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渴望生活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89字

天上的星星常燦爛,常安寧,卻不曾想它也是一塊石頭,一塊能發光的石頭。

《渴望生活》是美國作家歐文斯通二十六歲時的作品,講述的是畫家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一生。作者彷彿把梵高寫成了一顆太陽,把他的晨曦、正耀和最後的日落,都極其細膩地刻畫展現。

梵高的一生是極其曲折鬱苦的,他渴望愛情的滋養,但卻又一次次沉進拒絕的深沼。他瘋狂地往畫布上塗抹著顏料,可他的畫作卻總被擱置在最黑暗的角落,堆積起一層灰暗的塵土。他是一團無比熾熱的希望之火,卻被冰冷的現實河水漸漸澆滅。

但放眼今日,“梵高”這個詞彙已成為了藝術界的代名詞,他的畫作被競拍到上百萬美元,無數人仰慕他,喜歡他,痴迷他。儘管他沒有等到萬人景仰的狂熱,但他確已成為了他所描繪的那一幅《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如神一般令人震驚、痴狂,無法觸及。

現在這個世界的我們,也是循著這般的規律而進的,沒有一種人生會永遠低平如砥,也沒有一種人生會處於高蕩的天空而永不墜落。我們總在奮力往上攀爬,然後收穫山腳肥沃青蔥的草地。只要我們奮鬥了,努力過,為之交瘁,也為之痛苦了,總會得到我們想要的,即使需要漫長的等待時間。

所以,這世上,有些人生來是星星,而有些人卻是石頭,你不必因為你是一塊石頭而感到悲哀。我們也許不會成為梵高,但我們與梵高一樣,都是石頭,只要你如書名一般“渴望生活”,你這塊石頭就會成為一顆星星,照亮許多人前行的方向。

《笨狼的學校生活》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78字

笨狼,是一隻很笨的狼,笨得很可愛,《笨狼的學校生活》這本書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可還是覺得很有趣。看,封面上的就是笨狼,鵝太太正在給他出算數題,可是兩道算數題他都算不出,可是你們知道嗎,只要給他吃他喜歡吃的食物,他就能算出算術題,是不是笨得很可愛?當然,書裡還有許多個讓人覺得很可笑的故事。

這本書共有20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最後一個故事《最棒的學生》,故事講的是一個假期快結束了,一天音樂課上,鵝太太拉起了小提琴,拉出了動聽的歌曲,聽了樂曲,聰明兔想到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在野外看月亮,貓小花想到了在草叢裡翩翩起舞的蝴蝶,而笨狼卻覺得鵝太太鋸了一節課也沒據出來什麼,一定是這把鋸子有問題,所以他決定要帶一把斧子來給鵝太太用。第二節課是舞蹈課,眼鏡蛇小姐在跳舞,笨狼卻覺得眼鏡蛇小姐一定是吃壞了肚子所以在地上打滾;鵝太太跳了一段芭蕾舞《天鵝之死》,笨狼看鵝太太踮著腳尖,笨狼又以為鵝太太的腳跟受傷了,所以就請來了校醫,大家對他簡直無話可說。

鵝太太要求學期末每個人都要進行樂曲表演,笨狼選擇了薩克斯,可是笨狼沒想到,棕小熊又跟他搗亂,他把肥皂切碎了放進了笨狼的薩克斯裡面。表演開始了,笨狼最後一個上場,他什麼都沒有吹出來,就吹出了一個個五顏六色的泡泡,觀眾席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笨狼越吹越自信,越吹越勇敢,得到了全場最高分,成了最棒的學生。

笨狼身上的故事很多很多,我覺得他有時真的是很笨,但他對人十分熱心,樂意幫助別人,又很善良,沒有一點壞心眼,所以我還是很喜歡他。如果身邊也有這樣的小夥伴,我也願意和他做朋友,和這樣的夥伴做朋友,生活一定會多很多樂趣。

這就是生活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03字

勇於挑戰,成就自我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書桌上,我隨手翻開《閱讀年選》的一篇短文—《這就是生活》。

短文寫的是膽小的安德魯克服心魔參加演講競賽。起先,她忐忑不安地走上了臺。和觀眾們聊著天,眨眼間,一件困難的事就完成了。事後,她慨嘆道:上臺後緊張的心情就拋在了腦後,原來這就是生活。

古今中外,幾乎有成就的人都要勇於在大庭廣眾下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一步就是通過演講讓大家認識自己。有沒有是一個人龜縮在自己的王國裡而功成名就的呢?顯然,沒有。讀完《這就是生活》一文,我聯想到老師對我的讚語:能大膽表達,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其實原來的我總是蜷縮在自己的一隅,是競選班幹部開啟了我接受挑戰的大門。

“同學們,這次通過個人演講,民主投票來選出新學期的班幹部。”老師輕鬆自如地說。那是金秋九月,新學期的開始,老師一改以往的作風—競選班幹部。

演講?我最害怕公開發言了,這可怎麼辦?我的腦海裡閃過不參加的念頭。心有不甘的我鬼使神差地上了網,開始查詢寫演講稿的資料。一個小時後終於寫好了演講稿,這對我來說手到擒來。但想到第二天當眾亮相,我的心開始“怦怦”直跳,多希望來一場暴風雪,把全部道路封鎖,就不用面臨該死的演講。

天不遂人願,第二天的競選活動如約而至。我坐在椅子上,雙手顫抖,不安地聆聽著其他選手的演講。天使和惡魔出現在我的腦海,惡魔說:“既然你一百個不願意,就退賽吧!”天使卻耐心地勸我:“你不萬不能退賽,要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不要退縮!”

我被天使的一番誠心打動了,終於拋棄雜念,鼓足勇氣,走上講臺,有聲有色地為大家講述自己為班級服務的決心。演講完畢,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師同學紛紛稱讚我。一瞬間,我突然發現當眾演講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原來,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哈哈,熱愛生活,勇於挑戰,成就不一樣的自我,感受生活的美妙。請記住,這是我和安德魯贈給你的箴言。

《熱愛簡樸的生活》讀後感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790字

當我合上《真善美伴我行》,我的手已經微微發顫。這本書帶著我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我們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崇高品德,那一個個小故事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讓我感慨萬分!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叫《熱愛簡樸的生活》,講的是中國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爺爺的故事。袁隆平爺爺獲得過中國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那時他已經身價過億了,但他的生活卻及其簡樸,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西裝。為了領獎,他的同事們好說歹說、軟磨硬泡,袁隆平爺爺才買了一件800元的打折西裝。以後,他參加重大會議都穿這件西裝。

這個故事讓我很有感觸:一個身價過億的人生活卻是如此簡單,他把心思全花在為人民服務上了。看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大伯伯。

他叫杜萬立,是我爸爸的高中同學,現在經營著一家大型的服裝公司,事業非常成功,按理他應該開著豪車,一身光鮮。可是第一次見到他,卻讓我大跌眼鏡。他穿著一身極其普通的T恤,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穿了一雙布鞋。這種布鞋,似乎只有老爺爺才會穿,這讓他在一群同學堆裡顯得十分“落魄”。從他們的交談中,我也瞭解到,萬立叔叔平時吃得也很簡單,基本就在公司的食堂裡吃職工餐,一個人的時候一包方便麵也能解決。這跟我印象中大老闆的生活差距太大了。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萬立叔叔就是傳說中的“葛朗臺”、“守財奴”?

在一次與爸爸媽媽的交談中,我才知道,萬立叔叔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樣。聽爸爸說,萬立叔叔除了經營著自己的公司,還擔任著村裡的書記一職。每逢過年過節,他總是用自己的錢給村裡的老人發福利:夏天發飲料,冬天發棉被;中秋節發月餅,春節時發紅包。這些都是萬立叔叔自己掏的腰包。我想,這麼多錢,如果花在自己身上,都可以環遊全世界了。這讓我對這個看上去其貌不揚的叔叔肅然起敬。

原以為偉人離我們很遠,其實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我立志也要做這樣的人,做一個簡單的人,做一個能給別人帶去幸福的人。

詩意的生活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04字

又是一個燈火獨明的的夜。

我失意地放開手中的筆,任由它滾下桌去。而當我做閱讀段看到《詩意的生活》這個題目時,我不禁嗤聲一笑,哼哼!繁雜的課業早已將我幻想中的詩意湮滅,哪裡還尋得來什麼“詩意的生活”?無非是說笑罷了。

我只好硬著頭皮讀下去。“詩意的生活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尋找的,而是這樣一種能力—身處瑣碎的日常事物卻不被日常事物所淹滅。”讀到這,我的心似乎被什麼東西牢牢攫住。原來所謂詩意,並不是只取決於外界環境的種種,而是一種能力,一種能從平凡的日子裡找到美好的能力。

是啊,生活是多麼地需要詩意啊!

詩意,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窗櫺,衝破黑夜的禁錮時;在家雀兒三五成群,嘰嘰喳喳地向路人道著“早上好”時。

詩意,在傍晚殘留著一絲喧囂的斜陽,把歸家行人的影子拉得長長時;在放學途中,手舉紅燦燦的糖葫蘆的孩子,笑意盈盈地向母親唸叨學校裡的趣事時。

要學會忙裡偷閒,苦中作樂。詩意地生活或許就是在繁星點點時,仰頭望望那靜謐的天空;詩意地生活或許就是在歸家途中,停下來看看在餘暉中搖曳的狗尾巴草;詩意地生活或許就是在惆悵之餘,還記得和自己的梧桐說說話。

我想,只要我們願意,每個人都能有詩意地生活的能力。我們會在清晨的朝陽中發現詩意,我們會在盛夏的蟬鳴中感受詩意,我們會在桐葉飄飄中尋找詩意……

請從這一刻起,暫時地放下手中令人煩惱的事物吧!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棵樹都在等待著我們,請去詩意地生活吧!

山水間的生活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69字

大語文黑夜裡的燈塔》裡面有一篇豐子愷先生的文章,名字叫:《山水間的生活》。這篇文章是作者搬家去白馬湖去春暉中學任教時寫的,作者以一次坐火車時一位朋友說山水間的生活為緣起,發表了自己對山水生活的看法。

這篇文章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作者對“閉門造車“的看法,作者從打破舊規的角度肯定了“閉門造車”,閉門造車,雖不和外面的車軌相容,但這卻能突破車軌的限制,創新車輛。

由此,我想起了我打鼓課的老師曾經對我媽媽說的話,他說,他不願接受那些已在別的學校學過的學生,因為在別的學校學習過的學生,養成了一些固有的習慣,要是學一些新節奏,總是受這些舊習慣的制約,適應不了。

是呀,如果單純地沿襲舊規,不加改進,按老舊規矩一板一眼地辦事,就會像買履的鄭人那樣愚蠢,那樣可笑,更嚴重的是,世界也不會發展進步。可試想,當年電腦的發明者要是墨守成規,那麼他也不會有發明電腦的想法,現在我們就不能在螢幕前輕點滑鼠,開啟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了;要是當初沒有人能想到自己不用開車,汽車就能自動將你帶到你想去的地方,現在就沒有自動駕駛的一項項成就;要是當初沒有人能想到未來機器人能幫自己掃地,現在也就不會有小巧靈便,方便百姓的掃地機器人……

我覺得豐子愷先生肯定了“閉門造車”,就是肯定了創新,習大大曾說過:“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長遠發展的動力“,可見,創新在民族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怎樣才能創新呢?豐子愷先生告訴我們,要打破因襲,才能創新,但我認為,還有一點也是重要的,那就是知識的積累,只有知識豐富了,才能融會貫通、打破常規,進而創新。

梵高生活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71字

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裡的火熄滅掉,而是要讓它始終不斷地燃燒。

—梵高

梵高是荷蘭的印象派畫家。而《梵高生活》是中國的畫家,散文家豐子愷為他所作的傳記。在這本書中,作者以清新淡雅的筆調描繪了與眾不同的梵高。而書中精美的插圖也值得我們細細的品味,品味這非凡的藝術風情

梵高的藝術是燃燒的美麗。

在他苦短人生的37年中,創作了無數的藝術珍品。我的最愛,是他的《向日葵》這寥寥幾十朵向日葵,栩栩如生,各具情態。雖然僅僅是印刷品,也讓我感受到這令人心絃震盪的燦爛輝煌。展現出充滿陽光和希望的世界。這是許多的藝術愛好者臨摹的物件,但世界上應該沒有人能複製出它的進化和靈魂了。

在他精神接近崩潰的時候,神經錯亂的他用片割掉了自己的一隻耳朵。我認為他是想用這樣一種方式。我認為他是想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阻斷世俗的喧囂。亦或是讓自己更加清醒。之後他又為自己創作了一幅自畫像。其中掙扎不羈的線條與豪放狂熱的色塊。繽紛的色彩和著熱血,燃燒,燃燒,燃燒。燃燒成了一個連梵高自己都不認識的人。

在他預感到死神將降臨的時候,握著騙來的手槍,來到了郊區的麥田。

金色的麥田像一塊偌大的黃金,又想一抹寂靜的湖泊。太陽正掛在天上。溫暖的麥香縈繞在他身旁。偶爾,一陣風拂過,盪漾起陣陣漣漪。—一個舒適愜意的午後。

當他準備就緒之後,他扣動了扳機。

嘭—

槍聲在麥田中迴盪。同時,也熔鍊出了駭世之作—《烏鴉群飛的麥田》。

在他心中跳動的火焰,終於燃成了熊熊烈火—燃燒了他自己。

涅??過後,便是新生。

—後記

《笨狼的學校生活》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66字

《笨狼的學校生活》的主人公是笨狼。

笨狼住在森林鎮,森林鎮裡面有一所學校,笨狼就在那裡上學。笨狼在學校裡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熱鬧的外語課、井底之蛙、三個惹禍的漢字、鵝太太的自行車……

另我印象最深的是抹布上的洞這個故事,抹布上的洞,給我們講了,笨狼的學校,要搞大掃除,所以學校要求每人都要自帶衛生工具,笨狼他們班的班長要笨狼帶抹布,下午,笨狼用抹布抹乾淨課桌、椅子,正準備用清水洗一洗抹布時,笨狼發現抹布上有一塊破了一個大洞,笨狼急忙問他們老師,這是怎麼一回事,經過了,他們老師的一番話,讓我解開了這這個謎。

原來,抹布上的洞是被擦的過程上,被一點一點的磨掉的,棉紗就隋著水漂走了。

我看了這個故事後,挺羨慕他們的老師,因為他們的老師真的很有耐心,和他們一點一點的講,要是我你能上到他們的這個學校的話,那就高興的不得了了,而且,不僅上他們一樣的學校,而且還要上他們一個班,那樣就好了。

不過,世界上,是沒有這種學校的,是沒有他們的,因為,是我看的一本故事書上的,那本故事書是湯素蘭寫的,湯素蘭能寫出這麼美的故事,真令我敬佩。

有滋有味的貧窮生活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80字

讀了《有滋有味的貧窮生活》,我終於知道貧窮的生活為什麼有滋有味了。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我”與外婆的貧窮生活。因為大家都窮,許多人都吃不飽飯,所以外婆會把一些可以再食用的物品做成食物讓“我”吃,或者說把一些沒那麼值錢的東西告訴我是一種昂貴的食材:把螯蝦說成是龍蝦,把朋友送給我的用西瓜皮做的面具做成醃西瓜皮,把茶葉渣做成“茶葉香鬆”。她還把魚骨頭壓成粉當雞飼料餵給雞吃或者是把別人供奉給菩薩的水果撈上來給“我”吃。讓“我”免於飢餓,健康成長。

雖然“我”與外婆過的是貧窮生活,但是因為有了外婆善於把一些物品再次使用,或者外婆有把一些相似的物品用沒有惡意的謊言告訴“我”是另一件物品,“我”和外婆的親情更加濃厚,多了許多故事,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有意義。

比起“我”與外婆,我終於知道我們有多幸福,天天躺在空調房裡,玩著手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天天抱怨作業太多,寫不完,學習壓力太大了。天天被父母寵成小皇上、小公主,真是生在福中還不知福。

現在的抱怨聲越來越多,許多人都這不願意,那也不願意,抱怨上班、上學,抱怨食物太難吃了。但是抱怨又有什麼用?我們要學習文中的“我”與外婆,從不抱怨貧窮,而是非常樂觀地面對生活,加倍地去努力改變生活。

讀完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不能總去抱怨生活太難,而是要儘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生活。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505字

人生來就不是神仙,而是一個凡頭凡腦的凡人,因此也就有各種各樣的慾望和願望,美其名曰“渴望”。

“渴”的右半邊對於剛學寫字的我很複雜,我總覺得它的橫多的我數不清,豎也多得令我心煩。看著看著,我覺得那個又是橫又是豎的東西像是地球,有日也有深入地下的甜水。它好像是一個人在太陽下熱得到處找井——這是物質上的渴望。

不管是梵高或孔聖人,還是街邊的乞丐,都被錢困擾;梵高曾躺在狹小的房間裡,身旁堆著廢棄的顏料和沒人買的畫作,苦苦地等待堂兄提奧寄來的那100法郎。孔聖人為了賺錢養母,去為別人辦喪事。

街旁的乞丐光著腳丫,衣衫襤褸,苦著臉,蓬頭垢面,骨感的膝蓋放在凹凸不平的石板上,面前有個鐵碗和幾個子兒。

而“望”,則像一個逃亡的皇帝,在異國他鄉,穿著濺了泥土的龍袍,望著月亮,站在那片曾經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好像在感嘆物是人非,月依舊明,土依舊靜。他好像在說:“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一個亡國皇帝“望”的是什麼?望的是以前三春花開,後花園百花爭奇鬥豔,中秋月圓,在往日的歲月中,人生是多麼美好。又低頭望,只見一派淒涼,曾經金氣十足的堂堂大國皇帝,竟成了階下囚,生活在寡淡黑暗的軍中。他望的——是精神上的渴望。

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就是不停地體會各種味道,不停切換,厄運將臨,是說快樂切換成痛苦太突然;喜極而泣,是說緊張切換成興奮太突然;“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說愁緒太深太長,難以切換;“漫卷詩書喜欲狂”,是說快樂來得太突然,難以遏制。

周國平說“一個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個因色彩享樂的天才”,梵高!

他面對那些貧苦的礦工,不惜獻出僅有的50法郎,他像一個聖人一樣,降臨到貧民窟中,卻沒有資格同他們共患難——他出身於一個大家族,揹負著光宗耀祖的使命。

“我們梵高家的人都是這樣的正常,而且優秀……唯獨你……”

他確實是個因善良受苦的天使,因可憐、同情礦工們,卻又愛並尊重自己的親人們,使他在兩者之間難以遷就,讓他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與他們漸行漸遠,同梵高像個嬰兒一樣,手足無措。

在左右為難之際,前方來了一抹彩虹——是繪畫,是顏料!梵高將自己對窮人,對親人,對自然,對生活的同情、關愛、熱愛寫進了畫裡,他在田野中畫畫的時候,一定被雲朵和果樹的美麗打動著。他的被時間審判的才華,是天性。只不過人的世界後來給了他回報。

何為梵高?

生活。

是蒼涼深處,一定有春天降臨,悲愴之際,必有轉機。

是有軟肋,有熱愛的,有追求的。

是善有善報,幸福不會及時降臨,但遲早會,或是你未察覺。

是有好兄弟相伴,有前方的曲折,而不是一覽無餘。

梵高渴望的是自己藝術上的成就,他為藝術而生。他畫的《向日葵》又能看出什麼?嚮往著光明,嚮往著大同社會,陽光普照,歲月靜好,禿鷹依舊追逐著地上的野兔,獅子依舊是草原的王,梵高依舊在繁華的巴黎,找一處沒人的小草地,看著陽光、禿鷹、野兔、獅子……

如果你渴望得到某種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於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你就從未擁有過它。

生活中,無所謂擁不擁有,而是渴不渴望。

《撒哈拉沙漠求生記》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30字

暑假裡,我看了一本書—《撒哈拉沙漠求生記》。

本書主要講了:列奧一行人前往撒哈拉沙漠進行體驗,在途中遇到致命的沙塵暴,最終把他們困在了沙漠裡。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到處都藏著危險,但是列奧一行人靠自己的生存意識,最終走出了沙漠。

我最喜歡的片斷是列奧他們向飛機求救。列奧一行人找到了綠洲後,在原地過了兩天兩夜,第三天,他們繼續前進,走了一段路程後,他們看見了一架帶有“SAR”的搜尋救援機,就在原地做起了身體訊號,誰知道飛機快要降落時,列奧做了一個擺手的動作,這個擺手的動作讓救援機飛走了,因為它的意思是“我們沒事”。

這本書的主角列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性格:單純無知、膽小。特長:假裝睡覺去抱寶蘿。知識水平:經過幾次探險,生存知識有所長進。

我好羨慕列奧有一個對他這麼好的叔叔,能陪他去探險,而我只能陪爸爸媽媽逛街、逛超市;列奧可以在探險中瞭解更多的科學知識,而我只能浸泡在書海里;他可以與野獸拼搏,我只可以和貓貓狗狗玩耍;他可以……

其實我也想去探險,只是家裡人總怕我受到一絲絲的傷害,有些事我很想做,可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不讓我去做,都快把我教養成“小王子”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可能將來一遇到什麼挫折就會大哭、大鬧,不敢去面對。

我覺得我們應該像列奧一樣掌握一些生存知識。他敢闖冰河、無人島、沙漠和亞馬遜,不是說我們要學他一樣去闖這些地方,而是要學他敢闖的精神和勇氣。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每一個孩子都經歷過絕境,但是他們可能都有渴望絕境逢生的夢想,可能有與生俱來的樂觀精神和實踐的勇氣。讀完這本書以後,我知道了:人,都要學會獨立,遇到挫折要敢於重新面對,這樣,才算是真真正正的人。

讓我們學會獨立,在能承受挫折的世界裡茁壯成長吧!

傾聽生命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617字

在我看來,生命就是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這中間還有意外、疾病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生命是無法自主掌控的。可自從讀了《傾聽生命》這本書後,我的看法完全改變了。

書中開篇第一個故事,說的是一隻蜜蜂先後兩次被踩入沙土中,竟然還從沙土裡爬出來,一次又一次的用腳捋自己受傷的翅膀,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重新飛起來,最後終於飛起來了。蜜蜂的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和超強的自信心,讓踩他的人震驚了,他感到了它強大的生命力,併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

書中的另一個故事:一個剛出生就一直處於昏迷狀態的嬰兒,醫生們都束手無策。悲痛的母親來到嬰兒身邊,用手一下一下撫摸他的小腳丫,一下一下撫摸他柔弱的身體,這時,他竟然第一次睜開了小眼睛,母親與他痴痴地、久久地對視著,漸漸地,他的情況一天一天好轉,直到第十二天平安出院。連醫生們都說這是個奇蹟,創造這個奇蹟的,就是母親發自內心的愛。

書中還寫了一個共產黨員在國民黨的酷刑下,失去了舌頭,成了一個啞巴,在一次沙漠行軍中,卻以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幾十號人的生命。原來他看到一個曾裝劇毒藥水的空壺被大家當做水壺了,他看懂壺上的英文,只要喝了這個壺裝的水就必死無疑,因此,他一口氣搶喝了一整壺的水。他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他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人間的大愛。

生命是什麼?蜜蜂用堅強的意志獲得了重生,母親用真愛喚醒了新的生命,共產黨員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別人的生命。生命就是一個奇蹟,堅強的意志可以延續這個奇蹟,無私的愛可以創造奇蹟。

傾聽生命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752字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傾聽生命》這本書,當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我心裡便有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生命能用來傾聽嗎?於是,我帶著問題來到了書中,哦,原來,這本書講述了許多關於生命的小故事,它讓我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一個人的品質卻可以是永恆的。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天使的字條》這個故事,它主要講了一位美國俄亥俄州的小女孩埃蓮娜德塞裡奇在過6歲生日之前,不幸被診斷出患有腦癌,醫生說,埃蓮娜最多還能活135天,不到半年的時間。但是她堅強地同病魔抗爭了9個月後,才不幸去世。埃蓮娜去世後,她的父母卻意外地在家中的角落裡不斷地發現小字條,目前,父母找到的字條足以裝滿整整三個紙盒了。這些小字條,無一例外地署名為埃蓮娜,或畫或寫,開頭都寫著“ILOVEYOU”(我愛你們)。歪斜的筆畫和不成比例的線條,明顯是埃蓮娜在一天天地失去視覺、雙手開始麻痺後,用生命寫成的。

讀完這個故事,我被深深震撼了。這是一個多麼堅強,多麼渴望生命的孩子啊!的確,人的生命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儘自己所能,堅強地活下去,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就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讓生命留下永久的遺憾。現在,有些學生因為學習的壓力,就跳樓自殺,他們這是懦弱的表現,他們把生命看得太輕了。要知道,他們這種草率的決定,會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帶來多大的痛苦啊!

錢沒了可以再賺,考試考砸了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不能拿生命開玩笑,而要好好珍惜,如果你瀕臨絕望的時候,那就想想那些面臨死亡,但仍渴望生命、渴望奇蹟出現的病人吧,或許,你就會放下許多,變得豁然開朗。

生命是美好的,巴爾蒙特曾說過:“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太陽,和蔚藍色的原野……”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識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珍愛自己的生命,並且學會傾聽自己的生命,健康的成長吧!

傾聽生命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848字

自然的色彩在於它創造了生命,於是生命之歌的譜曲便開始一點點的奏出,生命之花永恆的綻放。

—題記

自然是可愛的,富有生機的,它有四季如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活因為有了它們才有歡笑,每一天都過得十分滿足。

春天,當春姑娘叫醒了大地,用甘甜的乳汁滋潤了這個世界,大地悄悄地甦醒,小草綠了,花兒開了。這難道不是生命成長嗎?春天我們要去郊遊,要去傾聽春季生命的成長!

夏天,當那煩躁的知了聲,傳入到你的耳朵裡。那時,夏天便無聲無息的向你走來,你要學會怎樣傾聽,你是否還是像兒童時那樣捉知了,下河洗澡,你是否真正的去了解大自然的夏天,你是否真正的去傾聽大自然。

秋天,隨著小雨沙沙那綿綿不絕下個不停,你是否感覺到秋天的來臨,一陣狂風颳過,落葉翩翩起舞,時上時下,蒲公英滿天飛,這些都是生命在呼喚著你,生命帶來的是一種無聲無息的聲音,但這種聲音需要你去認真的傾聽,傾聽它的煩惱和苦處。

冬天,霧氣籠罩。但這擋不住冬天的到來,冬天雖淒冷,寒意十足,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富於它的生命活力。當雪花漫天飛舞,把這個世界變成銀裝時你是否讚歎自然的美麗,當那松竹昂然挺立的時候,你是否去傾聽它剛強的意志,你是否傾聽冬天中的生命,你是否傾聽它們的聲音。

不論春夏秋冬有多麼美麗,但它們的生機是永恆的,春天有“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生命活力,夏天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燦爛,秋天有“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嘶”的衰弱,冬天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淒涼,四季如歌在譜寫它的生命之歌。

生命再怎麼旺盛,都有它的衰敗,但它們都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這些都是它給我們的聲音。生命只是一種無聲無息的聲音,默默的在那裡譜奏,需要你去傾聽它們。

生命是寶貴的,它只有一次,但只有這一次,我們是否能將它綻放。生命雖無止境,但阻擋不了自然的新陳代謝。朋友,生命是需要你去傾聽的,是需要呵護的,所以就讓我們為生命的壯舉,譜寫出輝煌的明天。

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傾聽生命吧!

徐悲鴻生平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76字

他,出生在江蘇宜興屺亭,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他就是徐悲鴻。

我們都很敬佩他,因為他在美術方面有著巨大的成就,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我們敬佩他。因為他擁有高超的畫技與天賦。但又有誰去深究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俗話說的好,成功都是努力的回報。徐悲鴻也不例外。他早年出生在江蘇宜興的一個貧困家庭,跟隨父親徐達章四處流浪。但他父親是個私塾老師,徐悲鴻也就耳濡目染,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愛上了詩文畫畫。在艱難的生活面前,他沒有絲毫放棄,而是更加痴迷於畫畫。

徐悲鴻一生經歷了無數坎坷,無數風雨,無數磨難。但他沒有放棄繪畫。走南闖北,時時刻刻都拿著畫筆。他在幼年就立下了志向?—發揚中國美術,將中西方藝術融為一體,並未了這個目標而努力。

他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抗戰以來,他四處遊走,當日本鬼子的槍指著他時,他也不屈服。當日本鬼子給她好處讓其為他們服務時,徐悲鴻也沒有被誘惑。他還賣掉自己珍藏的畫來支援中國軍隊。是一個愛國人士。

他擁有這頑強的意志,完成了舉世明篇---《巴山汲水》,《愚公移山》等篇幅鉅著。每一張都十分精美刻畫的人物栩栩如生,給人一種力量,一種鼓舞。他最擅長畫馬,他畫的馬給人典範。為我國美術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一生很不平凡,值得我們懷念,但我們所懷念他的不能僅僅是因為他的成功,他的舉世名畫,我們還應該記住他的精神—他勇往直前,不為苦難而沉淪。他刻苦求學,願為藝術事業嘔心瀝血。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願為培養人才孜孜不倦。

他—徐悲鴻,不僅僅是我們美術事業的領導者,更是我們精神世界的榜樣!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644字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至今我都沒有真正讀懂“勤”、“苦”的真正含義。我自詡聰明絕頂,任何老師講的東西,只需稍稍意會就能學透,於是乎,對學習很不用心,幸遇幾位良師,成績才沒有下滑。但當我讀了《送東陽馬生序》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了。

宋濂,明朝著名詩文家、政治家,官至宰相。年幼時家境貧寒,但勤勉苦學,終成一代文豪。是勤奮、是信念、是執著成就了他。

宋濂“幼時即嗜學,”但“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只得“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且“計日以還”。當讀到“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依舊“弗之怠”時,我被他的勤奮和執著而震撼了。想想自己的境況,較之宋公好上不止百倍,可面對學習,就是惰性十足,怕苦,下不了決心。因而學業平平,所得知識就十分有限。

成年後的宋濂外出求學,那求學的艱苦,更是不可想象—老師態度的嚴厲,路途遙遠,環境惡劣,在校生活的粗劣,都沒有讓他放棄刻苦求學的念頭。即使在與同舍生天壤之別的條件對比中,他“略無慕豔意”,依然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以“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聊以自我安慰。他憑藉著自己的勤苦專一,百折不撓,開創了自己的美好未來,實現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轉折。這不正應驗了“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嗎?

捧讀在手,反覆品味,書中的字字句句,每個細節,無不撞擊著我的心扉,使我倍感羞愧,無地自容。宋濂能在物質條件極度困窘,無師諮詢的艱苦條件下頑強成才,身處條件優越的今天的我們,是不是該考慮考慮自己的未來呢?

放大鏡和望遠鏡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699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放大鏡和望遠鏡》。這個故事給了我一些有益的啟迪,也教給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許偉的老師威爾森教授是一個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他對任何人都非常好,甚至好得有些過頭。有一次,一個年輕同事和威爾森教授因為學術問題吵了起來,他又喊又叫,還摔門而出,但威爾森教授居然一點都不生氣。

威爾森教授對自己要求非常嚴謹認真,從不原諒自己犯的任何差錯。許偉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在許偉的要求下,威爾森教授給他解答了從不對別人發火的原因。威爾森教授說:“那個年輕老師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對待工作很認真。如果我用放大鏡看他,那麼對方就顯得一無是處,我就看不到一點美好的東西了。所以,我把放大鏡留給自己,多發現自己的不足;而把望遠鏡留給別人,始終都能欣賞到別人的優點。”威爾森教授說得多好啊!我們都應該學習威爾森教授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格的精神。中國有句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缺點,如果一個人斤斤計較,不能容忍他人的缺點,就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對於朋友,我們要用望遠鏡去看,多看優點與長處,忽視缺點;對於自己,要用放大鏡去看,看清自己的缺點,不要姑息,並虛心請教他人,把毛病改掉,才會有進步。

讀了這篇文章,我決心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像威爾森教授學習,多看別人的優點,吸取他人的經驗,借鑑好的學習方法,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和朋友之間發生不愉快後,多找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改正它,再主動與朋友和好如初。

放大鏡和望遠鏡都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讓我們拿起放大鏡看自己,拿起望遠鏡看別人,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人與人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和諧、更親密。

平分生命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471字

今天,我讀了文章《平分生命》,讀後,我的淚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在男孩十歲的大腦中,他認為輸血會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在那一瞬間,男孩所作出的決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並下定了死亡的決心。”男孩為了妹妹下定了死亡的決心,從這裡,男孩對妹妹的愛已經一目瞭然,他們的兄妹情緩緩滲入我的心靈深處。

男孩知道自己不會死之後,還想把自己一半的生命給妹妹,讓妹妹好好活下去。對於平常人來說,肯定要讓自己活下去,男孩卻想讓妹妹堅強地活下去,男孩對妹妹的親情無私地流露出來。再想想,如果我抽血,會緊張,會害怕,甚至會鬧著不肯抽血。而男孩抽血時,只是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這十歲的男孩堅強、勇敢,用這世間最美麗的微笑為妹妹點燃了生的希望,猶如冬日裡一束溫暖的陽光,溫暖著所有的人。抽血後,男孩高興的不是自己不會死,能長壽,而是他可以跟妹妹平分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親情力量啊!

羅曼羅蘭說過:真正有愛的人沒有什麼愛得多愛得少的,他是把自己整個人都給他所愛的人。我在想,我會付出愛心,幫助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儘量讓別人和我一起分享快樂!

《平方生命》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838字

生命是有限的,而且僅僅只擁有一次。但是今天,我讀了《平分生命》這篇文章,才讓我知道,愛比生命更美好、更重要。

有一個破碎了的家庭,只有一個男孩和女孩,他們相依為命。但是妹妹不幸患上重病,醫院雖然免除了手術費,但仍然需要支付昂貴的輸血費,為了不付輸血費,哥哥毫不猶豫地決定輸自己一半的血給妹妹,平分生命。哥哥的決定震驚了整個醫院。

其實,你可能覺得輸血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卻可以體現出一個人高尚的品質,我在看《今日說法》、《法制進行時》等節目時,都在說什麼兄弟間、姐妹間因房產爭奪鬧得兩不相和,甚至還有因為房產證而打人、殺人!

如果讓那些人跟這個男孩比較,真有天壤之別,如果他們當中能有幾個像這個男孩一樣,擁有一顆能夠包容他人、善良、天真、純潔的心,那麼也就沒有這些不應該發生的事情了。

生命是珍貴的,沒有誰會願意犧牲自己去救別人的生命,但這個男孩卻出人意料,願意充滿愛心去救人(妹妹)。

扶摔倒的老奶奶起來,有多少人認為是碰‘瓷’的,等老奶奶自己站起來,不理不睬。但那些人真正想過了沒有,如果你是認認真真、全心全意地去扶,會有老奶奶再怪你嗎?

事情發生在星期日的下午,在小區裡面,一位70多歲古稀老人摔倒在地上,站起來了多次,但每次都摔倒了,觀看的人越來越多,議論紛紛,但卻始終沒有人去扶老奶奶站起來,吵鬧聲、喧譁聲越來越多,把他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团團轉。到底是扶,還是不扶。這時,走來了一個黑白髮相間的中年男子,神情嚴肅,他一手扶助老奶奶的右臂,一手拉起老奶奶的左手,慢慢地扶起了老奶奶,老奶奶正要開口道謝,中年男子就立即輕聲附和道:“不用謝”。這時,人群中發出不少的嘖嘖聲。

“那個中年男子真幸運,遇到了一個不碰‘瓷’的老太婆。”

“那個中年男子肯定是和那個老太婆串連起來讓我們好表揚那個中年男子。”

……

那位老奶奶不管他們怎麼說,一屑不顧地走開了。

是啊!去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吧!去體驗生命的意義和真諦吧!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心,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

《感恩節的先生們》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046字

《感恩節的先生們》由歐?亨利所著。歐?亨利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他的小說結局常常出人意料、令人吃驚。這本《感恩節的先生們》也不例外。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流浪漢皮特與一位老先生在感恩節發生的故事。這兩個人有一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皮特都會坐在長椅上等待老先生的到來。而老先生每次都會赴約,並請他吃一頓豐盛的飯菜。這個約定持續了九年之久,只是到了第十個年頭,皮特在半路上被請進一座大宅子並飽餐一頓。原來宅子的主人有人有一個奇怪的規矩,在感恩節正午請一位飢餓的路人大快朵頤一番。而飽食過後的皮特想起了與老先生的約定,但他還是赴了約。為了不讓老先生失望,皮特艱難地吃完了所有食物。最終,皮特由於吃的太撐而被送進了醫院。令人詫異的是,老先生也同樣被送進了醫院,只不過結果恰恰與皮特相反,他是餓暈的。

我認為這位老先生是一個很有誠信、很善良且有一顆慈善的心的人。他能在每年感恩節都請皮特吃飯且從不爽約,而且在第十個感恩節,他寧願自己餓得皮包骨頭,還用自己身上僅剩的一點錢去請皮特吃飯。老先生這種令人欽佩的慈善不僅是每年的一頓飯,更是為了慈善能夠犧牲自己的某些物質資源的心。慈善重得不是你去用何行為來表達“慈善”二字,而是你有一顆慈善的心。老先生一生煢煢孑立,但是他一直都想把這顆慈善的心傳承下去,可見他對擁有一顆慈善的心是有多麼重視。這位老先生把“慈善”發揮得淋漓盡致,也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老先生不僅有一顆慈善的心,更有誠信。他完全可以把請皮特吃飯的錢留著自己用,但在金錢與誠信這道二選一的選擇題上,他選擇了誠信。他寧可自己捱餓也不願違背自己的諾言。多少人拜倒在金錢的“石榴裙”下,卻忘記了做人要“言而有信”這個最基本的道理。金錢能帶給你物質的享受,但誠信卻能帶給你一種心安理得。一個人即使再有錢,但失了誠信這些錢又如何?在我看來,誠信比金錢更重要,因為誠信是一種最基本的道德品質。

比起老先生的慈善與誠信,皮特則體現了一位紳士的風度。儘管他從宅子裡出來已經吃得很撐,可他還是勉強吃完了老先生為他點的食物,為的只是不讓老先生失望。其實他完全可以拒絕老先生的邀請,但當他看到老先生因為助人而感到快樂的那雙明亮的眼睛時,便強忍著,假裝狼吞虎嚥般地吃完了。皮特雖為流浪漢,可他這種為了“成全”別人而嚥下自己的苦楚的風度,實在可以被稱為一名“紳士”。

其實紳士的稱呼不應只是對那些彬彬有禮,舉止優雅的達官貴人,更應對那些同樣具備這些風度但或許只是普通百姓的人,哪怕他是一位流浪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