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夢越江南相關作文20篇

穿夢越江南 篇1

國三作文 ,1137字

古城裡,長橋上,且醉江南煙雨;

綠樹旁,長草邊,獨戀故鄉餘夢。——題記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裡。我穿越到夢裡的故鄉,再次感受她的溫柔。

“鴻雁,雄鷹,飛魚,且那人。”

一曲曲優美動聽的平常小調,一絲絲春花秋月的心靈流暢,一段段廣袤原野的浪漫路途,山水之間,且行且迷戀。夢裡的故鄉,是我的情人,是我的江南煙雨,是我的耳畔牽掛。

一千一個夢,一夢幾千年。我想去到,穿越回幾千年的故鄉。

見過採菊東籬下的悠然沒見過赤壁上的清風明月,真是可惜;見過赤壁上的清風明月沒見過秋水長月裡的那抹晚霞,仍是可惜;見過秋水長月裡的那抹晚霞沒見過白牆黑挖的歷史古城,依舊可惜;見過白牆黑瓦的歷史古城沒見過花開花落的美妙奇景,還是可惜。夢中的故鄉像煙雨江南,如詩如畫。在無數個雨濛濛的日子裡,有一人會枕著一首古曲,在想象的煙波槳聲中,醉倒在江南水鄉的溫柔夢裡。

我赤著雙腳,踏進夢中,山水之間,我走進自然,自然融入我心。嗅一絲芳香,賞一番雅緻,在暴雨侵襲沙漠時,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聆聽沙漠中悅耳動聽的銅鈴,等候一朵花的盛開。夢中的一切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相似,青石板上的馬蹄聲已漸漸遠去,雨巷裡的故事依舊在繼續,一杯卡布諾奇,喝了一個世紀。江故鄉紛飛的細雨沾溼了我的素裙,也溼潤了我的心,那煙雨中的琵琶聲傳來,蕩氣迴腸。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須斷腸。此生,我願褪去鉛華的外衣,攜著唐詩宋詞的古韻,踏著用一簾江南的煙雨和無數朵散落的杏花拼湊成的飄逸歌曲,穿過前塵的風口,以一朵花的明媚一生行走。

從春雨纏纏到冬雨陣陣,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的惆悵;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的執著;有“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荒涼;還有“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的頑強。一個個小精靈,治癒了多少淒涼心靈的浪子,給來多少彷徨靈魂重新振奮的動力與勇氣。古鎮硃紅色的木門上那鏽跡斑斑的門環,曾在何時何地,扣動了多少人的欣喜,扣醒了多少人的溫柔?

歲月催行旅,我一個人匆匆背起行裝,馬上起航,迎著朝陽,聞著花香。沿途的花開了,我要與行人一起同賞落日。我走了,好像真的走像了夢的深處,我笑了,好像只有在夢裡才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傷害自己。如今,已淡沒了六朝粉黛,遠去了鼓角爭鳴,只剩下斷橋上的故事隨風浪跡天涯,散落在流年裡,不減不淡,不痛不癢。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是在夢裡,夢裡的我無憂無慮,以揹包為伴,夢遊他鄉,去流浪,去徘徊,去遺忘。

夢迴江南 篇2

高一作文 ,1547字

華麗的夢中,是精緻的江南。藕蕩橋旁,翩翩少年輕撫玉簫,訴說著三生情緣的悲歡離合,長堤煙柳,水月桃花處,是否有那嫋嫋一楚腰的漢宮女子輕盈的翹袖折腰的舞姿,舞動出江南的空靈。女孩歡快的在人間仙境中,手執青蓮把玩著。

藤蔓靜靜的攀在漆跡斑駁的舊牆上,空氣中瀰漫著清茗的幽香,女子身著淡色長裙,輕輕翻開幾頁古書,思緒卻飄向了遠方。“母親,江南真的好美,有蓮花和蝴蝶!”女孩笑靨如花的對溫柔的少婦說道。少婦溫柔地撫摸女孩柔軟的青絲,反問道“那阿姣知道蝴蝶是怎麼來的嗎?”“是變戲法的嗎?女孩眨著澄空的雙瞳”問道。少婦笑著搖了搖頭,“蝴蝶原來只是小小的青蟲,它們是經歷痛苦的變化,才變成現在美麗的樣子。”

“那它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這就是成長。”少婦答道。“那阿姣也要成長?”“阿姣,也要長大了,可以去看塞北的大漠斜陽,江南的桃紅柳綠。可長大也會很辛苦,阿姣會面對很多無法理解的事。”少婦說道。江南細雨霏霏飄灑,秦淮兩岸香擁翠繞。那年的江南杏花雨落下,落在迷茫的女孩肩上。

文軒小徑上,身著鵝黃長裙的少女嘟著嘴,不解的問眼前和藹的父親,“父親,那些古人好死腦筋,屈原國亡後投江而死,李白棄仕途任安逸,卻隻身走遍大唐,你說,他們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了?可以放棄生命和安逸?”中年男子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說:“阿姣,這也許是他們是在追求什麼吧?”“他們也許是愛自己國家吧!”少女答道,“呵呵,阿姣長大了,學會這樣去想了。可是,阿姣你還沒真正長大。”男子嘆了下氣,說道。“阿姣,怎樣才叫長大?”少女疑問道,醉人的夾竹桃落下了,三千殘紅,是在訴說著情緣。“蝴蝶”男子輕輕的說出。

女子及腰的青絲慵懶的散在淡青長衫上,手執《宋詞》,痴痴的看著,孤獨攀附月色,帶著永久的回憶,傾聽泣血的琵琶曲,遙望斷腸的遺蹟,回首燈火闌珊處,思念藉助鵝黃的翅膀,划向那決堤的淚痕。夜,墨如玉,涼如水昏暗的燭光搖曳,閃爍在辛棄疾醉紅的眼中,他頹廢的望向那把“吳鉤”那應該是在沙場是叱吒風雲,醉飲胡擄血,他也本應在沙場上過著沙場秋點兵,馬做的盧飛快的豪壯生活,最終只能在夢中回憶。阿姣感到於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因為,她讀出在那個時代被謫人心中的憤懣和無奈。

輕撫那滿滿的文集,阿姣卻想起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你在硃色窗下高舉酒杯,唱出那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你在庭下如積水空明的庭院中,是否想伴明月欲乘風歸去。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如水的你,在此時,唱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因為你無言廣闊的心胸,蘇軾,你的豁達,你的淡泊,令多少英雄盡折腰。

阿姣綰了些青絲,沉溺在其中。回眸之間,三千繁華落盡。阿姣輕撫自己的容顏,輕笑了,春去秋來,歲月竟是指尖流砂。十年了,在書中,文天祥以死殉國,寧死為宋,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氣魄,令人起敬。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的胸懷令人欣慰。藺相如為廉頗讓路,令日後廉頗負荊請罪成為千古美談。蘇軾十九年的堅持,換的大漢的尊嚴。李清照在宋朝山河破碎之際,詠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文字,震盪著華夏兒女的心。

阿姣回想著曾經的秦時明月,體會心如止水的純淨,目睹歷史變遷的滄桑,感受改朝換代鏗鏘豪邁。讀書,使她從一個貪玩的的小孩,逐漸變成一個文靜淡雅的女子。那個曾說書中文人是死腦筋的少女,又能想到以後自己也會沉醉於他們的錚錚詩詞中,學會他們的思想,學會了處世。阿姣也很疑惑,問母親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母親笑了笑說,“因為阿姣長大了。”

夢醒,誰還記得那過去的殘夢,凝眸望月,低吟淺唱著紅塵離去的年華。阿姣知道,其實自己已經走了很久很久,路很遠,也很累,但她知道在路上什麼風景繚繞在她心頭,久久不散去,令她心馳神往。因為,阿姣真的長大了。

夢行江南 篇3

高一作文 ,753字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題記

撐著一把印花油紙傘,踏著幾方青色石磚,我踱步在這迷濛細雨中,感受著詩一般的江南。

煙雨繚繞,嫋嫋升起,給清秀的山水籠罩了一層神祕的面紗,那如煙似霧的雨潤溼了久經滄桑的青石磚,浸透了屋頂破舊不堪的灰瓦,也濡養了我那枯萎的心靈之花……

用手指輕輕觸控那長滿青苔的磚牆,牆面凹凸不齊、斑駁有致,青苔在磚與磚之間夾縫生長,為磚牆抹上了一筆歲月之色彩。那磚牆上一道又一道的裂痕,似乎是時光之湖中的沉澱之物,它向過往還來的人們無聲地闡述著江南悠久的歷史,讓人們細細品味到江南獨特的風韻。

漫步在長街小巷中,熱鬧非凡,舉著一大把冰糖葫蘆的老人、賣糖人的師父、做泥人的巧匠……都在吆喝著叫賣。一群可愛的小孩歡笑而過,他們或手拿著精美的紙鳶,或吃著冰糖葫蘆,或舉著轉動的紙紮風車。

茶樓之上,幾位茶客品茶聊天,談笑風生。閣中古香古色,頗有一番味道。執筆的墨客在一方木桌上潑墨揮毫,墨香瀰漫在這悠久的古巷中,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觀摩。

行船於小河中,繞著這水鄉,緩緩行駛。幾支蘭花槳劃破了平靜的水面,遲來的漣漪,在行過的水路中,一圈圈地暈開,只留下未盡的痴意與惆悵。兩岸的垂柳,聳拉著,垂入水中。一陣輕風吹來,青絲絛在風中飄動,宛若一個浣妝梳洗的小姑娘坐於河邊。又忽而傳來一曲簫聲,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隨之,對岸亭臺樓榭之上,幾位古裝女子翩然起舞,她們粉黛柳眉,長髮飄逸,羅衣薰香。

杏花於一旁開放,隨風飛舞,遍地落英。那一簇簇緋紅,撒入水面,隨水流,飄向天涯,流往海角。我陶醉在如潑墨的山水之中,樂此不疲。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執筆讚美江南,而江南這張神奇的面孔早已是看不穿,猜不透。天又泛青了,只等煙雨,只等煙雨在夢中落下。

等待重遊江南,小橋流水,寧靜人家……

夢迴江南 篇4

國一作文 ,834字

一池碧水綠了思緒,一抹朝陽亮了心房。誰的轉身泛起漣漪,誰的詩行寫滿悠揚。在這溫柔的江南,輕輕落下帷幕。

這裡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也難怪馬致遠會抒發“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了。如花似玉的江南,我在陽春三月尋夢而來,金燦燦的斜陽,餘暉皎然灑在我身上,不由得使我也融入這幅“江南風景圖”。

這裡小船輕蕩,歌聲繚繞,卻令我產生了歲月滄桑、時光易老的情感。江南是個溫柔的地方,到處都是由青石板鋪成的路,出了門便是流水,搖起船槳,在水中隨波而流。路邊,芙蓉花開得早,悄悄灑落一地落英。江南潤人,都說江南女孩似水,似那一地落英的美麗。江南的刺繡聞名,無論置身何地,那琳琅滿目的刺繡總在陽光下刺瞎你的眼睛。江南經濟繁華,可那絡繹不絕的人群,卻喧囂了寧靜,庸俗了清雅。

也許因為生性喜靜,我總愛覓一處僻靜之處,避開那一份塵世的喧囂。望著江南這本就屬靜的塵世,也不由得生出悵然若失之感。漫步在瀰漫著世人眼裡的落寞,我卻孤芳自賞。在那斜陽的餘暉裡盪漾著蒼翠的園林,倏然間豐盈了這本就如世外桃源的江南的鉛華。婷婷嫋嫋,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淡淡雲層捲上天空,飄落下綿綿細雨,撐開一把油紙傘,站在這暮色蒼茫的石拱橋上,看一場花開,聽一曲鄉曲,掠過浮煙,不染纖塵。輕輕閉上雙目,感受著這溼潤的江南氣息。流淌經年的小河依然在夕照下泛著點點星光,暮色漸去,安靜的小河兩畔在你不經意間的回眸下已燈火通明。時間催人老,雖已到了該回去的時間,我卻仍遲遲不肯離開。

夜晚的江南,即使大紅燈籠已高高掛在梧桐樹旁,即使樹下的石桌旁已開始陸續坐滿遊人,可也依然寧靜、迷離和柔軟。

前生或許就生於江南,今世就迫不及待來尋,愛上這裡:喜歡這裡的小橋流水人家,喜歡這裡的每一份精緻和每一份乖巧,喜歡捧一份茶細細品味人生悲歡……

江南,你這一年春事,桃花紅了誰?一眼回眸,塵緣遇見了誰?一葉蘭舟,眼波別了誰?一句珍重,天涯又送了誰?

夢迴小橋流水,三月尋江南。一路光陰縱橫,歲月輕逝,夢醒時,終歸還是一場夢。

夢迴江南 篇5

高一作文 ,671字

江南,一個令人怦然心動的字眼,那裡有雋秀的山,有溫柔的水,有美麗的人兒……

在這寧靜的夜晚,不知多少次夢見江南了,夢見達達的馬蹄,沿著那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從這兒回到了那兒,而童年的記憶便一點一點浮現出來……

兒時的腳印從曠野連到了西子的湖畔,一路追逐到了那寂寞了千年的斷橋。看楊柳青青,聽鳥語聲聲,聞花香陣陣,我靜靜坐於石橋上,去聆聽許仙與白娘子千年前留下的心聲。倘若有一隻小小的烏蓬船載著勤勞的江南人輕輕劃過橋洞,我便高高興興地跑到岸邊,奮力地招著小手,待到船兒到了眼前,我輕輕地上了船,隨著竹篙一點,便駛向那滿世界的自然。偶爾會看見岸邊佇立著一位凝思的人兒,不知她在想些什麼,只覺得她與周圍的山水彷彿融為了一體,好美好美……

童年的記憶便這樣留在了江南的那一條小路上,一方小船上,便留在了江南那美的醉人的風景中了。

記得暑假回了一趟那個小鎮,還是那個悠悠盪盪的水鄉,門前橋下的流水依舊潺潺地流著。我望著腳下的青石板路,它彷彿從遠古向未來延伸,像是一個未曾敘完的故事,當年我也就是從這兒,沿著這條小路,一路走到了這泗水古國,意楊之鄉。當初懵懂的少年如今已然長大,但改變的是年齡,變不了的是那美好的記憶。如今雖然與它隔得遠了,但心中的那份情結卻像蠶絲一樣,緊緊連著我和它,任憑再鋒利的刀也斬不斷。

如今,每當我累了、倦了,便抬頭望望遠方,我知道遠方的他們一定在拼搏,每每想到這些,我便咬咬牙,堅持。

輕輕擱下筆,窗外氤氳的水汽漸漸模糊了眼前的畫面,我想,今夜懷著這樣的情感,我定會在夢中回到那兒,向那對我微笑著的採蓮女捎上一句:“你可好嗎?”

夢往江南 篇6

高一作文 ,694字

題記:我的老家遠在廣東,爸爸說那裡雖是南方,卻也算不上江南,每隔幾年回去,總會路過那平靜的長江水,我想,到底是怎樣的地方會被如此柔情所眷顧,那裡的人和物也大抵有著如水一般的性情吧。於是便作下此文。

從小,我對江南水鄉就情有獨鍾。總覺得那裡是被大自然偏愛的地方;那裡沒有凜冽的寒風,有的只是拂面微風;那裡沒有塵土的飛揚,有的只是泥土芬芳;那裡沒有似沙子般的堅硬的雪粒子,有的只是鵝毛般柔軟的雪花……

江南的梅雨更是令我向往。每到雨季,牛毛般的細的雨絲從天空中飄下,細細的雨絲夾雜著帶有芬芳泥土味兒的輕柔的風落在行人的髮絲間,領子裡,肩膀上。清涼的雨平靜了官人躁動的心,也溼透了讀書人的衣衫。這是靈魂的釋放,是肉體的考驗。

江南的雨巷,我也早有耳聞。起初,是因為我讀到戴望舒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可以想象:朦朧的細雨中,幽深的小巷裡,一個眉宇間帶著淡淡憂怨的如丁香一樣美麗的姑娘,撐著油紙傘,緩緩向我走來,如同從畫中走來,而我也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被這憂怨的女子所感染。

江南於我而言,總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不知為什麼,但總覺得彷彿有一根無形的細線,將我的心緊緊與它相連。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我想去江南”的願望,而是一種強烈的“我應該去江南”的渴望。

我渴望踏著青石板街,去感受江南古鎮的風情;渴望穿梭在大小店鋪之間,去體味不一樣的人文情懷;還渴望感觸當地的古建築,去了解它所經歷的歷史。正因如此,我的情緒便離不開江南,與它纏繞。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與她相視一笑。

夢迴江南橋 篇7

國二作文 ,1068字

幼時父親曾帶我去看過很多地方,福建、江蘇、江西、安徽、四川、重慶、雲南……也見了數不清的橋,或雄偉、或精巧、或厚重、或古樸、或簡陋、或現代……但唯獨令我情有獨鍾的,還是江南的橋。

回想見到江南的橋時,年齡尚小,大約五六歲光景,但也許正是因此,才下飛機踏上江南的土地,就將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周圍景緻上。

那時的眼中,江南極美,山水則尤其美,而在山山水水間翩然架設的一道流光,更是在不經意間動人心魂,讓人流連忘返,駐足其間。

河流是江南大地的句子,橋則是河流的標點符號。溫婉的靈性江南由清澈的流水,參差錯落的古樸民居和安穩篤定的小橋三種元素衍生而出,橋與橋之間的每一截河流緩淌著歷史靜默的話語,呢喃著江南的杏花春雨。

橋是水的脊樑,連綴起每一塊漂移的零碎江南;橋也是水的情書,水流的每一個身影在底部疊加醇厚。江南如畫布,橋恰如滴落的濃汁,星星點點。江南因為橋而更加立體和堅實。

記憶中江南的橋多是石橋,且不似別處,江南的橋更多的倒是像一種點綴,於是匠人便把所有精力都放置在橋與周圍景緻的搭配上,所以才說到別處遊玩,要麼看橋,要麼看景,唯有在江南,方才說得上橋和景一起看。

江南的橋大概從未講究過整齊對稱,就連橋基的石塊,大小都是不同的,點點綠意從大大小小的石縫中生出來,青翠欲滴。路是由青石板鋪就的,走上去是古老而厚實的感覺。隨意卻不隨便,精巧卻不精緻,古樸中透出些淡淡的慵懶。

像是為了配合橋的意境似的,江南的橋基本都有個多少有幾分古怪的名字,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的二十四橋,《白蛇傳》中的斷橋……諸如此類的等等等等,都令人無限遐思。

江南的橋也透著文化的味道:柔軟的秉性埋藏著厚實,橋是陽剛的,水是陰柔的,剛柔相濟更顯博大精深,橋關乎愛情、落魄和興衰。月落烏啼清霜漫天,張繼在楓橋邊愁數漁火點點,落魄的精神在水的滋潤下長出了驚豔的七絕,在唐朝的天宇下熠熠生輝;西湖斷橋不斷,牽扯得是許仙和白素貞堅決的愛情,臨靠著月白風清的西湖水惹得多少情侶偎依於此,來見證愛情的浪漫和天荒地老;二十四橋的明月依舊,芍藥叢生旺盛,揚州冷清悽悲,黍離之感倚橋而生……江南的橋承載著人間太多的情感和歷史滄桑。

是的,江南的橋像是有種魔力,令人安靜的魔力,讓人著迷的魅力。那種淺淡的清雅,讓任何人在它面前都興不起吵鬧的念頭。

所以我常想,若是在某個細雨綿綿的清晨或天清氣朗的下午,坐在臨橋的窗邊,泡一杯清茶,捧一卷《離騷》,那才真是平靜如水的日子。

憶往昔,與君攜手,撐傘遊江南。

嘆今日,俗事纏身,執筆望相逢。

只惟願,夜深人靜,夢迴江南橋!

夢迴江南 篇8

國二作文 ,490字

“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幼時隨著老師一遍一遍地朗誦詩句,那詩句裡總有江南,至今詩裡如畫美景依稀記得。

踏足江南小鎮,微撐油紙傘,細雨綿綿。春風掠過,鼻翼輕翕,清嗅風中夾雜的花香。腳下踏著的是被雨微微溼潤而略顯光滑的石磚,縫隙中的苔蘚肆意生長,盡顯生機。

行於年歲已久的小巷中,餘光瞥處是白牆黛瓦,那斑駁的老牆上寫滿了滄桑。透過木門的縫隙向裡望去——木質的傢俱擺放的井井有條。桌上放著一個相框,照片有些泛黃,邊緣也有了一些褶皺,卻掩不住照片上人的風華絕代,可謂“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再漫步於湖畔,遠處,一葉扁舟在江上漂泊著。一位七旬老人身著蓑衣,獨撐竹竿,漸行漸遠;煙雨縹緲,微動漣漪。

此景漫漫,此情綿綿;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昨夜,我又夢迴江南——雨,依舊飄揚;風,依舊吟懷。

縱是鋼筋水泥,高樓大廈。我仍想詩意的活著——隱居江南,春聽酥雨淅淅瀝瀝,夏看白蓮含苞待放,秋觀楓葉染紅山林,冬盼白雪紛紛飄落。再約二三好友,品茶閒聊,看盡風花雪月。

夢遊江南 篇9

國二作文 ,1198字

古秦淮

懷古

傍晚的夫子廟,夜裡的秦淮河,善男信女,鵠形鳩面,車水馬龍,絲竹相發,熙熙嚷嚷著,夫子廟的鐘聲迴盪著仁義禮智的低語,漢服館裡的漢服承載者漢民族割不斷揮不去的血淚記憶,秦淮河的夜夜笙歌追憶著“秦淮八絕”的笑靨如花;“滴不盡的相思血淚拋紅豆,看不完的春柳春花滿畫樓”,一處點絳脣,幾瞥秋波媚;“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可嘆好景不長,滿清入關,鐵蹄踐漢,扯裂了繁花似錦的漢服,削落了青絲萬縷的長髮,焚燒了智慧千年的書海……

血流成河導引著共和民族的悲憤,白骨遍野寫意這兒女的殤歌。“和萬年親,賠萬億款,割萬里地,屠萬億民,天子棄國門,君王萬里遁。”花兀自飄零,水默然流淌。

夜色繁燈,一場夢,一道民族的傷口。

拙政園

窺夢

“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它放進光線和新鮮的空氣,但對中國人來說,它是一個畫框,花園永遠在它外頭。”

虛虛實實,似斷非斷,影影綽綽,所框之景的確像畫。

雖近在咫尺,卻光影迷離。邊走動,畫像電影一樣放映。

迎送、曲折、幽避、柔煦……

曾分明見過那窗裡落下一陣花雨來,剎那,如聞浩嘆,落英成陣,那是從未創造過的詞彙。現在想來,那窗裡的氣息清新動人,夢卻已幻滅,無法再進入了,無奈,無奈。

窗內,還有起伏的線條。

牆上所掛的美人圖,圖下花瓶,紅色衣影,海棠深帳,種種溫香玉軟,蜿蜒綿回的線條運用到了極致。夜晚,輾轉反側,那曖昧的紅紗每每縈繞心房,欲牽,卻是如夢虛影。

“形與意,真與夢,已不可分割。”

遊園似夢,窗像窺夢之眼,夢美不勝收。

東烏鎮

感今

夢裡水鄉,只有文字,那就是窄巷內青石板路上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的姑娘。

在烏鎮,或左或右,都能不期然地遇見一條小巷。長巷,短巷,長巷,短巷……短巷很短,還未來得及讚歎河邊的楊柳依依,便已轉入另一條巷子;長巷很長,一直蔓延到某處人家牆邊的雜草,又或是蔓延到某一個繁華的集市大街,如此悠長,悠長,使人心陷,好似在讀宋詞的長短句,起伏的韻腳,參差的心情……

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船伕搖著櫓,船晃晃悠悠破水前行,漣漪不斷。曾經的曾經,必有一些雅女子,在這船中鼓琴,任琴聲穿窗櫺,攀水廊,越小橋,漫街道。琴,彈予知己,更彈予這一江春水。

行走著,望向對岸,倏地發現,在佛堂之下,一對情侶相依相偎,呢喃繾綣。江南的情,是否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否為愛痛苦、失望、錦纏而執著?

夢裡烏鎮,任年華似水,任似水年華。

……

遊江南,行夢寐。

夢裡江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2字

又是一個春天,江南的春天。

江南江南,煙雨江南。雨,無疑是江南的代名詞。整個春天,就是江南的梅雨季,從煙雨濛濛的早春直至小雨闌珊的暮春,雨彷彿就沒有停下來過。

雨裡花間信

既是雨季也是花季,春天的江南不缺雨,也不缺花。在梅子黃時雨來臨之前,驚蟄的那些天,迎春花便在未暖的春風中巍巍地開了。第一場梅雨落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這便是江南的雨季了。

迎來梅子黃時雨後的第一縷晴絲,第一束暖陽,石板路還是溼滑的,屋下的梨花接住了這一抹金陽,逆光,與雨季彷彿還有千絲萬縷的交集,美得不可方物。

每場雨後的獨晴,便是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裡說的場景——有清風在阡陌間逶迤,有燕子在樑間呢喃,還有一樹一樹的花開。那花兒,便是江南寄與我的信箋。

小橋。流水。人家

江南春光無限好,古老的石板橋、淙淙的小溪流、黃昏的炊煙、暮歸的老黃牛…。,這就是江南,夢裡的江南!

盛夏,翡翠般的溪流,豔麗卻不妖冶的夏花,再側耳聆聽竹林間雀鳥不時的合鳴,悠然愜意。最美的,不用說便是那傴僂著背的石板橋與常年水聲淙淙的涓涓細流了。坐在古老的石欄杆上,夏風,透心涼。

溪水由山上的泉口噴湧而出,清澈的水沿著山石向下,汩汩匯成一股細流。各處的細流重會,或鑽過橋洞,或繞著村莊,不知疲憊地響著,成就江南“抱山環水”。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在江南這樣環山繞水的地方,問道:“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便是我們身處的江南了吧。

習習晚風搖擺著將飄著炊飯香的青煙嫋嫋地排雲而上,江南,有如這飄搖的青煙一樣淡。

江南就像一杯清茶,淡雅素淨,品是時候,淡淡的,恍若無味,過後卻又齒頻盈香。

江南如夢,花雨翩翩;江南似愁,油傘情結;江南若茶,淡雅清甜。

夢裡的江南,是春天,是雨、花、鄉愁裡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