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班之我見相關作文20篇

603班之我見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0字

光陰荏苒,一學期即將接近尾聲。回顧這個學期,有苦有甜,百感交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收穫,也有失去。通過了一個學期的鍛鍊與磨礪,我們603班也變得更成熟,更完美。

經過同學與老師的共同努力,使得我們班的語文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每天早晨,從我們教室傳出的琅琅讀書聲,就如同一曲激動人心的交響樂。不用班幹部的帶領,這種習慣已蔚然成風。我們班同學不僅愛讀書,更愛汲取各種甜美的文學營養。在一元錢讀書獻愛心活動和六一兒童節互換書籍活動中,從同學們的臉上可以讀懂那份求知若渴和欣喜若狂。這個學期,我們還展開了“學習結對子”的活動,47位同學互相取長補短,彌補缺點,發揚優點,使得我們的成績有了飛黃騰達的進步。

我們603班不僅是一個文學班級,也是個藝術班級。書畫的殿堂裡,我們人才濟濟;文學的天地中,我們揮灑豪情;樂器的廣場上,我們出類拔萃;舞蹈的舞臺前,我們一枝獨秀。多才多藝的603班裡,是那些愛好廣泛的同學們在增光添彩。體育節赤紅的跑道上,我們的運動健兒遙遙領先;六一節寬大的舞臺上,我們的精彩表演震撼人心;奧林匹克頭腦競賽中,我們的科學奇才另闢蹊徑。

這個學期裡,我們603班還開展了“一週小結”的活動。每位班幹部都能積極響應,認真負責地管理好班級,並且能及時地將一週的學科表現情況彙報給班長。在一個星期末,老師會作出相應的獎懲。實行這種活動方案,不僅能使優秀的同學成為大家的榜樣,還能使表現不佳的同學有所反省,同學們更遵守紀律了。

603班如一道彩虹,充滿活力和激情;603班如一片花圃,綻放美好的未來。相信,今後的603班更加的出色,更加的精彩。

幸福之我見 篇2

國三作文 ,681字

幼年時,在那天真無邪的心靈中,沒有理念,覺得和小夥伴們玩泥巴的時光是幸福的。

上了小學之後,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目中,萌生了一點個性化的想法,以為瘋狂玩鬧、四處亂竄,讓一切事物變得亂七八糟才是快樂的。

後來,步入了中學的大門,認為自己長大了、成熟了、無所不知了,於是便肆無忌憚,橫行霸道,凡事隨心所欲,腦海之中時常浮現這樣一句話:“哼,看我多棒。”只認為這才是人生中最幸福輝煌的時刻。

現在,歲月匆匆流過,曾經慨嘆過去的無知,但同時為現在的“有知”而有所安慰。

以後呢,在那夢境當中,想象出自己的將來會有所成就;想象出自己會在奢侈富足中生活;甚至會想象出自己成了比爾盖茨那樣的世界級頂尖人物,總是想著美好卻不肯付出,也許這就是將來的幸福吧。

然而,這些大都是虛空、平凡的,甚至是力所不能及的幸福。

當父母起早貪黑為我們做飯時,當父母四處奔波為我們尋找前途時,當父母因我們不成才而暗自哭泣時,我們在做什麼?在想入非非?在“現代垃圾”中陶醉?在“時尚追求”中沉迷?還是在和那些狐朋狗友們到處行樂?是逍遙了,也自在了。可是想沒想過滿手老繭血淚縱橫的父母呢?“不”、“沒有”,在做“正經事”的大多數的我們,哪裡有空閒想這些問題呀!誰知道“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揪心?誰看見“山窮水盡,眼前無路”的悽慘?又有誰聽到過“砸鍋賣鐵”的悲壯誓言?!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一切,耗盡一生心血,可我們卻在追求著形式的“美好”而淡忘了內在的“幸福”。難道我們不覺得愧疚嗎?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惋惜。懂得去體驗生活,用心去感受身邊的幸福吧!

記住這句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勿忘我之誠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我見 篇3

國二作文 ,860字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光風霽月後隨手翻閱一本早已泛黃的筆記本,一支勿忘我書籤跌入我的眼簾。

她是我一童年玩伴,極喜勿忘我,她也曾送給我一支書籤。

風雨如晦的午後,我和她呆站在辦公室裡,接受著老師的詢問。同學丟了錢,恰巧中午只有我和她回過一趟教室,這“罪名”自然落在了我們身上。只因她落了一支勿忘我製成的書籤,我便陪她回去,我連門都沒進,哪還有機會偷錢?她也一向行為端正,想來也不至去偷。

可沒待多久,她竟面紅耳赤,眼中也閃著晶亮亮的東西,下一瞬轉身奪門而出。帶我緩過神來,留在辦公室的只剩下與我一樣瞠目結舌的老師。我本想追去問她,可瞬時的狂風暴雨擋住了我的去路。誠然,我對她是失望了。

翌日,我尋了個機會將錢悄無聲息的放到那同學那,他竟也不覺詭異,收好了錢,找了老師,撓撓腦袋連聲說是他眼拙,不要錯怪了同學。老師不露聲色地看了我一眼,我心虛地低下頭。這事也就算過去了。

我並不想責怪她,可一連幾日都不曾見到她,突然感覺心慌了。問了老師才知道,她已轉學離開。我一直知道她的父母不睦,也設想過她會先離開,可沒想這天來的如此迅猛,連句告別都來不及說。留給我的只有那天她特意拿給我的勿忘我書籤。

因為誠信這樣一件事,我與她留下了終身的遺憾。孔子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也作為萬年傳承的儒家思想被人們所傳頌。誠信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指引著無數學子前進的方向。在如今急管繁弦而動盪的時代,誠信是我們作為公民應該履踐的核心價值觀。

歷朝歷代,從政界的商鞅立木取信,到戰場上的季布一諾抵萬金,乃至藝術領域的李苦禪燒畫,甚至是商場上的李沙庚經營人心,皆為我們證實了小信誠則大信立的事實。

雖然偷竊是一件小錯事,但它若不即使遏制,將演變成搶劫甚至殺人放火。她的故事給予我們的更多的是反思,在我們的身邊是否亦存在著這樣的隱患,我們作為公民應遵守誠信,也有義務將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給每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小事著手,努力踐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

美食文化之我見 篇4

高二作文 ,177字

生活雖然現代化了,可我們骨肉間流動著中華的血液,我們不是浮萍,隨波逐流。我們有根,這條根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不要讓風吹塵掩蓋了,不要讓沙迷了我們的眼睛,不要讓脫俗的慾望丟了心的靈魂。

醒來吧!我們手裡握著最好的東西,千萬別讓它丟失了,並不是得不到才是最好的,而是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真正屬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讓中國的美食文化之風來得更猛烈些吧!

關於學習之我見 篇5

國三作文 ,914字

從小學開始已經根深蒂固的教學方式,上到初中後就截然不同了。兩年多前,帶著興奮且激動的心情踏進新校園,從此學校就一直向著課改之路帶領著我們這群新生大步前進了。

高效的課堂給我們創造了交流和合作的平臺,理所當然也重新整理了我們的學習效率,它讓我們每個同學都能享受彼此成長的快樂。在這個高效課堂上,老師講問題的時候,我們每個同學都可以盡情地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課堂的氛圍明顯地活躍了許多。帶動了很多平時不怎麼積極的同學。回答問題或展示的加分更是讓課堂沸騰起來,每個組員無一不在為小組爭分,即便是較後的同學。

每位老師都在培養我們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展示能力,每節課都會有獨學和群學環節,大家互相交流著自己對這些題目獨特的看法。將一種方法與別人交流,你將會得到兩種方法。

我們主宰著課堂,徹底改變了以往老師主宰課堂的舊局面,邁向一個新時代。以前的我在課堂上很少舉手發言,默默地聽著老師講,還希望老師不要叫我回答問題,像膽小鬼一般地存在著。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我了,雖然有時還不是很放得開,但也能大膽舉手搶答了,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相信大部分同學都有這樣的改變吧。

現在的課堂就是互動的課堂,課堂上老師不再是演講者,他只是一個組織者,參與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的表現,我們也不再是聽眾,親身體驗教的過程,一堂課下來,比老師一味地講解,我們只管記憶,效果好得多,這樣教學,同學們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那是相當的活躍,完全脫離一個學生的被動、被指揮的角色,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並把自己對新知識的感悟及時地表達出來,這非常有助於把我們的發散思維集中起來,所以課堂上同學們都積極發言,看似亂哄哄,實際是在老師的調控和學生的自律中的有序。

其實凡事都有利有弊,以上說的都是利的一面,弊端就是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濫竽充數的同學,別人在討論問題,他們就在自顧自地閒聊,對學習一點幫助都沒有,缺乏一種自覺性,沒有融入到活躍的討論問題中。

課改的我們就像是舞臺上的主角,勇於展現自我,贏得臺下觀眾的一片喝彩。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就像放風箏一樣,風箏飛的再高,放風箏的線始應該終拽在手中!我們一定會在課改的路上越走越遠,不斷探索成功的奧祕。

科學之我見 篇6

高二作文 ,801字

科學,它似乎不會與美麗劃入等號。然而,任何一個真正理解科學的人都會由衷地讚歎道:“科學,真美!”

科學的美在於她的神祕,她總是像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露出了高雅的髮髻,漂亮的娥眉,和一雙纖纖玉手,卻藏起了動人的櫻脣和秋水脈脈的明眸。大自然頻頻向人類展示著物換星移,萬物的生生不息……於是人類開始思索,開始摸索揭開那神祕的面紗。正是神祕,激起了人一次又一次探索的激情,幾千年的文明史,記載著人類探尋科學的征程,因為有歧路有岔道,一路上始終瀰漫著神祕的色彩。這種神祕和距離賦予了科學極大的美感。

科學的美在於她的簡潔。愛因斯坦得出的最質樸的質能公式:E=mc2。儘管在此之前所付出的艱苦勞動是無法描述的,但它最終就是如此簡潔,支配著宇宙的一切變化。如果你能體會到愛因斯坦第一次寫下的這個方程時的心情,定會醉心地讚歎道:科學,美吶!

科學的美在於她的對稱性。對稱擁有無可爭論的最高地位,而在科學領域,它也同樣綻放著光彩。自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起,科學家就開始思考:既然電能生磁,那麼相對應磁能不能生電呢?在此引導之下,科學家法拉第經過多年研究終於發現了與之對稱的電磁感應現象。

科學的美在於她的進步。科學家總是在尋求真理,其最基本特徵就是不斷進步。在任何一個特定階段科學都達不到極點,也正是因為上帝給我們不完美的智力留下了進步的餘地,它的美才顯得分外獨特,如同維納斯殘缺的雙臂。雖然缺陷,但是美麗。

科學的美在於精神。科學的簡潔、神祕、對稱以及不斷進步的精神本質,使這成為人類進步的推動力。而只有當你全心全意去接觸科學時才能感受到它的精神和力量,才會對科學如此具有美感而讚歎。科學是美麗的。正是因為有了科學,生活不再單調乏味;正是因為有了科學,才孕育出如此誘人的世界,如此美的生活,正是因為有了科學,指引著人類永無止境的發展道路,不斷豐富著人類的知識。重新認識科學,瞭解科學,你會發現,科學是美麗的。

理科之我見 篇7

高一作文 ,828字

我們每天都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探索,每時每刻都在履行著學習的使命。然而當我們在學習旅途中艱難的跋涉時,學科與學科之間難免會發生碰撞,知識與能力之間經常會發生分歧,理論與實踐之間不時會發生牴觸。而作為一名理科生,每天都要承受嚴重的課業負擔,讓我們有些力不從心,再加上以上的種種矛盾,我們便會變得盲目,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毫無興致,致使學科與學科間不能相融合,知識始終是知識,無法演變成能力,理論也凝結不成實踐,而這一切一切歸根結底在於兩個字上:方法。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能夠兌變為巨大的成功;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能夠迸發現智慧的光芒;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能夠摩擦出能力的火花。因此,我們必須注重方法,在這裡,我簡單地談一下我的認識。

首先談的是理科三大門,數理化,對一名理科生而言,學好數理化的重要性當然就不言喻了,這就強調我們應該有一個較強的理性思維。這三科都是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光記公式是不夠的,因為知識比較靈活,題目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可能瞬息萬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理解加記憶,老師所講的知識是否已經徹底理解?腦海裡有沒有印象?光是這樣還不夠,課後還要思考,切忌課後漠不關心的態度,課後思考也能很好培養思考能力,還要深度思考,將知識結合起來。嘗試著理解出題人的意圖,這樣我們在答題時不會顯得手忙腳亂了。

然後就是語文和英語,想必這兩科是許多理科生都頭疼的科目,它們對學生的背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每天的早自習都必須認認真真地對待,以老師要求背誦的篇目為基本外,還要自己將一些名篇理解透徹。另外語文科目就注重每次考試的卷子,老師所講的知識點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每次語文考試都是固定的題目形式,因此,這值得注意。至於英語,那就是平時多積累一些語法,單詞記準,一定要耐下性子記憶背誦,戒驕戒躁。

掌握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可以為我們的航海探索之旅保駕護航,也可以讓我們更加明確地朝學習目標前進,在臨近期中考試之際,改善一下學習方法,也許考試成績會變為另一番光景!

愛國之我見 篇8

國三作文 ,820字

愛國,需要的是勇敢擔當。

愛國,需要的是從身邊小事做起。

愛國,更需要的是付諸行動。

愛國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文天祥在生死關頭,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屈原最後選擇了投江以示愛國;周恩來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

每個人的愛國形式各有不同,而他,孫春龍,是通過幫老兵找到回家的路。幹了十二年的記者後,他成為了一名志願者,為了幫助那些被抓壯丁參加戰爭而留在緬甸,越南等地的老兵回家,找到親人。志願者的工作也是艱辛的,在為老兵找到了親人後,有些兒女卻不願與父親相見,在經過勸說後才肯相認,但最後都叫出了幾十年來未叫過的一聲:爸爸。

這就是作為一名志願者的愛國形式,是十分普通,但卻偉大的形式,就是為了讓相隔萬里的家人團聚,讓流落他鄉的老兵回到祖國的懷抱。

張昕宇也是這樣。在他當兵時因教官說“中國人教不會”這句話成為了一名探險家,他用了五年的時間,參觀了無數船展後,自己造了一艘帆船去南極。就這樣,帶著為了給所有人證明中國人不是不行的心,到了奧裡米亞康,成為第一批到那露營的中國人,他們,還在馬魯姆火山口舉著寫有“中國”的旗幟。在環遊世界途中,不忘對其他人說:看!船上掛著的是五星紅旗。

這就是作為一名探險家的愛國形式,是了不起的。讓外國人,那些瞧不起中國人的人知道,中國人,是可以將不可能的事情轉化成可能的。在他在海上漂泊了八個月回國時,就是所有人為他的愛國形式感到驕傲的時候。

然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又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呢?也許我們無法像他們一樣做的如此偉大。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愛我的學校,因為它讓我學到知識;我愛我的家,因為它給我溫暖;我愛我的親人,因為他們為了付出了太多太多……

只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具備了愛的力量,才叫做愛國;只有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發覺國家的美,才稱作愛國;只有儘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祖國,也許微不足道,但愛不會在乎多少,只要心中充滿愛,從身邊點滴做起,才為愛國。

“義”之我見作文議論文 篇9

高二作文 ,1839字

【篇一:“義”之我見】

“義”是一切品德,情操的高度概括。自古以來一位位英雄在名為義海的歷史長河中名垂青史,踐行著道義,信義,情義。“義”是一切美好品格的源泉,也是為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因為沒有道義便沒有人格,沒有信義便沒作為,沒有情義便沒有朋友,這樣可否稱其為人?可見,義是人的延伸,有義方為真人。

林則徐在虎門硝煙這一義事為後人所稱頌,他便是一個真人。曾經有一位英國公使送給林則徐一份價值10萬英鎊的禮盒:上等的菸草,華貴精美的菸斗,價值不菲的金簪。然而這些有著華麗外表的禮物正是荼毒中國人民的武器,林則徐堅決拒絕並回諷一句:“這套煙具是屬於違禁品,本當沒收,但兩國交往,友誼為重,請閣下把煙具帶回貴國,存入皇家博物館當展品吧!”林則徐堅守著自己的義並維護了當時大清的義,在當時外國列強對清朝的壓迫下,他義字當頭,絕不低頭,決不妥協。

而那位英國代表的行為可說是與“義”背道而馳,那他縱然是人卻不屬真人。義不能用物質去衡量,更不可用物質去替代,去磨滅,否則那只是假義。林則徐的義在財寶面前絲毫沒有動搖。正是這一種義讓人們免受迫害,也正是這一種義讓林則徐名垂千古。

愛國是義,堅定是義,剛正是義。

在此之前備受關注的菲律賓劫持人質事件中,那一位不知名的香港導遊在人質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立即撥打電話回香港彙報。他的這一舉動也可稱為義,他冒著生命危險也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讓香港公民能在第一時間得知此事,雖然到最後他還是不幸遇難,但從他靈堂前一束束怒放的純白之花可看出他的義為人所贊同,為人所讚賞。

做好本分是“義”,堅守崗位也是“義”。

不管大義或是小義,做好自己應該去做、值得去做的事,那便是“義”,不必驚天動地,不必刻骨銘心,不必名垂青史,只要“義”在心,“義”在行,“真人”並不難達到。

“義”之我見,為道,為信,為德,為情,簡述之,為宜,為然。繼而,行義之人為“真人”矣!

【篇二:“義”之我見作文】

風波亭上的點點殘血,湮滅不了“滿江紅”的慷慨激昂;汨羅江邊的聲聲嘆息,湮滅不了“雖九死猶未悔”的赤膽忠心;苦寒之地的牧羊老者,大漠孤煙下的聲聲駝鳴,從我記憶最深處湧現。古往今來,生生世世,星空下的呢喃訴說一個個有關“義”的故事,使我刻骨銘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吶喊言猶在耳。身世浮沉,風雨飄零,身處歷史的變化更替之際,面對高官利誘,於零丁洋邊卻不為所動。如果說這是一種信念,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種對“義”的執著,這種執著,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堅毅,是對自己的情感最真實的流露。滄海浮生,歲月如華,潮漲潮落間那佇立的身影,以自己的血肉喚醒了這個時代。愛國是義,堅定是義。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一把把無形的首,刺向國民麻木一仁的心靈,於靈魂至深處,是先生痛徹心扉的吶喊,這一聲聲吶喊,喚醒的是民族的赤血精魂。於民族存亡之際,先生捨棄了原本極其安逸的生活,為了觸動內心的“義”,將自己的思想響徹黯淡的長夜。“義”使先生安逸的生活充滿了急流,給予人們的卻是不巧的篇章。“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先生的義,使民族不彷徨。剛正是義,責任感是義。

秦檜賣國,已歷千載,人猶罵之。周作人投敵,雖一代文學大家,難掩世人所不齒的汙點。沈括的《夢溪筆談》傳至後人,揚名青史,然而沈括的內心並無義的存在,於變法最頂盛的時候,駁斥蘇軾;而後於變法衰落之時,卻又明哲保身,上奏貶王安石。雖才智過人,卻也難避“義”的考驗。明末清初才子吳梅村,先仕明,後降明,日日夜夜承受著自己內心義的煎熬。晚景甚是淒涼,他於絕筆詩中寫道:“草間偷活,竟一錢不值何須說!”

義的考驗,內心的決擇,可見一斑。

記憶的風鈴悄然響起,三國時的羽扇綸巾,秦漢時的明月關山,大唐時的紫氣東來,“義”的傳承橫亙於歷史的長河中。叢飛的至死不渝,譚千秋的隱形的翅膀,長江大學三位大學生的義無反顧,香港殉職領隊謝廷駿的“站到最前、撐到最後”。種種的義舉中,浩然正氣無不充溢於天地間,而這浩然正氣,正是緣於內心深處的“義”。其實,所謂的“義”,並非上升到絕對的道德高度,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良知。而當這種良知成為一種習慣,毋庸置疑,這種習慣將會改變一個人生命的軌跡。

循著古人的來路,踏上世界的旅途,“義”存於身而發於心,而當“義”成為人內心最純粹的一種表露,那麼生命的意義也就不僅僅侷限於金錢數字的累積以及對榮華富貴的熱衷了。

耳邊傳來了響徹天際的梵音,如晨鐘暮鼓,久久滌盪著我的心靈。

和諧家園之我見 篇10

國二作文 ,1024字

當今,中共中央總書記XX明確提出“構建和諧社會”。那就是一方面要求國家工作人員盡職盡責,落實中央精神;另一方面要求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樹立“培育和諧精神,共建和諧家園”的人生觀、價值觀。

要樹立這個方面的觀念。首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座廟裡有個老和尚,他的道行很深,知識也非常淵博。有一天夜晚,老和尚出來散步,看到一把椅子靠著牆,心想是不是小和尚翻牆出去了?為了探個究竟,老和尚就把椅子拿走了,自己蹲在椅子的位置上,慢慢地等。終於到了深夜,小和尚回來了,他越過牆、踩到椅子上的時候感到非常奇怪?心想:椅子是什麼時候變軟了?他一落地,便看見師傅蹲在那裡。心想,自己踩在師傅背上,一定會受罰的!我出去還沒跟師傅說呢!這下完了!他越想越害怕,不料師傅只是笑了笑,說:“夜晚風大,趕快回去加衣服,小心著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只要有一顆寬容之心,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單單隻有一顆寬容之心還遠遠不夠,還應主動去多做好事。特別是對弱勢群體,更應如此。這裡我要說的是一位平凡的老人—白禮芳。他十幾年如一日烈日酷暑雨雪嚴寒奔波在街頭,他省吃儉用,用蹬三輪車積攢的35萬元錢,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白禮芳老人從沒想到要過回報。捐助的款項,也大多是通過學校和單位送到受助學生手裡,老人從沒有打聽過學生的姓名,白禮芳老人不是腰纏萬貫的富人,但他蹬著三輪車,靠著一角、一元的積累,積攢了35萬元的鉅額資金,資助了近300名貧困生。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所謂百姓向善皆和諧,一件善事,那怕只一件善意的小事,便會換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我,他。只要人人都有善舉,有善意,有善心,彙集起來,就可以成為愛之河,讓需要的人受益,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有人說“和諧即美”以上兩個故事就充分說明了這個觀點。是的,和諧,讓世界充滿愛,而愛,讓這個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在和諧社會中幸福成長吧!

大家想要在和諧的家園中幸福生活。我們中學生需要怎樣做呢?

首先,要確保自身的身心和諧健康,讓自己能有一個健康的體質和健康的人生態度。

其次,要確保人際關係,正確、恰當地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

再次,要樹立社會和諧,自然和諧的觀念,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繼續發展社會平等、生態平衡。

最後,“培育和諧精神,共建和諧家園”需要我們的共同的努力,我們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國大計共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