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與葉相關作文20篇

根與葉 篇1

國一作文 ,616字

暗夜,瑟瑟秋風敲打我窗,夢中思索著根與葉的關係,落葉歸根的道理人皆懂之。葉終究會落,而尋根之路總漫長而又艱辛。

幾聲鐘響打破夜的黑暗,打斷了我的思索,開啟第二屆根親節,走在馬路上,黎明的霞光在皎潔的月光下氾濫著。驀然回首霞光處,一聯忽現,聯中道:昔日唐人開漳去,今朝固始尋根來。

溯源歷史,千年前固始人曾四次南下,開漳建閩,迄今為止,臺灣100個大姓中有64個來源於固始,這強有力的說明了固始縣是閩臺祖地、唐人故里。

憶昔追今,千年前先輩們在千里之外撒下的種子,在千年文化的積澱中萌芽、生長,千年後已枝繁葉茂,卻唯根難尋。但往日不同今時,諸多歷史材料證明,閩臺就是固始人發展起來的,陳政、陳元光開漳,施琅、鄭成功復臺,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證明豫閩一家,固始一脈。

路漫漫其修遠兮,召將上下而求索,這一句楚辭不僅明確了屈原的堅韌,在尋親之路上也不乏此例。我們尋親歷艱難,他們尋根磨難。尋親尋根手牽手,艱難困苦都敢走。一樣的血,一樣的種,一樣的迫切,一樣的追尋,一樣的……

祭祖儀式上,各路人馬紛至沓來。祭祖臺上的祭祖碑直插雲霄,既有上天之豪氣,更有過山之氣勢,這碑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緬懷,也是我們根親節的證明,千年之情集碑於一身。觀之,如讀史。

這根親節促進了友誼,更推動了經濟,兩岸精英磋商會談,不少企業投資固始,這一來,為固始的發展提供了更強勁的動力,事業愈蓬勃,根葉愈蓬勃。

根連葉,葉思根,根愛葉,葉尋根,落葉無聲,歸根有情。

花與根與葉 篇2

國三作文 ,854字

媽媽買回兩個風信子,準確的說,是兩塊深紫色的“洋蔥頭”,把“洋蔥頭”放在裝滿水的形似敞底漏斗的玻璃瓶內,根部正好浸泡在水中,“洋蔥頭”露在瓶口外,模樣不甚可愛卻讓人對它的未來浮想聯翩。一瓶放在家裡,一瓶放在我上學住的出租屋,使我放學後無論身居何處,都能見證到它們的成長,而這花與根與葉的結果,終是令人訝異不已。

看,那粉紅可人,嬌小可愛的風信子開花了—三週後,出租屋內的“洋蔥頭”率先秀出了自己的靚麗身姿。幾位可人兒剛從嫩葉中探出,小心翼翼地湊成一簇,伸著自己峨眉般的花瓣,帶給我“忽如一夜春風來”的驚喜。可當我週末回到家裡再看另一個,卻是在瓶內生髮出了許多白色的根徑,像野草一般瘋長,有的已觸瓶底,露在瓶口外的“洋蔥頭”也是隻長葉未開花。同時令人詫異的是,已經率先開花的那瓶風信子的根徑只長了有大約一釐米長。這樣的差異激起了我的興致—不知把這兩瓶花交換一下位置它們的成長過程又會有何變化呢?想到就立即行動了,為自己這個試驗家的腦袋鼓掌。

被調換了生活環境的兩瓶花兒在幾周之後又有了新的變化,根系發達的風信子很快適應了出租屋的環境後,長勢甚好,綻放之意毫無遮攔。而根系並不發達卻率先開花的風信子到家裡後並沒有很快適應新的環境,因為提供營養的根徑不發達,導致生長基礎沒打牢,美麗的花兒也已經凋謝了,也不再發新葉,這個時候我看到它才開始為了生存又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生根抽葉上來。由此看來,還是根系發達的風信子才是最終的贏家啊。

不禁讓我感慨,如我們一般,在大環境中生存,為何不學做一個為將來更好的綻放打好基礎而先發達根系的風信子呢?先在困苦環境中磨練意志,以適應任何嚴苛的環境而更好的生存,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人。無論是成功的微笑還是失敗的淚水,它們最終都會轉化成讓你再探這個世界的經驗與勇氣。

學做一個低調紮實的人吧!表面的一時光鮮只是曇花一現,只有沉下心來從低調做人開始,用真正實力擊敗一切粉飾的華而不實的對手才能曠日持久。做一個踏實而務實、勤奮而低調的人,才能追求到永恆。

守住民族的根與魂 篇3

高一作文 ,1307字

又一個聖誕節臨近了,到處都可以看見綴滿飾物的聖誕樹、各式各樣的聖誕老人,聖誕節如一股旋風席捲了大街小巷,就連學校也無法倖免,校門口,五彩斑斕的聖誕賀卡比比皆是,同學們也早已談論起聖誕節出遊或送禮的話題。然而,就在一個多朋前,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卻無人問津。也許,每一位同學都能背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但重陽對於我們來說,似乎只是一個遙遠又陌生的名詞。

縱觀古今,歷代的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無數千古名篇。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文秀的“節分端午自誰方,萬古傳聞為屈原”、歐陽修的“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質樸而又浪漫,雅俗共賞。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們的傳統節日正是這根與魂的凝聚,每一個古老節日的背後,都蘊含著無比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一份份美好動人的情感、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傳奇、一個個亙古不變的情結,一種種支援著中華民族脊樑的精神,被一代代中國人不斷傳承、光大,進而又揉進中國千年的文化脈膊中。可如今,我們的民族文化卻被漸漸淡忘。中秋的月亮再明亮也不如聖誕的彩燈奪目,重陽的菊花再絢麗也不及情人節的玫瑰嬌豔。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橫平堅直的方塊漢字,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澱,宮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訴說著華夏兒女的劍膽琴心,詩詞歌賦、科技教育、典章制度、文化遺存、傳統節日……這些意味深長的文化符碼,築起了中華民族雄奇天下的精神長城。

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創造的文化,各具特色,交相輝映,使世界多姿多彩,我們借鑑和吸收西方文化是無可非議的,但關鍵的是我們不應全盤吸收,有精華就意味著糟粕的存在,我們更不能盲目的追趕潮流而淡化甚至丟掉民族的傳統。當人們在那並沒有我們信仰的教堂互相擁擠時,我不知這究竟有何意義?難道他們面對中國傳統文化日益擁擠時,我不知這究竟仍何意義?難道他們面對中國傳統文化日益空虛的內涵,毫不痛心?如果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而無動於衷,那誰來挑起未來中國的大梁?

“夫壽陵餘子之學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固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三千多年前,莊子普用“邯鄲學步”的故事訓示後人。如果,將來的中國真淪落到壽陵餘子一般的地步,那真就成為我們這個常以五千多年曆史自誇的泱泱大國,我們這些長期沉醉於文明古國光環下的炎黃子孫的莫大的悲哀!

不久前曾到我校演講的楊叔子院士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而如果沒有優秀的歷史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所以,對於我們燦爛的文化,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不發揚她,我們更沒有理由拋棄她!

一個民族想要昂首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傳統文化必將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資本,而如今,我們的這筆財富已大量流失。不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們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材,我們必須緊緊守住我們的民族傳統。終有一天,我們能放聲向世人宣告:我們是驕傲的炎黃子孫!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身做起,共同守住我們民族的根與魂!

花與葉 篇4

國一作文 ,545字

我不獨欣賞花的美麗,也不獨欣賞葉的崇高,我真正欣賞是她們相知相伴的真情。

或許,紅花很美麗,然而卻需綠葉的扶襯;或許,綠葉很崇高,但仍不可缺少紅花的眩目,唯有那花與葉的相知相伴才讓人品味到人間的純情。

當綠葉輕輕爬上枝頭,紅花也在悄悄地醞釀,當從濃密的綠色中透出一點殷紅,內外就已瀰漫開馨香和希望,一個傲立於梢頭,一個含羞於梢尾,共同擁抱天空;一個低眉輕語,一個仰臉,相互對望,花有情,葉有意,那般地纏綿,藉著柔柔的風寄託著思念;那般地呵護,藉著綿綿細雨,穿託著祝福。

她們一起看雲,一起浴雨,於是,相偎相依,淋浴著那柔柔的風兒,欣賞那藍天飄動的白雲。

偶爾,漣漣的淚水從花的眼中滑落,落在葉的脣邊,葉輕泣,輕輕地吮吸著花的淚,一滴,兩滴……舔盡了花的憂傷,花綻開了紅紅的笑臉,葉子也會心地笑了。

她們為什麼會這樣?全源於友情的力量,共同的理想使花和葉連在了一起。

當花瓣隨風飄落,在風中飛旋,不忍心離開那深深眷戀著的葉子,又一陣涼風,葉子毫不憐惜自己,和著風,追隨著花悄然落下,雲淡風輕,無怨無悔,將這段純情深深珍藏。

她們幸福時緊緊偎依;不幸時,緊緊相隨,她們始終保持著一份默契與友愛。

彼此懷著恬淡的心境,多些體諒,多些關懷,多些奉獻完全充分地享受生活賜予的美好真情,享受生命的快樂。

花與葉 篇5

國三作文 ,692字

花,燦爛耀眼。葉,稀鬆淡然。

有人說生命如花,張揚,奔放,勇於追求。有人說生命應如葉,低調,安然,靜默一生素顏。

材料中韓三平執著於夢想併為之努力,獲得成功。韓三明拋棄意外而來的“功名”安於實際生活,一樣過的怡然自得。他們生活不正如花與葉間的殊途嗎?

花,燦爛耀眼。總是走在一切事物的前端,不斷拼搏,展示自我,於是就有了……

美國總統奧巴馬,出身平常,但他不甘平庸,用自己的執著,拼搏,努力,一步步走向了美國政壇的最高點,成為一國之總統,成為世人所知的耀星。

騰訊老總兼CEO馬化騰,雖沒有恍如貴族的出身,但他目光遠大,堅持不懈,終於將中國的即時通訊網路發展到了頂峰,成為中國網路界的一大奇蹟。

葉,稀鬆淡然。總是甘於平淡,不屑搖曳閃光,但卻有著人生的另一番韻味。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顯示出他不落世俗,清新淡雅,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情趣,隨心而樂,亦怡然自得。

北松山區教師王慶林,甘於在貧窮落後的山區教書育人。他雖沒有名教,大師級的耀眼光環,但從他的身上,從他的內心中卻折射出一種暗淡卻有神的綠葉般的光芒。

有人說人生應如花還是如葉?答案卻有兩種。其實無論花,無論葉,都不過只是人生奮鬥的方式,或者說過程罷了。花葉同源,不同的人生亦同源。

人生如花,就應該活出如花般的人生,積極進取,拼搏向前,大膽去追出心中所想,所願。

人生如葉,就不必妄自菲薄,隨心所欲,靜默淡然,在平靜而堅實的生活中去追尋屬於自己的恬靜與怡然。

不管是如花般的人生,還是如葉般的人生都不過是實現人生夢的不同方式。正如材料結尾所說的“韓三平和韓三明的不同追求都是人生的智慧”,其實花葉本同源,同心。

風與葉 篇6

國一作文 ,683字

秋風起,雲飛揚。秋慢慢地來到我們身邊,難得空閒的午後,我漫步在那條林蔭小道上。

時間飛逝,前幾日還翠色慾滴的茂盛大樹,經過秋的洗禮,瞬間變了樣兒。葉子都染上了一片紅,有的變得金黃金黃的,彷彿在樹上掛了一個個金幣。一陣風吹來,樹葉“沙沙”地響著,脆脆的。走在這樣的小路上,迎著習習的涼風,感到無比的愜意。

此時,又是一陣勁風吹來……

地上揚起的層層飛沙,使我睜不開眼,吹動了我的髮梢,吹響了樹上那一片片似落非落的葉子。

我微微地睜開眼,只見那樹葉猛烈地抖動起來,“沙沙沙……沙沙沙……”此時,一片葉子掙脫了大樹飄落下來。但是,落葉似乎不願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它在風中上下翻飛,時而起,時而落,時而緩,像一隻枯蝶在空中盡情地舞動,跳著輕快動人的舞蹈。

就在即將落地之時,又是一陣狂風……

那片葉子,猛然被狂風掀起數十米高,隨後在空中不停地旋轉著。此刻,那落葉就像一隻海燕,無論環境如何,也要搏擊風雨,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盡展生命的絢麗多彩。

最後,落葉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線,輕輕地落入了大地的懷抱,結束了多姿多彩的一生。

此時,有一輛車疾馳而過,帶過一陣迅猛的風,這風的節奏太快了。瞬間,成片的黃葉都飛向空中,展現自我。

我定定地站著,思緒也隨著飛舞的樹葉,飛向了天空。一片片的樹葉,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向上蒼、向人們,努力地展現自我。它並沒有因為葉落而悲觀消沉,是何等的不屈與頑強。在落地時,它把自己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大樹,又是何等的懂得感恩……

此時此刻,我被深深震撼了。樹葉,那司空見慣的東西,卻給人無窮的震撼力。望著漫天飛舞的樹葉,我也願做一片小小的枯葉……

根與本,虛與實 篇7

國三作文 ,1414字

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人貴為高等動物理由有許多,但最為重要的的理由是因為人類有喜怒哀樂、有價值觀、有是非觀念、同情心以及善良各種複雜情感,也正因此,人類有了掌握支配地球的主權。

隨著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AI技術愈來愈成熟,同時它也一下子在工農業、教育等領域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下。AI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其理由有二:第一,人工智慧相比血肉之軀的人類而言有著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只需要給予它們最基本的能量,它們便可以廢寢忘食的工作。再者,它們涉及面廣,幾乎涵蓋了人類所有的認知領域,小到家庭生活大到科學研究。這麼看來,人類的優勢微乎其微,但為何人工智慧無法代替人類智慧呢?人工智慧歸根結底只是一項技術,一堆資料再不濟的就是一堆廢銅廢鐵,而人類有著情感有著更活躍的思維。

然而,現實卻是慘淡的。

人類似乎正在摒棄自己所擁有的最有價值的根本。

著名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尼爾遜教授對人工智慧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人工智慧是關於知識的學科—怎樣表達知識,使用知識以及獲得知識。而知識是為人類所擁有的。”由此可見我們並不用擔心人工智慧會使得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進而取代人類的地位。

清朝有著摧殘文人才子的八股文科舉考試,現如今有著語數英等諸多科目對於孩子思維的框限。一成不變的教育體系侷限著學生的個性發展。國內大多讀數人以成績的優良定義一個學生,慢慢的孩子也在這種環境下形成一種除了學習其餘一切都是不務正業的錯誤價值觀,可怕的是他們又會將這種思想傳遞給下一代。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習固然重要,但以知識學業水平定義一個學生就像是以貌取人一般淺陋。對於不懂學習究竟是學什麼的學生而言,這無疑不是一種摧殘,得不償失的,人類不會因此進步,知識不會因此被內化,相反的卻促成了一個思維古板、一舉一動被外界所限制的虛擬人物—他沒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取而代之的莫不過是一種負面的習慣。

人類似乎總是在利益面前選擇拋棄同情心。關於馬路上的老年人究竟要不要扶這一話題在社會上掀起了不小的爭議。“一女子扶了一位老人卻遭碰瓷”“耄耋老人倒在馬路上半小時內無一人給予幫助”等等。是什麼造就了這種局面的發生?是行人們在利益面前拋棄了自己的善,是上述老人在“天降之財”面前丟了理智。於行人而言,他們或許願意施於幫助但他們害怕了,害怕自己的同情心為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漸漸地他們便默認了這種自保的想法而選擇閉上耳朵無視自己的所見;於老人而言,這是他們對於中國傳統“尊老愛幼”美德的道德綁架,他們丟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從而促使了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的不幸遭遇。

由於AI強大的功能,人類已開開始放棄思考,而更依賴於AI逐漸忘了人的價值與存在。令人著實擔心的是:一部分人會忘記技術應服務於人而非人被技術奴役,就比如隱私與安全。你是否想過為什麼總有不知名的電話資訊聯絡到你甚至準確無誤地報出了你的各種詳細資訊?

人類要做的是發展自己的思維從而創造出更智慧的科技使人類再度獲益,達到更有效的成果取得更顯著的進步,但絕不是學習計算機毫無感情的工作、思考。如果一個人拋棄了七情六慾達到“忘我”的境界,大腦時刻計算著事物的利弊比佔,高速運轉如同一臺高配計算機,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是個不實在的人,他只是一種知識的血肉載體,會呼吸需要進食。

人因情而特殊,世事因情而不同。人不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同情心的人的結局終歸的消亡。

雨與葉的戰爭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350字

今天,我們正專心致志地上課。突然,外面傳來一陣陣呼嘯聲,同學們都被這聲音給吸引住了。我們從窗內望去,只見幾片落葉在空中翩翩起舞,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哇!”張老師讓我們去外面看看下雨前的情景。

來到教室外,我看見烏雲從四面八方趕來,就好像是來行軍打仗一樣。這些葉子也是不甘示弱,它們藉著風的力量,向雲發出戰書。烏雲先發制人,把豆大的眼淚向下拋灑,葉子軍團的不少蝦兵蟹將被打敗了,四處飄散。它們一看形勢不妙,立刻把剩下的兵將撤離到安全區域,走廊內、教室裡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討論著新一輪的戰鬥計劃。兩軍交戰,殃及池魚,校園的花盆被吹翻了,幾根樹枝葉被打斷了。

雨過天晴,戰鬥結束了。雖然葉子獲勝了,但也死傷無數。階段性的戰鬥結束了,烏雲暫時退兵,樹上的葉子在拼命的吸取養分,雙方都時刻準備著下一場戰爭。

風與葉的友誼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492字

我與他的友誼,就像風與葉那樣……

新學期到了,我與同學們都回到了窗明几淨的校園,就在這時,年少輕狂的我結識了桀驁不馴的他。上課時一道奧數題擺在我們的面前,過了一會兒,我胸有成竹地說出了我的思路與答案。而他,卻道出了另一種方法與見解。我們爭論不休。這時,老師卻說兩種答案都對,兩位同學的思路都很好。頓時,我對他刮目相看,他也對我印象深刻,覺得我的方法竟如此獨特。我們都意識到自己不是最強的。

我與他,仍是死對頭。一次,我不小心摔破了腿,這時他剛好路過,我剛要站起來,可已力不從心。我雖然嫉妒他,羨慕他,但這時,我也只有他。我正糾結時,他卻主動伸出手,我看了看他,對他笑了笑,我搭著他,他拉起我。就這樣,我們成了情同手足的朋友,一起努力,一起拼搏,共擔風雨,共享幸福,就這樣過了6年!

秋天到了,葉變虛弱了,它即將與風分別,儘管不捨,但它們互相擦乾淚水,奔向前方的路……

六年,如白駒過隙,我與他也即將分離,我們怎能甘心?我們怎能願意?這可是同舟共濟六年的好友,怎能一語就分離?雖然不捨,但我們依舊相信,前方的路還很長,我們一定會再見。

這就是我們的友誼,有著各自的驕傲,又有共同的依戀!

根深葉茂 篇10

國三作文 ,2144字

【根深葉茂】

陳依琳

總在那些平凡的日子裡將平凡的路走過:我背上書包下樓,門外的海棠在四月的春光中綻放,不知為何是如此的枝繁葉茂,生機勃發。一陣清風吹過,我伴著飄落的花瓣,走上這條上學路。

樓下的奶奶,在今天第一個同我展開笑臉:“哎呀,這麼早就去上學啊!”“是的,奶奶也早!”我笑著答應道,“今天不忙水果店了?”一聽到這話,奶奶一下打開了話匣子:“是啊是啊,我每天早上開上門,貼上二維碼,擺上稱,大夥兒都可以自己挑選購買嘍!哪還用得上我看店呢?”這句話讓我內心莫名觸動,行到公交站,看見那一片鋪子人來人往,想到巡邏的民警叔叔,好像明白了什麼……

坐上公交,聽見身邊的孩子清脆稚嫩的話語:“媽媽,那個姐姐穿得好漂亮呢,那是哪裡的衣服呢?”循聲望去,只看見穿漢服的女孩子的背影顯出一派溫柔優雅的風姿。“聽媽媽說哦,那是漢服,是我們漢族的傳統服飾……”見那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看到那母親眼神中的笑意,看那姑娘飄動的青藍色裙裾,突然想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漢服造一傳統文化,好像明白了什麼……

到站,停車,走下。我揹著書包,向學校走去。進入教室,放下書包,開啟課本。昨天老師的批語中那一句鼓勵,仍讓我感到精神一振。繼續複習基礎詩句,心中默記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看到這幾天基礎測試的成績,又突然發現自己的語文的確在不斷地積累微小的進步,好像明白了什麼……

好像在無形中,那無形的安定生活,那不甚清楚的文化傳承事業,那不斷積累的基礎,就這樣與指尖輕觸。突然地,明白了生命之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回過神來,看向窗邊,梧桐搖曳著枝條,一樹綠蔭不語。

【根深葉茂】

劉夢媛

秋天到來,窗外的梧桐樹迎風沙沙作響,秋風拂過,將一片片梧桐葉染成精緻的金黃色,隨風飄搖,滿樹燦爛。

老樹的樹根嚴實紮在地面上,蜿蜒向四周擴充套件開來,結實地攀住大地。這段熟悉的場景,竟如小時的記憶般鮮活生動—每天早起總是吵嚷著讓奶奶給我梳兩個小羊角辮,穿上紅色的褂襖,收拾的乾乾淨淨後,一溜煙的竄出門不見了—找我的玩伴們去了。奶奶總是無奈的搖搖頭:“這孩子”。

出了家門便是孩子們的天堂了,帶上自己偷藏的零花錢,在小巷中嬉戲追逐,不出一會兒,手中就堆滿了各種小玩意—吹糖人、小陶人、剪紅紙,總等到各家大人探出頭喊吃飯時,才依依不捨地話別,個個消失在家門口。

這般熱鬧的場景自我長大後就逐漸在腦海中模糊了起來,直到今年秋天才得空回去看望一下舊時的老房子。同樣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那顆梧桐樹卻依舊沒變,不過是根系廣闊了些,枝芽茂密了些,樹幹滄桑了些,在枝頭的頂端還冒出幾簇鮮綠的嫩芽。那座老房子也依然沒變,紅色的瓦片在屋頂閃耀的光澤,黑色的牆簷靜靜臥著,只是那堵象牙白的牆壁如今變得些許斑駁。我正沉浸在回憶中,突然被一聲打斷:“丫頭,回來了!”我詫異望去,竟是久別未見的張姨。她面容滄桑了些,但眉眼間還是如初的溫柔。一番寒暄後,我繼續漫步在小街巷頭,卻意外轉到了小吃街,令我驚訝的是,這裡的一切都沒有變,賣糖人的與賣糖葫蘆的小販爭搶著叫賣。我笑了笑,從巷頭逛到巷尾,我手中也多了一堆寶貝。

品味著這熟悉的味道,兜兜轉轉卻碰見兩處摩肩擦踵,好不熱鬧。巷口的左面,一座茶樓,隱隱約約傳出京劇的聲音,婉轉動聽,古樸典雅。巷口的右面赫然佇立著一座博物館,記錄下了悠久歲月與珍貴的寶物。

巷中叫賣聲、戲劇聲、交談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轟轟烈烈的傳統文化交響曲。

窗外梧桐樹依舊佇立在那,根深葉茂,而有什麼東西也從我心底滋生出來,根深葉茂。

【根深葉茂】

唐心怡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是那最為耀眼的星。觀歷史,望未來,腳踏現在,傳統始伴左右。

最令我讚歎的是傳統文化中的臘八節,它的根源淵遠,深深根植於人們的心中。

又到了一年一度傳統的臘八節,街市裡熱鬧的氛圍一直穿達到家中,揉進了奶奶那一鍋香甜的臘八粥。

聽奶奶說,臘八節的由來可長呢,能一直追溯到朱元璋的年代。相傳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期,朱元璋被關不給飯吃,無奈之下從老鼠的“糧倉”中找到了幾把不同樣子的米,後來做成了挽救生命的粥。看奶奶挑著豆子,我似乎看見那一夜一雙枯瘦的手將那些豆子捧在手中。

原來,臘八節的根如此長。

要熬粥了,我去幫奶奶端電飯鍋,卻被她叫住:“不用電飯鍋,用老鍋!”我記得那老鍋,每到重要的節日,奶奶都會用它。它黑漆漆的,看起來比奶奶還要老,卻和奶奶一樣周身閃耀著柔和慈祥的光。這老鍋似生了鏽一般,哪有電飯鍋好呢?奶奶笑著說:“咱家的臘八節,年年都用它!老鍋才有味兒!”

我會意一笑,端起老鍋。撫摸著它,我知道這文化已經融入人們的血液。這根,也定深深生長在一代又一代人心裡。看看這漆黑髮亮的老鍋,真是憨厚可愛了。

小夥慢煮後,陣陣粥香瀰漫了廚房。我迫不及待的舀起一勺放入口中,頓時味蕾被啟用,來自南國的豆香、米香在口中釋放……

在節日的愉悅中,家家團圓,無數個家庭在舉杯歡慶。臘八這一古老的傳統在今日大放光彩,由根部蓄積了千年的力量向樹葉輸送,綻放的活力令人讚歎。

是啊,“根深”必然“葉茂”。觀望歷史,尊重傳統,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這棵參天大樹,定會更加生機盎然,中華民族定會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