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相關作文20篇

扶與不扶 篇1

國二作文 ,776字

讓我來給你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

那是一個星期五,天空雖然灰濛濛的,但我們的心情卻高興無比,車上的氣氛迅速熱鬧起來。就在這歡聲笑語間,我不經意向車窗外望去“咦,前面的車輛怎麼還繞了個弧度行駛?這兒也沒什麼障礙物啊!”好奇心讓我緊緊盯著車窗,想一探究竟。車緩緩地前進著,在接近真相的一霎那間,我震撼了。

那是一個我永生難忘的畫面。

一輛拖拉機橫斜在馬路中央,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用右胳膊支撐著身體艱難地向自己的斜前方爬去,很顯然是發生了車禍,肇事司機逃之夭夭,老人繼續向前挪動著,用一種無助的眼神望著過往的車輛,右手顫巍巍也剛舉起來,卻又無力的放下。嘴角不停地抽動著,好像在說:“那位好心人來幫幫我?”可往來的車輛並沒有停止,司機用一種漠視的態度望著他,更有甚者像躲瘟疫般加速駛過該路段。幾分鐘後,老人的心漸漸的冷了下來,他的嘴角不在抽動,手不再舉起,眼中的無助與期盼全部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有無盡的落寞與心寒。一滴渾濁的淚水從臉龐滑落,心裡抱有的希望化為泡沫,他只有艱難的艱難的向前爬行……

我回過神來,心裡原有的溫暖不復存在,只剩下一顆被凍的冰冷的心。我想起了自己家裡的長輩,如果有一天也發生了這樣不幸的事,是否也是這個結果?恍惚間,我拿起手機,撥打了急救電話,“喂,有什麼可以幫助您的嗎?”“那……那個十字路口發生了車禍,趕過來看一下吧。""好的,有好心人打過電話了,我們已經在趕來的路上。”“哦。”我的心突然像被抱住了一樣又覺得溫暖如初。

事後,我將這件事情講給同學聽時,我本以為她會和我一樣期盼老人康復,可他卻一臉不屑的對我說:“哦,那天那老頭躺在路中央,我以為他是‘碰瓷’的呢!”

我不禁怔住,人性的冷漠再次赤裸裸地展現在我面前,是那般醜陋無比,何時人性變得如此冷酷無情,冷得讓我戰慄。

北風呼嘯,我從冰冷的空氣中嗅到了人性中愈加冷漠的味道。

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 篇2

議論文 ,943字

2011年9月2日,武漢市88歲的李大爺在離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場門口摔倒後,圍觀者無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時後,李大爺因窒息搶救無效身亡。從彭宇案到今天,類似李大爺的悲劇接連發生,倒地老人無人敢扶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熱點,由此引發大眾熱議。當網路輿論紛紛譴責不扶老人的行為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社會提出的道德標準要求大眾扶老人,何者能為老人倒地的後續負責。當然,倒地老人無人敢扶是道德的悲哀,也是法律和道德行為較量的灰色地帶。

在生命面前,人們的道德判斷受制於利弊考量才是導致無人敢扶的主要原因。資料顯示,每年至少都會有4000多萬老人會發生一次跌倒,而跌倒在老年人傷害死亡的原因中佔首位。今天,不敢扶老人的路人基於自己利弊考量做出了觀望、等待甚至離去的選擇,我們不能對他們加以苛責,但當這樣的選擇成為一種群體心理,這樣不高尚的邏輯被不斷強化後,則會造成大眾在面臨倒地老人時,人們會因為功利考量不去扶助他,長此以往,社會中出於道德的互助會逐漸消失,人們不再相信別人會無緣無故幫助自己,這無疑是一種道德的悲哀。雖然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論調,“我不是不想扶老人,是因為法律無法保障我的權益,所以我不敢扶”。於是表面上的邏輯似乎是法律成為我們不敢扶老人的桎梏,然而資料表明,在近年的扶老人糾紛案中,已有九成的真相查明率,全國各地也正在陸續出臺保障施救權益的法規。這說明,現有的法制體系其實沒有到普通民眾所想象的“不能保障好人權益”的可怕地步。但是為什麼民意調查中顯示,仍然還有60%以上的人不敢扶呢?這說明法治並不是導致摔倒老人無人敢扶的主要原因,在生命面前,群體性的道德判斷受制於功利考量才是主因。

另外,在面對倒地老人無人敢扶的問題上,道德的作用不再為人所相信,而法律卻被寄予厚望,所以這更是道德的悲哀。當一個好人需要用各種證據來證明自己真的是一個好人,這說明人們已經不再相通道德能夠讓人們出於善心做出善行,不再相通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已經逐漸沒落了。反觀法治,雖然人們經常指責法治的疏漏,但人們還是希望依託法治的完善來解決問題並且相信法治能一定能解決問題。老人倒地無人敢扶本應該由道德和法治雙管齊下來解決,而我們更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在面對摔倒的老人時,勇敢伸出那雙幫助的手。

扶?不扶? 篇3

國三作文 ,776字

近些日子,各種社交軟體上無疑都被同一個話題刷屏—“對於突然倒在面前的人扶還是不扶”,而網友們的留言更是把這個中國幾千年來從未遇到過的道德難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我曾在電視的新聞報道和報紙上看過不少關於此類事情的新聞,無論是某白領在深圳地鐵摔倒因無人敢扶而猝死,又或者是公交司機馬愛扶起老太反被訛,各種碰瓷專業戶…看到之後不免讓人感到心寒,也正是這種現象給社會造成了一種敗壞的社會風氣,因此也不禁引發了我的深思。

中國上下幾千年來就是禮儀之邦,注重道德修養,但卻在今時今日遇上了這般道德“難題”。難道“扶與不扶”真的有那麼難嗎?依我看卻是並非如此。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我想,不過是因為兩個方面:一是被扶的人大多是為了一己私慾假意受傷,二是作為旁人的我們內心在作祟。說白了,就是社會責任感與人與人之間信任感的重度缺失,才釀成今天的這麼一個局面。被扶的人甚是可惡,妄想利用別人的感情而從中獲利,但是有些時候旁人無動於衷的行為也叫人看不過去,試想一下:倘若有人真的受傷,卻因為你的猶豫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那麼也許你猶豫過後是葬送了一條生命,要我說作為一名社會成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對社會以每個社會成員負責,看見有人需要幫助我們還是應該及時出手相救,至於自身的利益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去維護。

隨著國家社會的進步發展,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個互幫互助、和諧的社會,但今日有些人的行為卻與我們的目標有很大的矛盾,傳出去想必也會讓外國友人嘲笑。

其實,也並不是所有人遇到這類難題都會選擇冷眼旁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還是有許多見義勇為、樂於奉獻的人,他們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裝模作樣。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著許許多多的道德模範,他們的行為給所有人做了很好的示範,也有力的回擊了那些與社會道義不符的人。

我想,我們不應該讓這份最真實的人性被埋沒,而是要積極的傳播正能量。

該不該扶 篇4

國三作文 ,609字

前不久,我在食堂吃中午飯,身邊的過道來來往往,一個手裡拿著飯盒的女生“哎呀”一聲滑倒在地上。周圍的人都放慢了腳步,卻無人上前伸出手拉她一把,那女生也很快的收拾起飯盒低著頭跑掉了,食堂又恢復了嘈雜。原本只要有人伸出一隻手便會有溫馨友好的畫面,最終卻是女生的狼狽收場。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天的這種局面?

我們高喊著“和諧社會”、“友善待人”的口號,卻發生了“某公司白領在深圳地鐵摔倒無人敢扶而猝死”、“公交司機馬愛平扶起老太送醫院反被訛”的事件,這分明是矛盾的。“人之初,性本善”,人心非本惡,可以說,待人不友善是人為造成的。要不是有人惡意敲詐,要不是電視新聞頻頻報道路人的坑蒙拐騙,我們看人又怎麼會永遠帶著戒備,失去了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

即使是現在一位摔得站不起身的老人就在眾人面前,也未必有人敢扶,並且,越是摔得嚴重越不敢“輕舉妄動”,大家都忙著猶疑,猜測最怕的就是吃虧和惹麻煩。這種念頭在人們的內心潛滋暗長,更何況還有報紙新聞,還有家長教育孩子,就算大家都知道怎樣做是對的,幫助別人之前都總要觀查好狀況再行動。

避免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措施,應是控制社會上惡意欺詐事件的發生,最理想的,人人都不應動些壞念頭,通過利用人之間的信任去謀取利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罪魁禍首便是這些動了歪唸的人做了這些喪失道德的事,降低了人之間的信任度。我們需要做的,便是誠信友善,從我做起,相互之間相互攙扶,共建文明和諧社會。

扶不扶 篇5

國二作文 ,832字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中膾炙人口的一句話。中華上下五千年,喜行善舉之人數不勝數。可近幾年,大家對於“扶不扶”居然多數表示“扶不起”,甚至有些人說“這種行善等於燒錢,這樣的善,不行也罷。”

對於這種現象,原由於多起不良事件。因為這幾位好心人見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大爺摔倒在地,便不假思索地上前將老人扶起來送往醫院,可老大爺非學是那幾個小夥子將其撞倒,反而將幾位好心人扣上了一頂犯罪的黑鍋,並向其索要賠款。這一事件在網上釋出後,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可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此類惡性事件頻頻發生,越來越多的開始人擔心自己也因此傾家蕩產,路上的行人便抱著“與我無關”的心態。

其實,這類事件的發生難道僅僅只是一種偶然嗎?不,我認為這恰恰是一種必然。在此類事件發生前,許多人在撞倒老人後,為逃避責任而紛紛逃逸,久而久之,許多老人都對這些人極其痛恨,再加上老人醒後本來記性不好,再加上怒火攻心自然不管三七二十一,認準了你,自然而然的,好心人就成了肇事者。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肇事者逃逸面的緣故,也說明了中國一部分人道德品質敗壞,素質低下,從而老人也變得有些分辨不清,更使得好心人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降低了好人做好事的積極性,也逐漸冷漠了。就會有更多的對“倒地老人”置之不理,更多肇事者逃逸……就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那該如何解決呢?其實,實質上就是那麼一個字—“錢”的問題/。在當今社會,許多人心中有善,甚至許多人在老人旁邊駐足許久,可良久之後,又無奈地走開了。他們只是不敢行善,那是因為怕,怕賠得傾家蕩產。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只要設立一個基金會,獎罰分明,如果肇事者家境差,那就可以為其分擔一部分,逃逸者一定要重罰。基金的問題可以說相對困難,但,試問,如果那位倒在血泊中的人是你要至愛的人,旁邊的路人眼睜睜地見他的生命一分一秒地流逝,你會在乎那幾十塊甚至幾塊錢一年嗎?我想,你不會拒絕。

希望幾年後甚至幾月後,大家想扶,敢扶;有善,行善!

扶與不扶 篇6

國一作文 ,761字

星期天我與表妹上街返回途中,遇見一起車禍,一輛摩托車摔倒在大街上,車主正艱難地起身,過往的行人要麼一閃而過,要麼駐足旁觀。此時此刻,直性子的我立馬上前將這位伯伯扶起,伯伯才勉強站起來,我幫助他將摩托車抬起來,又詢問他是否受傷。終於直起身來的伯伯連忙向我道謝,並指向人行道:“那,那個人闖紅燈,我如果不急剎車,就撞到他了。”我望向他手指的方向,行人已匆匆離去。

人群漸漸散盡,伯伯又與我道了謝便轉身走了,望著他推著摩托車踉踉蹌蹌離開的背影,我不禁深深嘆了一口氣。表妹說道:“你膽子好大,剛剛毫不猶豫地去扶那個人,就不怕他訛你嗎?”“訛我?那麼多人看著呢,何況,清者自清。”

事後,表妹那句“就不怕他訛你嗎?”一直在我耳邊迴盪,特別是那個“怕”字。怕?我們有什麼好怕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這也怕那也怕,將一事無成。可是多少人因為這個“怕”字而選擇了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做個無事人袖手旁觀。“扶不扶”的問題早已成為中國的一大詬病,因為怕被訛,所以寧可違背良心當作什麼都沒看見,也不願做此舉手之勞。要知道,雖然這只是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但它足以體現國人的素質與修養,若只因一個“怕”字,讓碰巧路過的外國友人瞧不起,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啊!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很多,或許你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會猶豫,意志會不堅定—我到底該不該扶他?他會訛我嗎?如果被訛,我這一扶值嗎?東莞市民程善道也曾遇到過這一連串問題。2014年7月27日,廣東東莞暴雨,66歲老太跌倒在快車道上,9車經過無一停下,程善道停車報警,並在雨中撐傘守候。在扶不扶問題上他這樣回答:“被訛也要救她,最多訛我的錢,訛不了我的命。”看了這些資料,很多人會驚呼:“人間自有公道!”

我們呼喚好人、好心人,希望好人多,如果你問我:下次再遇此等小事你還扶不扶?我會堅定的說:扶!

扶與不扶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8字

當你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摔倒了躺在路上呻吟,一副可憐的樣子,心裡一定會冒出兩個念頭:是扶?還是不扶?

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待所有的老人,一定要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每個人都懷著一顆仁愛之心,應該扶起摔倒的老人。可轉念一想,如果扶了,老人的家屬說是你撞到,你才會把老人扶起送到醫院,並讓你承擔醫藥費,說不定還要賠償。那麼,這就像一塊石頭莫名其妙地砸到了你頭上,使你挑起了不該挑的重擔,壓根兒喘不過氣來。這麼一想,又不敢扶起摔倒的老人。

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呢?這個問題,就像兩隊實力相當的拔河運動員,拔來拔去,怎樣拔也不會有人贏。可現在的小學教育,到處弘揚助人為樂的精神。助人為樂是一種高尚的品德,老師也說,要做社會中的活雷鋒,做一個好學生。可扶了呢,也許要攤上不該攤上的罪名,承擔起一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這樣的案例也不只一個。

就這樣翻來覆去地想,扶有扶的道理,不扶也有不扶的道理。不過,我認為,應該把老人扶起來,再叫旁邊的人來幫忙,送老人去醫院。因為,扶起老人也許就救活了老人的生命。況且,我們也不願意看見老人無力痛苦的叫喚。即使,被攤上了麻煩,我也相信正義會勝利。

如果,再碰到扶與不扶的選擇,我會果斷地選擇扶,選擇助人為樂,選擇正義。

扶不扶 篇8

國一作文 ,962字

此刻的生活有選擇隨性灑脫,扔掉冷漠的原則,此刻的燈火璀璨落寞,扔掉心裡那一把鎖,是真的我。共享時代,所謂共享,就是共同享用。之前的生活是我,現在是我們。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與我們產生密切關聯,而這種隨性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共享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絡,人們共同使用同種物品,意味這樣東西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但是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就會破壞他們,從而打亂了這種循循遞進的規律。

八月份的上海,正是最炎熱的時候,都說地上煎牛排也不是無憑無據,地面的溫度足以讓這成為事實。而我又在這最炎熱的季節去上海複查眼睛。經過了申崇一線的漫漫長路,下了車站快速向地鐵站走去。清晨的上海帶著絲絲涼意,路邊的早點攤也陸陸續續地支起來,冒著熱氣。路旁的共享單車也整齊地停放著。走過了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馬路上也有些許的人騎著共享單車。這一切對於資訊化的大上海僅僅只是個開始。抵達汾陽醫院,太陽已經露出雲層,溫度也開始節節高升。醫院裡也是人海湧動,等到完成了一系列的檢查,時間已經跑過了中午。

在等待眼鏡的換片過程中,媽媽帶著我去外面吃飯。這時的上海已經沒有清晨的涼意,滾滾熱浪撲面而來。門口的街道也是比早晨更加熱鬧,更加擁堵了。路邊的共享單車橫七豎八地擺放著,早已無了整齊可言。一個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傳入了我的耳中,“媽媽,你看這些車子都倒了。”“是啊,太熱了,我們去陰涼一點的地方吧!”她的媽媽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並沒有想要理會那些可憐的車子。“媽媽,車子倒了,你不扶嗎?”小女孩又發問了。那個中年婦女明顯怔住了。她不扶,路人看了難免有想法,並且會給女兒樹立一個壞形象。她扶了,這麼多車子,這麼熱的天氣,有何必遭罪自己。小女孩搖搖那個婦女的手臂,“媽媽,你怎麼不扶啊?”又是一陣沉默,最終她還是扶了。路邊的一位阿姨看見了,笑了,還連聲稱讚這個小女孩。可是她的母親呢?她原來是怎麼想的,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最後她扶了。媽媽問我看什麼看得這麼出神,我的回答是:我看到了一個城市背後的祕密。

共享資源日益增多,也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我們也許都不如那個小女孩,但是我們應該能夠做到她母親的舉動。就如有一年春晚的“扶不扶”的小品,不是生活改變我們,而是我們去改變生活,也許改變不了生活,那就改變我們,去做到最好,造就一個美好的共享時代。

阿斗扶不起來,怪誰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6字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成語:樂不思蜀,它講的是誰呢,沒錯,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因為劉禪昏庸無能,親手斷送了他父親多年打下來的江山,而到了魏國,他還是不知悔改,繼續享樂。因此,他被世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也有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阿斗扶不起來,怪誰?怪他自己,怪他自制力不強,怪他聽信那些奸臣的話,這才招來亡國之災。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扶不起來的阿斗:他們的爸爸媽媽拼了命地把他們往名牌中學、大學送,可他們不但不珍惜,還到處揮霍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使他們的爸爸媽媽的希望一次次落空,即使是成了年,他們也不知悔改,就算蟠然醒悟,他們也認為是這萬惡的社會在坑害他們。有這樣一件事:一名高三學生在一家網咖玩遊戲時不幸猝死。經醫生現場鑑定,這名學生猝死時臉色發白,心跳、脈搏、瞳孔反射等生命體徵全無,屬於典型的因為興奮過度而引發心臟病的死亡。一個生命就這樣流逝了。高三,本是跨入大學的關鍵期,也是一個人的大好年華,可那位猝死的高三學生卻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玩電腦上!他們都是扶不起的阿斗!不過,他們比古代更勝一籌!古代還只是自制力不強和聽信那些奸臣的話,可他們不但自制力不強和聽信那些狐朋狗友的話,還學會了坑蒙拐騙!導致社會風氣不好!還有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太溺愛他們了,讓他們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成了社會的病胎!

阿斗扶不起來,怪誰?這個嚴肅的問題我一直想不出來,我得一個人靜靜地沉思一會兒……

扶?不扶?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534字

今天,我在書本上看到一幅漫畫,之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看見老奶奶摔倒了不去扶呢?

一個老奶奶過馬路時摔倒在地,她有氣無力地喊著:“哎呦!哎呦!”

這時候,來了一個穿著西裝,一旁還帶著個小男孩的男人,看起來很有錢的樣子。小男孩看見這個老太太摔倒在地,很想扶她起來,可是被他父親的一個眼神制止了。

很快,又走來一位大叔,看見老太太摔倒在地,以為是個碰瓷的,邊走邊說:“這年頭,碰瓷的可真多,我已經被騙了一次,就再也不會有第二次了。”

接著兩個剛買完菜準備回家做飯的中年婦女同時看到摔倒在地的老太太,其中一個對另一個婦女說:“我去把老太太扶起來,你幫我作證,可以嗎?”另一個婦女小聲地嘀咕:“算了吧!還是不要去惹這個事了,萬一賴上了怎麼辦?咱們不要給兒女惹麻煩了。”說完她們就走了。

最後,來了一個小女孩,她看見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老太太,毫不猶豫地扶起了老太太,並對她說:“您沒事吧?摔疼了嗎?要不要給您家人打電話送您去醫院?”老太太非常感激地對她說:“小姑娘,謝謝你,可是這麼多人看見了都不扶我,你為什麼要扶我呢?”小女孩說:“為什麼不扶呢?我摔倒都會有很多人扶我啊!”老太太感激地對她說:“你真是個善良的姑娘!”

同學們,如果你遇到這種事情,是扶還是不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