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溫暖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紀念溫暖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924字空閒之餘,讀完這篇文章,細細想來,我不禁感嘆:我們人生中忘記的溫暖已經太多了。
《紀念溫暖》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作者範春歌在一次簽名售書的活動上,收到一位中年男子送的玩具車,作者無以回報,就在男子買的書上籤了名,送上祝福語。不知過了多久,忽有一天,小侄子問起了玩具車的事,作者便把事情告訴了他,卻忘記了那位男子的名字。
我十分喜歡作者寫的那段話:那輛模型車一直置放在我的案頭,雖然它永遠也無法發動,但已經駛入我的內心深處,時時警醒著,不要忘懷在人生旅程中曾經溫暖過自己的每個人。
我從小就如同在蜜罐里長大,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使整個家裡的小公主,我總是驕傲,任性,無理取鬧,當然也就忽視了生活中的溫暖,直至那麼一天:
這天,天空陰沉著臉,作業也無比的多,看著堆成山的作業,我的臉灰了下來,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出校門,母親早已在校門口等候,見我出來,忙從口袋中掏出一個熱乎乎的饅頭遞到我手裡:”快吃吧,一定餓了。“我毫不留情地把它扔在了地上:”沒心情,不想吃!“母親連忙又揀回來,用她那雙枯得像松樹皮的手擦了又擦,從口袋中拿出那留有餘溫的袋子,將饅頭裝起來又塞回口袋裡,默不作聲。
回到家中,爸爸得知了這一情況,拉著高傲自大的我來到田地間,夕陽已經落在了半山腰,依然有許多辛勤的農民在田地裡耕作,在餘輝的映照下,整個田間黃燦燦的。爸爸對著我嚴肅說道:”你吃的這些糧食都是農民努力的成果,你媽媽每天起早貪黑賺錢,為了給你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今天怕你餓給你買饅頭,你倒好,把饅頭一扔,你知不知道這是對農民的一種侮辱,你這樣更傷透了你媽的心啊!太不像話了!“爸爸的語氣越來越強烈。我反覆自省,的確,我忽視了媽媽對我的愛,也不應該浪費糧食。
我不是個善於言辭的人,對事也總是不冷不淡,很多無意間給過我溫暖的人,也已記不清了。有人說我冷漠自私,仔細想來,也許是吧!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到現在我還不知道有多少溫暖不止一次的從我的身邊流逝,有多少給過我溫暖的人,我也早已忘記。是時候該反省一下自己了。
我們是否曾經因為世間冷暖,工作繁忙或是追名逐利而忘記去溫暖他人或忘懷他人給過自己的溫暖。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時時警醒自己:不要忘懷在人生旅途中曾經溫暖過自己的每一個人。
《人生只是一念之間》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02字最近,無意中讀到這樣一本書《人生只是一念之間》。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的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是莫名其妙的來到這個世界,無可奈何的活著一生,不知所以然的死去。
記得爸爸曾經對我說過:我也是無意中當了你的父親。具體他是怎麼樣當上了我的父親,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爸爸媽媽對我恩重如山。小的時候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得病後的傷心越絕的掙扎,到現在看著我每天活蹦亂跳的上學的開心,我感受了父母對我無私的愛。我好好珍惜和他們的一世情緣。
死亡是人的正常現象。而且生與死是共存的。但是,當我的親人姥爺離開的時候,我看到媽媽悲痛欲絕的傷心,看到了親人面對生命的無奈。我才認識到原來我的親人也會離我而去。我只能痛苦的去承受,而無能為力。
當在這個灑滿陽光的世界裡,我再也看不到疼愛我的姥爺的時候,我知道,原來我家裡的人也會死亡。
我苦苦的思考: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書中有一句話:人活著就是呼吸之間。是啊。無常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哪個什麼時候就降臨到我的身邊,我能做的只有珍惜。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當我懂得一些這樣的詞語意思的時候,我要珍惜現在的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求活得精彩,只要問心無愧。
紀昌學射讀後感 篇3
寫景作文 ,467字《紀昌學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認真。
從前有一個叫紀昌的人,想學射箭,就去向射箭能手飛衛請教。開始練習的時候,飛衛對紀昌說:“首先要練眼力功夫,不能眨眼睛。”三年以後,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紀昌也不會眨一下眼睛;他再次去拜見飛衛,飛衛讓他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他回到家裡又開始練習起來,用一根長頭髮,綁住一隻極小的蝨子,把它吊在視窗,然後每天聚精會神地、一動不動地盯著它,每天盯好幾個小時。慢慢地,蝨子在紀昌眼裡逐漸變大起來。後來他變成了一個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有一次,我寫作業的時候老是把“子”字寫成“了”字,一篇作文裡只有幾個“子”字寫對了,其它的差不多全寫錯了,結果那次作業只得到三顆星。
還有一次,媽媽讓我洗菜,結果我一粗心,沒把爛的菜葉子給扔掉。結果媽媽煮菜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片菜葉子是爛了的,害得媽媽又得重新洗一遍菜葉了。吃飯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做事一定要認真,不要粗心大意,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馬虎。
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認真,做任何事情不要粗心大意和馬虎,要像故事裡的紀昌一樣專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68字閱讀了季羨林寫的《懷念母親》,感觸十分的深,清楚地看出了季羨林的愛國之情。他熱愛祖國,以至於把自己的祖國當作了自己的第二個母親。長期在外國留學的他,在夢中思念著自己那已經歸塵的生母,也日夜牽掛著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思念母親,以至於每夜都淚流滿面,醒來後卻完全不見夢中母親那朦朧的笑容和背影。他常常輾轉反側,寢食難安,在夜中暗自落淚,只因思念他那已故的母親。我們也要像季羨林一樣抱有一顆愛國的心,思鄉的心。在心中讓母親和祖國擁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雖然母親故時悲痛萬分,但他之後重拾情緒,重新站起來日夜思念著母親。雖然在外留學無法回到祖國,但他努力拼搏,歸鄉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今年也是革命七十週年,我們現在所在的少先隊也在那時誕生了,我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怎能不去學習季羨林這種愛國的精神呢?這種精神必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讚揚的。
季羨林在文中寫,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孝順好母親。我已經快要小學畢業了,應該學會孝順了,學會孝順母親了。
《懷念母親》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季羨林對母親和“母親”的愛了,這簡直是人永遠不能忘懷。
紀昌學射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12字今天,我看了《中國古今寓言故事》中的“紀昌學射”,感觸很深。
這個故事講述了古代一位名叫紀昌的人拜射箭技術高超的飛衛為師,向他學習射箭。飛衛一開始並沒有教紀昌射箭的技術,而是讓他先學習注視目標不眨眼,紀昌用了兩年的時間練就了這個功夫。接著,飛衛讓他繼續鍛鍊眼力,要求他能夠把一個很小的東西看得很大。紀昌又用了三年的時間練就能夠把很小的蝨子看得車輪一樣大。於是紀昌嘗試用弓箭射吊在牛尾毛上的蝨子,結果蝨子被射中,而牛尾毛卻完好無損。當紀昌把這個訊息告訴飛衛時,飛衛很高興地告訴他,他已經學到了射箭的妙處了。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我自己。平時做事時總是沒有耐心,遇到困難時就頭腦發大了。學習的時候遇到難題總是怕麻煩,不願意思考和總結,看書只看個熱鬧,懶得複習鞏固;所以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靠。和紀昌相比,我很慚愧。他的故事讓我懂得了學習任何一種技藝都沒有捷徑可走;打好基礎對學習來說很重要,平時的學習沒有投機取巧的好方法,只有持之以恆,勤學苦練,才能取得好成績;既要有恆心,又要肯下苦功夫,必定會取得成功,爸爸經常說:成功是為有準備的人而準備的。
今後,我要改掉自己以前的壞毛病,踏踏實實的好好學習,爭取不斷進步,取得優秀的成績。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72字“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你歡呼,為你祈禱,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每當聽到這首歌,我都會想起季羨林老先生寫的《懷念母親》。
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期間母親棄養,他非常痛苦,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對母親抱終天之恨。然而祖國目前頻來入夢,他很想念故鄉和老朋友,然後他就抱著對祖國母親和生養母親的思念在德國度過了十一年。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由的檢討自己,自己有沒有對目前孝順呢?小時候我不知道母愛是什麼,只知道那是母親應該為我付出的,可是現在我長大了,知道了母愛的意義,可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抱母親。讀了這篇《懷念母親》後,我明白了時間不等待,孝順要趕快,不然也會像季羨林老先生一樣抱終天之恨。
季羨林老先生不僅對生養母親充滿思念,對祖國母親也是刻骨銘心。
身在異鄉的他被無盡的孤獨和寂寞籠罩著,身邊沒有一個朋友,一想到祖國母親,就心潮澎湃。
季羨林先生那顆孝心和赤子情懷深深地觸動了我。我懷著對生養母親和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愛慕,我要發憤圖強,報答母親,報答祖國。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23字在幾天前,我學了季羨林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其中的內容,使我的心情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復。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六歲時就離開了母親,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這給作者留下了終天之恨。後來作者又去德國留學,祖國母親又成了他夢中的牽掛,這種感情異常強烈。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作者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後,心裡感到非常的慚愧,因為我們現在過的日子是富裕的,對比作者過的年代,那時連電視機都沒有,但作者還是努力學習,還有個偉大的願望——長大後迎養母親。
再來看看我們,每天都在向我們的父母要錢,買零食、課外書等東西。我們的父母這麼努力地工作,可我們卻不懂得幫父母減少負擔,讓父母不再過得那麼辛苦。記得有一次,我因為媽媽不給我買東西,而哭三哭四的。我們每天都在用著父母給的東西,吃著父母給的食物,他們是多麼地辛苦啊!
所以從現在開始,為我們的父母減少負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紀昌學射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012字讀了《紀昌學射》這篇寓言故事之後,讓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遇到困難永不放棄。每當我想起這篇寓言時,我的心裡像一條河裡投入了一粒石子,漾起一圈圈波紋,久久不能平靜。
記得剛學鋼琴的時候,我哭著鬧著不學,因為當時一心想玩,什麼都不想學,心情非常浮躁。媽媽卻和顏悅色地說:“還記得紀昌學射和鐵棒磨成針這兩個故事嗎?紀昌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一名百發百中的神箭手;李白在逃學之後,發現一位老奶奶坐在一塊小石頭上,趴在一塊大石頭上磨鐵棒,李白好奇地問明瞭原由,老奶奶是要把鐵棒磨成針,最後李白非常感動受教,不再荒廢學業,刻苦進取,最終成為一名流芳千古的大詩人。孩子,遇到困難要勇往直前,不能一味地退縮,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都要勇敢面對,到你長大後,如果沒有一技之長,什麼都不會,你指望搬磚下力氣都不可能的,因為到時候都是機械化了;你指望撿垃圾收破爛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從現在開始建立文明城市就垃圾分類了,有用的都回收了,沒用的被處理了,所以你還是好好學習,努力練鋼琴吧!長大後你會感激媽媽逼你堅持的。”我相信了媽媽的話,選擇了堅持。每天都抽空堅持練習,有時候手指都磨破了。越是往後越難,媽媽每天都陪伴著我,囑咐著我要堅持下去,到現在我仍然每天堅持一個小時左右的練琴時間,每彈起一首曲子都好像行雲流水,嫻熟得很。感謝媽媽伴我選擇了堅持。
還有就是剛開始學打籃球時,我還是哭鬧著不學,認為太苦太累,一年四季,不管冬季嚴寒還是夏季酷暑都要在操場上訓練。媽媽這次忍無可忍,說道:“你今天學不學,你要是不學,今天的捱打是定的。”我還是畏懼困難,固執己見就是不學,你可能猜到了結果,我被揍了一頓,最終還是不得不學打籃球。由起初的逼著學,到今天的三天不打籃球就感覺手癢癢,時常拉著爸爸去球場打球,還能和爸爸進行一對一單挑,不時還能贏爸爸幾個球呢!媽媽不時地告訴我那句話:“孩子,你一定要學會堅持。”現在和學習鋼琴一樣,我堅持了下來。
我想對媽媽說:“好媽媽,謝謝你,讓我堅持了下來,不然我現在一無所獲。”媽媽總是告訴我:“你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都會深深地烙在你的內心裡,誰也拿不走偷不掉,永遠屬於你自己。”
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勝利才最終屬於自己。
豬仔頭的溫暖之旅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33字今天來到了書店,第一眼就找到這本陽光姐姐伍美珍的新書—《豬仔頭的溫暖之旅》。
於是便央求老爸,讓他必須幫我買。其實爸爸知道我喜歡陽光姐姐的書,因此他馬上幫我買了回來。
故事很長,很感人。它把以前的兩個小故事改編為一個長篇故事。而我用半天功夫就看完了。故事非常吸引眼球,著實讓人愛不釋手啊!
這本書整體是圍繞朱子同來寫的,他是一個幽默,愛玩,時尚的男孩。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朱子同是個愛玩的時尚少年。他玩厭了遊戲後,又想起了玩視訊。誰知視訊剛一上傳,點選量暴漲,就連《星光夢工廠》的木楊哥哥和輪子姐姐(蘇小輪)也來邀請朱子同上《星光夢工廠》的節目。之後為了得一部iPhone4手機,他參與了電視臺一檔社會欄目—《變身大體驗》。就是和鄉村的家庭交換住幾天,這次和他交換人生的人叫阿達。到了鄉村,有很多人來迎接朱子同和電視臺的到來。包括村長,阿達的弟弟阿杰和阿達的妹妹小紅……在這些天他們一起上學,一起吃飯,一起餵豬食,一起睡覺,一起上集市。
出乎意料的是,他原以為鄉村裡土裡土氣,又髒又亂,很噁心,人很死板,沒人和他玩……誰知鄉村裡有著城裡所體驗不到的歡樂,與此同時他在鄉村他在鄉村裡經歷了酸甜苦辣。到了變身的最後一天,朱子同和鄉村學校的老師,同學,阿杰和小紅依依惜別。上車後朱子同還不時向阿杰他們張望。看到這裡我的眼淚一下子湧出了眼眶,我太感動了。
這是一次溫暖之旅,是一次能讓心靈受到觸動和洗滌的難忘經歷,更是一次能讓朱子同和我長大的成長旅程。
豬仔頭的溫暖之旅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21字《豬仔頭的溫暖之旅》一看到這本書,我就被它的書名給逗樂了,“豬仔頭”?誰會有這個奇怪有趣的名字啊?強烈的好奇心使我打開了書。
“‘嗨!大家好!我是朱子同,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嘿,很活潑呢!
主人公是個活潑開朗的人,喜歡一切和電腦有關的東西。這幾天又迷上了錄視訊,他就是主人公—朱子同。突然有一天,他的媽媽要求他去農村體驗生活,他不願意,而且是非常不願意!這時,朱子同錄的個性視訊被電視臺發現,朱子同帶領自己的“忐忑樂隊”表演後,成為小童星。之後電視臺策劃了變身一個節目,與朱子同媽媽的想法不謀而和,鄉下有一個叫黃志達的小夥子和朱子同調包。通過威脅,利誘,朱子同才不情願去了農村,開始了溫暖之旅。而鄉下小夥黃志達則去了城裡。
沒有電腦?沒有電視?沒有車?其實這種心情連朱子同自己都說不清楚。朱子同志去了鄉下四天,時間並不長,另外,朱子同有一種優越感。城市裡建設好,條件好,科技技術先進,使朱子同感到高高在上,而鄉下他覺得很土。也許是媽媽答應為他買臺lphone4,它才去鄉下的吧。朱子同媽媽的想法與朱子同截然不同,她看到了鄉下人的樸實,勤勞,耐苦,城市卻完全比不了。
到了鄉下。讓朱子同高興的是,村子的環境很好,比他想的那樣要好上千百倍:小溪潺潺,樹木成蔭,風景秀麗。由於村長普通話不是非常好,把“朱子同”叫做“豬仔頭”,我這才明白“豬仔頭”是這麼一回事。
到了家,朱子同知道了與自己交換的黃志達是家中最重要的一員。父母在很遠的地方打工,家有弟弟黃志傑、妹妹黃志紅還有爺爺。晚上,朱子同看見了黃志達留下的伙食費,只有11。5元,並且是零零散散的一角,五角組成,想起他每天都要花掉十幾元,這讓朱子同感到羞愧。
朱子同第二天要上課了。一大早就起來趕路。茅導演不給乘車,朱子同雖然沒說話,但心裡還是很不情願,要是我,嘿嘿,差不多哦。可黃志傑揹著兩個書包還有力爬山,而朱子同揹著自己的書包還累,真是不知道羞。
農村的學校只有一間教室,一間教室宿舍,一間學生宿舍,條件艱苦,學生們讀書還是很認真。我想到了我們,教室明亮寬敞,但我們還不好好讀書,真是太慚愧了。
朱子同儘管受了很多略顯刻意的關愛,但這還是使朱子同心裡暖暖的,我也被這暖情所傳染了。
可以說,這是一本好書,我同樣可以批判。作者的文字平淡,毫無波瀾,讓我們知道了鄉下也有溫暖。
城裡,鄉下處處有溫暖。請放下我們對鄉下人一些偏見,人與人之前從來沒有貴賤之分。你,感受到溫暖了嗎?
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22字“一個人將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狀態,才能變成一縷柔紗,與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是呀!畢淑敏的話語總能給大家帶來無限啟迪。有多少人因她溫柔、親切、平和的心態而放開自我。
世間總會有些事情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生活在一個簡單粗暴的世界,內心要保持柔軟與安寧。這裡不講大道理,沒有調教指南,只是與你分享一些心靈平和的主張,與世界相處的態度和擁有幸福的提醒,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畢淑敏的文字有著溫暖而堅定的核心,儘管他的筆下也有傷害、委屈、憤怒的負面情緒。但通篇讀完,感受到更多的是生命向上的張力,禁錮在心靈的悲傷如冰霜噼噼啪啪地裂開。取而代之是輕鬆愉快。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反反覆覆,起起落落,沒有絲毫的張揚。畢淑敏透露出來的是一個單純、無害、純真的形象。
她像一個最懂你的朋友,在溫暖漫長的夜鄉中與你對話,回憶青春記憶中最美好卻又苦澀的畫面,溫習曾經使人心靈震撼的鏡頭。它也許是盛開在非洲荒野的依米花,也許是冬末春初中那點亮雪花的彩色,也許是蒼茫一片的大漠暮色,也許是雄渾激昂的樂曲……繁瑣卻又平凡。他們卻能為你推開一切世俗平淡,遇見最真實的生命的遼闊……
畢淑敏最溫暖的作品,送給了剛步入青春期,懵懂無知的他們,也送給經歷過生活殘忍粗暴對待,卻依然能樂觀積極迎接明天的你,也送給,那個曾經迷惘、彷徨、懦弱的我……願我們都能好好愛,好好愛自己的家人、朋友和曾經在下個十字路口左拐時的陌生人。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去擁抱那個溫暖的世界……
《溫暖的弦》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1119字我是看到最近熱播的劇才想去看看這本小說,之前並沒有看過這本書。選擇看書的原因,大約是因為一千個讀者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比較喜歡自己想象故事的情節和人物。
小說篇幅不長,大約一個上午就可以看完,看書的心情從無喜無悲,到覺得有些甜,然後揪的人心痛,不過幸好最後是個歡喜的結局。
溫暖,名如其人,女主角是個美好的女孩子。美好的女孩子是什麼樣子?不會讓你看一眼就覺得驚豔,而是越看越覺得好看;除了容貌,還有氣質、待人接物,讓人覺得很舒服。同時也是極優秀的女孩子,聰明、興趣廣泛,但卻不工於心計。
優秀的人會相互吸引,所以溫暖和佔南弦,從遇見開始,就會相互吸引。所以有開始的甜,大約就像校園裡男神和女神在一起,你會羨慕,但卻生不出嫉妒,看著就賞心悅目,也能看得出年少的喜歡,如果青梅竹馬,一直甜寵,我想大約也是受人歡迎的,畢竟,微微和肖奈那麼甜那麼美,卻也那麼讓人喜歡。
如果到此為止就好了。虐心的部分我是真的有些看不下去,有多甜就要有虐,少年得志卻太驕傲,不會愛,也不懂如何和自己妥協,上一個誤會還沒解釋清楚,意外卻接踵而來,兩個人父親的去世,突然劃下了一道難以跨距的白線。我想,如果不那麼驕傲,是不是能好一點?可是那樣的環境里長大的那樣的人,又怎麼會沒有驕傲?所以互相傷害,互相折磨,十年的時間眨眼而逝。
我其實有些想不明白,十幾歲的愛戀可以抵得過漫長的歲月嘛?或許像何以琛說的那樣,別的人都是將就吧?但我私下裡卻不認同,十幾歲太年輕,怎麼會知道什麼是愛。
我想作者大概也這麼覺得,所以要安排這麼長的時間,讓他們有時間去思考,去遇見新的人,去思考當初心動喜歡的到底是什麼。
後來再遇到,還是兩個不懂愛的人,但卻都知道,對方是與其他人不同的存在。這或許是因為愛,或者是因為恨、不甘,或別的什麼。這麼長的歲月,之所以還記得那個人,因為彼此成了心魔,總是念著,忘不掉,總是恨著,也放不下。
但從決定面對彼此,從相遇的那刻起,結局就註定了,一個放在心裡十年的人,不論愛也好、恨也罷,都在心裡那麼久,而不愛也就不會有恨,本身的優秀屬性相互吸引,惺惺相惜,又都彼此痛苦同病相憐,當局者迷,互相看不清對方的心,所以互相折磨。這麼多的苦,都是為了將來的甜做準備吧。
兩個驕傲的人,在彼此計較到底誰愛誰多一些,後來發現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原來你也很愛我。當迷霧散去,誤會解開,後面的故事一定很甜,比未經世事更甜。
白馬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種結局總是被質疑,但溫暖和佔南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贊同。因為他們經歷過誤會,也知道生活的艱辛,錯過了十年,而愛情打敗了時間,如果歷經磨難還能堅守的愛情都不能有幸福的結局,那大概就不能相信愛情了。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918字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紀念白求恩》,細細口味以後,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設若將“毫不利已專門利人”這個詞形容一個人,這個人當屬白求恩。為什麼這樣說呢?他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滿腔熱忱。他為了救死扶傷,宵食旰衣,付出自己的全部。可以說,哪裡有戰爭,有傷員,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在手術檯上,他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依然鎮定自若地為病人做手術。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更是值得我們世世代代的後人學習的。在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毫不利已、專門為人”呢?即使做到了,那他只不過是做到“無私奉獻”罷了,那麼“毫不利已”呢?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世界上如此多的人,總有那麼一些人是做到的,那麼其他人呢?其他人是不是連“奉獻”都不懂了呢?有的人說“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其實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假如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著想,而絲毫不為他人著想,那我覺得如果是“人人為已”的話,那才會“開誅地滅”。我認為這種精神每個人都得擁有,因為這種精神始終是世界發展的主流。
剛剛說到,生活中是有這樣的人的,的確,我的同學小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期中考試的前一天,我發覺自己的筆不夠了,而晚上放學後有擔心文具店關門了。所以,在下午放學的時候,我便叫小斌幫我買幾支筆,他爽快地答應了。到了晚上,當我收到筆的時候,發現買錯了一支,我也說了一句:“算了!算了!買了就算了!”我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十分鐘後他又把一支筆給了我,而且是我原先想買的那支。原來,他知道幫我買錯筆之後,擔心晚上我放學再次買,文具店又關門了,於是馬上給我買來一支我想要的筆。而且是他利用下午放學休息時間抽空幫我買的,我知道那些時間是他趕出來的,他趕著吃飯,趕著幫我再次買筆,趕著到學校晚自修。當我拿著他送過來的筆,我心裡非常感動,也非常感謝他。他替我買筆,是對自己無利的,甚至是對自己不利的,因為這樣浪費了他考前複習時間,但是他堅持買來給我,擔心我考試時沒筆用。小斌這樣做,不就是印證了一種精神—“毫不利已專門利人”嗎?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也是我應該學習,應該踐行的一條道路,讓自己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傳承白求恩精神的人。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71字今天我讀了《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本文講述了白求恩同志對革命事業的認真負責和對人民的極度熱忱。工作上一絲不敬的嚴謹,實踐中一次又一次的創新與完善,構成了一個有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品質的白求恩,築就了一種國際共產主義的不朽精神,所以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做一個真正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人。
白求恩同志對這種國際共產主義精神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對工作的極端負責。白求恩同志為了救死扶傷,宵食旰衣,付出全部的精力;為了不斷創新,殫精竭慮,提高了醫療水平和一大批醫護人員的工作水平。在美國治療肺病時,還發明瞭肋骨剪等醫療器材,有效提高治療肺病的效果與效率。他還放棄無比安逸的生活,帶著戰地醫療隊在每一個戰場的後方,冒著槍林彈雨,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搶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做最堅強的後盾;還培養出一大批革命醫療戰士,為醫療部隊作出巨大貢獻。他曾說:“前線的戰士能不能因為突襲而停止作戰?我們的崗位就是手術檯,一定要堅守陣地!”這難道不令人肅然起敬嗎?這難道不是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嗎?
白求恩不僅對工作極端負責,還對人民極端熱忱。在發明肋骨剪一系列醫療器材後,他發現外科的進步,並沒有阻擋肺疾的增長。他了解到“富人有富人的肺結核,窮人有窮人的肺結核。”窮人沒辦法享受醫療進步的成果。他認為:社會須改變醫療制度,把醫療直接送到人民去。他認為人人平等的理念就是一種很好的醫療機會制度,並由此而傾向於共產主義。因此,白求恩同志不久後加入共產黨,在每一場戰爭中毫不猶豫貢獻自己的力量。
白求恩對工作負責、對人民熱忱,表現出他是一個富有人性的傑出醫生,一位擁有偉大信仰的戰士!當今社會上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其實只要為集體、為社會多貢獻一點,就可以體現“無私奉獻”了。對此,我們難道不應該以白求恩同志為榜樣,從小事做起,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嗎?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796字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快要接近50歲了。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派遣來到中國。去年剛到延安,後來到五臺山工作。在工作中不幸殉職,一個從外國來的人,沒有為自己的利益,把中國人民解放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白求恩的這種精神是國際主義精神。我能感受到白求恩對自己的事業以及對中國人民解放的希望,白求恩用自己的雙手救了許多的病人。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他對工作的負責,對同志對人民都極端熱情,我們都要向他學習,在生活中要多幫助他人,白求恩是一個為人民、為共產主義而努力的一個精神。
白求恩是一個用手來戰鬥,他自己的醫術是要求精益求精,為人民無微不至的服務。白求恩雖然是一個外國人,但他沒有因為國籍的不同為人民服務,不管是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等,只要需要幫助他都無微不至的服務每個人,只要是受到白求恩的救助後,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白求恩是一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對於技術精益求精。他的醫術很高明。他可以一些對醫術或者醫生這個職業一個很好的教訓。白求恩的思想品質很好,是一個有品質、有道德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白求恩是一個熱愛人民,熱愛同志的人,我們可以通過他精湛的醫術在具體的醫療工作中體現了他專心為人民服務。
可是不幸的是在一次為一位戰士做手術時,忘帶手套兒了,所以因為細菌的感染,不久他逝世了。在他逝世後,毛澤東很沉痛,毛澤東對白求恩的所作所為感到讚歎。一個從異國他鄉的戰士就這樣的消失了,毛主席感到可惜和悲痛,所以我們要向白求恩學習他那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白求恩是在一個很困難的環境中,他還能臨危不懼的為戰友做手術,真是一個好醫生,對於戰友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這種精神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在一個生命與戰友之間做選擇。白求恩選擇了戰友,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們要向白求恩學習,他對每個人都是同一個態度,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她都是一視同仁的態度。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836字我很早就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今天再次翻閱相關白求恩的事蹟讓我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白求恩是我最早熟悉和了解的第一個外國人大夫,我的父母還不時哼著《紀念白求恩歌》,琅琅上口,倒背如流。每次經過人民醫院住院部,都能看見白求恩的雕像,我的腦海不禁浮現教科書裡白求恩給八路軍動手術的照片,那是在戰火紛飛的晉察冀抗日戰場上拍攝的。生動的畫面不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我們看到:一個清瘦、堅毅、沉著的背影在簡易的茅棚戰地醫院給八路軍傷員動手術。手術檯的棚頂被炮火的氣浪震得亂動,大家都勸白求恩去隱蔽。他堅決說:“前線的戰士能不能因為空襲而停止作戰?我們的戰鬥崗位就是手術檯,一定要堅守陣地!”白求恩還說過:“我們來中國,不僅是為了你們,也是為了我們;我們努力奮鬥的共產主義,是不分民族也沒有國界的。”這些樸實、真摯的話語,今天讀起來仍令人感動,肅然起敬。
現在中國已取得抗戰勝利,戰火已停止,和平已到來,我們是幸福的。但是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仍深深影響著我們,無國界醫生、戰地記者,都在傳承這種精神、這種理念。“一個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清晨,當你在品味營養早餐時,醫生和護士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做晨間護理,查閱病人的化驗結果,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當你和家人相聚的時候,護士們還在細心地照顧病人。夜晚我們已經進入夢鄉時,住院部的醫生和護士們正在進行查房;急診科的醫護人員正在緊張地搶救病人;手術室的醫護人員正在進行急診手術。也許你會覺得這些都是小事情,都是醫生和護士應該做的。可就在這些小細節,小事情上,才真正凸顯病人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信守了醫德。
正是白求恩精神的不斷鼓舞,才使得醫護人員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最不平凡的事,把最平凡的事業做到了不平凡。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19字讀過了語文書上毛澤東寫的《紀念白求恩》後讓我更深入的認識到白求恩先生。發自內心地對白求恩先生產生敬佩之情。
在《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枕。”這一句話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寫到了白求恩先生“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品質。他處處為人著想,把他人放在第一位。幹活時不拈輕怕重。這樣的白求恩先生難道不高尚嗎?我們平常也應該這樣做,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像白求恩先生一樣,擁有高尚的品格的人。
前一段時間裡,學校開展公開課活動。因為有許多其他學校的老師來聽課,所以我們要準備椅子。從體育館到我們教室門口要一段路。那時,老師說,她安排幾個人來搬椅子到教室門口,但結束後要班裡全部人一起幫忙搬回體育館。結束後,我搬著兩張椅子。椅子很重,搬起來有點吃力。這時一位男生向我走過來,他說他幫我搬。我想了想,見他兩手空空便給了他一張椅子。隨後,我走向體育館。那位男生走的很快,我看見他搬著三張椅子,心裡有點吃驚。我搬完了椅子。回去的路上,看見他又搬起兩張椅子。回到教室門口,看見許多人在門口打鬧,無心搬椅子。我見他又搬起了兩張椅子走,於是我也拿起一張椅子,去體育館。我問他,為什麼不去玩在這裡搬椅子?他靜靜地回答說,我如果都去玩了,誰來搬椅子?我望著他的背影,陽光照在他身上,汗珠慢慢的流下來,他的背影像發光一樣,金燦燦的……
這不就是白求恩先生的那種精神嗎?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呀!
豬仔頭溫暖之旅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863字今年暑假過生日時,爸爸送給我一本書,名叫《豬仔頭溫暖之旅》,作者是“陽光姐姐”伍美珍。隨著書頁的翻動,我瞭解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一位城裡的六年級學生朱子同,和一位在農村生活的孩子黃志達,交換身份生活了四天。朱子同在農村感受到了鄉下人家的淳樸,又感受到鄉下的種種不易,沒有水,沒有電,學校裡只有一間教室和兩位老師,一天只吃兩頓飯。可性格開朗的朱子同卻毫不介意,每天過得很開心,而且結交了許多朋友。
我一直在城裡生活,每次讀到田園風光的描寫就特別嚮往,直到這個暑假,爸爸讓我到鄉下奶奶家小住幾天,我才知道鄉下生活的不便。那天晚上,我興沖沖地跟著爸爸來到奶奶家。第二天一早,我便被公雞的鳴叫聲吵醒了。匆匆吃了兩個饅頭,就和奶奶去菜園裡摘菜。穿過幾條小巷,每條小巷裡都瀰漫著臭味,我不禁捂住了鼻子,加快腳步,可一不留神又踩在了雞糞上。這時,我腦海裡那一點點詩意都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有苦澀。等到快吃午飯時,奶奶又讓我跟她去給院子裡的豬圈清理,倒掉木槽裡的殘食。忙得大汗淋漓,總算可以吃飯了。可一看到食物,我立刻傻眼了:午飯除了米飯,竟然只有一小盤青菜和一碗蘿蔔湯!
兩天下來,我不禁打電話給爸爸發牢騷:鄉下生活太苦了!沒有自來水,洗澡非常麻煩;沒有網路,聽不到悠揚的音樂,看不到精彩的電視節目。更要命的是,到處蚊子嗡嗡嗡地叫,太嚇人了。
爸爸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知道自己每天過得有多舒適了吧!其實鄉下的生活現在都算好的了,我們小時候的日子那才叫苦,不說缺吃少穿,上學還要翻幾座小山呢!”
爸爸的話讓我一陣沉默。是呀,我在家裡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要吃就有吃的,要穿就有穿的,養尊處優慣了,還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都說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小時候沒有經受一些磨鍊,長大後哪能承擔重任呢!我終於明白父母把我送到鄉下小住的原因了。對,我要像朱子同一樣,勇敢面對困難,絕不做嬌生慣養的孩子。
想到這裡,我對爸爸說:“放心,我知道怎麼做了!”說完我微笑著掛了電話。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95字詩意如畫映於心
心中彷彿一縷陽光透入,溫暖,宜人,又帶有一絲感動。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有此感觸吧!書中用如夢幻般唯美的語言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詩意的世界。詩意故而在記憶深處低迴,熟悉而又陌生,卻牽動著我的心。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我喜歡這種淡淡的詩意,就像書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事實亦如是,詩意的世界充滿了浪漫,如畫而映於心。
在詩意的世界中,在這幅畫卷裡,儘管紙張有些破舊,有點模糊,可每一筆勾勒,每一抹痕跡,似乎都記載著跨越千載的情思。何人獨倚明月樓?何人琵琶語凝愁,思如淚,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舊,誰嘆那年愁滿頭?詩意的世界,情感總是細膩,朦朧而美好。
夕陽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邊界,馬上就要墜入茫茫黑夜,這一瞬間,人心百轉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可總有那麼一些人日落不得歸。正如《詩經王風》中所說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個字,道出了多少人思歸不得歸的苦,又讓人懂得了多少悲傷與苦痛。每當斜陽晚照你又是否對著夕陽嘆息哀愁?可惜現在每天都忙碌著生活,哪還會有許多人對著夕陽訴說情思?其實,詩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畫般映在心頭,只要你去發現,詩意的世界會被你營造。
水闊山長,辛棄疾曾在登樓時寫下“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他將自己所有的情思寄於樓上。那種愁苦,如今在我眺望遠方時也能體會的到。“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舊用充滿詩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們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們眼裡,風花雪月都是詩,春夏秋冬皆為意。
詩意如畫映於心,在你聽到李清照這個名字,你會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會不禁嘆息到:“風華是一指流沙,蒼老是一段年華。”
在詩意的世界中,你會不動聲色飲茶,踏碎一世繁華的瀟灑,會有執著如淚,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會有月滿西樓人獨守的靜謐。詩意就這樣如畫映於心。
神淵古紀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064字追求與抗爭
“秩序是天國第一要律”,然而秩序本身限制了人的自由,就會有想要打破秩序的人。《神淵古紀》就是這樣一本關於建立與打破秩序的玄幻小說。
首先,我想強調故事發生在道德體系尚未成形的遠古,那是一個弱肉強食、強者為尊的混沌年代。主人公襄垣便出生在這個年代。他從小體質弱,被族人丟棄卻又被哥哥蚩尤所救。故事也就是圍繞孱弱的襄垣怎樣去實現自己夢想—鑄造一把能劈開一切的“劍”而展開的。
小說最耀眼的人物無疑是襄垣和他的哥哥蚩尤。憑著柔弱的身體卻在弱肉強食的時代活下來,襄垣本身就是打破規則的存在。他所要創造出的“劍”更是擁有摧毀眾神創造的秩序的神力。而他的哥哥蚩尤就更具有“打破”的精神了。生活在一切都得靠力量的環境中,依靠遠在天邊的神,明顯是不明智的,身為首領的他為了帶領部族脫離食不飽的狀態而無視“秩序”,四處征討。立志取代神成為大地的王者。
既然有了要被打破的規則秩序,就一定有制定秩序的存在—神。盤古開天闢地後,就有了萬物與神,神以絕對的力量掌管的一切,最為代表的就是眾神之首—伏羲。“曾經滄海難為水”,在擁有強大力量的諸神眼裡,人類很弱小,他們自然不會平等的對待人,他們認為包括人在內的萬物都必須遵守一定的秩序。
在小說的結尾,襄垣用自己的生命鑄成了“劍”,蚩尤用“劍”實現了帶領部族脫離飢寒的志向。然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也終於引來了伏羲,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戰鬥中,蚩尤和他的部族被抹殺了。
小說在這裡結束了,但我的聯想並沒有結束。
如果提起那些要打破秩序的人,我不得不想起日本的豐臣秀吉。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看似相同的中日文化其實存在不小的差距。這還得歸功於那些不再仰望中華文化的日本人,豐臣秀吉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曾經追隨的大名織田信長死後,同一了日本,並把戰火從日本本土燒到了隔海相望的朝鮮。無比膨脹的野心最終也將他推向了深淵。在這場戰爭中,日本輸給了明王朝,他也失去了一切。但這個梟雄留給我們太多感慨。其中最讓人敬佩的不是他的計策權謀,而是一種敢於摒棄挑戰強大文化的自信勇氣。萬曆朝鮮戰爭的痕跡早就隨時間磨滅了,但是它在日本人甚至全人類心中留下的記憶永遠不會磨滅。
真正強大的人不是擁有力拔山兮的力量,也不是擁有運籌帷幄的智慧,更不是去委曲求全,而是擁有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和心靈。正是有這樣的那樣的敢於挑戰強大事物的人,我們的世界才會如此多彩。
不得不說無論是襄垣還是豐臣秀吉都是“不會向現實妥協的叛逆者“。感謝他們的不願妥協給了我們更寬廣的視野,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