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文化相關作文20篇

北京胡同文化 篇1

國二作文 ,939字

北京作為“文化首都,世界名城。”它保留了許多傳統文化,同時也飽經了許多歷史滄桑。就比如那一條條簡樸的衚衕,背後則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賣糖葫蘆嘍,酸酸甜甜的糖葫蘆喲!”現在漫步於衚衕之間,依舊能夠聽到這質樸的叫賣聲。衚衕裡則是一排排青磚綠瓦,之後座落的則是一座座方正典雅的四合院,每家每戶的四合院外整齊的排好兩個厚重的石獅子,彷彿在訴說著主人家的興衰史,這簡簡單單的衚衕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呢?

打小兒我們一大家子就住在衚衕背後的四合院中,爺爺總對我說:“咱這衚衕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咱這兒也不像那些高樓大廈出門要鎖門,這條衚衕的每家每戶我們都視作親人,忘記鎖門也無妨。”是啊,每當中午的飯點在衚衕裡見面,大家總會互相問一句:“吃了嗎您吶?”這親切的聲音就彷彿自己家人喊話的聲音。午後的陽光灑落在衚衕裡,幾位爺爺奶奶便會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說說笑笑,他們臉上雖已面臉皺紋飽經滄桑,但我卻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絲毫沒有隔閡的那種聲音,顯得十分溫暖,這質樸衚衕背後,保留了老北京的人美。

秋天總是老北京胡同最美的季節,秋風乍起,楓葉上金黃的楓葉如同精靈舞動一般捲起來,溫暖的陽光也穿過枝葉斑斑駁駁散射在綠瓦紅牆之上,楓葉飄落到衚衕口的大井裡,哥哥便會帶著我到衚衕口,用大網撈起落葉,清澈的井水映出我們稚嫩的面龐,別有一番風味。金黃的楓葉晒乾後被我們製作成書籤、葉畫,保留下了我們純真的童年。這青磚綠瓦背後,留有了老北京最美的景色。

春節則是一年當中最熱鬧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拿出自己的絕活兒,有的負責釀臘八蒜做臘八粥,有的負責做豆汁兒驢打滾,我家則負責包餃子。這一天走在衚衕裡便會收到長輩們的紅包,這是長輩對於晚輩的心意,這種文化也一直被流傳至今。到了晚上,哥哥會拉著我在衚衕裡放鞭炮,家裡會聚齊了親人吃團圓的年夜飯,然後在一起圍坐在電視機旁觀看熱鬧的“春晚,”直到零點的鐘聲響起,爺爺帶著我們兄妹倆為各家各戶送上熱騰騰的餃子,衚衕裡滿是新年快樂的祝福聲,十分喜慶,衚衕背後還保留了老北京的情美!

再聽聽這質樸的名字:帽兒衚衕,水井衚衕,新蓮子衚衕……簡單的名字背後卻藏著許多深層的文化內涵,這似簡而深的衚衕被永久的保留下來,流傳下它獨有的特殊魅力。老北京胡同的韻味無窮、魅力無限!

描寫北京的作文 篇2

國一作文 ,71字
描寫北京的作文800字https://wWw.ZuoWen8.com/a/501061.html

我與倫教文化同行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1字

文化,是一個個輕韻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曲子;文化,是一盞盞燦爛的明燈,照亮一條條漆黑的道路……日月變遷,歲月如歌,倫教文化依然不朽。倫教那桑基魚塘,就在這歲月中烙下永恆的印記。

在陽光明媚的今天,我和父母懷揣著著興奮至極的心情來到倫教桑果園。初來乍到的我們參觀景點一—桑基魚塘,一大片魚塘橫攔眼前,使人有種說不出的心曠神怡!幾座樸素文雅的小屋星星點點散落在魚塘中,當然少不了交通道—窄窄小小的過道,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奉獻自己、便利他人。魚塘中的水,波光粼粼、深淺有分。池塘中的增氧機掀起的層層浪花翻起圈圈漣漪,像一個巨大的年輪,似乎記載著桑基魚塘悠久的歷史,傾訴著桑基魚塘美好出色的發展。水中的魚兒,清清楚楚地呈現著。時而沉,時而浮,享受著人們為它們打造的良好生態環境。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什麼是桑基魚塘呢?”“桑基魚塘,就是將窪田挖取泥覆四周為基,中間凹下處為塘。基種桑,塘養魚,桑葉飼蠶,蠶糞飼魚,塘泥培桑。”媽媽一本正經地解釋道。桑基魚塘創始於明末,興於清初,被譽為“世界少有美景,良性迴圈典範!”我的感覺是,很驚歎,很興奮,我為家鄉倫教的文化深感震撼!

在震撼之際,不知不覺間又來到了養殖蠶地。在肥沃的土壤上,一棵棵桑樹在陽光的照耀下,墨綠、翠綠、嫩綠參雜在一起,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蠶房中一條條白白胖胖的蠶蟲在桑葉上蠕動,在感受生命的動力。蠶進化是奇妙的—先從一條細小的幼蟲逐漸成為中旬的蠶。在通過桑葉的餵養逐漸吐絲、結卵、再成為幼蟲……如此迴圈,如此生生不息。

參觀完後,嘴饞的我跑到桑樹邊摘桑果,看著那晶瑩剔透、奇形怪狀的桑果,立生愛慕之心。我小心翼翼地摘下它,捧在手心,如獲珍寶。細細品味著桑果,酸酸甜甜—其實家鄉文化的進展正是這樣又酸又甜中創下佳績。

我與倫教文化同行,未來,倫教人民的文化素養定會飛速發展,永攀高峰!

青春因文化傳承而不同 篇4

國三作文 ,843字

曾幾何時,我們的青春已悄然被強大的科技所佔據;筆和紙變為了螢幕上閃爍的游標,對面的暢談變為了自己對著一臺冰冷的機器,有說有笑;旅遊的快樂變為了摁下快門的瞬間,或許沒有那封家書,那份文化的傳承的話,我的青春也是一樣的吧?

風,搖動風鈴,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夜幕降臨!點上一盞煤油燈,戴上老花鏡,小心翼翼地捧著一打發黃的紙張,讀著讀著,竟有淚花浮現。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家書,它是一種交流的工具,但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見平日裡不苟言笑的外公流下眼淚。

許多年過去,一日,我竟意外收到外公寫來的信,心中十分感動,急忙回了簡訊表示感謝,但不料幾日後外公打來電話問我怎麼不回信?我很詫異,回了啊,那幾條簡訊就是,不料,他竟長嘆一聲,不久竟病倒了。

心中掛念著外公,更是害怕陪伴多年的外公就此離世,因為那是一種無法承受的痛楚,但那封家書無疑給了我一種慰藉,淡淡的墨香,淺淺的墨痕,熟悉的字型之間彷彿又浮現出外公飽經風霜的面孔來,信上的黑白字,平滑的紙張,信中的“勤、勉”二字讓我耳邊迴盪起了外公的諄諄教誨,家書,或許是親人只見的牽掛吧,但那一聲長嘆—突然我意識到了什麼,外公嘆的是人們,是我對於文化的漠視與冷淡吧?他將這份沉甸甸的傳承遞給我,我卻沒有接住哪!它掉在地上,摔了個粉碎。只留下了遺憾。

也許是想彌補我的過錯,我的青春也因此而改變,自發地遠離了網路,而是捧起一部《春秋》,一部《史記》,開始接受這文化的傳承,漸漸的,我明晰了牛角掛書的背後李密的勤奮,逃離不言,下自成蹊的背後李廣的真誠,洛陽紙貴,一字千金的背後經典的流傳;開始瞭解文化發展到今日的不易,同情它所受到過的傷痛,正是因為有人不重視這份文化,才會丟失莫高窟的珍寶,才會失去端午節,直到最後,國將不國,或許唯有我們痛定思痛,鄭重接過,並保護這文化的傳承,才是對我們祖國最好的回報。

我的青春因這份厚重的文化而改變,不是理性的理解,而是感性的認識,不是遊戲中刀光劍影,而是歷史長河的深邃沉重,文化!是文化讓青春無悔,讓青春璀璨!

北山文化廣場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0字

我的家鄉在長沙縣北山鎮,是個山清水秀的小鎮。這裡有個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圓形廣場—文化廣場。那兒綠樹環繞,鳥語花香,環境優美。我們都喜歡到那去玩。

文化廣場的中央是旗臺。旗臺的地磚拼成一朵花的圖案,一圈綠油油的鐵樹環繞著它。遠遠地,你就能看見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廣場北面是寬闊的北山大舞臺和綜合文化中心。老奶奶和阿姨們每天傍晚在大舞臺上跳廣場舞。夏天,文化站的工作人員經常在那播放免費的露天電影,忙了一天的人們一邊看電影一邊納涼。鎮上的重大活動或比賽也在北山大舞臺舉行。綜合文化廣場是個白牆灰瓦的兩層小樓,有免費開放的羽毛球場、健身房、圖書館、老年人活動中心……

廣場西面有門球場、籃球場和兒童遊樂區。白天,老人們在門球場上打球;傍晚,我們便在門球場內嬉戲打鬧。有時我們在兒童遊樂區玩滑梯、玩沙子,可開心了!爸爸和叔叔們在籃球場裡打球,總是個個大汗淋漓。四周的燈把廣場照得像白天一樣,大家玩到多晚也沒關係。

廣場南面有兩個弧形走廊,人們在那裡駐足休息、聊天。走廊是木製的,古香古色。欄杆上鑲嵌著中國畫,畫上是北山著名的景點或者北山的古今名人。

廣場東面的池塘中有座假山,池塘附近開滿了黃色的迎春花。池邊的柳樹枝條細長,葉子嫩綠,讓我想起了賀知章的《詠柳》。池邊的空地上常有人們在運動器械上鍛鍊,累了就在池邊的亭子裡休息……

北山文化廣場雖然不大,但在我心中,它是最美的。

遊北京天文館 篇6

國二作文 ,609字

這個暑假我去到了北京的天文館。我們在那裡看兩場電影。第一場,是講中國天文學的,比如天宮的組成和四象的組成,其中北極星和大火星尤為重要,北極星大家應該熟悉,但是大火星是什麼呢?大火星是東方蒼龍的心臟,也是天蠍座的心臟,在中國古代代表帝王之星,稱之為帝星。這是中國人的成就。

第二場電影則是解釋了飛碟和外星人。他們有一些是一種光學錯覺,但是在電影中並沒有否認外星人和飛碟的存在,而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題,可能科學家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樣的吧。所以這就是屬於我們,祖國新一代的青年去不懈努力,去營造這世界的成就。

看完了電影,需要去參觀的也有很多。“極光是地球極區上空最壯麗的發光現象……”這讓我想起了前些天的天文課總結時我講的關於極光的那部分:“鐳射的出現絕不是偶然,它產生的條件有三,大氣,磁場和高能帶電粒子,缺一不可。極光一般出現在緯度靠近地磁極地區上空,呈帶狀,弧狀,幕狀和放射狀。”如果想看極光的話,可以在挪威,阿拉斯加,冰島,北歐和加拿大都可以看到很好的極光。

“飛上蒼穹,是中華兒女幾千年的夢想。天的迷,等著有夢的人追尋。蒼茫天際,億萬星成,探索星空依舊等著新時代的我們去不懈奮鬥!”年輕就要去追尋最高遠的夢,然後把它訴說,讓它成為你的,家的,國的,人類的成就,這就是“星夢晨言”。

參觀北京文博交流館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762字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北京文博交流館(智化寺)參觀。我們跨進智化寺大門,爸爸告訴我:今天我們要去智化殿欣賞列入我國首批非遺的宮廷音樂---京音樂;還要去參觀遺失的藻井和天花的萬佛寺。

我們跨進智化殿,一起坐下來準備欣賞京音樂。沒過多久,有幾位藝僧帶著他們各自的樂器走進智化殿。有位藝僧介紹說:“京音樂已有570多年的歷史,我是第二十七代傳人。”說完,他們開始演奏京音樂的代表作。我感到:這段樂曲非常清脆激昂。演出完畢後,我們參觀了智化殿,瞭解到京音樂是明朝的宮廷音樂。它是由王振從宮廷裡把樂譜偷出來,請幾位藝僧來自已的家廟彈奏。展館邊上有京音樂的視聽區域,那裡可以欣賞京音樂的不同樂器。參觀前一晚,我看了一部介紹京音樂的紀錄片,所以我自信地一邊和媽媽聽音樂一遍跟她介紹各種樂器:有云鑼(古代的打擊樂)、管、笙等。但我發現櫥窗裡展示的檔子和其他幾件樂器,今天並沒有演奏。我很擔心地想:是不是已經失傳了?可是,今天沒有遇見志願者講解員來給我解惑。

參觀完智化殿,我和爸爸媽媽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萬福寺,我抬頭看見萬福寺的頂上只有樑和柱,居然沒有藻井和天花。我好奇地問爸爸這是怎麼回事,爸爸告訴我:“清末年間,由於疏忽管理,藻井和天花流失海外,現存放在美國的某家博物館內。”我聽了後心裡有些難受。我抬頭看著空蕩蕩的屋頂,心想: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去美國問他們拿回來,重新裝在萬佛寺頂上,讓來參觀的人們都能看到國家的寶物。

我帶著自豪和遺憾正準備離開智化寺時,有位工作人員來採訪我:“作為小學生,你覺得應該如何保護好國家的歷史文物?”我拿著話筒,自信滿滿地說:“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用學習到的科學技術把遺失的寶物全部拿回來。”

傳統文化二胡 篇8

高一作文 ,653字

拉一曲二胡之歌,賞一世離愁之悲!

在大多數人眼裡,二胡是一個貶義詞。具體怎麼說呢?大體就是一中年男子戴著墨鏡,滿臉惆悵,隨意找個街頭,奏一曲《二泉映月》罷了。慢慢開始,這種傳統的音樂,在人群裡慢慢淡化,慢慢扭曲。

“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的經典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對他的核心價值應該深懷敬畏之心。”這句話是寧宗一講的。然而現實中敬畏心,慢慢的淡化,例如二胡這種看起來沒有鋼琴、小提琴高貴的樂器。

二胡是孤獨的象徵,琴身只有兩根弦,只有中上部分,綁繩的部分(千斤)是緊密相挨的,而上下則只有一段隔離,相望卻不能全身相挨。二胡只有兩根弦,全靠左手來改變音,若全心投入悲傷,二胡必定可催淚。

我學二胡是童子功,小時候只覺得新奇好玩兒,隨著慢慢長大,同齡孩子學的都是街舞、吉他、古箏、小提琴、鋼琴……這些看起來更新奇高階的東西,但二胡相對卻成了冷門。人們眼裡認為二胡是老年人消遣的東西,不知這是封建思想沒有糾正過來,還是一些閒人的造謠。像我這樣學二胡的倒成了異類。

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傳統文化助力中華走向盛世。中華上下5000年的樂器,戲曲,如今還在傳承的有多少?完整的又有多少?人們開始追求新意,潮流,時尚,開始淡化最開始的文化,這是利還是弊?二胡這種樂器,現今還有多少人在學?

小時候因學樂器是冷門,而覺得丟臉,而如今我為我學習傳統文化而感到自豪。現今的人,我們要拿住遠古再攀索未知,自己本身都沒了,何談未知呢?

拉一曲二胡之悲,嘆世俗變化之大!

東西文化的碰撞 篇9

高二作文 ,930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既保守固執又精明能幹,而西方人則是比較自由民主,做事規矩,追求紳士風度和誠信。兩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這在看完《東方文化西方語》後感受就更加明確了。

比如,談到“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要過三關,即語言關、金錢關、心理關。不過以我在海外的觀察與經歷,我覺得華人們還要過‘小人關’。”這個“小人關”指的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時,老想著在各種管理和制度中找出可以佔便宜的漏洞來減輕高昂的服務費用。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被提倡甚至是違法的。但做這些事的中國人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想著自己應該不會被抓到,而且這也是沒有誠信的表現,是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國外,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一個員工可能會因為就撒了一次謊而很難再找到工作或終生失業。高中生可能因為考試作弊而不被任何大學錄取。更何況是不排隊、坐車不買票甚至是逃稅這種事?

“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這應該是許多國人心中的觀念,出國後也屢試屢爽,頻頻觸犯法規法律。我們身邊也是常有“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的情況出現。如規定學生晚自習期間不能去洗手間,有些同學就想出“我去喝水的時候順便去上洗手間”的藉口;上課不許吃零食,有些同學就用嘴叼著牛奶一直喝個不停。老師看了提醒他,他就說“規定上課不許吃零食,又沒說上課不許喝牛奶”。在這種小事上都喜歡找漏洞去鑽,更別提那些可以“省錢”的“坐車不買票”“逃稅”等事情。中國人的精明能幹都用在瞭如何讓自己付出很少卻能享受成倍好處上。殊不知有辛苦汗水的勞動成果才是最受用最踏實的,靠正確途徑得來的東西才最受享用的。

外國人看到我們國人的這些海外行為,即使我們的國民GDP再高,生產總值再大,進出口量再多,終究還是不會從心裡承認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出國在外,我們已經勢單力薄,更要遵守國外的制度和管理規則。出國留學,入鄉隨俗是最好的生存方法。學習國外人的禮貌誠信、遵紀守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儘早度過“小人關”。而不是屢次違反法律,還被驅逐出境,搞得金錢事業兩頭空。

最後我認為:精明能幹是好事,國外生活要自律;學習當地各法律,適應民族好文化;樹立中國好榜樣,民族強大遲早的事。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10

尋訪膠東紅色足跡徵文 ,1358字

戰爭,自古以來伴隨著硝煙、炮火與人員傷亡。1937年,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東北打響,緊接著,在1946年,全國人民解放戰爭馬不停蹄地趕來。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誌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中國人民取得大團結!14年的烽火,14年的殺戮,讓多少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所以,我們要勿忘國恥,重走膠東紅色之路,傳承膠東紅色文化,讓血一樣的紅色,永駐我們心間。

日出東方,海面旖旎。

膠東,奏出了一曲波瀾壯闊的紅色史歌!

幾天前,我去了雷神廟戰鬥遺址,這裡打響了膠東戰爭的第一槍。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四合院,屋簷的瓦片被風雨的侵蝕,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模樣,它顯得舊舊的,老老的,很不起眼,但在人們心中,他散發著紅色的光輝,他戴著金色的光環,他在和平的大地上,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黑夜,帶來了天明。我邁過高高的門檻,踏著陳舊的水泥地面,走進了廟內。雷神廟戰鬥遺址真的很小,不像其他紀念館那樣巨集偉,青磚白瓦,普普通通。幾棟小屋子就那樣簡單的立在那裡,可能在以前,還會冒出縷縷炊煙吧。但是,炊煙變成了硝煙。誰也不會想到,在幾十年以前,這裡曾面對著槍林彈雨,這裡曾經血流成河。“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了牟平城。為了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率三軍一大隊一舉解放了牟平城。戰後,部隊向南轉移,理琪等領導同志在城南雷神廟開會。中午,從煙臺趕來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百餘人包圍了雷神廟。我三軍幹部戰士二十餘人堅守廟舍,頑強地抵抗著數倍於己的日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戰鬥中,理琪同志不幸英勇犧牲,年僅30歲;很多同志光榮負傷。現存東廂外窗上的一塊麵積僅0.8平方米的鐵皮雨搭板,上面密佈著138個彈孔,廟內現存的石碑、石礎上,也是彈痕累累。雷神廟戰鬥點燃了膠東抗日的烽火,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我走近石碑,隔著透明的玻璃板,觸控著那些彈孔,感受指尖傳來的冰涼。都說十指連心,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充滿著一種沉痛。那是一種力量,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緩緩蹲下,看著地上新長出來的小草,綠油油的,越發的可愛,它們是被烈士們用鮮血澆灌的,我彷彿已經看到:負傷的理琪同志倒在血泊裡,腹部已被子彈穿透,鮮血涓涓地流出,連腸子都透了出來,他用一隻已被鮮血染紅的手捂著腹部,另一隻蒼白的手,顫顫巍巍的舉了起來,好幾次槍都差點掉下去,他把全身最後一絲力量集中到手腕,眼球突出,牙齒緊咬,身體微微弓在一起,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發出了最後一顆子彈。“嘭”這顆子彈帶著理琪同志最後的願望,結束了一位日寇的生命,理琪同志也終於安然的倒在了血泊中。空氣中瀰漫著腥甜的氣息,嘹亮的蟬鳴像是英雄們戰勝的號角,又像哀悼烈士的低鳴。我不禁仰望天空,用手撫摸著殘破的牆壁,喃喃道:“理琪同志,你的願望一定是希望中國和平,繁榮富強,你看,現在已經實現了,祝你安息。”

腦海裡還像過電影一般回想著戰鬥的場面,我的心情十分低沉,重新凝望膠東這片大地,竟是被鮮血染紅的。

紅色蔓延,精神不滅!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是我們青少年應當做的。我們應該將這些閃閃發光的紅星,傳揚更遠!我們應該將這些永不磨滅的精神,發揚光大!時間的年輪還在慢慢擴大,歷史他安靜的呆在那裡,無聲無息。他用無言的方式,敲響我們心中的警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