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味道的旅程相關作文20篇

尋找味道的旅程 篇1

國二作文 ,903字

如果有一個記憶永遠是鮮活的,那麼該用怎樣的方式去祭奠那泛黃的歲月?

在屈原已故多年後的今天,端午,成為了人們嚮往的小節假日,粽子的存在也變得可有可無。即使是每年一度的龍舟比賽,也很少有人會去過多的關注,端午,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不過只是一個放假的節日罷了。

對現在的我而言,端午節只不過是早餐桌上多出的一串粽子,生活的快節奏迫使我們忘記了最初的味道。

放學後,經過路邊小攤時,發現許多攤位上擺著一串串的粽子,其中有個阿婆正用如枯葉的手解著一隻粽子的棉繩,還一邊和旁邊的小男孩聊著。

阿婆也許在講屈原的故事,講得眉飛色舞,男孩聽得很投入,眼睛裡彷彿有星星,講到興頭上,倆人一起咯咯地笑著。阿婆露出泛黃的牙齒,男孩的兩個酒窩若隱若現,笑聲在空中打著卷兒。

真希望時間停留在那一刻,只屬於他們。

開啟記憶的大門,我踏上了尋找味道的旅程。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上班累,我就和奶奶一直在一起生活,除了春節,最熱鬧的便是端午了。我日盼夜盼盼,終於盼來了,奶奶清早便去摘粽葉了,我纏著奶奶一定要跟著去,但我太矮了,夠不到葉子,奶奶給了我幾片粽葉,我便在一旁玩弄,不時與奶奶談上兩句,奶奶給我講屈原的故事,我便坐在一旁安安靜靜的聽著,那時的時光,是多麼快樂呀。

後來奶奶還教我包粽子,奶奶用她那滿是老繭的手握著我白嫩的小手,一步一步地包著。我耐不住性子,胡亂包了一個,就到一旁玩去了。奶奶就邊包粽子邊看著我玩,她有時叫我放米進去,有時讓我幫助拿粽葉,那時年齡尚小,做這些就覺得有很大的成就感,驕傲地仰著小臉蛋兒,跟奶奶說自己包了好多粽子。

過了一會兒,整個屋子裡瀰漫的都是粽葉和糯米混在一起清甜的香味,我指著那個不像樣的粽子,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樂呵呵地笑著跟奶奶說:“這是我包的呢!奶奶笑呵呵地看著我,兩個人拿著勺子,糯香在口中蔓延開來,吃後嘴中還殘留著淡淡的甜味兒。

我回過神來,去阿婆攤上買了一隻粽子,味道和奶奶包的一樣,可如今已不再是記憶中的那個人了。

記憶中的味道是與最愛的人一起分享的,那段旅程,我也一直銘記於心。

不問憂傷,不負時光,那段最美好的旅程,那段和奶奶在一起快樂的時光,是我此生最珍貴的回憶。

尋找自己的旅程 篇2

國二作文 ,943字

如果人生是一條河流,我們把急流險灘比作痛苦,把平穩和緩的流水比作倖福,正是由這一個個急流險灘的痛苦與和緩流水的幸福才讓江河顯得綺麗壯觀,才讓江河顯得的一洩千里氣勢磅礴!

《千與千尋》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經典之作,影片主人公千尋她不漂亮,而她那懦弱的性格,沒精打采的神態,更是惹人生厭。可是到了影片最後,變得寬容和善良的千尋成為令人難忘的經典動畫人物。

生活中像千尋的縮影處處可尋,如同搖曳不定的輕舟在尋找燈塔那指引希望的一絲光芒。與其這樣不如把帆留給風,把槳留給浪,把船長的位子留給我自己,做一個發光的自己,從而尋找自己的旅程!

我們曾經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傑出院士,也是201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吳孟超,在他出生的時候,還沒有一箇中國醫生做過一例成功的肝臟外科手術。

1960年,他打破了這個零記錄,成為中國第一個主刀成功施行了肝臟手術的外科醫生。這年他38歲。在過去的60年裡,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檯,到今天也沒離開。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住誓言,從未熄滅。他在平凡的事業裡找到屬於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

我們曾如此計較付出的回報,到最後才懂得一切得到終將失去的,只能空留一抹浮名。英國作家約翰·羅張煒衡斯金的一首詩《痕跡》是這樣寫的:

“把每個黎明看做你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看做你生命的小結,讓每一個這樣短短的生命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兒可愛的事業的腳印,和你心靈得到充實的痕跡。”就像一種自然現象一樣,太陽白天東昇西落,月亮晚上東昇西落,在晝夜的無限交織中他們沒有改變過自己的使命,因為在這片自己的天空裡作業帶來的是自己價值的持續和世界以及宇宙的和諧。

我們曾期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班超投筆從戎,祖逖聞雞起舞,王羲之臨池學書,魯迅棄醫從文,這就是他們的腳印。嘗試著去做,堅定地向前,他們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周國平說:“一個不曾用自己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自己的路自己走,隨後必能迎來一個豔陽天。

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擁有真正的自己。

尋找幸福的旅程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0字

冬日的早晨,一縷陽光照在我臉上,鳥兒在放聲歌唱,風兒彷彿已經睡著了,不再像昨夜那樣追逐。我心想:是時候來一次尋找幸福的旅程了!

幸福是陌生人給你的幫助。

我梳洗完畢後,跨出家門,走在寒冷的街上。雖然已經做足了防寒措施,身子還是不停的在顫抖。我走著走著,看到了一家便利店。於是,加快腳步走過去,希望裡面會溫暖一些。我推開門,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彷彿進入了《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我不停的搓手,希望能儘快暖和起來,好完成這場旅途。就在這時,與我素不相識的店員遞給我一杯熱水,我接過來。呷了一小口,頓時感覺渾身暖和了起來。是的,這種溫暖不就是幸福嗎?幸福就是陌生人給你的幫助。

幸福是朋友的一句鼓勵。

臨近中午,我感到腹中空空,便想就地找一個餐館解決一下。可當我正準備點菜時,我才發現我已是“兩袖清風”,一點兒盤纏都不剩了。我剛準備打電話求援時,突然有人從背後拍了我一下,我轉過頭看見他——我的朋友。他說,他剛好和父母一起在這吃飯,看到我焦急的樣子,便走過來問問。我抱了一下他,和他講清了事情的緣由。他便帶我和他們一家一起吃飯。我不由得感嘆道: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吃完飯他了解到我在完成我的旅途,並且在我離開時叫住我笑著說:“兄弟你一定能行,加油。”我的心再次被這句話所溫暖。幸福是朋友的一句鼓勵!

幸福是媽媽下的一碗麵條。

傍晚時分,我回到家,聞到了炸醬的香味。不用說,那一定是媽媽在做我最愛吃的炸醬麵。我脫下棉襖,衝進洗手間。收拾完後坐在椅子上等候。只聽見一陣輕快的腳步聲,媽媽就端著麵條出來了。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感覺一種力量瞬間充滿了我的身體,使我全身暖和起來,這就是幸福。幸福是母親下的一碗麵條兒。

晚上我躺進被窩兒裡,經過這一天的尋找,我感覺幸福就是別人帶給我們的幫助,與溫暖!

風聲逐漸變大,鳥兒也停止了歌唱,月光撒在我的頭髮上,我進入了夢鄉,睡夢中得我很溫暖,很幸福……

尋找自我的旅途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59字

我的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我看過的書,《艱難的歸程》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引發我深思最多的一本書。它擺脫了世俗的寫法,在牧鈴的筆下一隻只動物栩栩如生,他沒有把人類的思想加入到動物之中,使而變成童話傳說。他筆下的動物有著簡單表面的思想,儘管如此他筆下的動物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讓人們能一眼看出就是它。此書描寫的故事一波三折,實屬抓人心絃。

一隻被寵物市場淘汰將要推上餐桌的雜種狗,在歷經了逃脫,求生的種種痛苦之後,被艱難的環境改造成了一個看似冷酷的生存機器,它逃入牧場,在牧民,牧羊犬質樸情感下,冷卻的心慢慢變暖,它成了一隻不錯的牧羊犬。在牧場裡,它的好朋友狼妹也是一條被當成牧羊犬的訓狼,訓狼天性不改,慫恿它和自己一起離開牧場,迴歸荒野。牧羊犬不為所動,一次次的執行自己的放牧任務。最後,牧人遭遇雪災身亡,它和另外一條狗,勇敢面對驚心動魄的危險與挑戰,驅趕著幾百只羊,突破幾百條狼的層層封鎖,奇蹟般地回到了牧場,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剛開始讀著本書時,我單純地把它看作了一條狗逃亡的故事,可當我深度去讀時,我把這條狗看做了人性的化身,從它從一隻只知道吃喝,行動笨拙的狗變成了凶殘的生存機器,再通過牧人的感化變成了合格的牧羊犬,最後與狼群獨戰,把幾百只羊順利驅回了牧場。從單純變成冷酷再變成牧羊犬。從笨拙經過現實冷酷的沖洗變的凶殘,這無一不是一次巨大的改變。它象徵了一個人尋找自我的艱難歷程。

書中牧羊犬是一條粗壯,機智,勇敢的狗最令我不可思義的是一條狗能突破幾十頭狼的追鋪順利把羊群送回牧場,這種事連一個人都做不到,狗卻作到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奇的事呀!它的內心有多麼強大,信念有多麼堅強。

我在想現在還有這種狗吧!警犬!也許吧。雖然它可能不能單身狼群,但它擁有堅強的信念。還有很多擁有信念的狗。可是寵物狗卻不包括在內。雖然警犬不是多麼名貴的狗但他卻發揮著自己的特長,而有些名貴的狗是因為他們的先輩,而現在的狗完全沒有了鬥志和意念,只要讓主人開心,自己吃飽喝好過得好就行了,這樣的狗值得擁有名貴的稱號嗎?我認為他們不配,因為他們不像他們的祖先那樣忠於職守,本領高強,多才多藝,盡心盡力的為我們人類服務。幫助人類,從而變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它們不配。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就是在尋找自我,這慢慢長路就是在不停地給你啟示,讓你找準自我的地位和方向,再讓你明白自我價值,剩下的就看我們自己的了,是否能真正看清自己。我曾看過的一本書中說道:“每個人一開始都是一塊純淨的水晶,在俗世的紛擾中,會漸漸蒙上一些灰土……拂試去這些塵唉,靈性的光芒會照徹心靈。我們的成長其實就是在不斷彈去蒙在心靈上的灰土。”

人的一生要不斷尋找自我,才能發揮價值,使今生無撼,如果半途放棄,等於放棄了活著的意義。人生的真諦在哪?便在這慢慢路途中。

聆聽詩詞品味幸福的旅程 篇5

高一作文 ,771字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常常側耳聆聽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我們尋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韻味、“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幽雅、“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的意境……

詩詞的韻味是需要用心靈去傾聽的。

吟誦詩詞時是需要去細細品位的,品味其中的奧祕所在之處。慢慢的,你將會體會到作者的心境、作者所處的意境。到那時,你就會發現:原來詩詞是那麼的迷人,品味起來彷彿身臨其境一般,如詩如畫,與作者同悲傷共豪放。每當我吟誦到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便想到:就寢時床前灑滿月光,如同降了一地白霜。抬頭仰望,一輪皓月當空,千里清光,月是故鄉明,安能不思鄉?頓時,心頭微微一震,作者用寥寥幾筆便簡明的勾勒出了月夜的美景,真切地抒發了遊子思鄉的深情。我不禁心頭一酸。

當我在媽媽的臂彎中呀呀學語、蹣跚學步開始,媽媽就開始教我:“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所以,那“鵝鵝鵝……”的歌一般的聲音便是我童年記憶中最美妙的迴音。吟誦到這兒,又使我的眼前不由得出現一幅完美的畫卷:彷彿記憶起回到家鄉時的情景。這個坐落在山腳下的小村莊,村莊前有一條延綿不斷的小河,整日整夜地不停流淌著。每天清晨,當薄霧還沒有散去的時候,便能在清晨那朦朧中隱約聽見幾聲若有若無的鳴叫“鵝,鵝,鵝”,那是一群大白鵝在向小河邊走去。看來,小河的確是大白鵝們的天堂。漸漸的,清晨的最後一絲薄霧悄然而去,家家戶戶開始做早餐,村莊中炊煙裊裊,給蔚藍的天空濛上了一層灰色的“幕布”,使一切變得迷濛。這是多麼美麗而和諧的鄉村美景啊。

詩詞是心靈的窗戶,表達了作者心底深切而有真誠的情感。詩詞是需要用心靈去聆聽的。詩詞是石階,一級一級通向智慧的天堂;詩詞是冰磚,一點一點融化的都是思想上幸福的結晶。總而言之,品味詩詞就是一種品味幸福的旅程……

尋找前進的道路 篇6

高一作文 ,778字

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

—題記

一群人想要走出大森林。最重要的不是食物與水。也不是用油戰勝猛獸的能力。而是找到正確的方向,沒有方向你就只能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 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就只能與出口漸行漸遠,永遠無法離開森林。

人生也是如此,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不要著急前行。不妨便下來思考一下找到你最感興趣了一條路。當你找到它後也不要立即走上去。你還要思考一下它適不適合你。雖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如果那是一條歧途呢?你要向前望一下,看這條路是死路一條,還是陽春大道,要走就走對你而言對社會而言的最好的路。

歲月如歌,青春如畫。初三那年的種種如過眼煙雲。剛剛步入初中的殿堂時。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也不知道我能做什麼,只是按照老師說的做,他們說了我就做,不說我就不做,直到臨近中考我才發現了自己的目標,找到了前行的方向,開始向它奮鬥,只是為時已晚,我很後悔,為什麼不早點發現,為什麼不停留下來思考一下我的目標。但我又不後悔,至少我發現了它,我努力過,向它奔跑過,那段日子雖然苦,但很充實,很快樂。我不願再錯過第二次。

有了目標就要去堅持。 “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不要害怕你所選擇的道路,也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只要是對的,就勇敢去追吧!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岡。不要因為別人的看法放棄,如果達爾文不堅持,哪來的《物種起源》,如果伽利略股堅持,哪來的日心說,如果牛頓不堅持,哪來的萬有引力,陽光總在風雨後,堅持就是勝利!也許你所選擇的路太過漫長,太無聊,太孤獨。你也可以在那路邊的驛站中休息,以一個驛站為起點,你下一個驛站為終點,化整為零,一段,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完整段路。有時道路崎嶇,寸步難行, 但這不是別有一番風趣嗎?一帆風順的旅程,永遠不會那麼精彩。找到人生的方向,

找到前行的道路,堅持走下去,人生將更充實,更美好。

尋找做人的道理 篇7

國二作文 ,753字

鳥有鳥的規矩,獸有獸的原則,那做人又有什麼道理呢?我慢慢的在成長中探索。

幼小時,姐姐從外面回來,當時的我年幼無知,只知道玩,對於“做人”這個東西認識是淺薄的,因為也沒有人跟我說起或提起過。所以對”做人“幾乎一無所知,只對玩具感興趣。當時姐姐給我買回來一個布偶熊玩具,我第一眼就對它愛不釋手。我幼小的時候也就沉迷上了玩具。相信大多數人也是這樣。孩提時迷戀上了玩,我也不例外,我當時就把“做人”這個依稀朦朧的東西附在了玩具身上,認為“做人的道理”就是玩玩具。

長大點後,我脫離了幼兒的那份無知與痴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上小學了。上了學以後,我漸漸對這個社會摸清了一點邊角,對“做人的道理”也有了冰山一角的認識。但我又不知不覺中對書有了認識,對知識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看不懂經典深奧的四大名著,但小學生經典課外書還是大概能看懂。由於對書的愛戀,也不知不覺認為人生的道理在於讀書。

稍大點,我已經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人生的疑慮也不計其數。一天,我天真地問父親什麼是“做人”,父親沒說話,可能認為我現在還理解不了這麼深的東西,我更加迷茫了,也許時間會給我答案。上初中後,由於要上早自習,我起得很早。我獨自走在街上,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霧氣。我走得很快,突然一個穿橙黃色衣的人在淡白的霧中十分顯眼。我走近一看,一個瘦骨伶仃的老人彎著腰,慢條斯理地掃著大街,原來他是一位環衛工人。我的心好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我注視了那如柴的身子許久後才離開。還有一次,我乘車去縣城親戚家玩,上面很擠很悶,難免會使人上火。一位叔叔擠了一位阿姨,阿姨被撞到了車壁上。我想這下要吵架了,但事與願違,叔叔上前道歉,事情很快和解了。我一愣,又似乎領會了什麼。

認真學習,熱愛勞動,真誠、善良、寬容,這不正是我們做人的道理嗎?

一次不尋常的旅程 篇8

國一作文 ,795字

就在今年暑假,我去了甘肅,在那裡開始七天的“放鬆”之旅。在去之前,我心想那裡一定十分美麗,條件應該也不錯。

就在到達甘肅省慶陽飛機場的那天,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那裡的飛機場太小了吧,更令我吃驚的是整個慶陽就只有一個飛機場。

我抱著享受的心態開始了旅程,我們這次是自由旅行,行程比較自由,但是每天去體驗的都是爬山、徒步走,三天旅程下來,我便沒了一點興趣,可以說就在這三天裡,我都在“快樂”的痛苦中度過。

第四天旅程,父母把我帶到了一位他們朋友的家裡,說讓我在那裡生活四天,我開始以為他們是開玩笑,可沒想到他們這次當真了,那我也不怕,不就是一個人生活四天嗎,有什麼的!我心想。就在那天下午,父母真的走了,父親的朋友王叔叔把我送到了他們當地人們居住的地方窑洞,甘肅地形奇特,山頂都是平的,人們都在山頂散住著,到了那裡,我發現一切都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我住當地人民的窯洞裡,睡土炕,那裡沒水沒電,十分貧窮,我剛開始很是不習慣,過了一天,我一個人中午在荒土地上走著,我看著那乾旱、貧窮的地方,不經想起了自己在城市中的生活。我去看了那裡的小學,資源十分不好,體育課都沒有,就在那天晚上,當地的一個老伯告訴我,他們這裡乾旱成災,幾乎是吃不飽,但是我是他們的小客人,每天給我吃的東西都是最好的,我彷彿明白了父母帶我來這裡的目的。

四天過去了,父母來接我,我變成了一個“小土孩”,父親告訴我,他是因為看了一個電視節目的“變形計”才有了把我放在這兒四天獨立生活的想法,母親當時是很不同意的,她覺得我會吃不消,父親告訴母親,這才能讓我深刻體現到生活。父親很相信我。沒錯,我體會到了,這四天獨立的生活的確過得十分艱苦,但我感覺自己長大了,原來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享受著優越的條件,在幸福中長大,可自己還不滿足。我已不再是到處尋找網路的小男孩,而是學會擔當和責任的男子漢。

這真是一次不尋常的旅程。

一段不尋常的旅程 篇9

國一作文 ,771字

在國慶七天長假中,我有一次不尋常的出遊。

那一天,太陽偷偷的躲了起來,樹梢在風中向人們微微招手。爸爸要帶我去北河那裡釣魚,我高興的跳了起來,放假這麼多天,待在家裡多悶得慌啊!正好!爸爸從魚具店裡買了一些蚯蚓,做好準備,我們就開始出發了。

到了北河邊我不禁說:“啊!今天人真多呀!”我們選了塊大石頭坐下來,爸爸說:“這可是釣魚的最佳地方。”

爸爸熟練的把魚鉤甩進水中,頓時一道道波紋盪漾開去。然後,便靜靜地等待並注視著浮漂。過了大概半個多小時,浮漂向下沉了一下,只見爸爸迅速提起魚竿,“哇!好大的一條鯉魚呀!”我大叫。魚躍出了水面,我拿著魚往桶裡放,可是魚身那叫一個滑溜,逃脫了我的手掌,它以為可以“回家了”,沒想到摔在了地上,它似乎找到了回家的方向,於是用力的張著大嘴,使勁撲騰著身子向水邊撲去。我大叫道:“哪裡逃。”我用手一抓,又逃了,再一抓還沒成功……最終成為了我的戰利品。爸爸在一邊大笑:“你也試著釣一釣。”

我接過魚竿,像著爸爸的樣子選蚯蚓,我選了一條大的,心想:大蚯蚓一定釣大魚!我也把魚鉤甩進水中,靜靜的注視著浮漂。過了二十分鐘,又過了十分鐘,浮漂一動不動,這時的我已經按耐不了了。雖然我已經上了初中,知道釣魚必須得有耐心,但是還是感到挺生氣,便不釣了。爸爸走過來語重心長地說:“你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你記住‘恆則成,靜則勝’。”我聽了爸爸的話重新振作起來,握住魚竿釣魚。可小魚們就是不上鉤,又過了一個小時,我又有點堅持不住了,可是想到了爸爸給我的“燈,”在我心中亮了起來,我咬了咬牙堅持住了。不一會兒,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浮漂動了,我迫不及待地提起魚竿,“啊!原來是一條小魚。”雖然有點失望,但是對於我來說收穫還是不小呀!

在這次小小的出遊中,我收穫了許多,真正地瞭解了‘恆則成,靜則勝’的含義,這真是一次不尋常的出遊啊!

一段回味無窮的旅程 篇10

國三作文 ,887字

輕風微蕩,雨聲未抵,初秋的季節,還保留著夏未曾帶走的驕陽,還在期待秋會送來涼爽的颯風。而那假期裡的炎熱,又在這一刻勾起我心的躁動,思緒飄浮不定,走進回憶,忍不住回味起那段難忘的“尋根之旅”。

歸故里,是我縈迴夢繞的念,是我日思夜盼的想,我對那裡充滿了太多的好奇與嚮往。

黃土高原,一片風沙漫卷的黃土地;陝北,一個充滿了革命精神的聖地;延安,一個眾所周知的革命根據地……。“紅色”精神永駐我心中。

初來乍到,許多地方還要靠爺爺指路。爺爺也有幾年未曾回去過了,這裡已發生了許多變化。以往一排排的小矮房變成了一片整齊有序的二層小樓,而塵囂滿布的黃土路也鋪上了水泥地……這些變化都是爺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我雖然對這裡人生地不熟,但卻對這片土地有著強烈的親切感。站在這個小村莊的高處望去,天高雲闊,黃土連綿,也第一次見識到了只在地理課本上籠統學過的“塬,樑,峁,川”。

村裡的老人仍舊保留著傳統的生活習慣,白羊肚兒手巾紅腰帶,有時腰上還彆著個大煙袋。在這裡,離城市還有一段路途,去一次醫院,最少也要耗費一兩個小時,所以每家的門口都掛著各種醫病的草藥。

親戚們聽聞我們來了,便紛紛趕來,可能這就是血脈之情吧。以前只是電話往來,但當爺爺見到他們的時候,臉上顯出了難掩的喜悅和激動,聊得不亦樂乎。陝北的方言很有特色,某些事物有專屬的代名詞,說話時多用疊詞,有著獨特的魅力,聽來讓人倍感親切。雖然有些話我聽不太懂,但大致可以理解其意。

“寶塔山下,親人們把手兒招……”回憶著賀敬之的《回延安》,我隨爺爺來到了寶塔山下。寶塔建於唐代,高四十四米,共九層,它高高矗立在山上,久久地凝視著遠方,抒寫著歷史的長卷。它見證著這片蒼涼的黃土地上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歷史,而今又在中國夢的召喚下,繼續記錄下一個個歷史性的鉅變。

聽聞了這一段歷史,品味了故鄉的風情,我深深地愛上了這片黃土地。老區的革命精神永遠紮根在我的心中,激勵我在今後的路上無畏艱難,勇往直前。

而這時,心中的煩躁已全部消退,只剩下回味無窮的記憶。我深愛的這片土地,你質樸的氣息,你獨有的風貌,你厚重的歷史積澱,讓我流連忘返,在我心中長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