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碎片相關作文20篇

完整的碎片化生活 篇1

完整的碎片化生活作文 ,683字

生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生活的時代,難免總會聽到一個詞—碎片化。什麼是碎片化?網上給出的含義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我不禁要問:“遇上碎片化生活,難道我們都是支離破碎的嗎?”至少我並不這樣認為。正如眾多碎片構成一個整體,反倒格外的堅固。

經常有人批判說碎片化閱讀是怎麼不好,碎片化肢解了經典,呼籲大家要回歸傳統,通篇閱讀,尊重古代的文化,學習古人的閱讀方法。可古人也不都是這樣,雖有像孔子那樣讀《周易》至韋編三絕的人,但鄭燮也告訴我們要抓住重點去閱讀,就像他所寫的:“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鹿城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碎片化閱讀,使我們節約時間,把頭腦放在那些書本精華之中。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自行選擇自己認為最有意義,對自己最有利的文章和片段,然後再把這最精彩的部分用孔子的方式反覆誦讀,這何嘗又沒有好處呢?

還有就是碎片化時間。通過將時間碎片化,我們能更好地規劃時間,更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就像安排日程表,沒有人會說這是錯誤的。既然時代發展得如此之快,而我們又身處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惟有碎片化讓我們跟上時代的腳步。

接下來是碎片化社交,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而是可以通過各種軟體,跳過複雜的步驟,直接找到擁有相同興趣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這也是科學的進步。

碎片化是一門技巧,如果用得好,會像走在無數個小石子鋪成的路上一樣,帶來無限多的好處;如果用得不好,則是滿地的玻璃渣,會劃傷自己的腳。使用得當,碎片化就不再是易碎的,而是堅固的。我們要像玩俄羅斯方塊一樣,把一塊塊碎片拼成完整而又美麗的圖形……

完整的碎片 篇2

完整的碎片作文100 ,1404字

六點整“嗡—嗡—”一隻手從被窩裡伸出來,按掉了手機上的鬧鐘,床上的人伸出頭,半靠在床頭上刷起了微博:“最近七日漲了四個粉絲,嗯—看看都是些什麼人吧。”她點開看了看那幾個人的微博,又順手點讚了幾條,好一會兒,定睛一看,呀!七點了。才慌慌忙忙地起床,洗臉,刷牙,穿衣,出門上班走了。

在樓下KFC排隊買早餐時,又看了一會兒朋友圈,評論了幾條。終於拿到了早餐,又匆匆趕向附近的地鐵站。

地鐵上的二十分鐘也沒閒著,點開手機中的消消樂,開始闖關。順風順水地過了兩關,還有兩站,便心安理得地開始下一關,繼續與狐狸,熊,河馬,青蛙作鬥爭。直到廣播提醒到站了,才急忙收了手機,在地鐵擁擠的人群中擠下地鐵從地鐵站步行到公司的五分鐘內才想起紙袋中早已涼透的早餐,在路上解決完早餐後,八點準時打卡上班。

這是我一個親戚姐姐每天的早晨。算下來,她大概“利用”了一個半小時的碎片化的時間。

“碎片化”是當今中國社會語境傳播中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顧名思義,碎片化意為完整的東西被破成諸多零塊,也可被理解為多元化,這其實是現今中國國民快節奏生活的產物。快節奏的生活已經成為了時代的標誌。在這個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資訊的更新速度很快,幾分鐘,甚至幾秒就有新的新聞;同樣,這個時代的產物,手機,哦不,準確來說應該是智慧手機成為人們的寵兒,他們的更新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往往一年裡同一品牌的手機可以開幾個不同的新品釋出會。那同樣也導致了人們思想和精神上的轉變速度的提升,每個人都在利用可能或不可能的時間來完成更多的事兒。國家發展速度快,國民與此同時也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從而加快行動速度,以其他方式進行時間的運用。例如,上文的那個姐姐,在地鐵上沒辦法工作,只好用遊戲來打發時間;老人在蹲馬桶時看報紙,年輕人看手機;學生們在短短的課間十分鐘抓緊完成家庭作業。以上的例子他們所利用的都是碎片化的時間,但碎片化的時間往往是不連貫的,是零散的。於是就有了碎片化的購物,閱讀,社交等……但碎片化的時間的利用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在碎片的時間裡,每個人的思維是有所限制的,當他隔了一段時間再繼續做這件事時,思維往往停留在他剛剛完成的另一件事上,跟不上他的行動,因而當人們利用所有能夠利用的碎片化時間時,卻達不到意想的效果。這也是很多人覺得自己一天中做了很多事,卻一樣也沒完成的原因。

反觀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人們,他們的生活與接觸外界的方式條理清晰:上午看書,下午看報,晚上看電視。他們上午常常能看半本甚至一整本的書,能通過一個整體連貫的思維獲得一個對全書更加深刻完整的感悟,他們是將整本書看完讀完,是閱讀。但現在的人們閱讀幾分鐘幾分鐘地看,可以說他們的思維是斷片的,在讀完全書後,他們通過對書的記憶,進行一個完整卻模糊的總結,甚至可能不瞭解書的主要內容,他們只做到了看,只有閱,卻不讀。我建議在碎片化閱讀時,可以將之前的情節或內容翻一遍,喚醒腦中對書的記憶,達到一個系統化的鞏固,加深印象。

碎片化有利有弊,就像一把雙刃劍,我們可以利用它做很多事情,但不是完成,即使完成,也不完整,不完美。在這麼一個快節奏生活的時代,我們已經改變不了碎片化生活的方式,但我們可以在每一個碎片化的時間裡,儘可能完整地完成一件小的,簡單的事,或把大事分成不同的部分,逐一完整地完成,將多個小完整拼湊成一個大完整,讓碎片成為一個完整的碎片。

完整的碎片 篇3

完整的碎片作文900 ,945字

凌晨,我悄悄打開臺燈。日光燈漂白了四壁,散出細碎的聲響。我坐在房間一隅,讀一本小說。

鬧鐘準時響起,驚碎了一池舊夢,我揉揉眼睛,放下書本,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清晨的空氣總是極為清新,我走在上學的路上,匆匆吞嚥著早點。

在抬頭的間隙中,我看到迎面走來的同學。“嗨!”我們互相打著招呼,相視而笑,隨後跨過時間碎片無意間碰撞而成的相遇,擦肩而過。踩著細小間隙中的陽光,我帶著一天的好心情走進校園,為一天的生活拼上一塊與同學相遇的碎皮。

午休,我從作業中暫時抬頭,將完成的部分放進書包,滿意地抿一口水,和同學嬉鬧幾句,又在日記本上匆匆補下一行字。在學習悄悄拼出一日午前的時光時,我在碎片間寫下一天的趣事。

放學,我與朋友揮別,戴上耳機,點開一首常聽的樂曲,聽著一個人的音樂,為自己留下一片天地。在公交車上的熙攘被安靜的音樂隔絕,我享受著被高速發展的時代碎片化的生活中難得的安然。下車後走到樓前,不忘開啟書包,為小區裡流浪的貓兒添上些貓糧和清水。騰出握了一天筆的雙手,撫摸貓兒的頸窩,我悄然離去,為漫長的一日留下貓兒幸福的咪嗚聲。

我開啟作業,在不經意間發現桌角上溫熱的牛奶。即使天氣尚未轉涼,脣齒間的溫度依舊消除了一天的疲憊。我發現,我親愛的家人為我補上了帶著溫馨的一片碎片。

晚飯時,我趁奶奶與母親打趣,向她碗裡夾了一隻大蝦。父親對我眨眨眼,露出讚許的笑容。我作勢與父親笑鬧,掩蓋著奶奶訝異的疑問。不多時,我的碗中也多了一筷青菜。打眼一看,奶奶正對著我笑。點滴的碎片時光中,我又為我的回憶添上了帶著飯菜香氣的一筆。

終於完成了一日的作業,我靠在爺爺的躺椅上,繼續我晨間未讀完的書本。暖黃的燈光打在書頁細膩的紙張上,映出我身邊的身影。“怎麼又在這麼暗的地方看書?快回房間去看!”爺爺的聲音一向嚴厲,我卻感受到他言語間的關心。拾起書本,吐了下舌,做著鬼臉跑開,身後追來爺爺的喊聲。“在家裡就別跑這麼快!”……

夜裡,我躺在床上,看著窗簾合上後透出的微光。小小的房間被夜色佔據,我陷在不大的小床裡,慢慢拼湊勾勒著一天的生活。它平淡,充滿被碎片化的小事,也被快節奏的時代帶得飛快旋轉,一片片細碎的回憶卻驚人地完整。

我閉上眼,想到讀完的書本中的語句。“生活由細小的碎片組成,其中卻有溫暖的情感,因而完整。”

化零為整的碎片化生活 篇4

化零為整的碎片化生活 ,842字

現如今,許多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手機。大家是否見到過這種情況:在家裡,父母各自抱著手機,自顧自的看著;飯桌上,人們少了荼餘飯後的暢談交流,更多的是將美食拍照上傳自己的朋友圈;地鐵上,你環顧四周,看到的都是低頭一族;甚至在走親訪友之時,也不過是聊個十分鐘的家常,就掏出了手機,刷起了朋友圈。

我自己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暑假裡和同學約好一起散步,剛開始還有說有笑的聊著各自的暑假生活,可沒這幾分鐘,同學就不發話了,我一看,他正低頭看著手機微信,還時不時地發出幾聲笑聲,把我這個一同散步的同伴撂在了一旁。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資訊的爆炸化,智慧手機的廣泛應用,使我們的生活就這麼輕易的被“碎片化”了。我們越來越依賴網路,放棄了好多時間,寧肯低頭刷圈,也不願挪步運動。

在校園生活中也一樣,碎片化的生活,當然也需要有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利用坐校車的時間、課間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還有晚自習的時間,這些零碎的時間都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的。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主持人謝娜吧。她寫過一本書《娜是一陣瘋》。很多人就會問,她這麼忙,哪來的時間寫作呢?其實,她只是充分利用了她的零散時間,比如:拍節目的休息時刻、飛機上的時間、甚至是上廁所那短短的幾分鐘,都在思考與寫作。

所以,在被現代化科技“統治”的時代裡,我們要學會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不要被自己慵懶的思維所禁錮,不要被享樂的念頭矇蔽了雙眼。

就像電腦系統用的久了,也會需要清理碎片一樣,讓我們拒絕碎片化的學習,合理利用時間,化零為整。

如何化零為整呢,首先要有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將主要精力投放於最重要的事情上,同時需要系統的學習和思考,不能“東打一搶,西放一炮”,毫無效率可言。專心的做一道題,把那些零散的時間連起來,連貫地做一件事,讓它們成為“整”,這樣你就會發現,做事輕鬆有效,不會再像之前又忙又亂了。

碎片化的時間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就化零為整,成為時間的主人,反之就會成為時間的奴隸。那麼,聰明的同學們,我想你們都知道如何來選擇了吧。

碎片化與完整的自我 篇5

碎片化與完整的自我作 ,1215字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填充了一些人們先前無法做到的空缺,似乎使我們更加完整。而事實上,這一完整卻在另一種程度上使我們變得破碎。

碎片化就是網際網路技術帶來得影響之一。碎片化將一件完整的事物打破,把它分散給個人去完成,也為不同個體所取用。有效實現了當代快節奏社會的極致追求—效率最大化,所謂使原本限制的時間,有限的資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但於我而言,對於一些事件,碎片化在剛開始時或許能帶來顯著的成效,但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它就失去了更高效的可能。為什麼呢?因為,碎片化是我們將一件既定的事情分散開來去完成,將最後得到的結果再拼起來成為一個看似完整的結果。就好比機器完成了一個專案的執行就立即轉入下一條指令,沒有過多的思考,但是人不一樣,人類的行為包含著思想。當我們連貫地做一件事情時,我們往往可以在過程中查漏補缺,並且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嘗試獲得使它更加完善的方法,這就是使整體功能大於各部分之和,成就了更高的效率,而不僅僅侷限於完成單一的任務上了。

再者,我還認為,碎片化或許能使人知道更多,但卻難以使人理解更多。眾所周知,人類區別於動物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人具有各自的思想,我們對於一件事物的處理不像大多動物一樣是出自本能的反應,而是對其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分析它,理解它。這裡就不得不說到“資訊”—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最豐富的東西。獲取資訊的本意是為了獲得對一件事物的瞭解,但當一件完整的事件資訊被切開來傳播,這就使人們對於一件事物的理解更加趨於不完整,從而使其獲得的理解與認識也不完整。因為破碎的資訊缺少原本整體的邏輯性,進而使人的思維產生偏差以及難以獲得對事物的本質認識。長期如此,人們就逐漸易於被碎片化的資訊影響,如此一來,就與開始時我們想要的更完整的思考與理解的本意相背了。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讓碎片化的生活過多地佔用我們的思維,而是儘可能地去完整地看待、完成一件事情—即在思維上保持必要的完整性。這樣我們原本的思考就相對不易於被影響,保持思維的邏輯性與敏銳度,並且深入探尋本質。從而讓我們的獨立的思考與精神更加完善,成為更“完整”的人。當然,除了在理性思考一些事情之外,在對於情感的體驗這一類偏於感性的事物中,“完整”也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比如,欣賞一場完整的不被打擾了藝術作品展、珍惜一段完整的感情。這裡的完整不止使我們自己與思維更加完善,更體現了對另一方,諸如藝術家、親人的尊重,同時,對於他人思想的尊重與認真。而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保持這一態度也是使我們自己在生活中獲得獨立與尊重。

處於網際網路技術發達下的資訊時代洪流中的現代人,他們被證明更易感到迷惘與困惑,如果面對充斥的碎片化事物的當下,我們如果不保有自身思維的完整性,我們將和所適從呢?所以,“碎片化”能夠大幅提升做事效率的同時,“完整性”卻使我們保持相對完整的自我,從而不易於再感到孤立無援,使我們生活得更為堅定且從容不迫。

碎片的時間,完整的生活 篇6

碎片的時間,完整的生 ,1115字

清脆的音樂響起,我的鬧鐘響了,起床,上學。一路上,聽音樂,看微信,閱讀各種網上訊息和八卦新聞,並和朋友圈的小夥伴們分享著學習、生活中的趣事。到了學校,緊接著是一天緊張的學習,各類學科,腦子裡的頻道調來調去,知識如各種碎片蜂擁而至,我需要有條不紊的將這些知識理順、消化、反饋。回到家,匆匆吃完飯,做完作業,便躺上床睡覺……一天一天,就這樣在匆忙中過去,消散。

我們出生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每天各種各樣的資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鮮有人能離得開網路、圈子。確實,快速的節奏,快消的生活,讓我們與社會更加接近了。但是這樣的生活,這樣一種快節奏的生活是不是缺了點什麼?

是的,我發現生活中確實缺了些什麼,總像有人在推著你往前走,總像社會在推著你去適應新的節奏,但是這節奏卻慢不下來。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否應該適時的讓自己有段屬於自己的時間來嘗試一下“慢生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看些自己想看的書、學習些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呢?甚至於整理一下應該屬於自己的思想呢?我想,這才是完整的生活。

經常有人說,我很忙,我沒有時間。是的,每個人都很忙,但是很多成功的“大忙人”卻仍然能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做到“忙裡偷閒”。可是怎樣才能將時間擠到一起呢?

我從幼兒園起就有很多愛好,彈琴、書法、國畫。可是隨著學習時間的不斷延長,課餘愛好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不得不忍痛擱下許多陪我成長那麼多年的愛好。我能堅持的就是每週末一次的書法國畫學習。筆墨紙硯,擺在面前,一種清靜,一份怡然自得,在我心中更是油然而生。墨汁從筆尖緩緩流出,在紙上呈現出不同的樣子。一支筆,卻將樹的滄桑,山的高聳,亦或是雲霧間若隱若現的景色,勾畫地淋漓盡致。墨香盪漾開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讓我沉醉於其中。雖然,練習的時間不多,每次進步緩慢,可就這樣,堅持著,每週用那珍貴的兩小時,做我喜歡的事,一練就練到了現在。如今,寫了畫了十年的我,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還記得,在我5歲時第一幅掛在幼兒園的展示習作是:“持之以恆”。從一橫一豎起,日積月累,小片的時間的沉澱,終將會獲得進步。每次當我去參加書畫考試時,會看到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和我在同一個畫室裡作畫,我都倍受鼓舞。他們的言傳身教告訴我,“持之以恆”的力量,是可以享用一輩子的。我們的愛好,也不會因任何理由而輕言放棄,它終究會陪伴著我們,只要我們能堅持,在百忙中不忘抽出空來陪陪它們。

我不得不說,還是那句任何人都能張口就來的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每天都會有些空餘的時間,我們應該對自己有個規劃,將小片時間利用起來。時間,會在你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之後帶給你豐厚的回報,帶給你一個更完整的生活。

碎片的生活完整的人生 篇7

碎片的生活完整的人生 ,662字

碎片,足以描述當今許多人的人生。你是否,在多餘的時間內迅速瀏覽新聞?又是否,因為微信的”心靈雞湯“讓書本蒙塵?殊不知,被碎片化的不只是資訊,更是你的人生。

支離破碎見,似乎一切都變得渺茫。曾所見許多對碎片式生活的否定,沉痛地抒發著生活在當今世界的無奈。可是我們又能作何其他選擇?積極地面對碎片化生活,是我們應該樹立的態度。

在時代媒體的轉型間,我們看到更多的應是進步。一味地否定碎片化是某種形式上的”落伍“,更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碎片化加快了及擴大了我們接受儲存資訊的速度與範圍,這是唯有當今社會的人享有的一種好處。這樣一來,積極地面對碎片化生活是我們面對資訊洪流的根基。

在正確認識碎片化的基礎上,我們應時刻警醒著,當每時每刻,我們被碎片的資訊所支配,我們的思想不能被支配。碎片化最大弊端在於膚淺。設想一旦我們的思維隨著閱讀世間的縮短而同樣變得短小、快速、草草了之,那豈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走在碎片化的人生,我們要學會被碎片化資訊同化說”不“。儘管百忙之中抽空拿起手機刷屏似乎不可避免,但我們不能因此遺忘深度思考。平心靜氣地空出一個美麗的下午,讀一本意蘊豐富的書是再好不過的方法。

其次,面對”碎片“,我們要調動深度思考。當我們閱讀破碎成片的資訊,應當在腦海內歸納它,更要懷著批判的眼光審視它。我們要學會分辨資訊的真實性,這樣才不至於在現代社會迷失自我,失去思考的深度廣度。

碎片化正無時不刻入侵我們的每一寸生活。因此,面對碎片的態度以及我們自身如何批判地思考,無疑成了至關重要的,讓我們更好地走出這碎片化人生的方式。

完整邊緣的碎片化 篇8

完整邊緣的碎片化作文 ,874字

21世紀,隨著資訊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伴著智慧手機的興起拋開了許多傳統的資訊媒介,比起長時間的閱讀,他們更願意將自己投入即時的娛樂中去尋找快樂,再將時間分成不同的碎片,利用時間的間隙去完成事情。

究竟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我認為,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們不能很好地抵抗外面千奇百怪的世界所帶給人們的誘惑。就像個被時間控制的傀儡,讓人們變得浮躁,功利,當他們在短時間內看不到閱讀所帶給他們的利益時,他們理所當然會放棄閱讀,去選擇更加能提升自身地位,增加利益的事情,例如參加聚會,應酬喝酒等等。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現象,人們捨近求遠,拋開完整的大塊的時間,卻為了一些碎片化的時間而苦苦掙扎。

就拿我自身的學習經歷來說,每天結束一天的課程之後會十分疲勞,回到家中完成了所謂的筆頭作業,就算結束了自己的作業任務。洗漱完畢,上了床,只想著多看看同學們在群裡又講了什麼,娛樂圈裡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一條又一條的訊息提醒層出不窮,卻讓我像著了魔一般,渾渾噩噩地瀏覽直至睡覺,卻不曾想起,還有語文古詩,英語單詞沒有背,只得在第二天上課前的間隙再匆匆忙忙看上幾眼,應付老師的默寫。明明有完整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我們卻不願暫時放下手中的手機,不願停止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將時間碎片化。

我相信,不止是我,許許多多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卻總是在其中苦苦掙扎,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緩解因碎片化時間而產生的社會性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自己的手機。要說,一天都不碰手機,這是不現實的,手機似乎逐漸侵蝕人們的生活,沒有了手機,很快就會和時代脫軌,變成原始人。但我們可以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離開手機,離開網路。慢慢靜下心來,泡一壺熱茶,伴著茶香,翻開書架上已積起灰的書本,細細閱讀。給自己多一點空間,不要總是被時間所控制,而慢慢的,學會自己去控制時間。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別人的生活不一定適合你,不用為了迎合他人,不用為了迎合潮流而去做讓自己忙得透不過氣來的事情。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問題,如果把握完整和碎片之間的平衡,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將碎片拼成完整的拼圖 篇9

將碎片拼成完整的拼圖 ,745字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各類資訊傳播或是用於社交的媒體快速地不斷更替。為了滿足不同人群個性化的需求,資訊也被碎片化。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我們對碎片化的資訊進行著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處理等等。

就以我們現在生活中經常做的事情為例,在微信或微博閱讀他人釋出的資訊內容,大多都是不長的篇幅。顯然,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在碎片化的時間裡,一篇長篇大論也沒多少人會用心去看。因此,我們經常在進行碎片化的閱讀,從中也經常得到的是碎片化的認知。可能一分鐘內就掃描過了兩三個或是更多的主題資訊。這樣,我們所獲得的知識或內容也就不具備完整性及系統性,這樣的閱讀是碎片化的閱讀,是不精細的。

雖然目前這樣的情況或許是難以避免的,但我認為可以將這一個個碎片拼成一幅幅完整的拼圖,將知識和資訊完整化和系統化。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日的學習或是工作非常繁忙,閒暇時間經常是零零碎碎的小片段。那麼如何正確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呢?

首先一定要有規劃、有目的,然後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靜下心來付諸實施。再聯絡閱讀這件事來說,一本書內的多個章節就如同多個碎片。事先安排好每一段碎片時間所要完成的閱讀量,即碎片量,再按照合理的計劃進行閱讀。雖然這樣做會有知識內容遺忘的風險,但在缺少大段大段的完整時間下,在多塊時間碎片拼成的時間拼圖中,去把對書本的閱讀碎片經過鞏固並拼成一幅大拼圖的方法應該是可行且有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在眾多碎片中靜下心抓住適當的碎片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在正確的時間做恰當的事,在正確的環境讀合適的書。只有這樣,這一幅幅拼圖才是有意義且有價值的。

我們脫離不了碎片化,碎片的多少是可想而知的。那麼我們應當正確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有益的碎片化閱讀等,再將碎片拼成完整的拼圖。

碎片化的時間,完整的意志 篇10

碎片化的時間,完整的 ,805字

當今時代,那些已讓我們習以為常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正在潛移默化地不斷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但是,有些人渾然不覺、有些人不以為然、有些人認為大難來臨……而我認為,既然我們無法改變碎片化的生活,那不如學習如何與它和平共處,利用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來幫助自己、提高自己。

靜靜地想,你是不是很久沒有“安安靜靜”地沉下心來完成一件事了?比如—“安靜”地讀完一本書、“安靜”地畫完一幅畫、“安靜”而有序地完成自己所制定的學習計劃?你是不是總在自己的雄心壯志中被手機的一條訊息提示所吸引,然後,中途放棄。因為你總認為就是看一會手機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等看完了就會繼續之前的雄心壯志。然而,那只是你的一廂情願,你總會在看這條訊息時被一個新鮮事吸引,待你把所有想看的資訊都看了個遍,或許一天就快結束了。於是,你又在自己安慰自己:沒關係,明日何其多,等明天繼續也不遲。可是,每個明天你都在重複著今天,又像今天一樣安慰著自己還有明天。於是,你永遠都完成不了一件事。

所以,你要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就像歐陽修寫的《歸田錄》所說:“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在早晨起床時、在公交車站等車時、站在未開的校門口等待時、在課間下課時……你總在抱怨沒時間學習,可仔細想想,依舊有許多碎片化的時間可供我們利用,雖然這些零碎的時間似乎並派不上什麼大用場,但是如果你每天都騰出十分鐘來學習,那麼一年你將會累計到60個小時!

不過,事在人為嘛,有再多再好的學習方法也抵不過一個堅強而完整的意志,學會抵抗手機的誘惑以及外界的干擾,你會發現當你認真完成一件事後內心所得到的喜悅與滿足是手機給不了的,手機只能帶來一時短暫的快樂,而學習卻能得到受益終身的快樂。

最後的最後,你會發現就算是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那又如何?只不過是來自外界的干擾罷了,只要你有一個不是碎片化的完整的意志,其餘的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