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與美貌相關作文20篇

美德與美貌 篇1

國三作文 ,784字

培根在《談美》中提出:“美德比美貌更重要”。是啊,有些人擁有美貌,卻沒有美德,他們的美是不能體現出來的,有些人雖然無法擁有美貌卻沒有壯志,這樣的美只是外在美,文章最後一句“德行因美而益彰,惡性見美而越愧”則有力地點出“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哲理,集中體現了培根文章語言優美,說理透徹。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乘公交車,但車上沒有座位了,他只能站著,因為車上正好有一位十分美麗的女子,他覺得她十分賞心悅目,就不覺得站著十分累。車停了,上來一位婦女,站在了女孩座位的旁邊,因為路上不平整,車子晃悠悠的,婦女不時地碰到美麗的女孩,小聲地向她道歉,女孩卻十分厭惡地說::“真倒黴,怎麼會碰到這種瘟神。”於是,那個人再也不認為女孩賞心悅目了,反而十分厭惡她。

這個故事說明了女孩雖然有美麗的外貌,但卻沒有美好的品德,最終導致別人對她產生了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美貌雖然重要,但是美德更加重要,美德可以讓人感受到真正的美,讓人真正喜歡她,如果只有美貌,而沒有美德,沒有一個人會真正地喜歡這個人。因此,缺乏涵養與深沉之美的青年根本不配得到讚美。

美貌就如夏日的水果,不能久存,因為它極易腐爛,只有美德之光才可以使美貌光彩照人,使美貌充滿意義。擁有內在美的人即使外表不美麗,卻可以使人心存敬意,這樣的人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一個人既擁有美貌又擁有美德,那麼美德會把這個人的美貌襯托出來,讓我們覺得更加美。如果一個人只擁有美貌,卻沒有美德,那麼這個人越美,我們對這個人將更加鄙視,美貌也將成為一個空殼子。

美貌只是暫時的,只能儲存十年,十幾年,但美德卻是永遠的,它不會因為某件事、某人而消失,即使美貌不存在,美德是不會消失的,美德才是永遠的美。

也許你沒有美貌,但你可以養成美好的品德,也許你擁有美貌,那你更加需要養成美好的品德,因為美德比美貌更加重要,只有擁有美德,才能使美貌光彩照人。

美德與我同行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5字

在我的學校中,有成百上千個人做過好人好事。你看,在教學樓裡魚貫而出的人群,哪一個都可能做過好人好事。校園裡有些人經常爭先恐後地做好人好事。

做好人好事,雖然同學們都說難,但是我覺得好人好事就是小菜一碟。比如,在校園裡,你撿起一片廢紙,我們的校園就變得更乾淨整潔。如果每人撿起一片廢紙,那麼我們的環境就會非常美麗。

在我們的身邊,好人好事就更多啦:拾金不昧的;公交車上讓座的;扶老攜幼過馬路的……數不勝數。有一次,我到古彭廣場去玩。看見一位小弟弟在路牙石上大哭小叫地坐著。我心裡很納悶,他這是怎麼啦,為什麼哭呢?正當我百思不解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大哥哥走了過來,大哥哥看上去大約十六七歲的樣子。他輕輕地走過去,問:“小弟弟,你為什麼哭啊?”小弟弟說:“我迷路了,找不到媽媽了,我很餓。”大哥哥想了想說:“我想起來了,我的揹包裡還有一些好吃的。”說著他便拿出了麵包、火腿腸遞給小弟弟。小弟弟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小弟弟,你慢點兒吃,別噎著,來喝點水,”大哥哥邊說邊遞給小弟弟一瓶水。等小弟弟吃了一會兒,情緒穩定些後,大哥哥就拿出手機問:“小弟弟你知道你爸爸媽媽的電話嗎?”小弟弟說:“我知道。”大哥哥按照小弟弟說的號碼打了出去,不一會兒,小弟弟的媽媽就趕來把他接走了,並不停地對大哥哥說:“謝謝你,謝謝你……”

那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不一定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學雷鋒做好事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心,時時處處都可以當好人、做好事。我們要盡力幫助別人,多關心別人,熱愛生活,保護環境。

美德與我同行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465字

美德是陽光,照耀人的心田;美德是春風,輕撫人的心靈……與美德同行,你會受到薰陶,心靈變得純潔,品質變得高尚。

常莎雯就是一個心靈純潔,品質高尚的同學。她經常拾金不昧,樂於助人,幫助同學。和她在一起,經常會看到她做“傻”事。

一天,我和雯雯去買文具。我們在街上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便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前。

“琪琪,你看那人好可憐,我們給他點錢吧!”一向心地善良的雯雯拉著我的衣角,小聲地說道。

“嗯?”順著雯雯的目光看去,一個衣著邋遢,骨瘦如柴的乞丐正可憐兮兮地向路人乞討,我厭惡地說道,“別信,你沒看電視上都播放那些乞丐騙人的案例嗎?別看他們裝得那麼可憐,其實都在想怎麼樣騙你錢呢!”

“可是……”雯雯還想再說什麼,卻被我打斷了,“沒什麼可是,你再那麼善良,說不定被人騙了還在幫人數鈔票呢!”

“我不管,世界上不還是好人多嗎!老師教導我們,在別人困難時一定要幫助。如果你陷入困境,卻沒人幫你,你怎麼想?”雯雯撅起小嘴堅定地說。說完,從錢包裡掏出十元錢,放到那乞丐碗裡。

“雯雯,你真是一個小雷鋒!”我羞紅了臉,對雯雯翹起了大拇指。

美德與我同行 篇4

高考作文 ,1012字

我國是禮儀之邦,自古都一直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名中學生,更要責無旁貸地規範自己的言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八榮八恥中明確指出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誠信有如一枝花,加上信念,就花開不敗,這朵精神文明之花,以它沁人地香氣,給人帶來心靈上的洗滌;誠信有如一支曲,加上跳動的音符,就宛轉悠揚,以它優雅的曲調,給人以心靈的無限震撼;誠信有如一架橋,溝通了陌生的你我,以它實實在在的淳樸,給人以心靈上的撫慰。

誠信是一個人地基本道德準則,是一個公司的成功經營的重要因素,是一個國家興衰的根本準則,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以誠信做漿,一個道德缺失毫無誠信可言的人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有所作為的,他們心中的所謂朋友就是這樣定義的:只要存在利益關係就是朋友。他們的世界裡滿事天花亂墜的金錢,誠信被視為一文不值的糞土,等待他們的就只是破產,到頭來也不過夢一場。

歷史上也不乏誠信的美德,為我們廣為傳頌,讓我們翻開歷史,一起見證誠信的力量。

早在秦朝就有商鞅立木為信的傳說。商鞅為了使變法深得民心就在南門立了一根木樁,說是誰可以把木樁從南門搬到北門就懸賞黃金十兩,但眼看一天就要過去了還不見有來嘗試得人。終於隨著獎金的增多,一個人站出來完成了這個似乎人人都能完成的事,他也領到了報酬五十兩。這則故事告訴人們誠信是一個國家立國的根基,擁有誠信,百姓才能有所信,才能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次此之謂大同社會也。不誠信就不得民心,就只能像商紂王、周幽王那樣愛美人卻顧不上百姓疾苦,只為美人一笑,只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六宮粉黛無顏色”。得到的只是國破身亡,物是人非!

也許,我們只是奼紫嫣紅世界裡一株無名的野花;也許,我們只是波濤洶湧大海中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也許,我們只是茫茫黑暗裡的一顆毫不起眼的星光;也許,你只是茫茫人海中一個平凡之人。但請相信,一株花也有它的魅力,也有屬於它的世界,一株花也可以裝扮一個季節;一朵浪花也可以驚濤駭浪,攝人心魂;一顆星也有它的美麗,一顆星也可以照亮整個黑夜,給人們送去愛的溫暖,熾熱人的心靈;人可以平凡,可以微不足道,但是決不可以沒有誠信,她毫不吝嗇地把愛的種子撒遍神州大地,人間處處充滿愛,誠信之花遍地開。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我們要保持原本最初的姿態,做誠信之人。讓誠信紮根心底,願美德與我同行。

靠美貌不如靠實力 篇5

高一作文 ,749字

名花靠兩寶,一靠姿容,二靠體香。靠姿容者,榮期一過,紅顏凋落,再無可觀;靠體香者,馥郁千里,沁人心脾,令人銷魂。自然的生靈,凝情不語,姿態搖曳間娓娓道出凝練的智慧:靠美貌不如靠實力。

實力給人以尊重。清朝孝莊文皇太后,並非絕世玉人,更無傾世朱顏。可她堪稱一代才女,具有林下風氣。她作為男人背後的妻子,替丈夫守清宮,安後勤,助夫建立大清王朝;它作為兒子背後的母親,替幼子殺佞臣,鬥白旗,助子坐穩大清帝位;他作為孫子背後的祖母,替玄燁斬權臣,選忠良,助孫兒開闢大清盛世。她以其才,以其智,使自己名揚千古,贏得後世尊重。反觀四大美女,唐朝玉環,漢武飛燕,皆不得善終,成了禍國殃民的妖女,遺臭萬年。

實力給人以成功。拗相公王安石,在朝為官,終日披頭散髮,衣衫不整。遠遠看去,好似京城紈絝,膏粱子弟。可是放眼全朝,上至神宗,下至小吏,無人敢輕視他。只因安石有巨人之才,其驚人的經濟謀略使他的神宗重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詩仙李白,長不滿七尺,哆如餓虎,也不是什麼美男子。可他有詩才,有瑾瑜。因此,它可以對上引足,令力士脫靴;因此,人們說他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因此,他可以要的花月徘徊影零亂。人們愛他飄逸如仙,敬他才高八斗。

實力給人命運以轉折。成龍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只聽人敬佩他身形似虎,敏捷如豹,還未曾聽人說過喜歡他的小眼睛。事實上,自小學戲的成龍曾一度因為小眼睛被影壇拒之門外。可他揚己之長,用自己的武功征服別人,終成了影壇巨擘。花木蘭,自幼隨父學習兵法,若像普通女子,相夫教子,定會隱沒於歷史長河。但他替父從軍,在戰場上顯露自己的才能,終成一代巾幗英雄,流芳百世。

星光再璀璨,遇到太陽的萬丈光芒,也不得不隱於白晝。為花,要做芳香之花;為人,要做有實力之人。無數事實證明,靠美貌不如靠實力。

大自然的美貌 篇6

國一作文 ,805字

春天,百花齊放,鳥語花香;夏天,炎熱乾燥;秋天,落葉紛紛;冬天,白雪皚皚。大自然是多麼美好啊!大自然中有哪些美景呢?讓我們一起乘坐時光機去看看吧。

“????”那是什麼聲音呢。在這片寂靜的土地上發出一聲聲怪聲。原來是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了出來。瞬間這片土地熱鬧起來了。為什麼呢?當然是滿野都是小草與野花,蜜蜂、蝴蝶他們興高采烈地採著蜜;小溪靜靜地流著;微風扶摸著楊柳地樹葉。一切是那麼的祥和。這時,在這片祥和之地上傳來了熱鬧的聲音,是一群大人帶著孩子們來這兒踏青,孩子們歡聲笑語,好不活潑熱鬧。微風吹扶著孩子們的臉龐。

夏天的天氣炎熱乾燥,不像春天那樣溫和多雨。“小荷採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6月至9月,荷花忍不住炎熱,從池塘裡伸出頭來。都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確如此,它不像牡丹那樣富貴,不像菊花那樣是一位隱士,也不像櫻花那樣純潔。但它是一位“淤泥而不染”的人。

秋天的落葉是格外的突出,它們就像一位位舞蹈家在空中翩翩起舞,如同蝴蝶一般美麗動人。當一片片落葉落在陸地上,人們踩著落葉鋪成的道路上,頭頂上有著一片片從大樹媽媽那裡逃出來的落葉,是那麼有著詩意。“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說的就是如此了。

秋天已離去,大雁也飛往南邊,這兒變得一片皚皚,樹木上,房頂上,道路上都是如此。冬天來了,大自然穿上新衣服,人們也穿上了那厚重的大棉襖。“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此時此刻,在這2月份,梅花盛開了,它不像桃花在春天開放,不像荷花在夏天開放,也不像菊花在秋天開放,而是在這嚴寒的冬天開放,它不怕嚴寒,堅持它那一份高傲,在這白雪皚皚裡增添了一絲絲生機……

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美景沒被發現,只是我們缺了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

道德與權利的碰撞 篇7

國一作文 ,747字

一個人,他在擁有道德的同時也擁有著權利。那麼,面臨選擇時,他又該何去何從呢?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坐公交車去姑姑家玩。暑假剛開始,車上的人是真多啊!我們被人流擠到了車的最前面。隨著車晃晃悠悠的停下一位六十來歲的老奶奶從前門上了車。她東倒西歪地抓著把手,很明顯,老奶奶已經快站不住了。讓過了座的售票員近乎大吼地喊:“有人給老人讓座嗎?尊老愛幼,大家幫幫忙吧!”然而沒有一個人迴應。這時,坐在老奶奶旁邊的年輕人被人們定位為“讓座目標”。幾乎所有人都在逼年輕人讓座,還時不時湧出一些罵聲。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我工作累了一天,剛才還有些暈車,怎麼讓座啊?我沒買票嗎?憑什麼非得讓我讓座,你們呢?”大家沉默了。我疑惑得看著媽媽,媽媽小聲對我說:“每個人都不願意把自己的權利讓給別人,當然在少數人身上,他們的道德高過了自利。但人性本就如此,無需疑惑。”

最後,一位二十多歲的姐姐站了起來,為老奶奶讓了座。每個人的臉上都多了份羞愧。

到了姑姑家,我認真思考了一下,這個社會現象背後的原因何在。首先,大家逼年輕人讓座,這與道德綁架無異,肯定是不對的;其次,大家以逼年輕人讓座為幌子,來掩蓋自己不想讓座的心理,這是自私自利的表現,雖不對但也無可厚非。年輕人上了一天班,很累還暈車,不讓座並沒有錯。況且他買了票,有擁有座位的權利。但站在道德角度來看,年輕人的確應該尊老,不讓座倒顯得有些冷漠無情。面對道德和權利,年輕人選擇了維權,而大家則認為年輕人應該選擇道德。在我看來,大家和年輕人都有錯,也都沒有錯,無非是站在道德與權利兩個方面。但我認為,在權利可有可無的情況下,道德應放在首位。

我希望,當我們面臨是維護權利還是堅守道德的選擇時,我們能更傾向於後者,因為社會需要大愛,作為中國公民的我們也有責任為社會做貢獻!

道德與修養 篇8

道德與修養作文400 ,406字

古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充分展現了道德與修養的魅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良好的道德觀念能是人的素質在無形中得到昇華,讚譽不斷,卻不失大體。修養是正確地看待生活,不大喜大悲,不追名逐利,善待他人。

古時候,有一個人,她的母親人很好,經常照顧那些來考狀元的人,因為歲數大了,需要照顧的人還很多,母親越來越力不從心,最後身患重病,那人聽母親說想喝竹筍湯,便去為母親找竹筍了,這人走了很遠也沒找到竹筍,原來這個時節是沒有竹筍的。因為連母親的心願也完成不了,他哭了,在他流下淚滴的地方,竟長出了竹筍,他欣喜若狂,拿著竹筍跑回家給母親做湯,母親喝了湯後,病竟然好了很多。這就是《冬出竹筍》的故事。這就是孝道。

道;人必有忠孝之心,若無,則人不如,所以說有孝必有德;孝乃人之忠,若不孝,必不忠。

我以前經常不聽媽媽的話,我感到羞愧,以後一定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孝心的人,做一箇中華好兒郎。

德與為 篇9

高一作文 ,875字

你可有曾幫助別人卻被反咬一口的經歷,你可有曾滿懷熱血做人做事卻被人誤解嗎?如今,法律似乎難以面面俱到,那我們該伸出那隻手嗎?

有這樣一個事件:一位小學生幫助了一位被自行車撞倒的老人,小學生的家長更是為之墊付了醫藥費,但老人的親人卻把小學生告上了法庭,汙衊是其撞倒的老人,雖然這件事是以法庭駁回原告為終,但那個幫助別人的小學生內心卻演戲到無法彌補的傷害。他說他害怕,他想哭,他想知道一直都在助人為樂的雷鋒叔叔有沒有想哭的時候……

從小,父母、老師就都在教育我們要懂禮貌,敬師長,要拾金不昧,樂於助人。我們在潛移默化中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感染,地上有垃圾會主動撿,會主動將滑倒的小朋友扶起來,會滿地找上繳就可以加分的他人遺失錢。一切似乎都那麼單純,就算做好事不僅是出於內心,也是為了加分被表揚,滿足那小小的虛榮心,但也從未與利益、金錢掛鉤。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一切都變了呢?

馮鞏的一個小品講了這麼一件事:他將受傷的老人送進醫院,無論他怎麼辯解,保潔員都咬定是他,最後是老人親口為之澄清,他才免遭“圍攻”。我是這件事的原因是想起小品中那個保潔員說的一句話:“人要不是你撞的,你幹嘛會主動送她到醫院,是出於愧疚。”對啊,人又不是我弄傷,我弄倒的,我為什麼要管?這個理由似乎就是當今社會面對他人有困難卻袖手旁觀的人的理由。當然我們也無法直接就批判那些人沒有基本的道德素質。因為不知從何時起,有些人開始利用人們出於道德內心的行為去詐取錢財。我們無法用雙眼去判斷孰真孰假,眼見的也不一定為實。

我想對那位幫助他人卻被誤解的小學生說:“雷鋒叔叔他也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但他不會哭,因為他看到,知道在別人惡語、惡行相向時,有另一部分人會對他豎起大拇指。”

一定得停止!衣服破了可以補,作業本壞了可以訂,但人心一旦受到傷害,那是補不回來的。別讓那些出自於心、道德的行為被定住,不要讓那些伸出去的援助之手停住。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也會有那麼些人不畏後果地幫助,是因為他們願意相信,願意去自覺幫助別人,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黑暗,我們應該做到的就是不要讓他們,讓自己失望。

道德與我同行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3字

“德”,這是亙古不變的美好品質。一個有道德的人,會得到所有人的愛戴和尊重。

道德其實很簡單,不過就是是非對錯的問題。我想,如果我問任何人隨地吐痰是不是正確的,大家都會說這是不對的。沒錯,這就是道德。可是,總有些人,他們明明知道隨地吐痰是不道德的,為什麼還要那樣做?

所以說,道德實踐確實很難,假設你在無人的路邊拾到一百元,你是會選擇找到失主,還是偷偷塞進自己的口袋?我想,在這種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許多人都會選擇後者吧!所以,想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就必須在邪念產生的那一剎那,把它扼殺掉。

古人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這句話強調了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道德之本。大家一定都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吧!文中的放羊男孩因為屢次三番欺騙了村民,失去了大家對他的信任,最後導致狼把自己的羊吃掉。這個結果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但是,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故事中有所啟發,明白誠信在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一個無信、無德的人將不被任何人尊重。

說道這裡,我突然想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這也是一種尊重別人的體現,尊重也是一種美好品質。你不尊重別人,還希望別人來尊重你,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如果你用真心對待別人,別人同樣會給予你真心。

大道理人人都會說,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道德掛在嘴邊,而是用你的行動去證明。讓我們與道德同行!

道德與利益的關係 篇11

國三作文 ,822字

什麼是道德?道德與利益的關係又是什麼呢?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唯一的,因為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

道德與利益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有時是統一的。有些國家便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去日本的法律規定:如果有人拾到東西歸還失主,無論失物是金錢還是物品,失主必須按失物價值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支付報酬。如果不支付,失主將無法取回失物。拾物者既可以不接受酬金,也可以選擇接受。接收後任何人不能說他貪心,就如孔子所說的一般:只要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人或是平常時期隨手幫了別人一把,無論怎樣的獎賞都可以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幫助他人。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支付或接受一點點的酬金又算得了什麼呢?並且這個規定還能平衡道德與利益的關係。使得幫助別人的人心裡能夠更加開心,也能帶動周圍的人去幫助他人。讓人們學會先義後利,學會感恩,學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2003年“非典”期間,板藍根一下子成為了搶手藥,供不應求。不少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不顧仁義,將價格不停地提高,由每盒2。8元上漲到6。5元至12元之間,有點小城鎮的小藥店,甚至將藥賣到了30元一包。面對這種情況,石家莊神威藥業、華藥集團等公司毫不猶豫的選擇降價,並千方百計的擴大生產規模,平穩市場上的藥價。作為商業性質的企業,他們固然看重利益,但從長遠看,放棄眼前的小利益而選擇大義,更能贏得長久的信譽與更多的利益。果然,“非典”過去後,這些公司的銷售業績一片大好。

在當今社會中,一個人做了好事,但他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只是獲得了周圍人的幾聲不痛不癢的稱讚,誇他道德高尚什麼的。那麼久而久之,便很少有人會去無償的做好事,因為在大部分人的心中,都覺得物質更實在,連幾個硬幣都比道德值錢。社會是殘酷的、現實的。需要利益與道德的平衡,才會有更多的人能喚醒自己心中良知與道德。

所以,在我看來,道德不能少,利益也不能少。只有既有義又有利,這樣才能讓社會更好地發展下去,讓更多的人在做好事的同時,過得更多的動力。

道德與實踐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466字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是啊,在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都遇到了這樣的“魚”。但你到底是,怎樣做的呢?你真的做到誠實了嗎?

我的人生旅途中,也遇到了相似的“魚”。那就是—金錢。那天,天空陰森森的,下著傾盆大雨。我來到小區對面的興盛買了一支筆。我掏給阿姨五元錢,她本來應該只找我2元5角的,但她找錢時不小心在後面夾了一張五元。當時我並不知道,當時周圍人用一種鄙視的眼神看著我,我感到非常奇怪,因為平時他們並不用這種眼神看著我。我回到家,從口袋裡拿出錢數了數。嗯,怎麼多了五元錢?我心想著。我立即明白了。但當我準備將錢送給阿姨時,我卻猶豫不決。到底是給她,還是不給他,思考片刻後,我果斷地將錢送給阿姨。

“阿姨,這是你剛才多找給我的五元錢。”“哦,什麼?哦,謝謝你哦!”聽到這番話,我心裡比喝了蜜還甜,周圍人也用讚賞的目光看著我。我心裡高興極了。

“金錢重要,但誠信更重要。”其實,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道德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我的心中,金錢在最後,誠信、時間在第一。

道德與規則 篇13

高二作文 ,842字

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大火中,只有一本被學生違規帶出的書倖存,但是當這名學生將自己“拯救”的圖書交還時,校長在感謝過後以違規為由將這名學生開除。

可能有人要說,這位校長過於嚴苛,規矩雖死,人情卻活,難道不應該通融幾分?對於保護了圖書的行為,難道不應該給予減罪處理嗎?

誠然,人情常與規則產生尷尬的火花,大多數人更希望看見富有人情味的靈活處理,而不支援規則化的冷酷裁決。可是人們很少意識到靈活處理常常使規則失去其作用。可以靈活與通融的地方通常是無窮多的,你是救下最後一本書的英雄,那我是圖書館長的親戚,他是校長的朋友……有太多的人可以尋找理由打破規則,那規則還需要存在嗎?

況且,我們難以知曉一個理由究竟需不需要通融,因為情的界限是如此模糊,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帶走圖書的行為是過大於功還是功大於過。而規則——以其強制執行性與普遍適應性聞名的產物,將我們從兩難中解放。千萬種情況被分為兩種:合規和不合規。其過程或許不近人情,但是產生的結果是一種統一與公平的美。要發揮規則的作用,執行者就不需要化身為一位不近人情的判官。

那麼,這位學生就沒有值得辯護之處了嗎?當然不是,情與法的衝突出現時,“情”應當讓步,而“法”更要反思:如何能在保障秩序的同時,接納更多的“情”。僅一次違規就開除是不是過於嚴重了?大學生是成長中的年輕人,經常犯錯,也需要犯錯,而犯錯之後,學校不應僅是懲罰,更應施以教導,給與機會。交出圖書,是艱難掙扎後的誠實之舉,發揚和鼓勵這種品質,是不是應該相應作出獎賞?的確,執行者要冷酷無情地執行規則,但不是天天只執行一套規則,規則應在與人情的衝突中實現合理的磨合。從根本上來說,這兩者是一致的,把握好情與法的界限,調整規則,才能發揮規則的作用。

規則需要嚴格的執行,更要追求自身的合理。嚴格執行合理的規則,讓判官與受判者都露出微笑。

道德與法治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09字

說是讀後感不如說成是學後感,這是我們《道德與法治》的其中一課。

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有一個漫長的歷史,從沒有一點生命跡象到出現最早的動植物,再到人類與動植物,從而引發了人們的反思,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書上說每個人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可那還為什麼出生呢?就是為了來這人間走一遭,來看看這人間繁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看書尋求答案,書上寫一個小孩和我有著同樣的問題,他是因為他的祖母躺在醫院,他在夜深人靜時常常在想為什麼人要死?人死了以後去哪裡了呢?還是真的不存在了?書裡說:死亡意味著有限的年華,不可預知的終結,會讓人感到擔憂,恐懼甚至絕望。可是當我站在死亡的角度重新審視生命,我會發現本來習以為常的,不起眼的東西變得珍貴和美好起來。

這個不禁讓我想起了列寧同志,他一生都在為人民做貢獻,他與馬克思的精神統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一提到他,便會想起他的一生都在無私的幫助他人,不圖奉獻,就是死的時候也在為別人修理壞掉的汽車。由於司機沒有發現他還在汽車下就倒車,由此列寧同志不幸身亡。

上課時候老師還讓我們看了一個小視訊,上面是一個姑娘的一生。她從逆反到聽話到懂事再到孕育子女,她也感覺到了時間的逝去給她帶來的變化。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死亡是一個人不可避免的。它讓我們感激生命的獲得,所以我們要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德與才 篇15

國三作文 ,836字

古人云:“人才,乃德才兼備者”。也就是說,真正的人才既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又要有非凡的學識。可是,縱觀古今,又有多少人處理好了德與才的關係,究竟怎樣的人才觀才有利於我們不斷完善自己呢?

戰國時期的龐涓和孫臏是同們師兄弟。二人都精通兵法,善用戰術,所謂當時的軍事奇才。可是,心胸狹隘,嫉妒心很強的龐涓卻容不下孫臏。他怕孫臏的才能勝於自己,自己高官厚祿的地位受到威脅,竟設下毒計,致使同門師兄的膝蓋骨被剜去。可他萬萬沒想到,這樣的打擊不但沒使孫臏萎靡不振,墮落消沉,反使他在痛苦中堅強,揮筆寫下了軍事名著《孫臏兵法》而名垂史冊。而龐涓呢,最終身敗名裂,留下千古罵名。

其實,龐涓的才能並不亞於孫臏,也可名垂千古,只是他沒有高尚的品德,沒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胸懷,心生妒嫉,最終臭名遠揚。這讓我們意識到,有才無德的人是無法成功的,甚至會因無德而墜入罪惡的深淵。

同樣,一個有德無才的人也只能是社會的廢品。因為他們空有一顆對他人慈善的心,對社會奉獻的心,卻無力去實踐這些善行,只能“望善興嘆”。

德與才如同鳥的雙翼,緊密相連,缺一不可。大凡揚名青史的人,都是德才兼備之人。他們滿腹經倫,文韜武略,胸懷蒼生,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天下憂樂為根本,以天下興亡為已任的范仲淹就是德才兼備的典範。他掌管獄訟,秉公執法,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數次上書,要求革除弊政,所到之處留下了為民造福的佳話。一篇《岳陽樓記》又使他立名文壇。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更讓他成為道德的標杆。

社會需要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需要有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人才。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就更應該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做一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道德與智慧 篇16

國二作文 ,546字

道德常常可以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有這樣的一種人,因為智慧,使他在人群中閃亮奪目,因為智慧,使他總是傲氣凌然,因為智慧使他總是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在他小的時候,因為比同齡小孩早叫一聲“爸爸,媽媽”而是他在誇讚中長大。自信使器宇非凡,無論到哪都閃閃發光,比他年輕的人,都視他為榜樣,同齡人很多都羨慕他。“瞧不起人”這是遠遠沒有的,也不願與人交朋友,因此他總是孤獨,這也使他養成孤傲的性格,對什麼事都不屑一顧,還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

在別人出醜的時候,或許他嘲笑過,他才覺得正常,而對於他人來說,這是不允許的。他認為,別人並沒有資格嘲笑自己。而他一副傲氣的樣子總是讓人反感,而在於職位較高的人談話時,出現百依百順的樣子,與以前截然不同。

在今後的一天,意識到了這就是人類——仗著自己的智慧出眾,在生物圈裡橫行霸道,還捉弄其他動物取樂,甚至還慘殺他們,依靠自己的小智慧,打著為人造福的口號,做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在這樣的社會中,試問道德在哪裡?口頭上應該是正確的答案,而在這背後,你看不見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其他生物道德報復,大自然的報復,隨之而來。智慧?又怎麼能和這相比?

道德與人性 篇17

國一作文 ,914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源為我們每一個人共享,我們同樣也在共享著一個時代。可是,卻有許多人把共享演變成了佔為己有,把原本屬於我們每個人的資源自私地成了他一個人的,難道我們的人性、道德就是如此嗎?這樣真的好嗎?

我曾經看到不止一輛單車被人們把二維碼劃掉,自己騎著一輛不是自己卻像自己的單車那樣逍遙自在、大搖大擺,似乎這麼做是理所應當、聰明的做法,說不定這時這個人還在背後嘲笑那些騎好單車依然歸位,那些老實的人呢。如果每個人都像這樣自私自利地佔為己有,那怎麼還稱得上是“共享單車”,共享這個時代呢?也許這種不良的現象也在一點一滴形成或改變越來越多人的價值觀,到那時,這真的對我們時代的發展有利嗎?最後最大的贏家真的是那些把共享的資源佔為己有的人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還有的人藉著正義、道德的幌子,指責、抨擊那些把資源佔為己有的人,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伸張正義、正義凜然的人物,自己卻依然在背後做著那樣的事,好像這件事不為人知,沒有人會知道一樣。其實,只要你做了,總會有一雙眼睛盯著你,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這樣的人可以說比單純想把單車佔為己有的人還要惡劣,把自己不道德的一面偽裝起來,背後卻做著破壞道德的事。這樣的人把道德變成了表演,我們民眾就成了他的觀眾,好像這裡就是他表演伸張正義的舞臺。如果我們的時代變成了那樣,那麼最沒有道德的人成為最有道德的人,那這個時代也將演變成最沒有道德的人表演的時代。

如果說哪一天,真正有人把傳遞道德、正義這件偉大的任務、使命做到問心無愧,那我也將發自內心地給這樣的人點贊,為這個時代能有這樣的人而光榮、驕傲。

花,靜靜地綻放,不為喝彩,只為這個世界曾經來過;水,潺潺地流淌,不為稱羨,只為心中執著、乾淨的信念;路,默默地延伸,不為坎坷,只為遠方心中美麗的風景。每樣事物都有它的價值、使命,人也是如此,做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而不是為了某個不單純的目的。願每個人都能做一個有道德、有人性的人。

“共享”並不是佔為己有,它理應被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所共享。這樣,我們的時代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真、善、美的花朵一定會在這個時代永駐。

道德與智慧 篇18

國一作文 ,1248字

“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學問”。此言為我校之校訓,也為做人之真理。“學會做人”,指的當然是做人之道,即為道德。“學做學問”,指的便是學習知識文化,即為智慧。

“道德”與“智慧”一直都是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君王、帝王乃至許多有志向的“草民”、“農夫”所追求的。這“德”與“智”對於一個人的修養是最為重要的兩方面。不過,它們有主次之分。我想,這一點大家從我校校訓即可看出:是“德”重於“智”。的確,一個有素質、有道德修養的人,不論他的知識淵不淵博,走到哪都會受人尊敬的。而一個沒有素質、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即使他再有學問、學問再淵博,也少有人會尊敬他。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多麼重要。

而如今,諸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皆為“智”高於“德”。甚至有個別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不聞不問。依我之拙見,這樣管教孩子是萬萬不可的。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品德,孩子學壞了怎麼辦?那家長豈不是要遭到“德有傷,貽親羞”的結局嗎?我想,這是每一個家長都不希望發生的。現在有一些青少年出入網咖、舞廳等場所,甚至在街上惹事生非。這其中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其家長對孩子的道德管教不嚴所造成的。所以,學習應是基於道德之上,也就是說以道德作為智慧的基礎。

同樣,道德不僅對一個人重要,對一個國家也很重要。

春秋時期,一位智者說過,要以理治國,要去感化人們的思想。這位智者就是我們熟知的孔子先生。我覺得,他的這個觀點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如今的政府治理國家是“以法治國”。顧名思義,“以法治國”,指的是用法律來治理國家。的確,以法治國是很有效的,能使國家安定,但也不能達到“天下太平”的效果呀!無論法律多麼嚴厲,也總有一些不懂得道德、禮儀的人會去做一些違反法律之事,其中不乏一些高階知識分子。從這又可看出:智慧是應基於道德之上的。法律治標不治本,從上文即可看出,那如何才能治本呢?我想就只有“以禮治國”了。讓道德與禮儀人人皆知,使知識基於道德之上。這樣,天地間便能流有一股正義之氣、仁愛之風。百姓皆可安居樂業,大家都能關愛他人、憐憫弱小,舉國上下一片和諧之氣象。哪還有罪犯與犯罪?如此,便可謂“天下太平”了。

要做道“以禮治國、天下太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還有很長、很艱難的一段路要走。而我堅信,要是每一個華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能將道德、禮儀、仁愛置於首位,在道德的基礎上建立智慧,中國定能崛起,中華民族必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邀道德與秩序共贏 篇19

國三作文 ,848字

當一袋袋拾來的廢品井然地列在閱覽室門口;當沾滿灰的拾荒者洗淨手品書卷縷縷墨香;當最平凡的圖書館變得溫暖人心;我們才會明白自覺遵守公共道德與秩序有多麼重要。

花開次第,有色彩的銜接使它們美得出眾;群鴨戲水,列隊的小鴨終得春江水暖的沐浴;青山連亙,無序也不得奇景映入眼簾。物如斯,人亦是。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因眾人懂得公共道德,懂得遵守秩序而得以共同發展。刻刀屢屢劃過被歲月斑駁,點染了的過往。一片片竹篾書盡曾經。從有朝代的那天起,大臣上朝,百姓過堂,都要有個規矩,有個秩序。宋朝岳家軍以軍紀嚴格著稱。當兵要有當兵的道德,而列隊之事更是如林般森嚴。視線放遠,即使是桃花源中有假想社會,那些儼然的屋舍,來往的農民也都是代表。倘若人人都失去公共道德與秩序,金鑾之上好似戲臺;軍中無頂樑支柱,無道德之人擾亂軍心;桃花源也不曾是夢境般令人嚮往。

然而,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正需要自覺遵守公共道德與秩序。而具體來講,守秩序也可稱作公共道德。那麼公共道德的好壞取決於什麼?2009年日本大地震,震後的商場成為人們避難的場所,而人們都自發地坐在了停止的電梯的同一側,好方便有急事的人從另一側通過。在中國,有多少次張燈結綵的廟會成了踩踏事件這種悲劇的發生地;馬路監控中定格的畫面有多少是百姓橫穿馬路翻越柵欄;有多少次新聞的焦點都是成堆的垃圾汙染了河水……現在,我們稱前者為好的公共道德,後者為差的公共道德。因此,素質的高低表現為公共道德的好壞,而它也正取決於受教育的程度多少。

目前,我國正對青少年——祖國的希望普及素質教育,加強文明建設。校園正是開展工作的好地點。很多孩子已經靜心排隊購物,扶老人過道,自覺撿起地上物品。與此同時,他們的精神也將感染周圍的人,將這份正能量傳遞下去。

廢品的放置體現著道德,逸散的書香象徵著文明,那溫暖的場所閃爍著光芒。

讓我們邀請道德秩序回家,似迎千萬春光無限,點亮前程的希望,共建美好文明祖國!

道德與知識 篇20

高二作文 ,863字

道德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德提升了國家的形象,道德提升了個人的素養,道德賦予了社會正能量。知識應是利用於生活中的一種技巧和思想,道德才是人生中最需要的真正內容。道德是知識的母親,道德哺育著知識。

失去了道德知識就像沒了孃的孩子。我們都知道有雄厚知識的人才會有機會進入到復旦大學。但復旦的學生做出的行為不等同於他的高等知識。某同學和另一同學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我同學是在咽不下這口氣,就往另一同學喝的飲料投下了致命的毒藥,不知情的那位同學喝下有毒的飲料,最後搶救無效而導致死亡。

不知道投毒的那位同學是否感到有一絲絲的罪惡感,他是否想過他的行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投毒的那位同學如果心存道德,在今天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的,令人寒心的事情。擁有高等的知識,而沒有有心存道德的人同樣汙染了社會風氣。他雖然擁有高等的知識,但他這樣的人像沒有靈魂的軀殼。

有一個流浪漢,他一個人流浪30多年。在這30多年裡,他幫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撿到貴重的東西,會有及時的還給失主,他幫助過殘疾的人走上夢想道路。這個流浪漢從小就沒有受到過教育,但他知道做人要心存到道德。雖然他沒有高等知識,但他身上似乎散發著一種神聖的光芒。我覺得這個流浪漢更勝過前者那樣沒有驅殼的人。道德先於知識。

市場上的毒奶粉,KTV的冰毒,超級的大米就是一種軟膠而已……科學家通過驗證表明說:“如果不是擁有高等知識的人。是不會研究出這樣有”技術含量”的東西來。”還有反抗國家的恐怖分子,如果他們沒有高等的知識,他們怎麼會有這樣的組織能力來帶領團隊和協害百姓的舉動。

擁有高等知識而沒有心存道德的人,他們的腦袋,思想,身體都是一種腐爛的形態,他們這些人擁有最高等的知識就像一把鋒利的劍插在人民胸口上。如果他們心存道德,這些高等的知識就會有意於社會,就不會再睡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沒有心存道德的人就沒有資格去受教育。把道德當成知識的母親,知識才會變成有意義的知識。道德更重要於知識。道德哺育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