暢行一天。這便宜的費用,讓更多的人都能負擔得起,也讓更多的人出行方便了。

在我看來,“共享單車”不僅僅是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更是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隨著這股潮流的掀起,越來越多的人出行選擇騎“共享單車”。從久坐書桌,宅於家中的孩子,再到花費大量時間在辦公桌前的白領職員,週末的騎行不僅鍛鍊了身體,舒展了筋骨,也是千載難逢的一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沒有尾氣的排放、鳴笛聲的嘈雜,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更豐富了人們兩點一線的生活。

雖然共享文化在逐漸融入社會,被人們所接受,但有利也有弊,一些自私的人們正鑽著空子“貪圖便宜”。

單車的零件遭到損壞、盜竊,用完就被丟棄於草叢之間,或是被上了私鎖佔為已有的新聞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人破壞著公共財產,不尊重於公共財產,使得共享文化再次遭到人們的質疑。

的確,這些新聞中人們的行為確實過分,負面影響極大。但在我看來,也並非於一件壞事,可以說,也多虧了有這些新聞,才使人們瞭解到社會的發展、風氣以及人們的“共享理念”,文明程度仍存在於欠缺。通過這些反應,才會有更多的宣傳教育,也會讓更多的人重視到現在的問題所在,從而彌補漏洞。

如今的21世紀新社會,早已不是散亂的個體,而是由無數公眾群體編織而成。越來越多的共享文化將會出現,促進著人們的發展,也方便人們的生活。因而,對“共享”理念的宣揚也極為重要。

在此,我想呼籲大家,讓我們一起騎共享單車,護共享資源,賞共享文化。

品文物之美 篇8

國二作文 ,682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文化底蘊何其豐富,歷史瑰寶不計其數,這些都是我國古代人民勞動結晶,而這些也就成了我們現在的文物,當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它們時,它們時何等的崇高,何等的讓我敬畏。

觀賞宜興博物館中所陳列的收藏品,無不令我驚歎,為古代人們智慧所折服。在宜興博物館所藏物品中,我第一個看到的藏品為戰國四川鏡,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銅鏡起源於齊家文化,已有四千多年曆史了,在歷代中,許多人都離不開銅鏡,銅鏡變成了一個朝代的象徵。這上面繪了“山”字,可能與山有關,祝福用“壽比南山”之類,寄寓了長遠的精神與祝福。

第二件看到的是“海獸葡萄鏡”。關於此鏡也有詩“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裡一隻開”寫出了銅鏡使用的廣泛,又體現其樂融融的景象,這個銅鏡是唐代時期的,唐代是強盛的國家,從這面銅鏡就體現出來了,這銅鏡上的四瑞獸身體匍匐,扭身露背,整個身體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其內容充實,與其盛唐背景是離不開的。唐代時期強盛還在於工藝所強盛,對工藝的雕琢令人感嘆。

第三件看到的是“磁州窯瑞獸紋梅瓶”此瓶出於宋代,宋代是中國陶瓷的一個高峰,這是由磁州窯所制,在古代它的出口量很大,一直到明清時期。它最主要的貢獻是發明了“化妝土”的工藝,這項工藝恰恰成了磁州窯的典型。

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令我讚歎,也令我心懷崇敬。

第四件藏品為“朱可心扁竹壺”。宜興素有竹的海洋之稱,這個壺或許是最好的詮釋。朱可心,原名朱凱長,擅長以龍、雲、竹等題創作壺,其風格雄厚,其所制壺之精美,許多大師都拜其門下學習。

中國底蘊的豐富,令我們無不感嘆吶,我們還要去學習很多關於文物的知識,去體驗文物的精髓。

看契丹文物展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4字

前不久,我和奶奶來到南宋官窯博物館,看契丹族的出土文物。

契丹在中國塞北草原上,這個展廳展出了100餘套文物,引領我們走進了一個兼收幷蓄、獨具特色的文明。

在路上,我就想:在20多個世紀前的工藝品一定是破破爛爛的,很沒趣的。可是,一進展廳,琳琅滿目的陳列品就映入眼簾:有當年士兵用的箭囊,有宮廷裡的瓷花瓶,有用銀絲編的屍衣……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金銀皮帶,它是公元234年駙馬爺去世後系在他腰上的陪葬品。這條皮帶是用牛皮襯底,用黃金裝飾。金片上雕刻著一連串的轎子紋樣,皮帶周圍都鑲著一圈銀質的小葉片,那些銀葉片大約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小,但是工藝非常精細,把葉片上的葉脈都刻畫出來了,像真的葉片一樣。再仔細一看,那些葉片都是用極細的小鏈條掛上去的,還能動呢!

這根皮帶展出的位置很顯眼,本來就是金光閃閃的,再加上燈光效果,辨得更加耀眼奪目。它那麼精緻,我彷彿看到了當年這些葉片隨著人們把皮帶繫到腰上,在不停地搖曳著,並隨著人們的步伐在腰間發出清脆的“沙沙”聲。

通過這次參觀,我見到了1782年前古代人的智慧和才幹,在幾千年前,人們的工具如此簡陋,工藝還那麼精湛。我想,我們現在的科技比以前發達幾百倍幾千倍,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也一定能比以前精美幾千幾百倍!

黃土文明 篇10

國三作文 ,616字

黃土高原位於陝西與山西境內,地跨兩省,黃土面積廣闊。在這幾乎寸草不生的地方竟然孕育出了華夏文明。

初見黃土高原是在秋天,秋風瑟瑟,黃土在地上打旋。一陣陣風吹過,那黃土便飛揚而起。面對著遍地的黃土,內心思緒萬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令人驚歎,我們的華夏文明是如何產生的,內心便充滿了驚奇與讚歎。

我向內部前進著,走著。頓時,我被眼前的一幕驚到了,黃土高原那溝壑縱橫的地表令人驚奇。那黃土峁呈點狀分佈在高原上,這一點那一點,就如同黃土盛開的花朵。再向前走,便看到那黃土樑,它呈帶狀分佈,就猶如一條條長眠於此的臥龍。看到這,令我非常興奮,不知不覺,便走到了黃土塬,這開闊坦蕩,一望無際,令人驚歎。

看到這,我不禁感嘆到:這在人們心中寸草不生的黃土高原竟是這般模樣,相信這誰也想不到,這黃土高原不單單是由黃土組成的,而是由黃土峁,黃土樑,黃土塬分別作為點線面組成的,誰也想不到這大自然竟有這般鬼斧神工。

我便向更深處走去,不知何時眼前出現了一座座窯洞,在它附近出現了一抹一抹的綠田地!不知哪裡又傳來一陣陣鼓聲,我沿著鼓聲前進。眼前便出現一群群茂騰騰的後生健壯有力的擊打腰鼓,氣勢如獅虎猛獸,排山倒海的向大自然展示著我們華夏文明的力量。

大自然有鬼斧神工,誰能想到我們人類也有無限的潛力,我們自力更生,而且還能活的更精彩,你看那秦腔,那安塞腰鼓不都出自黃土高原嗎?不都戰勝了大自然嗎?也只有在這一刻大自然與我們華夏文明創造的奇蹟才能被展現出來。

第一次寫不出作文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95字

“嗯”,我看了下窗外,“第一次”能寫什麼呢?

我來到臥室,看著這亂七八糟的房間以及還在床上看電視的爸爸,頓時靈感倍失,於是走出了家門,想去尋找靈感,到了公園,現在已經是溫暖的春天,樟樹抽出了綠芽,長出了新葉,要不?就第一次看樹葉?不行,樹葉這麼常見的東西天天都可以見到。我又走到河邊,看著河裡歡暢地游來游去的小魚訴苦道:“小魚啊小魚,平時我寫作文都如行雲流水,怎麼到了現在就卡殼了呢?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我又繼續走著,來到了草坪,草坪雖沒有樹林茂盛,但是有一種衝勁與堅韌,我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望著巨大的炙熱的烈日,我感到口乾舌燥,想大喊,卻又喊不出來,我站起身又走回了家,爸爸起床了卻依舊看著電視劇,我問他:“爸,老師讓我們寫“第一次”的文章,你有什麼好建議嗎?”他說:“要不就游泳吧!”想起剛開始游泳的時候,還大叫著不肯下水,又不小心一頭栽進水裡給嗆個半死才被救上來……現在想起,還忍俊不禁,但我還是搖了搖頭說:“大老土了,雖然也可以寫出新一番的風味,但我沒有那個能力。”爸爸說:“那我不知道了。”

望著窗外的大山,詠歎“憾山易,寫作文難。”

文明出行,文明做人 篇12

國一作文 ,689字

文明是一種道德的體現,如果做人不文明,那麼就會被人所討厭。文明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德,所有人都應該去執行,不是說這是誰逼你這樣做,這只是一種素養和素質,如果外國人來我們國家看見我們中國是這樣沒有素質的人,那麼我們就會被嘲笑是沒有文明的國家。

在外面很多人都喜歡隨地吐痰,不管別人的感受,這樣對你自己不好對別人也不好,很多人嘴裡有痰就會吐在地上,別人看見了去說他一頓他還不服氣,這樣的行為是對的嗎?反過來說,要是別人在你的面前吐痰,還不小心吐在了你的位置上,你的身邊,你看見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想法,而那時你的想法也恰恰是你吐痰時別人的看法,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人,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讓城市也做一個文明的城市。除了這些,還有一些人在外面旅遊的時候,常常喜歡在名勝古蹟或者是景物上面亂塗亂畫,很多人還喜歡寫上“到此一遊”這四個字,導致景物變得很髒,上面沾滿了各種亂七八糟的字和畫,這樣你是玩開心了,但別人呢,景物這樣被你破壞了,別人還怎麼欣賞。另外還有一些人喜歡踐踏草坪,亂扔垃圾,破壞原本的景色,這些行為都是不文明的現象,這些行為只會拉低了你的智商。

還有一些年輕人在大街上喜歡做出一些不雅的行為,這些被別人看見了你們難道不會羞恥嗎,要是被小孩子看見了你們好意思嗎?談戀愛不反對,但是要找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一個懂得羞恥的人。很多人說話的時候喜歡說一些髒話,沒有禮貌的話語,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為。文明不是說你一個人就可以了,要牽動大家一起,做一個文明的人,文明出行,文明做人,是我們的根本,這樣才會讓我們的國家傳統更加光鮮亮人,中國人更加出色!

我們家的老文物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1字

黃色和黑色組成的一臺機器,躲在一張特製的桌子裡面,在房間的角落散發出古色古香的氣味。你猜這是什麼?對啦,它就是我們家的老文物——西湖牌縫紉機。

我走進爺爺奶奶的房間,一眼就能看到這臺老文物,就抑制不住地想跑上去坐一坐,玩一玩。每當我看到它時,它就讓我想起了那段銘刻在心的故事——

奶奶小時候家裡很窮,只有一間房間和一頭大肥豬。奶奶18歲時,也就是1968年,奶奶意外地得到了一張縫紉機票,這可不是什麼飛機票,而是那個時候要買縫紉機必須要持有的票。由於奶奶小時候學過縫紉,所以對縫紉機特別感興趣,於是,奶奶的爸爸一咬牙,賣掉了家裡僅剩的一頭大肥豬,給奶奶買了這臺縫紉機,這臺縫紉機就成為了她以後謀生的工具。當奶奶拿到縫紉機時,張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差點眼珠都要掉了下來,隨後高興得像一隻小猴子似的,咧開嘴笑了起來。奶奶每天拿著抹布,輕輕地“撫摸”著這臺縫紉機,擦來擦去,直到擦得一點灰塵都沒有。一擦完,當然就得做衣服嘍!奶奶偷偷地拿出家裡珍藏的布料,往縫紉機上一放,便開始做衣服送給她的爸爸。

現在奶奶老了,但她還時不時地在用著這臺西湖牌縫紉機,還是改不了每天擦拭的習慣。和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祖國越來越強大,生活也越來越好了,縫紉機只是用來補補破的衣服了。比如,上次,我一不小心,在大門口摔了一跤,褲子破了一個大洞。回到家後,奶奶便把我的褲子放到縫紉機上,“噔噔噔”的一聲,就補好了。這個“老文物”還是挺有用的。

這臺縫紉機是奶奶的“心頭肉”,因為它是奶奶的爸爸送給她的禮物,是父愛的象徵,也是一個時代轉換的見證。

古文物之美 篇14

國二作文 ,1016字

大家必然知道,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孕育了中華古文明,是世界上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文物,就是體現古代發展的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直觀、瞭然地看到我國的發展歷程;而古代化石,就是迴歸遠古時代的一座橋樑,可以令我們直面地迴歸到遠古時期的世界。在省博物館就可以瞭解到這些。

甲骨文和一個頭顱,讓我印象很深。甲骨文盛行於殷商時期,就是把字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因為獸骨堅硬,所以多以直折為主,很少圓轉。雖然圖面性強寫法上沒有定型,大小不一隨意性大,但從可識的文字來看,我覺得可像英文字母了。但一個頭顱有什麼好稀奇的呢?因為那是一顆五千年前做過開顱手術的頭顱!且那個人據說還活了一段時間。這說明古代人也做過開顱手術!

玉器石刻也令我印象深刻。考古發掘表明,我國發現玉石和使用玉器有上萬年的歷史。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我國第一個玉器高峰時代,即東漢時袁康所說的“玉兵時代”,他在《越絕書》中說:“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在這個時代人們使用當地所產玉石製成了大量玉器。當時有三個產玉中心:一是南方江浙一帶以良渚為文化中心;一是北方遼寧一帶以紅山文化為中心;一是西北以崑崙山和田玉為中心。據考古學家研究,這個時代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時代。每一塊玉石都雕琢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古代人沒有現在那麼好的工具,怎麼能雕出比現在還好的玉刻來呢?看來這跟古代人的辛勤勞動有著很大關係。他們太聰明瞭,太細心了!

在恐龍化石展廳,各地出土的化石盡收眼底:犀利的象牙,高大威猛的恐龍……各樣化石令人歎為觀止。中國雲南祿豐縣恐龍山方圓10平方千米的地區,是聞名於世的恐龍之鄉。1938年考古學家在這裡首次發現完整的恐龍化石,之後陸續挖掘出數十具恐龍化石。經鑑定,其中有24屬30多種恐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豐富、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群。

在動物標本展廳,各種標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美麗的長尾雞,精緻的鴕鳥蛋……各式標本讓人拍手叫絕。

在藝術石刻展廳,各種的石刻形態各異,細緻入微:屹立的佛像,整齊端莊的壁畫……各類石刻使人悠然神往。

這次展覽使我真正知道了什麼叫“美”;讓我瞭解了古人的聰明智慧,歷史的偉大;彷彿讓我回到了史前,與古生物零距了。

欣賞出的愛 篇15

國三作文 ,601字

媽媽非常胖,身材矮小,沒有學問,又不會打扮。小時,每當我和媽媽一起出門,我都會走得很慢,和她離得遠遠的,以免被同學看到她土裡土氣的,笑話我。

每當我做事半途而廢時,她總會說:“眼睛是懶蛋,手是好漢”這使我更不喜歡她了,因為別人的父母通常都是在一旁說著有哲理的話,來教育孩子。

但是當她那時說出那句話時,我發現我錯了。

在初二下學期初時,我有些厭倦成天埋頭苦讀的日子了,就得過且過地捱過了一個月,一個月後,老師果然找我談話,經過一天的消沉和良心的遣責,終於,我下定決心,週末把以前被別人拉下的東西給追回來,可是,炎炎夏日把我打回了原形,剛要躺下休息的我,看到媽媽正在晒去年冬天的玉米,十幾袋子,可每次只能拾一小盆而已,我看著她一次又一次地抬著,倒著,終於禁不住地問:“媽,這麼多,多累啊!”媽媽直起腰,一邊拍著肩膀一邊向地上看,說道:“我都晒了這麼多了!多快!別忘了,於是……好漢,眼是懶蛋!”她喘著粗氣說著。我頓時明白了,她是堅強的,最有毅力的,我立時拿起書本認真地學了起來,身邊時刻隨著“沙沙”的聲音。

也許沒有媽媽,我也許就會就此墮落下去,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多麼深奧的一句話,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欣賞,現在再看看媽媽,雖然臉上皺紋多了,但只要用心欣賞,總會發現我是愛她的。

故宮的文物觀後感 篇16

觀後感 ,502字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了北京故宮裡的文物,也見識到了那些在故宮裡修文物的師傅們的高超修復技藝。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個紀錄片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歷史豐富,也體會到了這些師傅們的艱辛。

紀錄片裡的王津叔叔告訴我們:“想要修復好一件物品,首先就是要有耐心,一顆平靜的心會給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如果堅持不下去那就只能轉行了。”接著說:“其次就是要有興趣,你對這個工作要是有興趣,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你一定會做的非常好!”又說:“但是有些古代遺產會有破損,而大部分的也都是孤品,所以不好修復。”王津叔叔一次又一次地補充道。

王津叔叔修復過許多古代鍾,也參加過許多關於鐘的拍賣會,一次一次的……反反覆覆,修復鐘的經驗也就增多。現在的人,有多少都是因為沒有耐心而打破自己的堅持,有多少是因為偷懶而沒有做到當初的誓言。而王津叔叔就是因為一直堅持,從沒有放棄過而取得了今天的輝煌成就!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下去,中華民族將會變得更強大!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王津叔叔學習,不僅能堅持自己的工作,還能為祖國做出貢獻。

寫不出作文的滋味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8字

作文,一個讓我畏懼的東西。在必須寫出來的情況下,怎麼寫也寫不出來,那才叫——無可奈何啊!

一、可怕的考場作文

有一次考試,在看完眼花繚亂的基礎題後,可怕的作文來了。

作文是以“假如世界上沒有水”為題,展開想象,字數不少於五百字。

我一看到這讓人無語的要求,腦子裡頓時將一切的一切都丟到了九霄雲外。

只剩三個字——急急急!

因為考試的作文和週記不同:週記可以在家中慢慢思考,慢慢寫。但考試可是一到時間,老師就無情的收起試卷,接著就拍拍屁股閃人。

所以,那後果用木頭想都知道——慘不忍睹啊!

二、寫作速度最慢

在作文班學習作文,我的寫作速度是最慢的,我一般都會得到“倒數第一”的稱號。

每次當同學都一個一個的寫完作文,從我身邊無聲無息的“飄走”時,我的心頭上湧起一種怎麼也無法形容的怪感覺。那種怪感覺又給人帶來了絕望……

三、難忘的心得

每一次寫不出作文,都讓我經受了許多痛苦。不過,我相信經過一次又一次成功前的練習(失敗),我一定能做的越來越好。因為堅持到最後,就有機會獲得成功的!

探尋漢代文物故事之兵器 篇18

國小二年級作文 ,419字

今天,我來到南京博物院,參加“探尋漢代文物故事之兵器”的活動。我們先來到漢代展廳,看到了皇陵,就是皇帝的墓。皇帝的墓跟別人的不一樣,而且只有皇帝和他的兄弟姐??才能住。我又看到了皇帝吃飯的容器,叫鼎,皇帝吃飯還要有點音樂,樂師給他奏樂的東西叫編鐘。然後,我們看到了錯銀銅牛燈,牛燈是漢代的,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環保燈,牛燈分成三個部位,是牛的身體和把手還有燈座,燈座上面可以開啟,放一些動物的油就可以點亮了,牛的身體是空的,裡面裝滿了水,有一個管道把燈冒的煙排到牛的身體裡,這種燈既亮又環保。

然後我們看到了兵器,有銅戟、銅矛、戈、還有我最喜歡的西漢錯金銀銅弩機,弩機的力道很大,按一下扳機,銅鏃就射了出去,而且有的銅鏃還能勾出一塊肉,弩機在漢代的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過這次參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看到了牛燈的弩機,中國的祖先能想出這麼歷害的東西,真讓我羨慕不已!但是課已經結束了,我依依不捨地向家起去。

送不出的禮物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19字

我把一束白裡透紫的菊花,輕輕放在她的墓碑前,那是祖祖最喜歡的花。淚水剛把睫毛潤溼,又迅速回到我的眼眶裡。風“呼呼”地吹著,彷彿在我耳畔哭訴。

兒時,祖祖還在世時,我對她總是很不耐煩,多說一兩句話就急得火冒三丈。一次,我隨意地叫了一聲“祖祖”,驚異地發現,祖祖臉上竟綻開了慈祥的花。

我自己都記不清見過祖祖多少次,屈指可數……

大半年之後的一天,婆婆打電話過來,哽咽道:“你……你祖祖……要不行了……嗚嗚……”我一聽愣在那裡,我們一家火速奔去看望祖祖。在進小區門前我想起祖祖喜歡吃蘋果,於是在門口買了6個蘋果,付錢時我恍惚看見了那張蒼老的臉,佈滿皺紋卻笑呵呵。有她最愛的蘋果,祖祖一定開心了,心情好了,病也好了大半吧!我提著那6個蘋果快步走進小區。

“轟——”悶雷翻滾,我抬頭一看,天變了,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像壓了一塊大石頭,一種莫名的壓迫感,一種不祥的預感,把我悶得有些喘不過氣來。四周靜得可怕,只有弟弟的囈語。

我一進房門,聽見婆婆好像在哭,我忙跑過去,發現婆婆坐在地上把頭埋在兩腿之間很是傷心,我的心漏跳了一拍,腦子裡一片空白。祖祖走了?不可能!可婆婆除了這件事還會為了什麼事痛哭?不會吧,不可能!我小心翼翼地問婆婆:“婆婆,怎麼了?”我發現我的聲音在不由自主地顫抖,婆婆抬起掛滿淚痕的臉,說:“你再去看看你祖祖吧!趁她身子還有餘溫呀,她在去那裡之前一直唸叨著你呀。”婆婆再說什麼我顧不得聽了,我一下衝進祖祖的房間,可不知怎的一進房間彷彿阻力放大了很多倍,腳步突然慢了下來。

我摩挲著那粗糙的手,看著那好像還會睜開的眼,我無法接受這殘忍的事實——她真的走了!我抬起頭,儘量不讓眼淚流出,可它仍舊漾出來了,順著我的面頰流下,滴在祖祖那微溫的手上,我低下頭用袖子把那滴淚擦去,可淚水又滴了下去,這次我沒有去擦了,而是把祖祖的手緊緊握住,任淚水向下淌去。

祖祖下葬那天,我將這六個飽含悔意和不捨的蘋果放在祖祖的墓碑前,生前送不出的禮物,我只能在她去世後給她了,但願她能收到……

親近文物 篇20

國三作文 ,897字

我自幼對歷史十分喜愛,而近年來宮廷劇的大火,讓我對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史書上僅記載了皇帝頒佈的政令,亦或是豐功偉績,若是能瞭解帝王平日的生活理念,也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帶著好奇,我走進了博物館。

最引我注意的,便是那《是一是二圖》。這一幅畫作於清朝,圖上的乾隆皇帝更是不折不扣的滿族人,令我驚異的,是滿族皇帝竟身者漢人傳統的服飾,立於畫中的皇帝衣袂飄逸,寬袖扶於桌上,衣襟鬆散,自由閒適,似乎還帶上了點仙風道骨的意味在其中。從古至今,中國的文化一直在交匯、互兼中發展壯大,一次次的民族融合讓中華文明的活力永葆。此時皇帝將腳上一隻鞋脫下,將腳盤於另一腿上,正坐在榻上悠閒地觀賞各種器物寶貝,其面部表情刻畫得細緻傳神,悠閒得意,一反帝王平日裡清高嚴肅的形象,多了一份源於生活的情趣。再看圖時,不拘言笑的皇帝頓時平添了幾分親切感,皇帝亦是凡人,他的形象遠不止書本上嚴謹的法律制度與功德表彰。而他身後竟掛著自己的肖像,這種“畫中畫”的形式更是別具一格、獨具特色。也許我們從來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任何一個人,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才可以瞭解到事物的多面。包容傳承、團結統一,中華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永不斷層。

這圖的點睛之筆,是那用行書寫著“是一是二,不即不離,儒可墨得,何慮何思”的題詞。黑色的墨跡,配著灑脫雋秀的字型,平添了些悠然瀟灑、落落大方的風骨。飄逸的筆觸,彷彿帶著整幅畫作羽化飛仙。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在這裡兼收幷蓄。它不僅闡釋了對儒墨學說的深刻看法,還展示了帝王求和為上的統治觀念。而“儒可墨可”的開放,不同的政治策略,更是彰顯了睿智且自信的君主形象,將雅趣與理趣通過題字巧妙結合。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同時也保留了當代的風土人情與藝術特色。親近一幅畫,可以感受一位君主儒雅樂觀、充滿人情味的形象,比史書上更為生動、鮮明;也看出了當時民族融合的社會氛圍和中華文明的交融。

親近文物,感知歷史長河的流動,感知時代更替中不朽永垂的、博大精深的遺產——文明,感知這個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