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故宮博物院相關作文20篇

相約故宮博物院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1076字

我中了電視節目《國家寶藏》的毒,天天纏著媽媽帶我去博物館。這不,放了寒假,大年初三,我就來到了嚮往已久的故宮博物院。

你知道嗎?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總數達到了1807558件,其中6、4%是普通文物,0、4%是資料標本,剩下的93、2%都是國家珍貴文物!每年都會有一萬多件文物分佈在70多個展廳裡展出。你問我怎麼知道這麼多?我是提前做了功課來的呀!

故宮有9000多間房屋,建築非常有特色,氣勢恢巨集,造型優美,色彩鮮豔。我在東華門的建築館裡看到了宮殿建設的整個流程,還有各種各樣的屋簷樣式。我還知道了一個家族,樣式雷家,半個北京城的建築都是他家設計的。古代人民沒有現代的技術,可是他們擁有智慧的頭腦,靈活的雙手,榫卯結構的建築就是我們中國古代建築的一項很偉大的發明。這種結構的房子,有著彈性的框架,在抗震方面非常有優勢。

再說說石鼓吧,這可是入選了《國家寶藏》的珍貴文物啊!它們在公元627年被發現於陝西寶雞荒野。這些石鼓身上的字形不一,分別命名為:作原、而師、馬薦、吾水……它們是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高二尺,直徑一尺有餘。這十隻石鼓記載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前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托起了中國歷史的一角,為古文考察提供了非常珍貴的素材。我仔細觀察了石鼓上的字,發現每個石鼓上都能找到幾個跟現代字相像的象形字。

在石鼓館,我還看到了方印,被黃色的綢緞包裹著,很特別。故宮最大的一枚方印,是乾隆皇帝85歲時用的,一個人都搬不動呢。

滴答、滴答、滴答……我們走進了鐘錶館。它們大多以黃金、寶石、珍珠為裝飾,美麗極了!這裡的鐘表大部分都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獻給給皇上的。古代的鐘,大小不一,有的很大很大,比如寶塔鐘,戲臺鍾,簡直就是一個建築的縮影;有的造型奇特,充滿異域風格,比如鐘的幾隻腳有的用大象馱著,有的用仕女抱著,還有的用小天使揹著;到了整點,鐘錶報時的時候就更奇特了,有的是樂隊在演奏,有的是小孩子在敲鐘,還有的是動物們伴著音樂游來游去,聲音美妙動聽。

出了鐘錶館,我們又來到了珍寶館。珍寶館的寶物真多啊!那裡有光閃閃的珍珠,綠油油的翡翠,黃燦燦的金飾,各種各樣的項鍊、耳環、扳指、朝珠……還有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花紋繁複,美不勝收。媽媽對我說:這些寶物都是宮裡皇上皇后使用的,別的人只能是皇上皇后賜給他們才能用。怪不得這麼精美,看得我眼花繚亂。

出了珍寶館,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故宮太大了,這次我們只遊覽了東線。洶湧的人潮已經散去,站在寬闊的午門前,我依依不捨的回望故宮,真是“一眼千年,一覽百朝”啊!以後有機會我會再來細細品味。

遊故宮博物院 篇2

遊故宮博物院作文40 ,375字

星期六的早晨,太陽出來了,我們走過金水橋,穿過天安門,來到了故宮博物院。一進門就看到很多高大的建築。宮殿有紅色的牆、黃色的瓦,還有粗大的紅柱子。

爸爸告訴我,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非常的雄偉,據說這是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門前的臺階上有一塊巨大的漢白玉,上面雕滿了各種各樣的龍,兩邊是漢白玉臺階。透過門窗,我看到了高高在上的龍椅,在很久以前,那象徵著最高的權力。繼續往裡走,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其中,交泰殿雖然不大,但卻是皇帝放玉璽的地方,非常重要。

最後,我們來到御花園,裡面有假山、古樹還有亭子,景色十分美麗。穿過御花園,就走出了故宮的後門。因為時間不多,我們只參觀了故宮的一部分。能夠建造這樣巨集偉的宮殿,古代人民一定非常勤勞和智慧。

遊故宮博物院 篇3

遊故宮博物院作文40 ,375字

星期六的早晨,太陽出來了,我們走過金水橋,穿過天安門,來到了故宮博物院。一進門就看到很多高大的建築。宮殿有紅色的牆、黃色的瓦,還有粗大的紅柱子。

爸爸告訴我,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非常的雄偉,據說這是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門前的臺階上有一塊巨大的漢白玉,上面雕滿了各種各樣的龍,兩邊是漢白玉臺階。透過門窗,我看到了高高在上的龍椅,在很久以前,那象徵著最高的權力。繼續往裡走,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其中,交泰殿雖然不大,但卻是皇帝放玉璽的地方,非常重要。

最後,我們來到御花園,裡面有假山、古樹還有亭子,景色十分美麗。穿過御花園,就走出了故宮的後門。因為時間不多,我們只參觀了故宮的一部分。能夠建造這樣巨集偉的宮殿,古代人民一定非常勤勞和智慧。

參觀故宮博物院 篇4

參觀故宮博物院作文3 ,282字

聽說沒有去過故宮博物院,就不算來過北京。我早早地來到了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相信無論是外國友人還是見多識廣的大人們,來到故宮博物院,都被他的輝煌、森嚴肅穆、奢華所震撼。

故宮先後居住過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在古代,老百姓是不可以踏入半步的,所以,又稱作“紫禁城”。宮殿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俗稱“外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後部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及后妃們居住的地方。

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多達900多幅不同的圖案,光是沿路欣賞這些美麗的圖案,就令你目不暇接了。

故宮博物院到處有美麗的景色和燦爛的歷史,耳邊不時傳來外國友人的讚歎聲,我真驕傲!

遊故宮博物院 篇5

遊故宮博物院作文40 ,366字

8月16日,是我和爸爸媽媽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故宮博物院。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從神武門來到了御花園,御花園裡有許多的古樹,但這些樹都有不同點,掛著紅色牌子的樹,它們的樹齡都在三百歲以上,掛著綠色牌子的樹,它們的樹齡都在一百歲以上。

穿過御花園,來到了坤寧宮。坤寧宮是皇上和皇后大婚用的新房,坤寧宮的前方是乾清宮,乾清宮是皇上住的地方,最後我們還去了太和殿,太和殿是皇上上朝處理朝政的地方。太和殿門前的兩邊各有一個日晷,這個日晷是中國古代用來推測時間的。在路上,我還看見了許多銅製的大缸,聽講解員告訴我們,這些大缸是古時候蓄水滅火用的。

遊覽故宮不禁讓我欣賞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建造的雄偉宮殿,也讓我對明清兩代的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

走進臺北故宮博物院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743字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向往己久的地方,今年暑假我終於來到了臺灣,走進了那個藏有奇珍異寶的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面積不大,藏品卻非常豐富,其中“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最引人矚目,是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惜我們去的那段時間,“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恰巧赴日本展出了,沒能親眼看到,非常遺憾。

好在博物院裡還有我非常感興趣的“橄欖核舟”和“象牙套球”。走進博物院,我們就直奔三樓展館,展館內有兩處排著長長的隊伍,被圍得水洩不通,一問才知道大家關注的焦點正是“橄欖核舟”和“象牙套球”。隊伍緩緩前行,終於輪到我們了。我看到一枚栗色核舟,比大拇指還要小,完全要藉助前面的放大鏡才能看清細節。可我個頭太小,踮起腳尖也夠不到,媽媽只好把我抱起來。終於看清楚了,我透過放大鏡,驚喜地看到核舟的窗是開啟著的,船上坐著八個人,神態各異,有的在喝茶,有的在看書,有的在憑窗遠眺,每個人物都是這麼栩栩如生。媽媽告訴我,這葉核舟講述的東坡夜遊赤壁的故事,船上坐的正是蘇東坡、客人、艄公、書童等八人,船底還刻有蘇東坡全文三百多字的《後赤壁賦》呢!

“象牙套球”也是雕得巧奪天工。它是用整塊象牙雕成的,據說是祖孫三代足足雕了103年才完工的。球內套球,每一個套球不但都刻有精美繁複的圖案,而且都能自由轉動。解說員讓我們猜這個“象牙套球”由外到內一共有幾層,媽媽目不轉睛地看了半天,看到裡裡外外有七個球層層相套,而我只看到四層。其實正確答案是十七層,是研究人員用儀器探測到的,實在令人嘖嘖稱奇啊!

隨後,我們又參觀了博物院珍藏的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等展品。一件件國寶讓我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小朋友們,如果有機會,你們也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一看。那裡展出的每一件藏品都是稀世珍寶,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

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 篇7

敘事作文 ,700字

70年前,國軍戰敗,狼狽不堪的蔣介石還不曾忘記北京的這些寶貝。於是,這個史無前例的大遷徙開始了,從而成立了臺北故宮。

大巴車到一座大山腳下停下。我走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土黃色的建築,不是很大,但頗有中國古建築的特色,第二個陽臺上青天白日旗隨風飄揚。

進入屋內,雕像國父孫中山安然端坐,目光深邃,而帶著一絲警惕,遙望遠方,猶如一位巨人守護祖國寶島的大好河山。

走進展廳,燈光立刻暗了下去。我們先來到清朝皇室區,只見各種珠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有紅珊瑚、貓眼石……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恨不得親手撫摸下。

這時,一個如同狗項圈一般的小玩意兒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什麼?哦,原來是手飾,只見它散發著金光,奪人眼球,外面鑲著漂亮的珊瑚,一定很珍貴吧。

來故宮,一定要看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雖然人很多,但我搶先佔據有利地形,能近距離欣賞。“白菜”放的位置已不是原樣,但還是顯現出它原有的美感,顏色十分鮮豔。它全部由玉構成,下面白如雪,而上面顏色多種多樣,有翠綠、淡綠、黃綠……,爬在菜葉上的蟲子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我不禁讚歎古人的智慧。“肉形石”的皮、瘦肉、肥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細看,感覺十分油膩,讓人垂涎欲滴。

出了故宮,我無意中聽到有人在埋怨:“哎,老J真壞,就不留點給我們嗎?”對的,這些文物由於戰亂顛簸流離,就像一個遠在他鄉漂泊的遊子,只能遙望北京故宮日思月想。我想,終有一天,它將回歸故土。

遊覽故宮博物院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7字

故宮是我國古代明清時候的皇帝住的地方,遊覽後感覺心思非常細密,建築非常巨集偉。我們是沿著中軸線走的,所以裡面的建築沒有看完。

進入故宮,首先就是午門,那是故宮的起點,午門內就是真正的故宮了,依次是端門,在皇帝接見外人時,從這裡走出要把衣服,頭髮整理好,端端正正的去見人。

首先,故宮裡為什麼沒有樹?這是因為故宮裡的宮殿圍城了一個“口”字,如果種樹的話,口字裡面有木字就是“困”。預示皇帝不管朝政,國家落後的命運。而且不種樹更有利於皇帝在上朝時一覽全部。

乾清門外的獅子有何含義?在左手邊的是一隻母獅子,耳朵是沓拉著的,暗示女人不要管理朝中的事。右邊的公獅子腳下踩著一個繡球,預示皇帝會一統天下。

在故宮裡,最大的就是太和殿,因為這裡是上朝的地方,要容納幾百人,雖然外面的廣場也可容納幾千人,這象徵著門面。中和殿呢是皇帝在這裡舉行一些小的活動,或者彩排比較重要的事情。保和殿就算是宴會廳,在有外國使者到來時,就會在這裡吃飯。

往後走就是後三宮了: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這裡是皇帝皇后住的地方,我們只能看到坤寧宮裡的一些建築,因為很多東西都在以前被轉送到臺灣故宮了。所以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故宮是我國首都的中心點,也是國家一級保護景點。國家都已經這麼保護它,我們作為公民,更應該保護這些古代的建築物,讓後代子孫們也能欣賞我過古代的巨集偉建築。

南京博物院參觀記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86字

南京博物院座落於紫金山南麓,佔地13萬餘平方米,院內有各類藏品42萬件,光是國家級文物和一級文物就有二千件以上,院藏中外專業圖書近30萬冊,有3萬多件都是名列全國的珍品。它是中國內地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博物館。

走進博物院,一個雄偉壯觀的大殿一下子映入眼簾,這便是院中的展館了。它採用了仿遼代的建築風格,位於博物院內那寬大深遠的草坪盡頭的三層白色石臺上,九開間的仿遼殿上敷棕色琉璃瓦,屋面平緩,斗拱粗壯,以紫金山為“背景”,遠看像一幅秀麗的大畫。

進入館廳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即是規模巨集大,但它卻將如此大量,精美的文物分的井井有條,清晰地分為了六個館: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和民國館,而在這六個館內又依照年代特色分成了幾個大大小小的展區。真是一個特點鮮明、格局清晰的場館。

走進歷史館,“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令我不得不放慢腳步去仔細端詳。從遠古時代至青銅器時代,我瞭解了人類文明逐漸進化的過程。在春秋時期時,人們大多都以製造青銅器為主。公元前221-220年間,秦漢時代期間,秦朝多是青銅器,而漢代則慢慢演變出了陶製品,外觀上比青銅更加光滑,色澤上也更為柔和。當到了公元229-589年時,六朝時代逐漸加大了陶製品製造量,還演變出了形態勻稱,曲線柔美的青瓷器。青瓷器與其它器具相比,形體更加優美,質感更加細膩、柔滑,與青銅器相比,少了幾分粗獷,更增添了幾分優雅。青瓷瓶表面顏色泛青,色澤光亮也不扎眼,在柔和光線下顯得更為優美。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數材質華麗,昂貴的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了。它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的殮服,外形與人體形狀相同。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用銀線、銅線縷結,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透過玻璃細細端詳,無數塊大小相近的玉塊鋪滿全身,玉塊與玉塊之間相連結的是用黃金打造的金線,是高貴權力的象徵。光滑的玉衣在燈光下顯得熠熠生輝,折射出神祕的光澤。

離歷史館不遠的是數字館。剛步入那裡時,我們彷彿一下子從古代穿越回來了。數字館內有許多現代設施,以動畫、3D影像等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去讓人感知歷史,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引領我們走進歷史的長河。

參觀了這麼多,我發現博物院不僅是規模巨集大,更是種類繁多、巧奪天工啊!

如果說歷史館和數字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域,那麼民國館則是一個十分自然的過渡線。

踏進民國館,裡面的設計、裝飾給人一種古老的感覺,卻也不失現代的風韻。走進一家小商鋪,一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對於我們的爸爸媽媽來說,卻是一個又一個美好童年回憶。這裡更有許多經典小吃,例如花生酥、蒸發糕、芝麻糖等等,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

南京博物院,雖然有著濃重的歷史氣息,但也不乏現代化氣息的渲染,兩者結合十分巧妙,卻又不顯突兀,是一個古今文化的薈萃之地。

“迷宮”博物館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2字

“太好了,太好了!”媽媽答應帶我和海天哥哥一起去合肥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我高興得蹦了起來。

走進美麗的現代造型博物館,發現裡面還藏有很多分館,有超級大的恐龍館、化石館、礦物館、天文館……迷宮一樣呢!

我最喜歡的是恐龍館和化石館。先說恐龍館吧。4D影院放映恐龍為什麼滅絕之謎,我看得身臨其境,津津有味;有超大超高的恐龍骨架,看起來無比震撼;還有模擬的小恐龍,可以讓人觸控,好像恐龍活著一樣;還有恐龍知識的大表格,可以瞭解想知道的恐龍知識,真是應有盡有!

再說化石館。裡面存放著遠古時期的化石,有遠古鱷魚的化石,有類似烏龜的化石,還有最早出現的三葉蟲的化石。根據化石想象著這些動物當時的樣子,真是有趣極了!

“迷宮”一圈遊覽下來,我大概瞭解了化石是怎樣形成和如何被發現的知識……

我真喜歡博物館啊!我和哥哥約定:下次一定再來,讓知識伴隨我們一起成長。

遊良渚博物院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8字

今天,我們一家早早的乘公交車去參觀良渚博物院。下車後,我們沿著一條可以遮陽的小路走,先來到一處名為“觀復臺”的平臺,邊上是一大片池塘。我走到臺上,向下望去,鋪天蓋地的碧綠荷葉和粉的發紫的荷花映入眼簾。別樣的美麗。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接下來就進入了今天的正題—良渚文明。進入博物院一種遠古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令我感覺身處文明的聖殿、文化的殿堂。安檢時,我抬頭看了看安檢器上的人數統計,有七百多人!看來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但絲毫沒有阻擋大家對參觀的熱情。

首先是1號展廳。介紹的是良渚文化中的玉文化。玉器在當時是禮器,有些是祭天祭地用的,有些是裝飾品,是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徵,同時也是不可缺少的陪葬品。通過參觀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眼睛—竟能分辨玉的優劣跟現代機器幾乎一樣準確;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靈巧雙手—竟能製作出如此精美絕倫的玉器;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毅力—用繩子石子在堅硬的玉石上一點一點的打磨成那些精美的玉器,那要花多長的時間啊!玉,就是良渚文化的瑰寶。

走著走著,我就來到了考古體驗展廳。展廳內講述了考古的全部過程以及考古與尋寶、盜墓的區別。還有一個考古知識小遊戲。

吃過中飯,我們便開始參觀2、3號展廳。

2、3號展廳主要講的是良渚時代古人的生活及工具的介紹。還介紹了當時人們的水利工程跟現代已經很相像了。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它是夏朝古城的三倍大,足足有800平方公里。當時的人們為了防止洪水入侵城內便修築水壩,成功控制了洪水。他們修築水壩的地方很科學。他們還修築城牆,挖護城河。當時良渚古人已經有了犁了,不過當時的犁是人拉的,而不是牛拉的。良渚的人們不但水利工程做的好,城內也是很繁榮富足和安全。良渚古人真是太聰明瞭!

良渚文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見證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勤勞創造和智慧結晶。

良渚博物院秋遊記 篇1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09字

今天,是學校一年一度的秋遊,我們坐大巴來到良渚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棵綠油油的大樹和一條條清澈的小溪。懷著好奇和期待,我們沿著一條石頭鋪成的小路走進了良渚博物館。

在第一展廳內,我看到了許多良渚文化時期的農業生產工具,如石犁、石鏟、石刀、石鐮,還有用來狩獵的石鏃和捕魚的網墜。這些工具都是灰色的,看上去非常簡樸,好像把我們帶進了古老的良渚文化時期。瞧,那個人正在坑裡考古呢,坑裡的陶片有的是土黃的,有的是棕色的,還有炭黑的,原來我們看到的展櫃裡的物品就是這麼挖掘出來的啊,真有意思!

經過一個魚池,我們來到了第二展廳,這裡樹木繁茂,彷彿進入了一個原始森林。這裡展示了良渚文化時期人們用的語言和文字,這些文字像圖畫一樣,十分難懂,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還是破解不了其中的奧祕。這裡還展示了良渚文化時期的人們是如何蓋房子的,他們既不使用混凝土,也不使用鋼筋,而是用黃泥和茅草。這些草房子外觀簡潔,結構簡單,就是不知道牢不牢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大型油畫,成千上萬的人民在辛勤勞動、建造宮殿,氣勢恢巨集,再現了五千年前良渚古國的燦爛與輝煌!

第三展廳裡面展示的都是琮、璧、鉞等玉器,有半透明的,像冰糖;有純白無暇的,像大白兔奶糖;有黃色棕色花紋的,像虎皮蛋糕……精美絕倫,讓人目不暇接。

短暫的秋遊結束了,但一個個場景、一件件文物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良渚博物院之旅彷彿讓我穿越了時光隧道,我為五千年前中華文明的輝煌而驕傲!

山西博物院遊記 篇13

國小三年級作文 ,490字

星期天,風和日麗,我和同學們來到山西省博物院參觀。

剛下車,一座倒梯形的建築物映入眼簾。走進一看,建築物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牌匾,上面有六個金色的大字—山西博物院。

博物院的周圍種著許多樹,置身於這些樹叢中,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博物院大約藏有珍貴文物四十餘萬件,其中四千多件被分置在十二個展廳內向遊客展出。

由於時間不夠充裕,所以我們只參觀了其中四個重要展廳: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佛風遺韻。

如果讓我百裡挑一,從幾十萬件的文物中挑出一件,我一定會挑出鳥尊—山西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鳥尊,得名於它的外形,前半身為鳥,後半身為象,鳥身和象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鳥翅膀做大象的耳朵,象鼻子為鳥的尾巴,將二者合一。在鳥背上立著一隻小鳥,而這隻小鳥是鳥尊的蓋子,開啟蓋子,是鳥尊的口,通過這個口可以倒入液體。

鳥尊區別於其它的酒樽的地方,在於只有倒酒的入口,沒有出口,這是因為鳥尊是古代祭祀用的盛酒器,只需倒酒入尊,不能倒出酒。

鳥尊的設計之精妙,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這次博物院之旅,使我明白,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我所知道的微不足道。我以後要繼續學習歷史。

南京博物院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7字

暑假,我參觀了南京博物院,它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佔地13萬餘平方米。

走進大門,一幢氣勢巨集偉的中式建築就出現在眼前。左右各有4根紅柱,中間上方寫著金黃的“南京博物院”五個大字。這幢建築十分對稱,給人一種由內而外的嚴謹。登上門前的臺階,就能感受到南博獨特的古典氣息。我先去了歷史館,那裡有各種各樣的藏品,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至近代:編鐘、江豚形陶罐、青銅金銀立鳥幾何紋壺、金縷玉衣……不計其數。其中有十八件“鎮館之寶”,新石器時期的玉串飾,西漢的春秋金獸,清代的金觀音菩薩立像等等,十分精美,還有不少是國寶級文物呢。

接著,我走進奇妙的數字館,它把古代的名畫變得動起來了,還有與歷史相關的小遊戲。數字館分為實體館和網路虛擬館。實體館展現了中國古代文明,尤以江蘇為多。網路虛擬館則以網路為平臺,打造永不閉館的“網上博物館”。

而我最喜歡的是民國館。它還原了民國時期的市民生活。有火車站、郵政局、客棧……十分逼真,還可以自己動手製作陶罐呢!這裡充滿著濃濃的民國氣息,走進來就像穿越了一樣。我彷彿也變成了當時梳著麻花辮,穿著藍衣裳,揹著小書包的女學生,快樂地在南京城中穿梭,無憂無慮地過著生活。一會兒去郵局看看有沒有信,一會兒去書店看看新書,一會兒約上幾個夥伴去逛街。就像沉浸在夢中,久久不能忘卻。

走出南京博物院,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有驚歎,有喜愛,有嚮往……

參觀南京博物院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3字

春色滿園,鳥語花香,我們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春遊活動。陽光明媚的星期六,我揹著裝滿零食的書包來到了小桔燈作文,等待著出發。十點半左右,我們抵達了目的地—南京博物院。

走進大門,我們首先來到了歷史館,那裡有許多遠古時代的恐龍化石,然後我們來到了數字館,那裡有許多用現代科技來呈現歷史影像和冒險的小遊戲,隨後,我們又來到了藝術館,那裡有許多有名的藝術家畫的畫,做的工藝品……在這麼多的館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民國館。

走進民國館,首先看到的是一條民國時期的街道,天空中的月亮和許多閃閃發光的星星在如同披上黑布般的夜空中玩耍。街道上的每家商店的門頭上都掛著一盞紅彤彤的大燈籠真熱鬧啊!

民國館街道上,每個人都穿著那個時期的衣服。走在那裡,簡直就像穿越到了那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的人。民國館裡最吸引我的是那個交通銀行,因為交通銀行裡有許多的“錢”。我是一個貪錢的小女孩,嘻嘻!這就是我印象最深的—民國館。

下午,我們坐上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南京博物院不僅歷史氣息濃厚,還處處透露著歡樂的現代氣息。

秦始皇陵博物院參觀記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970字

提起兵馬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去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參觀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陵博物院。在這裡看到了我國古代人留給我們的藝術瑰寶,也感受到了古代人的聰明才智。現在,請大家跟隨我一起走進秦始皇陵博物院吧!

“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之一”,也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導遊阿姨繪聲繪色地說著,“主要是以戰車、戰馬、士兵組成”。我們不知不覺跟隨著導遊阿姨走到了黑金色的大門,在一條羊腸小道漫步著,我們一路走一路聊,據說我們所有的這條路的下面也是秦始皇的墓地,只是沒有人敢下去挖。忽然,一棵巨大的參天大樹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阿姨告訴我們,這棵樹是一棵柿子樹和棗樹的雜交樹,兩棵樹緊緊地纏繞在一起,據說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棵樹也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呢!我們聽後,都發出了一聲聲的驚呼聲。

大約走了10分鐘左右,我們來到了一號坑兵馬俑,這個坑非常的巨大,足足有幾十個足球場那麼大,坑裡站立著數以千計的士兵。每一個兵馬俑都神態各異,有的士兵手拿玉牌,戴著大官帽,一看就是個文官。有的手拿寶劍,身穿戰服,一看就是要上陣殺敵的武將。我驚歎古代的陶藝竟然可以這樣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導遊阿姨娓娓動聽的聲音再次響起:“一號坑主要就是看兵馬俑士兵的地方,也是人馬聚集最多的一個坑。”我們聽了連連點頭。“一號坑的東面排列著全身戰袍的士兵俑210人,其餘每排68人,組成了方陣的後衛……”阿姨繼續說道,在場的遊客無不聽得全神貫注,還不時拍手叫絕,讚歎秦人的偉大。

之後,我們從一號坑的後門走了出來,來到了二號坑。導遊阿姨告訴我們二號坑是曲尺形,主要是以騎馬士兵、戰車組成的特殊部隊。一共有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還有成千上萬的兵器,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最後,我們進入了佔地面積最小的三號坑,這個坑呈凹字形,從正面看好像一個小型指揮部,一共有兵馬俑68個,中間我還看到有一輛古代高階駟馬戰車,裡面的士兵比較少,我覺得大概是一些軍官在指揮作戰吧!這個坑裡的兵馬俑是現在唯一沒有被大火燒過,出土顏色比較豐富。

觀察結束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秦始皇陵博物院,燦爛炎熱的陽光又一次灑在我們身上,坐在出租車上,在石板路上顛簸,我心裡不禁佩服我們的前輩、祖先,在那個時候就能製作出這麼多兵馬俑。我想驕傲地對世界喊一聲:“我是一箇中國人!”

南京博物院遊記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4字

研學的第二天下午,我們將出發去第四站——南京博物館。

在車上,導遊老師向我們介紹說:“南京博物館又簡稱南博,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這座博物館佔地面積13萬餘平方米,共擁有各類藏品42萬餘件,館藏數量居中國前三。”

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走進南博,近距離地觀察那些文物。那裡面的文物可真多呀!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官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掘品。青銅、玉石、陶瓷、金銀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絲織剌繡、書畫、印璽、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

我們觀賞完了南博的上層,我們又順著樓梯來到了下一層,穿越到了民國時期的南京。我們一家商店、一家商店地看,有賣煙脂粉的,有賣糕點的,有賣首飾的,還有賣衣服的,都帶有古典氣息。

導遊老師先帶著我們走進了一個雜貨店,又去了別的店,每到一個店我們都買了不少的東西。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賣雨花石的商店,裡面的雨花石在水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誘惑著我們這些外地的遊客,可惜我們這些小學生只能撿便宜的買幾個當作紀念品,等我長大了,一定會買幾個大點雨花石收藏。

最後,我們還是滿載而歸地走出了南京博物館,但心中依戀之情卻久久不能平息。

參觀四川省博物院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92字

春節大假,媽媽帶我去家附近的四川省博物院參觀。

一走進博物院,就看見到處都掛著紅彤彤的燈籠,真是好喜慶啊!媽媽說博物院的標誌是四川兩個字上下結構組成的,就像古代的一個大鼎。進入博物院大廳,看見好多分割槽,有漢代陶石區、書畫區、陶瓷區、青銅器區、張大千書畫區等等,假期中來參觀的人真是絡繹不絕啊!

我們走進陶石區,居然誤打誤撞碰上了一個雕刻著各種花紋的石頭棺材,嚇得我半死,媽媽說:“古代的人就躺在裡面喔!”“可能李白也在裡面吧!”“這是四川漢代的石棺,李白可是唐朝人呢。”媽媽拍拍我的小腦袋。隨後我們又走進另一區,一進門就看見四個可愛的矮矮的小陶人。兩個在擊鼓,兩個在唱歌,有的擠眉弄眼,有的哈哈大笑,就像在舞臺上演出一樣。我仔細看了一眼解說牌,原來是“漢說唱俑”,古時的俳優諧戲表演,而演出者多是侏儒。媽媽說:“你看說唱俑笑嘻嘻的,但他們都是侏儒,其實是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呢。”唉,可憐的小人們!接著我們還參觀了張大千大風堂書畫區。各種繪畫書法形象生動,張大千的佛教畫非常精美傳神,我暗暗地說:“真不愧為一代大師啊!”

原來四川省博物院真是一個包羅永珍的世界啊,它不僅科普了我的歷史知識,而且開闊了我的眼界,我今後一定還會再去參觀的!

相約野生動物園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966字

這週三,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場讓我難以忘懷的春遊——遊覽杭州野生動物世界。

剛一下大巴,經過安檢的我們,就來乘坐動物園觀光小火車了。大家都很興奮,坐在車上東瞧瞧,西看看。雖然很多人都曾坐過這種小火車,但是這麼多同學集體乘坐“專車”的經歷可還是第一次。

“嗚嗚”,小火車開動了。第一站是野狼谷。“哇!好多狼,真壯觀!”我不由得睜大了眼睛。只見許多野狼悠閒地躺在一塊草坪上休息,偶爾也會吃幾塊飼養員扔的生肉,真懶呀!還沒等狼叫,我們這些“小狼們”就開始主動打起了招呼:“啊嗚,啊嗚,啊嗚!”“小狼,你好啊!”“小狼,過來呀。”野狼們聽到我們的呼喚,懶洋洋地抬起頭,看看我們,有的還朝我們走來。坐在裡面的同學連忙用力伸長脖子,想讓野狼看見自己,好似一隻只可愛的長頸鹿。在一陣陣“啊嗚、啊嗚”的招呼聲中,我們離開了野狼谷,前往金牛嶺。

“吱”,小火車停下了,讓我們可以盡情地參觀金牛嶺。“哞哞哞”,牛叫聲迴盪在整片山嶺。瞧,一頭黃色的公牛正站在一個高高的土堆上叫著。我與同學們吃驚地瞪大了眼睛,因為它的那對牛角實在是太長太尖了!它彷彿看懂了我們眼中的讚歎,叫得更神氣了。接下來,這頭牛“哞”一聲,我們也“哞”一聲,這頭牛“哞哞”兩聲,我們也“哞哞”兩聲。一聲高過一聲,好像在比誰叫的聲音大,誰也不服氣誰,好玩極了!講解員阿姨說:“牛角的力氣可是十分大哦,大家可不要去招惹他!”

小火車一路向前開,我們又看到了好多動物:黑熊、斑馬、老虎、獅子……每到一處,我們都像一隻只被放飛的小鳥,興奮不已。小火車之旅結束後,我們又陸續參觀了孔雀園、熊貓館、犀牛場,還玩了親子樂園的碰碰車,看了精彩的大象表演和動物狂歡表演,真是開心極了!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這次春遊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落下了帷幕。但這段開心的記憶,卻永遠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參觀山西省博物院有感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1125字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我們山西不僅歷史文化非常悠久,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有許多名人、名篇和遠古傳說都源自於山西,更重要的是山西還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所以,我懷著對歷史文化的渴求來到了山西省博物館參觀學習。

一走進博物館,到處人山人海,但卻異常安靜,也許是因為博物館的氛圍讓人敬仰,大家都想到這裡瞭解一下山西曆史發展的程序吧。

我們先來到了“文明搖籃”展廳,這裡主要展示了遠古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這裡,我知道了遠古人類最先是使用磨尖的木棒到河裡去捕魚,吃生冷的食物,後來他們才學會用火把食物烤著吃,做保暖的衣物禦寒。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晉國霸業”“佛風遺韻”“戲曲故鄉”等展廳,參觀了許多古代的器具、習俗,我的眼球都被吸引住了,真是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一路觀賞,一路讚歎,我不禁產生了疑問:以前的人們用什麼來買東西呢,他們的錢幣長什麼樣子呢?帶著這些疑問走進了“方圓世界”,走近一看:牆上貼滿了“方足”布幣和圓形的銅幣。

原來古人的錢幣就是這樣的。一圈下來,我知道了中國古代貨幣以金屬鑄幣為主,產生於夏商,始終於清末。其中戰國時韓、趙、魏貨幣最具有地方特色,東周“方足布”“無終”“三孔布”均為海內孤品。數千年連綿不斷,並影響到鄰國,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東方貨幣體系,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重金屬變成了輕盈的紙幣。

我不禁又產生了疑問:如果做生意的人每天帶著很多紙幣,萬一路上被搶劫了怎麼辦?

這時就出現了各種票號,也就是銀行前身。每個票號都有自己的標誌,避免收到假幣,或是對錯貨幣。中國第一家而且最大的票號,就是平遙的“日升昌”票號,在全國就有51家分號,遍佈30個城市,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

五千年中國歷史看山西。

明清兩代可謂是山西人最為活躍的時代,晉商在明清五百年間將中國古代金融業做到了真正的"匯通天下"。從貨幣的起源和發展、“日升昌”票號的繁榮與衰敗這一歷史過程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

走出博物館後,博物館裡的所有陳列物,猶如過山車一般在我的腦海中盤旋。

我終於明白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真正含義!我為自己是一個山西人而感到驕傲!

如果你要想了解一個省市的文化,那就先從它的博物館看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