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臨的舍與得相關作文20篇

我面臨的舍與得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34字

暑假到了,媽媽給我選了兩個夏令營,一個是在濟南的軍事夏令營,條件很不好,還要拿很多錢,可是,我要好的朋友去這個夏令營,還有一個是跟著課本遊江南的研學之旅,要去南京、杭州、上海、烏鎮……好多地方呢!吃住條件都不錯,要拿的錢也不多,有幾個我不是很要好,但關係也不錯的朋友去,這該怎麼辦?我進退兩難。

我靜下心來想了想:如果去濟南的軍事夏令營,可以跟好朋友同吃同住,有苦一起吃,如果去研學,也可以跟朋友在一起玩,加深我們之間的友誼,可我和那個要好的朋友就要在這個假期疏遠…。我越想越亂,心也往別處飛,唉,還是過一會再想吧!

到了晚上,我對自己喃喃地說:“快想出一個來吧!”我使勁的想啊想,最後,我艱難的做出了決定—去江南研學。

我心中暗暗對朋友道歉,對不起,我不能陪你一起吃苦,一起快樂了!因為我心中已經做好最好的決定。

雖然我捨不得,但“舍”和“得”總要分開。如果要“得”就得“舍”,如果“舍”就無法“得”。畢竟是“天空留不住一片雲朵,雨下成澤也匯不成河啊!”

生活中的“舍”與“得”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504字

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報,我們生活中往往會面臨選擇,對我而言最不能忘懷的就是登大蜀山了。

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媽媽帶我去登大蜀山。

剛開始時,我精力充沛,一路上蹦蹦跳跳,跟媽媽有說有笑,可是爬到半山腰時,我腳力不濟,兩腿發麻,走不動了。

“就此停下吧,別爬了,你不可能爬到山頂的。”我心裡的惡魔嘲笑似的對我說。“千萬別放棄!”我心裡的天使用鼓勵的言語激勵著我,“你一定會爬到山頂的,不然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嗎?”“聽我的!”惡魔惡狠狠地說。“聽我的!”天使用鼓勵的語氣對我說。

最終,天使戰勝了惡魔,我繼續走了下去。雖然雙腳已經失去知覺,腿也又酸又脹,但我還是堅持走了下去。

經過了半個小時的努力,我終於來到了山頂。白雲似乎在和我打招呼,高樓似乎用讚許的目光誇讚我。天使欣慰的笑了,惡魔氣的得吹鬍子瞪眼。從山頂往下看,汽車比一粒米還要小,上百米高的高樓也只有手指那麼粗,真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我不禁哼唱起了《真心英雄》這首歌。想想爬山時遇到的困難,再望一望眼前這美麗的景色,細細想來,還是值得的。

人生中我們經常會面臨選擇,如果選擇容易的就會停滯不前,如果選擇困難的就會進步,你說,對嗎?

當我面臨困難的時候 篇3

國一作文 ,514字

那一次登山,我至今記憶猶深。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鳥兒歡樂地歌唱,拍著翅膀,在風中舞蹈。在這美麗的風景中,我卻感受不到一絲愉快,只感到異常悲傷。我失望地看著試卷上紅紅的數字“78”和那些刺眼的紅叉叉,眼淚唰唰地流下來,落在試卷上。

這時爸爸看出了我的心事,走過來對我說:“女兒,咱們去爬山吧。”

山高路險,山路曲曲折折,佈滿荊棘。在爸爸的鼓勵下,我勉強爬到山腰,已是精疲力竭,上氣不接下氣。抬頭向上望,山頂彷彿還在雲霄。我一屁股坐在岩石上,耍起小孩子脾氣,不想再爬了。爸爸過來嚴肅地說:“爬山很難,但只要你堅持,就一定能登上頂峰,你要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不經過努力,不克服磨難,就不會有成功!爸爸相信你,你能行!”

在爸爸的鼓勵下,我再次打起精神,鼓足勇氣站了起來。一路上雖然摔了不少跟頭,擦破了皮,劃傷了手,身體累得嚴重透支,但我沒有放棄,咬著牙,艱難前行,終於登上了山頂。這時,俯視山間美麗景色,呼吸著山頂清新空氣,我忘記了煩惱與疲勞,陶醉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只感到心曠神怡。

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我明白了:當面臨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勇敢地克服它,積極去解決它。不退縮,不畏懼,同它鬥爭,永不放棄,你就會收穫幸福和歡樂。

我努力讀懂舍與得 篇4

國一作文 ,644字

小時候,聽過一句話:一個人得到的,就是另一個人失去的。於是,我暗暗在心裡想:“一定要捉住自己得到的東西,不要讓別人搶走了。”

直到慢慢長大,我才開始思索,這世間所有的事物,他們的歸屬都是誰,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捨得到底是什麼?

捨得是一種幸福。

魯達基說:“有取有舍的人多麼幸福!寡情的守財奴才是不幸。”這句話讓我想起一個典故:一個貪財的人揹著一麻袋金子乘船過河,途中遇惡浪翻船,船伕勸說他趕緊扔下金子,可貪財的人卻捨不得,最終舍掉自己的性命。如果他當初捨棄金子,還有可能保全性命。很多時候,有舍才有得,“舍”與“得”不能兼得,要想得到就必須捨棄,過分的貪婪一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捨得是一種智慧。

司馬遷捨棄男人的尊嚴,得到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的千古流傳;蝌蚪捨棄自己的尾巴,化成青蛙;樹木捨棄枯萎的枝葉,才能成長蒼天大樹。

捨得是一種擁有。

有一個故事講述一個孩子在大山裡割草,被毒蛇咬傷了腳趾,而附近沒有醫院,生死攸關,孩子毫不遲疑地用手中的鐮刀割斷受傷的腳趾。他捨棄自己的腳趾,保住了生命。有時候,只有敢於敢舍,才能獲取更多的利益。

人世間的東西,並沒有固定的主人,事物在取捨間自有自己的定數。是你的,終會是你的,不是你的,強取也無用。有的人雖明白“取捨”的道理,在面對抉擇時,總會有無奈與痛苦。熊掌和魚不可兼得,不懂得捨棄,就不能擁有一份安靜祥和的心態,笑對生活!

有舍必有得。緊握拳頭,你只能享受片刻溫暖,而攤開雙手,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捨得會讓你得到更多……

舍與得給予我進步 篇5

國三作文 ,1105字

實無所舍,亦無所得。

小學時,我很喜歡打乒乓球,更想成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我仍記得當時的場景:烈日炎炎,一滴滴汗水不停滴落。朋友遞了我一瓶水,說:“你個球瘋子,自己不怕中暑,也要體諒下小球球啊!”執著的我拿起球拍向球桌走去。

後來,一位體育老師見我乒乓球打得不錯,建議我去體校發展。但家裡人不同意。那時的我,心中只剩兩字:不甘!

結束意味著新的開始。伴隨著不甘,我升入了初中。一節體育課,一個陌生的身影出現在操場上。他說:“體育老師請假了,這節課由我來教你們乒乓球。”他一邊講解,一邊示範:降低重心,屈膝,引拍……

一見乒乓球,我想起自己的夢想,更加悶悶不樂。他走了過來,關切地問:“怎麼了?有心事?我是個不錯的傾聽者。”我把自己的不甘都說了出來。他笑眯眯地說:“不去體校,固然可惜,但這不代表你不能打乒乓球。人生要懂得取捨,有舍有得。”隨後,他送了我一本書——《舍與得》,還告訴我:他的網名叫“捨得”。

下午的英語課,我目瞪口呆了——沒想到“捨得”是我們的英語老師。他問我:“書讀得怎麼樣了?”我興奮地說了句:“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舍與得之智慧也。”“書讀得不錯嘛!”“捨得”說道。就這樣,我們聊了很久也很開心。

我們很聊得來。無論是內心成長還是學習進步上,“捨得”都幫了我很多。漸漸地,我們成了忘年之交。心中的一顆暖陽正在冉冉升起。這光芒指引著我尋找新目標——我要名列前茅!

為了不讓夢想白白捨棄,我開始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傾注到學習上。“捨得”告訴我:先從聽,說,讀,寫四方面入手。此時此刻,我想起《舍與得》中的一句話:要適當捨棄,切勿為得到一滴水而捨棄整個泉水。帶著這句警告,我在提高英語的同時,兼顧其他學科。

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去了四個月,期末順利地考完了。我的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捨得”看了成績單,說:“你的英語成績斐然,其他科也出類拔萃,願舍與得給予你進步,伴你同行,加油!”

實無所舍,亦無所得。人生永遠在舍與得之間徘徊,看得見的舍,暫時看不到的得。於舍與得中,見智慧,在舍與得後,悟人生。願勇氣在我身,舍與得的智慧駐我心,伴我同行,一路向前!

當我面臨選擇的時候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8字

不論是歷史的英雄人物,還是平凡的人,我都逃不過選擇的糾結。——題記

遙想當年西楚霸王的勃勃英姿,四面楚歌之際,也逃不過選擇。他既要顧及兄弟義氣,又要顧及妻子感受,陷入糾結當中。當他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之時,虞姬卻自刎,希望他離去後能東山再起。可他終究還是含淚而去。哪怕是英雄人物,面對選擇時也會兩難糾結。

父親在我們倆相處愉快時,會問我:“如果再讓你選一次,你會跟我還是你媽媽?”父親說這句話時小心翼翼地,期盼的眼神一直注視著我。我憶起了父親第一次問我時的樣子。

那是一個月色暗淡的夜晚,月光灑下淡淡的清暉,照在父親的身上,我清晰地看到他的頭髮出現了幾縷銀絲。“你考慮好了嗎?”父親聲音低沉,眼神閃爍。一邊是生活多年,感情深厚,尚在為生活打拼的父親,一邊是離開多年、生活富足的母親。在考慮到母親有弟弟的陪伴,最終我選擇了父親。我在做這個決定時,十分糾結,因為這不是數學題中A、B、C、D的選項啊!

最終,我選擇了父親。我與父親生活多年,情感已無法割捨。我想,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不會後悔。

我們總是面臨著各種選擇,有時愉快、有時沉重,更多的是在兩難中糾結、困惑。但我們不能逃避,要勇敢地面對它,堅持對的信念,會讓你勢如破竹,也會讓你義無反顧。

舍與得 篇7

高一作文 ,809字

禪宗有言:“舍一朝風月,得萬古長空。”緊緊握住黑暗的人永遠也得不到陽光。捨得是一種人生態度,有舍才會有得,人生才會有滋味。

事物都相剋相生又相伴相生。人們在想到“得”的時候,很可能是得不到,而不想“舍”的時候,可能已捨去很多了。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貪色的人,常日裡,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後卻什麼也沒得到,不想舍可最後連性命、自由都舍了。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因不“舍”而不“得”。這道理看似簡單,很多時候就是領悟不到。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捨棄的過程。青年時期的毛澤東,捨棄青春的美麗,捨棄青春的無憂,高喊出“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壯志豪情,他投身於革命事業,長征途中留下他的足跡,天安門上留下他自信的微笑。是捨得,讓他成為一代偉人領袖,是捨得,才讓中華民族五千年源遠流長。

鯨不懂捨棄,對沙丁魚窮追不捨,最終陷在海沙中無法動彈。試想,如果鯨把目光放遠,捨棄面前一條小小的沙丁魚,他還會成為海沙的俘虜麼?正是因為他不懂捨棄,才使自己走進死亡的“天堂”。

人生的口袋只能裝載一定的重量,沒有捨棄,就會壓倒在沉重的包袱下。捨棄,也是為了更好的獲得。文人隱士陶淵明,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人皆喜於名利,他卻捨棄世俗官場的顯赫,出淤泥而不染。對於他來說,捨棄一切世俗,是為了獲得不違背心的自在,是為了獲得一樣瀟灑的人生。捨棄,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世界上,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是絕對沒有隻有得到而沒有捨棄的事的。縱觀古今,敢於捨棄的人不在少數,正是因為他們不斷捨棄,才獲得了一個乃至多個人的幸福。

要想品嚐美味佳餚,就必須付出相應的金錢。對於我們來說,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要想得到老師的肯定,要想在社會有立足之地,就必須學會捨棄一些東西。我想,能在舍與得做出正確選擇的人才能走上一條光明大道。敢於捨棄,這一都是進行在舍與得之間,有舍才有得,得與舍是辯證統一的。

在成長的道路讓我們學會捨棄,去體驗人生成長的智慧吧!

舍與得 篇8

國三作文 ,560字

人生就像是一條路。路邊開滿了鮮豔美麗的花朵。如果你不懂得放棄,看到美麗的花朵就摘取,走到前面看到更加美麗的花時,才發現雙手已被佔滿,只能遺憾地走完全程。這才叫有舍才有得。

兩彈元勳鄧稼先曾在美國就讀研究生,由於他的勤奮刻苦幾年後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就在他獲得學位後的第9天,他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他毅然放棄了美國良好的工作條件,優厚的生活待遇,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用他的智慧才力研製成了“兩彈一星”。但由於長期的輻射,最終死於癌症。他捨棄了國外優越的條件,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卻獲得了全中國人對他的敬仰與懷念,人一生最大的價值也莫過於此了,這正應驗了老一輩的那句話:有舍才有得。

唐代哲學家柳宗元的《哀溺》中曾記敘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幾個人撐著小船渡湘江。到江中時,船破了,便都遊起水來。一個人盡力遊但仍沒有遊遠。同伴們問他:“你最會游泳,為什麼落在後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只是搖搖頭,最後終於淹死在河中。愚昧的水州人,因為始終不肯捨棄身上的一千文錢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這正如那個黑人琴手由於只守著那個“最賺錢的地盤”而葬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

縱觀古今中外,事實勝於雄辯:想要獲得更高的成就,就要放棄眼前的利益。只有先懂得捨棄,才能獲得更多。

舍與得 篇9

高三作文 ,768字

雄鷹能捨去溫暖的巢穴,方才得以翱翔於天際,俯視大地;樹葉能捨去安逸的枝頭,方才得以重哺於根部,碩果累累;小溪能捨去寬廣的大海,方才得以暢流於山間,川流不息。人與自然間無不昭示著這個道理:有舍,才有得。

舍與得是一種智慧,人類從古至今,無不用行動來說明這個道理。

戰國時期孟子說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其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可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三國時期蜀國的建立者劉備也有著這種情懷,劉備他放下了自身的身份地位,三顧草廬於諸葛亮,從而得以三分天下,為其巨集圖霸業奠定了基礎。酈道元捨棄因仕途的不如意而產生的憂鬱與憤懣,遊歷多處,蒐集各地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以多年來旅途的見識凝結成流傳千古的《水經注》,成了後人學習地理知識的指路明燈。他們捨棄了地位、榮華、甚至是生命,獲得的卻是人生的昇華。

而在現代,也有偉大人物秉持著這道理,錢學森捨去國外的繁榮昌盛,毅然回國,為祖國的偉大事業奉獻自己的綿力,從而得到了“兩彈一星”的偉大成就。美國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捨棄了平時的娛樂與家人的相處時間,得到了無數跨世紀的發明。人生在世,只有認認真真地去做,才能真正地做好一件事,而認真的前提,就是捨棄一切瑣碎的小事,經得住一時片刻的誘惑。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偉人也不例外,更何況我們這些平凡之輩呢?在歷史潮流中,或許我們只是一粒塵、一滴水,那麼的微不足道,趨於平凡,但我們為什麼不能做那不平凡甚至非凡的人呢?要有所建樹,不捨棄牽絆,如何專攻一業呢?所以,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是否被背上沉重的包袱所壓得挺不起腰板,從而無法昂首面對世界?

那麼,不要再猶豫,丟掉包袱,輕裝上陣吧!登山隊員只有丟掉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迅速登頂;駿馬只有把沉重的貨物丟掉才能奔騰於草原。而人,只有捨棄,才會有所得。

舍與得 篇10

國二作文 ,785字

人生之路像一棵茂密粗壯的樹,隨著時間的流逝,蔓延分岔,總要進行一些或多或少的選擇。每次選擇都會有舍與得。

烏江河岸,虞美人鮮紅的顏色肆意地綻放。楚霸王項羽曾在此自刎,以無言愧對江東父老之由,過早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若他沒有如此,或許中國的歷史將重演。他選擇了自己的尊嚴,成為後人們敬佩的君主,卻放棄了一切東山再起的機會。在政治上,他敗了,而他的虞姬也隨他而去,放棄了在亂世中苟活的機會。或許,再給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他們一樣會選擇尊嚴,而放棄生命。

擁有的時候在放棄,而放棄的時候也在擁有。

正如材料中的兩棵樹。一棵樹放棄了所有的枝條,卻重獲新生;一棵樹帶著隱藏的憂患,而沒有鋸掉枝條,最後乾枯而死。或許漫長地光禿禿的等待很無奈,但卻獲得了生命。或許,人們會後悔對第二棵樹的決定,但命運從不會給你重來的機會。

南山的菊花開得正茂,只見一老父悠然飲酒作詩。那人,確是陶淵明。曾經,他憤慨難平,想改變這個國家;曾經,他多次受挫,只得借酒消愁;曾經,他鬱郁不得志,一腔熱血,卻被現實的冷酷硬生生地澆滅……而今,歸隱山林,安貧樂道,成了他最終的歸宿。他看透繁華煙火,腐朽黑暗,最終歸志淡泊。他選擇了逃避,卻擁有了平淡快樂的生活。太多人認為他消極,但我想,或許我懂他,那種無力背後深深的無奈。無論讓他進行多少次選擇,我想,他一樣如此。

更多的時候,我們要進行明智的選擇。

曾經,我迷茫過。每日學習是為了什麼,倒不如看會兒電視瀟灑自在。我如今也慶幸當初的選擇,學習,不是為了任何人,只是豐富了自己心靈上的貧瘠,追求自己喜愛的生活。而沉迷於電子網路,會帶給你身體上的舒適和日益消沉的活力,身體上的舒適中不是心靈上的愉悅。我想,我的選擇是明智的。當初的自己選擇了學習,那麼便堅持下去。但願,青春期的同學們,都能明智些。

舍與得,終究無法避免。圓人生之路沒有誤入岔路。願選擇地明智而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