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寸心知相關作文20篇

得失寸心知 篇1

高一作文 ,971字

我們或許能做到登山而攬天下,卻始終難以觀海而明己身—山雖高聳,不改其貌;湖海平靜,自有變化。誠然,面對一些判斷和選擇,我們能自信地邁開腳步,但又有多少人能夠自信地說明判斷依據呢?水面映出的我們,該是我們渴望看到的自己嗎?

得失寸心知,寸心知何,寸心何知?

寓娘坦然:“此心安處,便是吾鄉。”一方鬱疑,一方解惑,閱盡千帆後,方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本可不跟隨前往的女子毅然選擇跟著離去,沒有幽怨訴諸苦悶,沒有讓嶺南生活荒蕪內心,身在苦河隨波逐流,卻奇蹟般地鑄就明達的心,這往往是一味追求功名利祿,在俗世裡摸爬滾打的人所不能擁有的。失敗,失去了生活的眷顧;成功,得到的是落魄漂泊中逐漸安定的真我。

世界上沒有最光滑的鏡子,近半生的經歷用來打磨自己的鏡子,才堪堪獲得些許明白。這樣的一面鏡子,我們能靠它將幾乎一切的東西放在正確的位置,唯獨,放不好自我。

也只有將自我安放好,才能完全做到“得失寸心知”吧?

有這樣一個人:他肥大的下巴完全遮掩住刺繡外套的絨毛領口,圓滾滾的月亮臉上一對蒼白的眼睛侷促地四下轉動,汗水淋漓的肥胖指頭則在天鵝絨上衣上揩個不停……馬丁筆下的山姆,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也沒有可歌可泣的擔當,更沒有揮斥方遒的天命,他就是個小人物。他是虛幻的,因為他是被人創作出來的;他又是真實的,據說,他就是作者的“自畫像“,更彷彿是所有時代學者的寫照。作者看清了自己,安放好自己,即使是甘於平凡地堅守本分,才在亂世的灰飛煙滅中獨善其身。

世界上最難安放的終究還是自己。

阮籍駕車來到河南的廣武山,在澗水汩汩中感懷秋風掃落葉,歲月敝古城,不禁嘆到:“時天英雄,使豎子成名!”對於他的話,許多人猜測“豎子”是劉邦與項羽,但無論劉、項,無論成功與失敗,在阮籍看來,都不足以稱英雄。而蘇東坡道:“豎子指魏晉間人耳。”劉、項尚不為英雄,魏晉風流人士又何德何能?仔細一想,也不無道理。倘若英雄不問出路,不提功名,亂世之中,魏晉文人、哲人,將自己和自己的心,放在與世無爭,更高遠的精神上,即使沒有成就,沒有得失之分,身心所在的地方,宛如明鏡,自有權衡。世界引領他們步入新領域的大門,他們自己抓住了契機,在寸心中融入了明達睿智的己道。

我們需要更高的眼界,卻也需一面明鏡,更需一處小小的、能安放自己的位置,如此,方能以寸心丈量無盡的得失。

誠信與得失 篇2

國一作文 ,944字

誠信是未來社會的通行證。社會、學校、家庭都需要誠信。然而,現實生活中,不講誠信的情況卻大量存在,為什麼?我想,這和人們的個人利益是分不開的,計較個人得失會直接影響人的誠信度。

在《衝破人生的冰河》一書中有一則叫《庸醫與華佗》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名醫,他給一個病人看病,經診斷,名醫認為病人體內長有腫瘤。於是,病人隨醫生進入了手術室。在明亮的燈光下,名醫手中的刀遲遲不肯落下,何故?原來剖腹之後,醫生見病人的體內並非腫瘤,而是一個胎兒,名醫一下子陷入矛盾之中。如果他下刀,硬把胎兒拿掉,對他來說易如反掌,而且之後如果告訴病人摘除的是腫瘤,病人一定會感激地恩同再造。但若現在將病人剖口縫合,保證病人與胎兒的生命與健康,對他來說也並非難事。矛盾中,他選擇了後者。當病人復甦後,名醫將一切告訴了病人及其家人,並深深地致歉。然而病人的家屬卻將名醫告得差點破產,這位名醫也就由“華佗”的地位一下子變成了“庸醫”。

在這則故事中,名醫是誠實的,是個守誠信的人。然而他的誠信與他個人的利益產生了大大的衝突,他選擇誠信使他差點破產,也使他名譽受到損失。但我想,這位名醫所得到的會比他所失去的更令他快樂,因為他不用生活在誤診而犧牲一個小生命造成內疚的陰影下。雖然他在經濟和名譽上有些損失,但在人格上卻毫無損失,他誠信的人格魅力必定會令許多有志之士所敬仰。

與之相反,我有一位表兄,沉浸在網路給他帶來的虛幻生活中不能自拔。虛擬的世界使他喪失了在現實生活中的鬥志。在虛擬世界裡,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但在現實中,他卻令許多人擔憂。究其原因,是他欺騙自己的親人偷偷到網咖裡上網。有一次,我這位表兄竟瞞著家人到網咖“包夜”。他遠在常州的爸爸聞悉後,連夜乘坐火車趕回來,硬是把表兄從網咖拉了回來,並狠狠地給他“上了一課”,著實令表兄難過了好一陣子。

虛擬的網路世界確實帶給了表兄許多歡樂,真可謂樂此不疲,但與此同時也使他學習成績直線下落。在欺瞞家人的背後,隱藏著一個不講誠信的他。為了自己一時的歡樂而放棄誠信,給他今後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他得到的是一時的歡樂,而失去的,除了人格之外,更有長久的快樂,他可謂是得不償失呀。

由此可見,誠信與否與得失的確有著密切的關係。智者誠信,得大於失;庸者無誠信,得不償失。

無得失不人生 篇3

高一作文 ,840字

生活不會總是完美的,有些人盼望著一生平靜,沒有艱難險阻,即使真正實現,那也會失去了人生的價值,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不留任何蹤跡。沒有得失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生活中往往會丟掉些什麼,我們在為此懊惱的同時,可能會在其他方面有所斬獲。正如這句話所說的,“上帝為我們關上一扇門,卻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事實就是如此,因此,我們完全大可不必為失去一些東西而斤斤計較。人生在世,總會難免有不少磕磕碰碰,但同時也會有不少的鮮花在我們的身旁幸運的綻放。人生就是這樣,哪有不摔跤的小孩呢?有得必有失嘛!我們在失去美好的同時,總會在別處尋覓到遺失的美好。

當然,失去一些珍貴美好的東西必然是傷心痛苦的,因此我們必須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切,正確的看待得失也是人生的重要一課。

生活中有得必有失,也要學會放棄。當你所得的時候,你內心有種滿足的快樂感。世界上的事並不是隨著自己意願而存在和發展的,“心想事成”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我們的理想會因為某些環境因素影響而難以實現,所以,每有失去,不免感到痛苦和委屈。若在一次次的努力又一次次的失敗以後,我們還會更彷徨,更苦悶,總之,我們就失去了人生應有的快樂。所以,要試著放棄,把一切都看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妨把得失說成是一種殘缺的美。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家人整日陪在自己身邊,我們無法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重要意義,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同時也懂得了親情的重要,於是更加珍視身邊的人。太陽每日都如圓盤一般掛在天上,發出刺眼的光芒,毫無變化,我們對它早已習慣無法感受其中的美感。然而月亮時圓時缺,這才讓人無比珍惜那十五月圓之夜。

生活不會總是完美的,有些人盼望著一生平靜,沒有艱難險阻,即使真正實現,那也會失去了人生的價值,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不留任何蹤跡。沒有得失的人生是不完美的。生活中,我們總是在不斷的失去一些什麼,也在不斷的得到一些什麼。失去了太陽,我們得到了閃爍的星星;失去了明亮的白天,我們得到夜晚的靜謐。這才是人生。

超然象外,不失本心 篇4

高二作文 ,1121字

浩瀚宇宙,星光熠熠,從高處向下看,地球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香港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說自己“一向觀世如史,保持著‘超乎象外’的心態,從高處向下看,不侷促於一草一木,四維空間,還有上下”,也含有同樣的道理。

從高處向下看,我們渺小得猶如微粒,又何必為了不值得的人、不必要的事生氣呢?細細想來,當時覺得無法容忍、令自己火冒三丈的事,事後再看,也不過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完全可以付之一笑,當初那麼大的反應甚至讓自己都覺得好笑。宋代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何嘗不是一種從高處往下看的人生智慧呢?人生如白駒過隙,不過短短數十年,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一個人的壽命如同蜉蝣,何必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毫無益處的生氣上呢?反之,既然生命如此短暫,那就更應該珍惜眼前的人,去體驗沒經歷過的探險,去品嚐久負盛名的美食,去欣賞心生嚮往的美景。

從高處向下看,收穫的是海納百川的胸襟,是大度坦然的氣量,是天地任逍遙的灑脫。

曾經的人類,愚昧而又自負,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最高階的物種,自己凌駕於自然界萬物之上。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圍繞著我們而轉。在這種可笑而又可悲的思想指導下,愚蠢的人類一次又一次地挑戰大自然的權威,妄想征服自然。血淋淋的事實給了人類一個響亮的耳光:全球變暖、大氣汙染、生態破壞……這些無一不在威脅著人類的安全。終於,人類醒悟了。從高處向下看,哪怕是整個人類的力量都顯得微乎其微,如此弱小的人類,卻叫囂著要征服自然,結果只會得到了大自然的反擊。在莊子眼中,我們恐怕就是那學鳩,不僅所見甚小,還狂妄自大。

從高處向下看,收穫的是一份低調,是一份自知之明,是一份敬畏自然之心。

從高處向下看,萬物都臣服在自己腳下,而自己又如此高大,彷彿自己是能掌控一切的神,難免會有些飄飄然。而牛頓臨終前的遺言,或許能澆滅我們囂張的火焰。我們所熟知的牛頓,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家。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總結出了運動三大定律,創立了經典力學系,成為那個時代人們難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在許多人看來,擁有如此的成就和聲望,怎樣“目中無人”都不為過。但是,在臨終前,他說:“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我還沒發現呢。”這樣一位物理學上的巨人,仍能如此謙遜,執著於自己的本心,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驕傲自負呢?

從高處向下看,是一種哲學的智慧,它教會我們灑脫,教會我們寬容,教會我們謙遜……從高處向下看,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我們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得失 篇5

高三作文 ,878字

得,就完全是獲得嗎?難道就沒有任何一點的失去?

失,就徹底是錯失嗎?難道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收穫?

就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表明的那樣,得到不一定是福,失去也不一定是禍。得失之間相互轉換,相伴而行。獲得的同時必定伴隨著一些東西的失去,失去的同時我們也獲得助人成長的經驗。

生活就是一個充斥著得失的空間,讓人在得失間徘徊。有的人為得大喜,為失大悲,把得失劃分得清清楚楚,整天患得患失,悶悶不樂。有的人卻認為得失皆可樂,得即是失,失就是得。不必將得失與哀樂掛鉤,所以他們活得精彩,活得開懷。世界上沒有絕對,事物就是息息相通的,得失也就會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轉換,我們何必為未知是得是失的事而忐忑不安呢?

通常,樂觀的人總會認為自己在收穫著,而悲觀的人總是斷定自己在失去。同樣的事,在不同的眼中卻有了不同的詮釋。當我們很口渴,而水杯中只有半杯水時,樂觀的人會說:“還好,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會說:“怎麼只有半杯水了?”可見,並不是失去本質變化,而是人的思想影響個人的得失觀。

主觀思想論得失將事物絕對化,就已違背了自然的觀點。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得失相生相依。

一個人如果在獲得名利之時數典忘祖,那他就失去了忠孝信義;一個人如果在錯失良機之後自我反省,那他就獲得了促進自己進步力量。拿破崙曾經說過“最容易打敗的人是已經打過勝仗的人。”打過勝仗的人按理應更容易取得勝利,後來卻成為最容易打敗仗的人。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失去曾經謙遜的心,化得為失。

昭君出塞,她失去了留在國土的幸福,卻換得了兩國之間的和諧安定,繁榮發展;杜甫失去了入朝為官的契機,卻成就一代“詩史”;柳永失去了官場生活的富足,卻成為了傑出的市井文人。他們的失去都換來了豐厚的收穫。

當我們跌倒的時候,我們失去了旅途的舒適,但我們獲得了經驗,降低了再次跌倒的可能性,無異於化失為得;當我們為過去的驕人成績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得到了愉悅,卻失去了謙卑的上進心,走向挫折。

得失,不因時空而分割,不因人事而分隔,它們相行相伴,相互轉告。

得,不僅僅是得,兼有錯失。

失,不單單是失,並有收穫。

失去才知可貴 篇6

高一作文 ,593字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珍惜,比如:親情、友情、愛情等等。當我們失去親情的時候它會使我們痛苦一生;當我們失去友情的時候它會使我們遺憾一生;當我們失去愛情的時候孤獨就會伴隨著我們一生。沒有失去過珍貴東西的人是不會體會到那種感受的,正所謂失去之後才知道可貴。

小時候父母為了給我創造更好的物質基礎不得不到外地打工掙錢,所以從小就讓我跟著姥姥生活,現在回想起和姥姥生活的點點滴滴,眼淚就在我的眼眶裡打轉。從上幼兒園開始,姥姥每天都要騎著自行車來來回回地接送我,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從未間斷過。當時我們的家庭並不富裕,除了爸爸媽媽在外拼命的打工掙錢外,家裡的其他成員都是在家守著那幾畝田地,畢竟姥姥、姥爺的年齡都大了,不能幹什麼體力活了,但是每次上學姥姥都會給我些零花錢,她總是看見別的孩子有什麼就給我買什麼,記得姥姥說過這樣一句話:“在學校裡上學,我怕你看到別的孩子爸爸媽媽都來,給他們的孩子買東西吃,你的父母不在身邊,我怕你會傷心的。”每當想起這句話,心裡都會酸酸的。

姥姥對我那麼好,可我並不是一個省心的孩子,經常給姥姥添麻煩,姥姥還是沒捨得打我一下。現在我多麼想回到姥姥天天送我上學的時光呀!可是這隻能在夢裡實現了,姥姥已經離開了我,永遠不會回來了!

我非常後悔為什麼當初不好好聽姥姥的話,讓姥姥省點心呢?姥姥,你知道我現在多想你嗎?沒有失去過至親的人是不會體會到這種感受的。

得失之間 篇7

國二作文 ,678字

有人說,我們都在得失之間來回選擇。

我們曾經為少年截去了病肢而心痛,為海豹困於海洋館而嘆息,為金魚囚於玻璃缸而難過。可細想,它們失去了,也得到了。少年保住了生命,海豹得到了另一項完美的技能,金魚得到了可愛的外表和人們的青睞。

在世為人,自是體會到了更多的得與失。億萬富翁說:“我失去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我寧願做個普通人!”學霸們說:“我得到了優異的成績,卻失去了玩耍嬉戲的時間,但我依然會選擇做一個好學生!”千萬富翁想做普通人,因為他認為他失去的多;學霸仍想做自己的原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得到的多。

就像一座天平,兩邊分別裝著相同分量的得與失作為砝碼,如果一邊少了,那天平就會傾斜。俗話說得妙:“上帝在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給你開啟一扇窗。”上帝是公平的,他不會讓你失去太多,得到太少。

在南山蜿蜒的小徑上,走著陶淵明恬淡靜穆的身影。他揮一揮衣袖,吟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選擇了“守拙歸園田”,雖然失去了權勢,卻挺直了他的脊樑,洗濯了他的傲骨。

在伶仃洋顛簸的木船上,挺立著文天祥傲岸不屈的身影。他與敵力爭,一身凜然正氣,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誓言。面對利祿而不惑,面對強橫而不屈,雖然失去了生命,卻留下了千古讚頌的民族氣節。

因此,我們不要為失去的東西而追悔,而傷心,或許失去意味著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選擇的是純潔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許得到代表著更多的失去,如果你選擇的是虛榮而又自私的目標。

得與失是不能截然分開也註定分不開的。但是,在得與失之間,聰明的你,是否找到了平衡呢?

清明時節三滴雨讓我更心知真情 篇8

國三作文 ,960字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世人才會懷念感激自己真正心愛的事物。

我的父親,曾經因為年少輕狂而視其父為敵人,奪門而出,遠走他鄉。

往事初落雨

那距今已遠的陳年舊事,是從一席滴滴答答的雨簾中拉開序幕。在如此寧靜的雨聲中,摔門的巨響聲顯得格外刺耳。這一場是父親及外爺的人生中下的最大的一場雨、下得最響的一場雨。那雨令人心痛,叫人發酸。父親奪門而出後,卻怎麼也想不到半開的門下,是正拿著傘的站得僵直的外爺,呆呆地望著在雨中奔行的父親的背影。雨落漣漪,滴在外爺的心。

如今泪作雨

清明時節的雨,纏纏綿綿到人間。去往東山的行人斷斷續續。誰知天上的雨,是人們飄零的離愁別緒,凝作水滴,寄託思念。而每當這個時候,父親是不持傘的,任雨灑在身上,就如十幾年前那般。也只是這時,他才會兀自流淚,也不知,他臉上匯成流的水,是淚還是雨。父親常說:“少時輕狂,從未考慮過外爺,如今每每回想,滿是悔恨與痛苦。”外爺對父親的愛,是在其生前,永遠在背後的眺望;父親對外爺的愛,是在其死後,長久在墓前的思念。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回憶心化雨

雨在清明,是能直透人的肉體,生生烙在靈魂上的。東山上一排又一排的墳,是一家人一夜又一夜的苦苦哀念,從山上望下,是一行又一行的淚人。他們中有多少人有著父親般的遭遇和心中深深悔恨。他們上演的,是老套的真情故事,而其中又有多少個故事不叫人滿懷心殤!

清明時節三滴雨,是回憶、悔恨、懷念。當世人真正懷念感激自己真正心愛的事物時,終究還是失去其的那刻。

我的父親,他不會想到,當他出走之時,外爺淚如雨下,本想撐傘挽留,卻因父愛深沉,不忍傷其自尊心,被迫簷下停留。

我的外爺,他不會知曉,在他走後每日,父親日日想念,卻已無法報其父愛,只能在口中碎碎唸叨他的名字,回憶滿篇。

而我,是心知真情,明白在父親離家後,是外爺的深深父愛,每日戳穿他的條條脈絡;而在外爺離世後,是父親的沉沉悔恨,夜夜刺痛他的靈魂深處。這真情,包含著埋藏深處的父愛,蘊藏著想回報卻不得的悔恨。

又是一年清明至,一座墳,隔著兩代人,相距兩世界。但是否這紛飛雨,會傳遞兩人思,互報離愁別緒?

莫等空成影,再回憶逝去的時光。

勿要離別後,再追憶遠走的故人。

只願世人能早日領悟。

清明時節三滴雨,浸透我心,更知真情。

人活著就不要活得失敗 篇9

國一作文 ,660字

人活著,不求別的,只求不要活得很失敗。

相信世上每個人都不想自己活得很失敗,也沒有任何人為失敗而活,更沒有任何人嚮往失敗。但失敗往往追隨著我們,困擾著我們。

面對失敗,有些人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而有些人卻懦弱退卻。

其實,人生成敗與否的選擇權在於我們自己。是選擇與成功握手,還是選擇與失敗相伴相守呢?這一切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成敗與否在於你。早晨起來,你是眉看眼笑,還是愁眉苦臉呢?面對熟人的親切問候,你是熱情迴應,還是不理不睬呢?面對生活中難料之事,你是滿懷信心地搏鬥,還是畏畏縮縮懦弱退卻呢?面對別人的譏諷嘲笑,你是勇敢大膽地糾正別人的錯誤,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面對別人遇到的不幸,你是心疼憐惜,還是挖人之苦呢?面對別人給你指出的正確的建議,你是虛心接受,還是固執的拒絕呢?面對自己坎坷的人生,你是感謝上蒼的恩賜,還是怨天尤人呢?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你是心存感激,還是恨之入骨呢?面對這一切的一切,你是如何選擇呢?如果面對以上這些事情,你選擇了前者,我為你正確的選擇感到高興、欣慰。因為你不為人世間的坎坷而打倒,你活得很成功。如果你選則了後者,那麼我為你感到悲哀,因為你被人世間的坎坷打倒了,你活得很失敗。

我們都知道失敗是人生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在失敗中我們可以學得更加堅強,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是的,有了失敗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失敗之於人生,是一筆豐厚迷人的財富。

所以,當失敗來臨時,我們要勇於接受失敗。不為別的,只為我們不白活一回。我們要征服失敗,不為失敗而活。

人活著,不要活得失敗!

素質只有內心知道 篇10

國二作文 ,904字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素質修養,是一個人判斷另一個人的第一標準。而素質的好壞,只有自己的內心知道。

素質形成於成長環境。不同的環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成長的環境便是改變人們素質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權威機構對世界部分國家競爭力的評價中,中國的國民素質排在第35位。中國7000萬技術工人,高階技工僅佔3。5%,而西方發達國家佔40%以上。中國人均勞動生產率為日本的1/26、美國的1/25。我們的國家靠什麼提高國際競爭力?就是要從細節入手,紮紮實實提高國民的素質。在德國,很多學校的辦學方向就是“培養第一流的勞動力大軍”,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晚清王朝大臣李鴻章,在出使俄國時,在一個公共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結果被外國記者作為笑料,大肆渲染,加以嘲弄,丟了中國人的臉。由此可見,成長的環境對素質的好壞有多麼大的影響。

素質不能盲從。“隨大流”這大家都不會陌生,而造成的原因是什麼呢?在美國,交通路口右轉車輛必須優先避讓行人,即使是綠燈車輛可通行也要如此。司機看到有行人過馬路,離著老遠擺手讓你先過。而在中國,大多數人的心理是:別人幹,我也幹。別人不幹,我憑什麼要幹?所以才造成了“隨大流”的出現。它歸根結底就是盲從。對於一些“隨大流”的事,他們從來都不會冷靜的想想對於錯,國人素質低下讓許多人認為:我們只要“隨大流”錯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盲目的跟從,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可卻始終沒有人去站出來阻止這種行為的繼續發生。父親做兒子學,等兒子大了還是這樣做,一代代傳下去,所以國人素質才會越來越低下。

素質結果於內心。國民素質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像是文化素質、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等等,提高國民素質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需要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首先應該有明確的素質標準可以參照,形成普遍共識,讓這種標準成為習慣,努力向著標準靠近的過程就是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改變國民素質應該從學生開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素質,是一個人內心的東西,改變國民素質的最根本,是改變我們這一代少年人。

素質,只有自己的內心才知道,改變它,應該從每一個人內心開始。

發現問題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篇11

國二作文 ,532字

當你發現問題,並且勇敢地提出,這並不意味著你什麼也不懂,相反,表明你已經掌握了書上的知識,但你並不滿足,你想學到更多的知識。

發現問題,並且提出問題是獲得更多知識的前提,如果你已經掌握了這一步,那麼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回首過去的那些科學家,發明家,他們中大多數成功的祕訣都是因為發現了問題,並且為之不斷地奮鬥努力,直至解決問題,牛頓因為對蘋果熟了為什麼下落這一個我們平常都不會注意的這個小小的問題而發現了地球有引力,弗萊明因為對一個青苔產生了問題而發明了青黴素,由此可見發現問題是成功的前提。

曾經有個人問過愛因斯坦這樣一個問題“您成功的祕訣是什麼?”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刻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對他說這樣一件事“如果讓我到堆滿茅草的屋子裡去找一顆豆子,我並不滿足,僅僅只找一顆豆子,我會找兩顆,三顆……。我可以告訴你,我成功的祕訣在於我會發揚這種找豆子的精神。

愛因斯坦的話告訴我們獲得知識其實就是一個找豆子的過程,我們要將這種找豆子精神放在學習上,學習就是一個發現問題並去解決問題的過程。

我們去發現知識並不僅僅侷限於提出一個問題,找到一個知識就滿足了,而要善於去發現更多的問題與知識。

發現問題並去解決問題,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讓我們趕快行動吧!心動不如行動哦。

從未迷失本心 篇12

國三作文 ,925字

我極少能看到父母,因為我不和他們住在一起。為了我的學業我住在離他們較遠的老房子裡。牆壁上的青苔和比房頂還高的樹木陪伴我度過了童年。

他們也偶爾回來看我,但我的腦子裡,只剩下他們吃完飯後匆匆離開的背影。留下的,只是電話裡那一句句帶著電流雜音的問候。但“家”還畢竟是家,我們三個人之間親情的線卻從未消失或折斷過,內心裡也一直保留著對他們最真摯的感情。

父母用他們微薄的力量,撐起這個家。如果將父親比喻成避風港,那母親就是溫柔的陽光,灑滿我的心房。

父親,我跟他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因為他總是一副嚴肅的面孔,較真的表情,而我恰恰選擇自由的天空,所以對於他的拘束,我也經常頂撞。

我又是一個人坐在房間裡,桌子上的試卷劃滿了大大小小鮮紅的叉。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我想,從初三開始,本該提高的成績卻一路下滑,家裡人著急,卻不知道為什麼,我竟一點備戰中考的緊迫感都沒有。臉上還有點火辣辣的疼,父親剛剛的幾個巴掌在我臉上留下輕微的紅印子,眼淚滑過的時候帶起的不僅僅是皮肉上的疼痛,更是心裡疤上的創傷,房門外還會時不時響起父親憤怒的臭罵,甚至摔杯子,摔碗筷的聲音。我的連連失誤讓他徹底沒了信心。

小時候那個把我舉在頭頂說會愛護我一輩子的父親呢?為什麼我長大後他卻變了呢?時間給了我一個難題,但母親用她獨有的愛為我解答了它。

坐在一旁看完全程的母親良久後才開了口,“你讓爸爸太失望了。”她嘆了口氣,又開始她的循循教導。她幫我理好我和父親那根打了結的繩,我希望它越亂,母親卻越能有方法把它整理好。母親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能調整好我和父親的心情,重塑家庭的和諧。雖說不情願,但我還是被拉到了飯桌前,我頭都沒敢抬一下,只知道面前的男人不停地用筷子敲著飯碗卻一口不吃。媽媽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知道她的意思,也慢慢張了口,“對……”喉嚨彷彿被什麼東西哽咽住了。“對不起。”三個字,很小聲,如同耳邊蚊子飛過般一閃而過。媽媽上前進行下一個的調和,我坐在座位上開始用餐。“想讓我原諒,就拿成績來換。”他敲了敲我的碗,像是提示,又像是威脅。我點了點頭,才發現他的語氣已經緩和很多了。“吃吧。”他說,又像從前一樣開始給我夾菜。我看了看一旁的母親,後者朝我笑了笑。

家雖雜事繁多,但卻從未迷失本心。

得失之間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759字

得與失

得與失的關係,就像處事完全不同的兄弟倆,他們要完成的任務相同,但順序不同。

—題記

人們對待得與失的態度往往截然不同,大家都喜歡“得”,而卻忌諱“失”,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得與失是相等的,只是開始不一樣,然後慢慢地,得者失去了更寶貴的東西,而失者卻得到了更豐富的饋贈。

從文章《得失之間》中我知道了這個道理。這篇文章講了黑人菲力斯在28歲那年取得了全歐馬拉松冠軍後的一個小故事:在他獲得榮譽後應邀到全國最大的監獄去作演講,他向上千名罪犯講敘了自己的真實經歷,全場掌聲連綿,有人問他最感謝的人是誰,全場都關注著他,希望能夠馬上聽到這個的人物身份,然而,他的回答竟讓眾人都吃了一驚:小偷,居然是15年前偷走他自行車的小偷!因為疏忽小偷成功了,從此更一發不可收拾,而這個教訓確實的家境貧困的菲力斯每天跑10公里的路去上學,三年下來歷盡艱辛,吃了不少苦頭,這也為他將來的比賽奠定了基礎:他先後取得了全校長跑冠軍、市比賽亞軍……但他總覺得對不起小偷。他剛說完,臺下的罪犯希庫萊就承認了自己的過錯,菲力斯摘下自己的獎章別到他的胸前。

曾經讀過這樣一篇關於父親教育兒子的故事,父親下荷包蛋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無蛋,兒子拿了有蛋的那碗,吃完了父親才端起碗吃,面下藏有兩隻蛋,父親告誡兒子,貪佔便宜可能佔不到便宜:又一次,父親仍然下兩碗麵,一碗上有蛋,一碗上無蛋,兒子先選無蛋的的,果然是完全無蛋,而父親那碗上臥一蛋,下藏一蛋,父親教訓兒子道,想佔便宜要吃虧;第三次,仍如前一樣,兒子讓父親先選,父親自拿了那碗有蛋的,兒子面下也藏有一蛋,父親意味深長地說,不想佔便宜,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

得與失都一樣,得者最終失,失者最終得,這是古今的史實道理,正如劉備失徐州而得荊州戰略要地,諸葛舍滅孟獲之良機而得萬眾敬服之心。

得失之間 篇14

高三作文 ,763字

朱槿花將密送給鳳蝶,讓鳳蝶快樂地傳播花粉。鳳蝶傳遞新鮮花粉來酬報朱槿花的蜜。花與蝶共同的歡心,才構造了春天。如果沒有鳳蝶來訪,朱槿花會歡心地開,不減損自己的美麗。如果朱槿花不開,鳳蝶會歡心地飛,不會失去自己的風采。這才是歡心的真意。

朱槿花與鳳蝶若通力合作,能得歡心,若無彼此,亦能歡心。得失,有無之間,本無定論,且放平心態,以安然若素之姿迎浮世千重變。

請君撥開歷史的烽煙,你可聽見戰馬嘶嘶,西風長嘯。在這聲響中,我看到了漢高祖,“吾將軍未若韓信,運籌未若張良,扶軍未若蕭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風起兮雲飛揚之際威加四海的劉邦此刻竟有如此孩童,認為天下之事皆須因人之力。事實真正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因韓、張、蕭三人遇上了劉邦,他們取得天下,彼此歡心。但我相信,若不遇他人,他們各自也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同樣會揚名立萬,以安然若素之心靜靜活在各自的世界中,各自歡心。

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人生亦是如此,如得到了,且共同珍惜,如不得,就請沿著各自的軌跡行走,各自歡心吧。

伯牙摔琴,只為知音。千百年來,多少人將此事引為憾事,我亦覺之可惜。伯牙與子期初相遇時,那驚鴻的一瞥、信手的一曲,便驚為天人。將兩個人拉到一起,成就“知音”的傳奇。但我也願如若他們沒有彼此,也可活著歡心,這個世上不該有誰失去誰就活不下去的感情。那太累,不如讓我們豁達些:遇上了,就彼此珍惜,沒遇上,便自我珍重。

張愛玲曾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那個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趕上了,就彼此珍惜,共同歡心,營造人生的春天;如若沒趕上,便也安然若素,在這時間的荒野裡各自歡喜著、幸福著。

若相遇,便歡喜地來支雙人舞;若不遇,便優雅地自己起舞。得失之間,請安然若素。

感悟得失 篇15

高二作文 ,832字

盲人失去了欣賞良辰美景的眼睛,上帝卻給了他洞聽行雲流水的敏銳條件;溪流失去了一彎潭水的寧靜,上帝卻讓它收穫了奔騰向上的活力。失之,得之,不必為失去一棵樹木悲傷,因為你可能會得到另一棵樹,甚至是一片森林。

有得有失,失在無意中成就了得的條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田園詩人陶淵明前半生處於官場失意之中,一貶再貶,不肯為之折腰的五斗米,讓他失去了在官海中繼續浮沉的機會,歸去來兮,脫離仕途的他卻意外收穫了心靈的一片淨土。“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五柳先生用他清新飄逸的筆致向我們描述著他失去官場後的日子,他用美酒、菊花、南山編制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桃花源。而他也因出眾的文學才華成為山水田園派鼻祖,影響了王維等大批後人,為歷史所銘記。的確,在世人眼裡,陶淵明失去了榮華富貴的機會,但這恰好讓他失去了功利之心,在黑暗的社會中保留住自己的高潔情操,得到了內心的一片淨土,也得到了後世無盡的敬仰與讚美。試想,如果陶淵明始終眷念著官場,他又如何得到自己的心靈歸處,又怎會留名千古呢?

有得有失,失的沉澱往往奠定了得的基礎。如今,家喻戶曉的詞曲作家方文山曾經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愛音樂的小子,為了賺錢,他去電影院放電影,在演員的對白中專心致志地創作著自己的歌曲。他寫過200首歌,卻被唱片公司一起退回來。他說,那時,我感覺失去了所有,彷彿天空也是灰色的。可他並不氣餒,在他的堅持下,公司終於答應只要他一星期創作出300首歌曲,就會錄用一首歌。那段日子,他整天對著五線譜,嘴裡含糊不清地咕嚕著歌詞,夜以繼日地創作,好在他有過被退200首歌曲的經驗,終於獲得了公司的認可,從此聲名大振。事後,他說,我要感謝那段瘋狂寫歌退回再寫的日子,正是那段彷彿失去一切的日子讓我沉澱了自己的心態,也讓我獲得了成功的敲門磚。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人生,變幻無常,正確看待得失,才會使生活多姿多彩,瞭然無悔。

得失 篇16

高二作文 ,1001字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張愛玲

春天來了,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悄悄地來了。或許是因為今年的冬天太漫長了,於是在期待著春天的日子裡慢慢地麻木,以致於它突然有一天就來了。來得太快太突然,都感覺不到一點的喜悅,感覺不到一點萬物復甦的生機。今年的春天帶著一點傷感,似乎還殘留著冬天的氣息。

沒有了那種看到小草冒尖,枝條冒綠,花朵含苞待放的雀躍之情。因為春來得真的太快,彷彿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那邊的草就冒出來了,那邊的花就開得正燦爛了。思維還停留在冷峻的東風裡,瑟瑟地期盼著春天,只是吹拂在臉上溫煦的春風提醒著我,孩子,春天已經來了。是的,春天真的已經來了。或許是我太過於期盼春天,以致於它真正來臨時,卻又迷茫了,呀,它怎麼來了,我還沒有準備好呢。所以,不由感嘆,是不是還沒有得到的東西是最好的呢,是不是得到了卻又會懷念沒有得到之前?

校園裡的玉蘭花開了,某一天看到時便已是競相開放的模樣。一眼望去,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紅的,一大片一大片。但也發現地上開始有玉蘭的花瓣,它開得正燦爛的同時,也開始在凋零。玉蘭花多美啊,可是卻也是紅顏多薄命,它只留給我們那麼短暫的幾天芳顏,便開始消逝。“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便是這番淒涼之感,奈何。美好的事物總是那麼容易失去,可是它也給我們帶來過美麗,不是嗎?有時候,有些東西,得到了便意味著要失去了。得失,得失,有得才會有失。再怎麼怨,再怎麼恨,失去了便是失去了。惋惜,沒有必要,至少曾經擁有過。所以有些東西,不要害怕失去,得到過,就夠了,因為有些事真的很難兩全,很難稱心如意。如果是註定要失去的,請在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

我們都會習慣說以後,只是以後太飄渺,太脆弱。我們誰又能篤定現在說的以後,就一定是這樣的呢?爸爸說,對於老人只有活著的時候對他們好點,該買的買給他們,該孝順的時候好好孝順,錢什麼的都不重要。等到哪一天他們不在了,才想到,都沒有用了,想孝順都孝順不到,再後悔也沒有用,再燒大把大把的紙錢有什麼意思。是啊,人活著是最重要的,只有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是最重要的,何必活在以後的幻想之中。

對於得失,是否也該看淡一些,有得必有失,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或許那些失去的從某些方面也能變成所得到的。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失去的也不一定是最不捨的。患得患失,這才是人生。

某一天,我會在漸漸躁動的蟬鳴聲中,恍然發現春天已離我遠去。

我聽得見你心臟的跳動 篇17

高三作文 ,799字

我看見了你的眼睛,卻看不見淚水,這是我的悲哀。

—題記

秋風拂過,葉子旋轉埋入泥土,大地感覺到葉的溫暖,風兒搖動蒲公英的杆,白色飛揚,種子感到風的輕柔,魚敲打著世上最輕的交響樂,莊稼貪婪地吮吸著水分,禾苗懂的雨的甘甜。我們人呢,誰聽得見他人心臟跳動的節奏?

人,是世界上感情最豐富的動物,交流是人們的一種基本方式。大至兩國領導接見,小至菜市場討價還價,它都無處不在。

抱琴者拂動琴絃,樂音升起漫入空氣中,鳥而歡叫花兒綻放。樵夫尋聲而來駐足聆聽,嘆高山之情流水之意。抱琴者驚歎躍起,執手擁抱,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是高山流水的交流。次年樵夫死,高山流水再無人賞,琴者摔琴而走:既無人曉,留有何用!他們彼此一定聽到了對方心臟跳動。

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一群少女身著彩裝。在煙霧瀰漫,燈光異彩的舞臺上時聚時攏,時分時合。手指忽上忽下猶如千手揮舞。真的像是觀音菩薩親臨現場,令人歎為觀止!更令人詫異的是,這樣一幕幕唯美,震人心絃的畫面是由北京一藝術團的一群聾啞人完成。當看到聾啞姑娘用大拇指彈了兩下後,淚水不自覺的從我眼中湧出。她們聽不見說不出,是心靈的跳動讓她們完成了如此美麗的畫卷!

《萊根潭》說:設身處地乃為人處世之基。我們必須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千萬不能“唯我獨尊”。閱讀文章時我們也得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才能更好的領略文章,才能深層地瞭解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美好。這是空間的交流。

愛情是偉大的,卻也得學會交流。戀人間只需一個眼神,便可心靈神會。於是便造就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那麼多天的朝夕相處,如今想知的人兒不在了,最懂自己的人不在了,是何等的蒼涼啊!

雨悄悄地落在屋頂上,淅淅瀝瀝,淅淅瀝瀝。徐徐地叩吧,輕輕地打吧。這是雨點與瓦片的交流。我們要用心去感受風,感受雨,感受湛藍的天空,感受溫馨的世界,用心去與它們—交流。

你,聽的見我心臟的跳動嗎?

經歷過才會有得失 篇18

國三作文 ,664字

在所有不幸的或不幸運的遭遇李,我所有注重的並不是它帶給我的傷害,而是我得到了什麼。

我沒有鷹擊長空的勇氣,因為我畏懼死亡,也陰我畏懼死亡,畏懼被淘汰,所以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去前進。

登過山的人都知道,登山時,如果在半山腰時突然下大雨,應該往山頂走,不能往山下跑。為什麼呢?登山專家解釋:“登山時,在半山腰突遇大雨,往山頂走風雨雖大,但不足以威脅生命,如果往山下跑,卻肯能遇到爆發的山洪被活活淹死。對於風雨,逃避它只會被捲入洪流,迎向它卻能獲得生存。”是的,這就是雛鷹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去練習飛翔的原因。時光在走,時代在進步。不向前,就會被淘汰,甚至死亡。

我們都明白的道理,卻往往做不到這些。我們的祖先卻因為這個而得以留下姓名,載入史冊。

千河百代,大浪淘沙,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哪一個能留下名字的人是靠坐等名利偉績的呢?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遭陷害入獄,受過刑後卻仍堅持完成《史記》一書。他是在怎樣艱苦的環境下才寫成的這一本書,我相信許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他是憑著怎樣的信念贏得魯迅“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評價,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理解的。

是的,我們都害怕打擊,害怕艱苦,害怕疼痛,但卻有許多人忍常人所不能忍,平常人所不能吃得苦。他們有直面慘淡的人生的勇氣,更有堅韌不拔的志向。困難,從來都是弱者的藉口,強者的必須前進的理由。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身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只是有著比我們多一點的勇氣,更多一點的堅持罷了。其它的,他們都和我們一樣!

遺失的心跳 篇19

國二作文 ,501字

媽媽讓我去倉庫拿幾個紙箱子。我在昏暗的角落裡找到一個黑盒子,沉甸甸的,將它拿到院子裡開啟一看,裡面靜靜地躺著一把小提琴。這把小提琴勾起了我無盡的回憶。

小提琴是奶奶的心愛之物。她是那個年代少數懂得樂器的女子。小時候,我喜歡依偎在奶奶身邊,伴隨著優雅的琴聲,看著她那副自我陶醉的樣子。音樂使她變得耀眼,令人移不開視線。

奶奶見我喜歡音樂,莞爾一笑,柔聲說:“我教你拉琴吧。”從此,我拿著這把琴,開始廢寢忘食地學習起來,一刻也不停止。看著我一天天的進步,奶奶欣慰地笑了。就這樣,琴聲伴我度過兒童時代,為我編織了絢麗的夢。

五年前,奶奶離開了人世,將琴留給了我。我受不了專業琴師的刻板教學,想起了慈祥的奶奶,於是辭退了琴師。這把琴上有太多太多我和奶奶共同的記憶。我不願執著於過去,為此難過傷心,於是就把它放進了倉庫。

撫摸著琴身上細細的紋路,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奶奶的音容笑貌。不知不覺中,我的那顆遺失了多年的狂熱的心開始加速地跳了起來。

我拿起琴,閉上眼睛,順著記憶中的感覺,奏出了一個個音符。儘管是最基本的練習曲,但我的心沸騰著,為那種莫名而又熟悉的感覺。

晨光擱淺在琴上,和著琴絃的顫動,奏出我心的孤單。

別丟失了心 篇20

國三作文 ,1096字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從外觀或是從思考方式上都已無法區分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區別。

我出現在了這個時代。

這裡大概是一個實體人工智慧生產工廠。我看見裡面有兩類人,一類是正常人,另一類是面帶黑沉氣息,心口處附有鐵皮的機器人。

“那是新產品?”我指著機器人說。

回答的人站在我身後半步,我無法轉身看他。“怎麼會,那些才是。”他指的是我所以為的正常人,“這就是我們公司新研發的,以正直的三觀與豐富的愛和同情心為核心的完美人工智慧。”

原來,人工智慧可以和人類這般相似。“那……那些又是誰?”不知為何,我心裡有些恐慌不安。

身後的人走上前,我能看清他的模樣了,但卻更令我害怕,他和那些“機器人”一模一樣!

“你忘了嗎?我們都是在人類失去三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引得冷漠、殘暴等負面情緒充滿整個身體,形成這特殊鎧甲才活下來的人類啊。”

我呆愣了。然後我像瘋了一樣地找了鏡子,鏡子裡顯現出來的我,也是面帶死氣,心口處有一塊鐵皮。

我被嚇醒了。

幸好醒來之後發現天還是藍的,雲還是白的,鏡子裡的我還是正常的。捂上心口,還能感覺得到心臟的跳動。

電視上放著蘋果公司總裁的採訪。“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前段時間,網路上有個傳聞。一個導演為了追求效果,將炸藥綁在退役的軍犬上,讓軍犬活活地被炸死。不說是不是炒作,這番言論都夠證明價值觀不正。若是炒作,以這種方式博人眼球令人作嘔;若不是炒作,炸死軍犬多麼的令人心寒!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敬畏,這才是我們所應有的價值觀。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心裡都有良知,千萬別在這其中丟失了心,更不要以丟失了心為榮。

我在網路上看到過一組視訊,是一個發他如何虐待小倉鼠的。場面血腥無比,回想起來還禁不住得難過。火烤,水淹,打成漿……最最可怕的是,竟還有人叫好!面對斥責,他們亦不以為然。“我就是喜歡這樣,就像你們喜歡在吃肉的時候選擇是水煮還是煎炸。”

失去了同情心和價值觀的人類是何其的可怕啊!他們只憑借喜好做事而罔顧後果。失了心,又以失了心而自得。

而這些人並不是少數。我們正在逐漸的遺失我們的心。而且渾然不知。

在網上發表言論的時候,因為網路的匿名性,我們肆無忌憚地說著傷人的話,不帶基本的是非價值觀。看到老人訛錢,道德綁架,我們也就把自己縮起來。因為一些不和或者是摩擦,罔顧後果,投毒,放針,早已丟失了良知。

失了心的人啊,莫要說與機器無異,便是機器人也有自己堅守的運演算法則。失了心的人,是整個社會“鍋裡的老鼠屎”。

有心,有價值觀和同情心的,才堪稱人。

願這一路前行,切莫遺失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