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創新相關作文20篇

探索與創新 篇1

高一作文 ,840字

人的一生都是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時代才會前進。

創新與探索是相輔相成、互為表裡的,只有主動去探索的人才能開啟創新的大門。

沒有人聽說過某某科學家是沒有進行任何實驗,憑空想出一種新事物或新概念的吧?當然,這種事是沒有可能會發生的,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99%的汗水才能成就那1%的靈感。所以,人類的不斷進步,都是需要人類的不斷探索與創新來造就的。

曾經有人問我:"探索是不是毫無目的地去摸索?"這一定是一個否定的答案,如果一個人僅僅是沒有目的地去探索,那麼是不會有任何更深層次的成果,只會是在表層現象中不斷遊走,更加迷茫,無法走出困境,從而默默無聞地度過平庸一生。著名生物學家屠呦呦,她也不是一時興起去研發青黴蒿素的,她是在不斷思考,不斷進行研究後,從而走上這條路,並有始有終的去完成它。說這條路不艱難,是假的,但屠呦呦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以及奮鬥研究的能力向大家證明了研究與創新的意義非凡。

由羅曼·羅蘭進行撰寫的《名人傳》的主要觀點便是"痛苦和磨難造就偉人"。對此我認為,"痛苦與磨難"就是普通人的不斷探索,在突破重重阻礙與困難後,才能得以創新,摘取成功的果實。貝多芬不亦如此,在愛情與生活的雙重打擊中,他仍然以自己的驚世才能震驚世界。

事實證明,沒有勇氣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人是永遠不能邁出探索的步伐,不可能去創造新事物去贏得成就,所以他們只能在社會的底層碌碌無為,平庸一生了。自遠古時代以來人們都不斷地在探索,但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人類的"惰性因子"慢慢顯現出來,他們大部分人追求平庸與安逸,害怕挑戰,害怕改變,一味想著坐享其成。

不要以為自己是在追求平凡與普通,這只是你懦弱的表現,真正的勇者便是去與"不可能"為敵,勇敢的去探索與創新,勇敢的去征服自然!作為新時代人類我們便更應該做到"勇者無畏,強者無敵"!

繼承與創新作文 篇2

高二作文 ,3085字

【篇一:繼承與創新】

對於傳統文化,我們需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創新的過程中繼承。

所謂“繼承”,並不是讓我們盲目的去繼承所有的傳統文化,而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取其精華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就像習主席說的:“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加以繼承。”

在臺灣城鄉,祭祀孔子的文廟隨處可見。閩劇、歌仔戲、梨園戲、木偶戲等地方戲劇深受臺灣同胞的喜愛。至於清明祭祖,中秋賞月,重陽登高,除夕守夜等民俗,無不是兩岸同胞同根同祖的文化證明。對於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青少年去繼承。而傳統儒家所提倡的重男輕女,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等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落後思想,則必須揚棄。

所謂“創新”,也並不是在傳統文化的表面添磚加瓦,而是需要我們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種不同的美食,經過人們的調製,最終帶有新的風味,新的特質。這種創新的方式,既表現在思想、理論的發展上,也表現在文學藝術形式的變遷中。

從我國先秦時期的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及明清小說,從古希臘神話、羅馬史詩到歐洲中世紀的十四行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紀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作品,都體現了一種不斷創新的精神。20世紀50年代,我國音樂學院學生創作出了感動全世界的經典曲目—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首反映中國古老而美麗傳說的樂曲,展現了中華文化鮮明的風格和特點,成為通過文化融合實現文化創新的藝術典範。

繼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分離。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文化而從頭開始。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只繼承,不創新。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知道繼承文化,卻不知道創新,固步自封,就會失去文化原有的活力。

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創新的過程中繼承。共同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篇二:繼承與創新】

繼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但更為重要是必須立足於繼承著力於創新。創新在於別人不敢想我敢想,別人不敢做我敢做,別人不能解決我能解決。

在日新月異的網路化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智慧裝置進入人們的生活。馬雲的一個創新思想讓實體店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網上購物。馬雲的這種敢想敢做敢解決的魄力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購物方式,展示了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並且在年輕人中也樹立了榜樣。

實體店和網路聯絡起來商業範圍必將擴大,實體店進入網路這一膽大的創新讓人們可以不用逛購物商城,進入一款購物軟體利用網路便可以進行選擇商品、付款到最後快遞售後便可以了。這一創新讓人們購物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雖然現代社會網路購物成為潮流,但不會成為主流。因為網路購物必須藉助於實體店的知名度、信任度以及貨物的質量問題……。正如老鷹必須藉助強有力的翅膀才能飛翔、建造高樓必須藉助於堅固的地基。基礎與創新往往是相互依賴、協同發展。

繼承並不是閉門造車,創新也並不代表“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英國偉大科學家牛頓曾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當我們用創新的的心態去面對世俗時,說不定就能創造永恆的經典。

發展中國家為何不能變的發達,因為他們守舊,沒有創新的精神;發達國家為何變得更加發達,因為他們看待問題都有創新。一個國家的發展好壞與創是否擁有創新精神息息相關。

不是人人都有創新的思想,但人人都可以創新因為創新就在我們的身邊。

新世紀,國家需要創新人才,名族需要創新。開拓自己的大腦發現新事物,將自己的認知以及想法表達出來便會擁有不一樣的天空。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們必須不斷的發明創造。就像演員改動劇本臺詞那樣,在不更改導演創作意圖下根據演員的需要改動臺詞,也許會有不同的畫面但卻比之前的效果更好。這個的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擁有變革創新的意識。

【篇三:繼承與創新作文】

人生來就有繼承與創新的能力。我們從父親母親繼承他們的基因,再不斷創新,經過不斷演變,才有了人類。人類便是在繼承與創新中進步的。

沒有繼承,人類就沒有了進步的根基。正如沒有土地,草木就沒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葉茂,春華秋實便無從談起。在繼承中,中國文化貫穿著歷朝歷代的縮影,從唐詩的意境到宋詞的音韻,從曲劇的情節到小說的豐盈,沿襲下來的一部《紅樓夢》震撼了多少心靈?如果沒有繼承,“集大成”的“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將會成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統治的論文,毫無意趣,看得見明清,卻看不史。中華五千年文化,就是因為繼承才傳承至今。

沒有創新,人類就沒有了進步的動力。正如沒有浪花,大海便沒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進,劈波斬浪都會茫然失措在一絲風也沒有的平靜裡。在創新中,雜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風暴雨裡,試想若只是順其自然生長,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產或是易摧折而高產。是創新,讓雜交稻以絕對的優勢解決了十億人口的糧食問題。這只是創新的一個階段,我們看得到的階段。而人類農耕文明從刀耕火種,從牛耕;從自然取種,從自西域引進新品種到今日機械化作業,人工優化作物品種。因為創新,才有了今天的高樓大廈,才有了今天的汽車飛機,才有了今天的宇宙航天。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不知要經歷多少次的創新!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繼承與創新,人類需要繼承與創新!

【篇四:繼承與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著名京劇人張火丁,是京劇程派的繼承人。張火丁15歲棄評從劇,曾跟隨孟憲榮老師、李文敏老師和程硯秋的得意弟子趙榮琛學習程派京劇。在京劇歷史的舞臺上大放異彩,為京劇的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或國家長期歷史積澱的產物。京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離不開傳承,需要繼承。所以,傳統文化需要繼承。

創新就要勇於探索。1946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1946年中國還處於嬰兒時期,遭受諸多質疑。當決定實施原子彈研究工程的時候,眾說紛紜,這是一條中國沒有走過的道路,但也是中國下定決心要走的道路。鄧稼先擔任研究小組組長,從此開始了漫長的研究過程,他們一次次地失敗又一次次地創新一次次地突破又一次次地陷入困境,他們並未放棄,反而越戰越猛。20世紀80年代的最後一個年頭,在戈壁灘上進行了一次空投核裝置引爆因降落傘未開啟而出意外,核裝置碎片散落一地。核輻射對人體是致命的,但鄧稼先毅然向前撿回碎片帶回實驗室重新進行研究。失敗是他們的家常便飯,不眠不休更是他們習以為常。終於在1946年的10月中國自主研發的核導彈爆炸,他們敢於創新的精神鼓舞了中國一代人的發展。他們是民族的英雄!創新就應該勇於探索。

不懂創新就要失敗。王安,20世紀電腦領域的大亨,曾被稱為美國成功創業的典範,最後卻以破產落下帷幕。為什麼呢?因為他的不懂創新。20世紀末期,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蘋果電腦”公司生產出體積小還可以相容的個人電腦徐蘇成為市場焦點就,其價格只需要王安電腦的三分之一。但是王安忽略了市場的需求,依然繼續生產老式電腦,導致銷路越來越窄,老客戶也相繼離去,最後只得宣佈破產。不懂創新就要失敗。

莎士比亞曾說“創新是我的無上訣竅”。繼承與創新誰都離不開誰,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前提條件,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傳統文化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繼承,創新就要敢於面對失敗的探索。懂得創新是一個民族或者國家興旺發達的前提!

繼承與創新 篇3

高三作文 ,893字

如果說繼承是一個文明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那麼創新就應是這個社會走向未來的,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如今,繼承與創新的任務已逐漸轉移到了年輕的我們的肩上,我們誰都不願缺席,更不願輕言放棄。

追溯往昔,從先賢身上繼承下來的思想與生活技能,無不體現出優秀的品質,推動社會的進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所寫的一樣,正因繼承了法家的精華,商鞅的變法才顯得那麼得心應手,恰逢創新變法的及時,才使得身處地圖西陲的秦國變得強盛。我們繼承先輩們的優秀的品質與技藝,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在前人的精神遺產中予以創新,繼承與創新共同作用,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繼承與創新,是每一箇中華兒女所必不可少的品質。如果說創新是船帆,那麼若想駕著小船前往夢想的彼岸,繼承便是那必不可少的風。一個人迷失在荒漠中,他所繼承的東西早已決定了他是否能走出去,有創新精神的人會去創造,通過有的材料去創造自己需要的物品,去利用。繼承與創新緊密相連,在開創新世界的征途中,必不可少。

繼承與創新見證了一個民族的興起。二十世紀五六是年代,祖國科技發展處於低谷,一大批科學工作者積極響應,依靠所繼承的堅韌不拔的品質,用其所具有的創新精神,為祖國的科技事業添磚加瓦。繼承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承載者,是創新的基礎,是創新意識的來源;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推動者,是文明進步的動力。沒有繼承和創新,整個民族死水一灘,沒有了活力與朝氣;沒有了繼承與創新,整個民族步履維艱,難以繼續前行;沒有了繼承與創新,整個民族都將被歷史所遺棄。一個文明就像一座塔,需要堅石承載他的博大,需要塔頂的創新之火去證明文明仍在繼續。

對於當代的我們來說,在開創新世界的征途中,繼承和發揚尤為重要,創新亦必不可少。創新是茫茫沙漠中的綠洲,給徘徊不前的人注入前進的動力;創新是無邊黑夜中的星辰,給探尋求知的人以前進的方向;創新是茫茫大海中的燈塔,予以疲憊的人心靈的慰藉。

新世界的大門已經開啟,集結的號角激盪著我們的心靈,未知的祕密等待著我們前去探尋,我們誰都不願缺席,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仍需努力!

繼承與創新 篇4

高三作文 ,812字

如果說創新是色彩斑斕的畫頁,那麼繼承就是古色古香的書卷,兼而有之,才能書寫出奪目的篇章。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應當學會繼承,讓文明之火一直延續下去,經久不息。《弟子規》、《千字文》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孟子》、《論語》交給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周易》、《春秋》將古人在生活中所領悟的道理為我們一一展現出來。繼承傳統,學會創新。

暢遊《史記》,我們瞭解到黃帝到漢武帝的置境《離騷》,我們感受到屈子強烈的愛國熱忱與雖死不悔的胸襟;徜徉《本草》,我們熟知各種中草藥材對我們的利弊。這些舉世驚人著作全是古人先賢用意志的血滴和奮鬥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我們應當學會繼承,繼承其中的優秀的品質,併發揚他們的精神,不讓這些佳作在時代的變遷中黯然。

如今的中國早已從“東亞病夫”變為“東方雄師”,傲然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中華民族一早已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什麼讓我國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是創新。從冷兵器時代到現在人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創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因為創新,我們才看到更遠,走得更高。創新精神是一個富國、強國真真正正走向富強的體現,正因有創新精神與創新人才,中華名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正因有創新精神與創新人才,我們才有更多的新發明創造浮現人間。因為創新,我們才看到更遠,走得更高。

繼承是蒼茫藍天中的太陽,燦爛的光輝閃耀著一縷頑強,它承載著的是一個民族富強的希望;創新是綠野裡的花朵,嫣紅的花蕾孕育著創新的火光,它給予一個富強民族前進的方向。我們應學會繼承,懂得創新。

我們正值青年,應該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學會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多參與國學經典傳誦活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繼承屈子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操守,繼承鵬舉不畏艱險精忠報國的品質。

21世紀的我們是祖國富強的希望,創新是使祖國富強興盛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在繼承之中前去創新。

探索與追逐 篇5

高二作文 ,967字

冬天,有的動物躲進洞穴,過上幾個月暗無天日的生活,捱過一年;有的動物則遷徙至南方,感受溫暖,享受美景。不幸的是,人類的習慣似乎更接近前者,喜歡“宅”在家中,靠暖氣和空排程日。這樣未免少了幾分追求的樂趣。遷徙固然艱鉅,卻也是一種不畏風險、向美好前行的勇氣,是達到理想目標的必經途徑。

我曾幻想過第一隊遷徙的大雁是什麼樣的。它們如何做出的決定?它們不知道前方會遇到什麼,不清楚自己要去往哪裡,只知道向南、向溫暖美麗的地方,不知疲倦地探索。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學生物的朋友。他笑了,給我講了一堆生物概念和理論。但我卻固執地相信,鳥兒是一種向夢想前行的勇敢生物。

15世紀開始,人類對世界的探索也如同鳥類遷徙一樣,或許盲目,但不猶疑。於是便有了新航路的開闢、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鳥兒嚮往溫暖的南方,人們嚮往傳說中神祕富饒的東方;鳥兒不知道目的地的位置,人們不清楚“東方”具體在何處;但鳥兒不懼路途艱險,人們不畏大海無情,都向著一個飄渺的夢前進。我想,遷徙和航海,大概都是美麗的吧。

於是我否定了自己之前認為人類更像躲入洞穴的動物的結論。人類也是在不斷“遷徙”的。我們從落後一步步走向發達,探索城市化的道路,探索科學技術,甚至開啟了太空征程……達到目標之前,沒有人知道目的地的座標。可這正是探索的美妙所在。未知帶領我們前行,追尋美好的信念是我們的燈塔,讓我們在地理上前進,在思想上翱翔,在技術上進步。

我敬佩追逐美好的人,敬佩向溫暖地方遷徙的動物。我想,他們一定有著超乎常人的毅力,才能在面對種種困難時不半途而廢,直到我觀察了一次鳥類遷徙。

秋天的百望山上景色優美,山頂有不少拿著望遠鏡、扛著照相機的人。我也裝備齊全,期待地看著遠方的天空,等待鳥兒們的到來。不久,天邊出現了幾個黑點,有經驗的人們便已支好了望遠鏡,我的心情也緊張起來。黑點近了,變成了一隊猛禽,還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鳥類。我聽到了翅膀扇動的聲音,然後,鳥兒的大軍從頭頂掠過,遮天蔽日,壯麗之狀無以言表。我看著它們遠去的身影,心中震撼,早已忘記了拍攝。我突然感覺,遷徙是一種宿命,是鳥兒與命運的神聖約定,不需要毅力來堅持,只需要聽從深入骨髓的信念前行。人類也是如此吧,也許探索的宿命早已被寫入基因,追逐美好的未知已不需要猶疑。那麼,我願與鳥兒一樣,與命運相約,在“溫暖的南方”相見。

繼承與創新 篇6

高一作文 ,852字

在我們很多人看來,繼承與創新是兩條平行線。它們互不相交,兩則始終處於涇渭分明,相互對峙的狀態。然而,在現實中,我們需要繼承,更需要在繼承中創新。

繼承是要有的,就像我們要一代代延續我們祖輩的習俗,文化。這種繼承,在一定範圍內限定了我們的思維。就好比,大人習慣於豎直切蘋果。而一些年幼未經受教育的孩童,偏愛於橫切蘋果。就如同,我們的理念中,裙子高更鞋屬於女性的,若男性穿上,那便會貽笑大方。曾讀過一篇名叫《穿裙子的少年》的文章。文中講述的是幾個少年離家出走,從而來到一個全新的國都。在哪兒,男人都穿著裙子。當少年嘲笑那些當地人時,孰不知那些男人也笑話著他們。那些當地人甚至一味逼迫少年穿上裙子。在那些當地人的思維裡,男人穿裙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相反若穿著褲子那便是怪物。當地人與少年所繼承的文化不同,兩則的習性也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因此,若我們擯棄繼承,一味的發展,就會使文化壟斷。那麼,男人穿裙子等怪事也就比比皆是了。

在繼承中創新,是延續和發展文化的基礎。一個國家若只傳承,不創新,那麼便是時代的退步。一個停滯不前的國家,終會在時代的潮流中被淘汰,成為一段作為反面教材的歷史。

往往一些偉人的發明與發現,都是以創新,幻想為基礎。著名作家,凡爾納被世人稱為“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他筆下的傑作—《海底兩萬裡》更是對後人影響深遠。書中幻想了許多東西。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大都成為了現實。這些發明之所以能成為現實,基於一種創新,一種遐想。

繼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促進的。從古至今,一些理論的確鑿皆是總結前人的思想,並以此有所創新。正如牛頓曾說:“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化學上,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就是通過一步步的傳承與延伸。歷史上的偉人,皆不能脫開前人的理論與知識,獨創一門學術。他們都是先受時代影響,因前人思想的沉澱這一基礎,才得以有了新的觀念,獨特的創新。

因此傳承與創新皆是極為重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年輕的我們是新時代的主人。在這段漫長而又深遠的征途中,我們又怎會缺席?

孤獨與創新 篇7

高一作文 ,809字

作家赫胥黎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確實如此,孤獨往往是創新的重要因素。

孤獨為創新提供了空間條件和時間條件。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曾天天泡在圖書館裡,他沉浸在數學王國裡常常達到入迷的程度,對於他而言,圖書館是他享受孤獨的自我天地。因為總是孤身一人,他才得以將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後,他在數學領域獲得巨大成就,他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成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引領世界數學走向新高度。

孤獨使人的心真正沉靜下來,而創新恰恰需要一個沉著的靈魂。貝多芬常常將自己深鎖在房間裡,面對黑白鋼琴,他的心總能與大大小小的音符融為一體。那偌大的房子裡雜亂不堪,似乎從來沒有整理過,沒有人願意踏進他的家門,因此貝多芬經常好幾天沒有和人說話,但是他並不在意這些,當他沉浸於音樂創作中時,那孤獨感轉化成心靈的鎮定劑,一個個嶄新的音符從腦中蹦出,一部部偉大的作品誕生於世。正是孤獨,讓創新有了可能。

愛因斯坦從小就被老師斷言為:“將來不會有成就的孩子。”因為長相醜陋而被同學嘲笑,愛因斯坦的童年是孤獨的,但他一旦對新事物有興趣,就忘了自我地去研究,在孤身一人時,他總能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這可能也是他為什麼能提出《相對論》的一大重要原因吧!

創新並非一定是孤獨的產物,但不懂享受孤獨的人一定不會有所成就、有所創新。“詞壇聖手”方文山曾是一個防盜系統安裝工程師,依他的說法,“就是和水電工差不多的工作。”他邊幹活邊寫歌詞,在同行眼中,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異類,但他總說:“我很享受和珍惜獨處的感覺。”半年內,他竟積累了200多首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終於得到了重視,他的橫空出世,令沉悶的華語詞壇掀起一股濃郁的“中國風”,他樹立起了無可代替的“方式”品牌。享受孤獨,亦是在創新的道路上搭起一座橋,使人走得更遠。

孤獨註定是難熬的,而那些脫穎而出的人們往往是能耐的住寂寞的。所以在孤獨苦旅中的人們啊,請你們不要灰心,創新之門正為你開啟!

繼承與創新 篇8

高二作文 ,1246字

每天中午,老李的小麵館總是座無虛席。老李做的手工面在整個縣城可是最出名的,做出來的面色澤鮮豔而又不過火,嘗一口那叫個香軟彈滑。要是你在麵館邊溜達,聞到那香味,你一定不會介意進去吃一碗的。

但那只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幾個月前,老李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老李媳婦,老李頭呀,這個病,恐怕活不過今年……老李雖然不知道醫生的話,大他也隱約感覺到自己在世的時間不長了。他自己倒不要緊,只是擔心自己那不孝的兒子。從此,小麵館門再也不開了,而老李,每天吃完飯後總要在桌旁抽悶煙嘆氣。

其實老李兒子小李也並不是不孝順,相反,他很懂事。他知道爹想把這個手藝發揚光大,但他是個上過大學的人,研究機器人的,是響應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人才,怎麼能在後半輩子靠賣面謀生呢?不然,他這幾年的書不是白讀了嗎?可每次看到父親因為自己的不願意而傷心嘆氣時,他的良心會受到譴責。畢竟,老李頭上已經是一片白霜,額頭上也已是一條條水波似的皺紋了,他實在不想讓老爹生氣。

“兒子啊,聽嗎說句話。”母親的推門而入讓小李從雜亂的思緒中回過神來。小李看到母親面帶憔悴的神情,知道一定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了。“你父親的病已經越來越嚴重了,你還是多跟他學學手藝吧,學好了手藝不會讓你吃虧的,不然你就真的沒機會學了……”說著母親突然小聲抽泣起來。小李好像明白了什麼,緊安慰母親。母親慢慢抬起淚眼,語重心長地對小李說:“孩子啊,以後少惹你父親再生氣了。”小李若有所思,靜靜坐著,低頭不語。

時間飛逝,半年多後,街上重新出現來了消失已久的李氏麵館。不過店主不再是老李了,而是小李。老李在不久前去世了,不過還好小李已經學到了精髓,以麵館一天天重新興旺起來。憑藉著店的名氣和小李做出的具有顧客熟悉味道的面,小李的收漸漸多了起來。但他總感覺有些許的失落。

這天,麵館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正是小李的大學同學老宋。看到小李忙碌的背影,老宋不禁問:“小李啊,你當初不是搞機器人的嗎,怎麼想到來開面館了?”小李尷尬的笑了笑,但他根本沒空來回答他,他太忙了。等到老宋吃完了面,顧客漸漸少了,小李這才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老宋。老宋嘆了口氣,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臉上露出了笑容,對小李說:“不如,你可以把這生意和機器人結合起來呀!這不是一舉兩得嗎?”小李是個聰明人,聽了老宋這句話,他恍然大悟的點點頭,對啊,他還可以嘗試些別的新東西,讓麵館有些創新。

幾個月後,一家新式麵館開張了,奇怪的是,麵館裡竟然一個人都看不到。原來,小李憑藉著自己的專業知識,搞起了一個機器人面館,收銀機器人、廚師機器人、端面機器人等等,反正幹活的事都讓機器人包了,而小李只需要幹維修的事就行了。新麵館一開立即吸引了大批人前來消費,而且人們現面味道幾乎一點也沒變,此小李的機器人面館從此大受歡迎。李的愁眉逐漸舒展開來,而且麵館的收入也越來越高。小李打算以後還要開連鎖店,一步步把生意做大。

看來,老傳統的東西不能丟,但只有老傳統加上了創新,老傳統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呀。小李想著,心滿意足的笑了。

繼承與創新 篇9

高二作文 ,921字

近年來,有出版社再版重印民國時期的國語讀本,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追捧;各地中學語文教材不斷翻新,有人稱讚其為“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繼承與創新呢?

記得老家附近有一座小寺廟,那是一座坐落於半山腰處的廟宇。在山下經過時,會看到瓦片上泛著太陽的光澤,跳動著星星點點的光芒,有時亮得刺眼。有時爬山鍛鍊身體,會遇見下山的衣著樸素的僧人,他們走著自己的路,不顧我們這些登山者的出現,神態總是平和的。到了廟前,就會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也不敢大聲喘氣,畢竟這和寺廟中莊嚴肅穆的氣氛太不相符了。在這裡,有著整整齊齊地種著青菜的菜畦,房頂上的炊煙,樹林間的風聲和鳥叫聲。

不過,若是下了山,沿著公路驅車向城市駛去,不用多久你就能看見一個喧鬧的集市,充斥著小販的叫賣聲和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這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每天都有一大批食材被運進來,被用於交易,然後進入城市裡的家家戶戶。

此時,向路的前方看去,已有幾幢高樓露了出來,那上面覆蓋著新型的玻璃材料,反光而不刺眼,各個品牌的汽車在平坦的柏油路上馳騁著,人們的身上都是時髦的服飾,整個城市躺著浮躁的氣息。

這截然不同的畫面,使我驚歎:距離不遠,差距怎會如此之大?傳統而又古老的宗教建築和現代化的都市,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和與日俱新的現代文明,看似矛盾卻又自然而然的共存著,實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企業的成功經營也離不開繼承與創新的結合。拿雲南白藥來說,它發明於1902年,被視為止血神藥,其配方、工藝被列入國家機密。早年的白藥,是粉末狀的小瓶封裝,一姓單傳,百年不變。如今,雲南白藥企業已經開發出氣霧劑、創可貼、牙膏、洗髮劑等新產品。它的成功,不僅源於傳統配方的優秀質量,也是創新精神的結晶。

如今,國家積極倡導的“工匠精神”,在我眼中,正是這種繼承優秀的傳統,從傳統出發,保持手藝人的精神,專注於產品,並在目前的環境中做出恰到好處的創新,用新的思維,開發新的產品,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在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中,也需要這樣的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用不變的努力和創新的思維、方法,讓自己不斷進步。

套用林徽因的話來總結吧:繼承要有,但不是抱殘守舊。我們要在傳統上,恰到好處地創新。

繼承與創新 篇10

高二作文 ,937字

從前,有兩個雕塑家,一個勤奮刻苦,不斷的去向前人學習,但終其一生無所作為;另一個大膽機敏,善於創新,卻在自我獨創中失去自我。

如果沒有創新,繼承就變成了一味的向別人模仿,久而久之便會失去繼續傳承下去的動力。正是因為創新,才有了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的偉大成就。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創新,僅僅還是依靠種植老一代的普通水稻,中國有多少人會因為吃不上飯而被活活餓死,雜交水稻的出現簡簡單單的就解決了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放眼中國的整個發展歷史,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創新,從最早的自己下田耕作播種,到今天全自動機械化的生產;從原來的騎馬來回奔波,到現在乘坐飛機翱翔於天際。這一次次生活中變革,無一不是在創新的領導下。

但同樣的,單單隻有創新也是不行的。沒有繼承的創新,就好像沒有土地的樹木、沒有源頭的泉水,終有一天會枯萎乾涸。創新並不是單純地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胡編亂造,這是異想天開。真正的創新是指在前人正確理論的指導下再新增一些正確的自我意識。天才物理學家牛頓通過不懈努力,最終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三大定律。大家一定都覺得,他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成就,創新的作用功不可沒。但他自己迴應說:“如果說我看的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這句話不無道理,如果沒有前人日以繼夜的潛心研究,牛頓想要的出這些規律,恐怕還要走上不少彎路。所以只有以繼承為基礎的創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從古至今,繼承和創新就是相互依存的一對。就像太極的兩儀一樣,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無論是哪一極出現問題,都將失去平衡,正是在繼承和創新的共同引導下,我們的歷史長河才能源源不斷的向前奔流。

開頭說過的那兩個雕塑家,前者是理性的,不斷的向前人借鑑學習,是因為他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但如果只是這樣,無論走多遠,永遠都是原地踏步;後者相對來說更加感性,他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敢於為自己的想法付出努力,可到頭來還是天馬行空。兩者的行為都沒有錯誤,錯在他們把繼承與創新的一端發揮的太過了,從而忽略另一端。

如果說繼承是一張繪製好的地圖,那麼創新就是你的指南針,依據地圖你可以在任意的在前人摸索過的地方行走,可總有一天你會來到一片陌生的荒野,地圖再也無法提供幫助。這時候拿出指南針,去探索屬於自己的新大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