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碎片化文章相關作文20篇

關於碎片化文章 篇1

國一作文 ,837字

這些天裡天天呆在家裡,老媽總喜歡拿微信公眾號裡她那些可憐巴巴的文章來教育我,說實話,我打心底裡不太欣賞那些所謂的“好文章”。那些文章其實就是一些簡單的心靈雞湯,外加上一些漂亮的修飾,就包裝成了精緻的文章來“引導我們”。可是,真正的高尚,不是說幾句漂亮話就得了,它需要長期以往的薰陶才能漸漸培養。

碎片化文章,來的快,走得也快,在手指的輕輕敲擊之下,資訊便得以傳遞,真的是社會日新月異發展所帶來的福音啊,微信現在幾乎普遍了全中國,智慧手機現在隨處可見,獲取資訊的渠道也越來越廣泛,可是,我想說一句,人們現在正在失去一些關於“情感”的細節。

很火的人工智慧,大家都擔心它是否會取代人類,我想,這個問題根本就無需提出來,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有情感,這便是人類與機器最大的不同,關於碎片化文章也是如此,與其拿裡面的美其名曰“短短小視訊,震撼所有人”、“人一生不得不養成的一些好習慣”……來教育孩子,不如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動去規範孩子,影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使人格得到提升,這便是情的作用,都說愛的力量超過一切,那麼在嚴謹的科學麵前,在複雜的方程面前,愛便是最簡單的那一條路,她將所有的事情都簡單化,最後能深深感動你的內心,直擊你的靈魂深處。

還有一個問題便是碎片化文章與文化素質的關係,通常我是這麼認為的,文化素質越高,他涉獵的紙質書越多,而文化素質越低,他就越喜歡拿那些小文章來說事,這麼說顯得我有一點刻薄,但事實似乎就是如此,我們大可不必被諸多有關“美德”的帽子所阻礙,對某些不恰當的言行有所批判,恰恰需要有思想的青年站出來,所以說的再刻薄一點,碎片化文章純屬這個社會的垃圾產品,它不符合舊時代的潮流,卻穩穩的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醜態百出。

說到底,人終究是一個人,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才,與其在大家都盯著手機螢幕的時候竊竊私語,不如掏出一本書,旁若無人的用心閱讀,書,看的再多,終究還是有好處的,而新時代的科技產物,有些確實需要謹慎選擇。

順便說一句:情才是人的根本。

關於“碎片化”的疑惑和唱響 篇2

關於“碎片化”的疑惑 ,844字

當我初次接觸到“碎片化”這個詞的時候,我不禁感到疑惑:這個詞,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這個詞,難道是與我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

此後,我終於發現,在這網際網路的時代,這資訊的“碎片化”,不僅囊括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還有我們文化、科技等諸多領域。

面對著海量的碎片化資訊,我想,我該如何來看待、完善自己的資訊“碎片化”整理呢?

每一天,當我從起床、吃早餐開始,一直到去學校上課學習,參加文體活動,回家後就是做作業,然後吃晚飯,最後才是睡覺。這一日接著一日,年復一年的,看似單調和無聊的諸多“碎片化資訊”,難道就是伴隨著我的所有一切?如何才能使這平淡、無聊的資訊碎片化時空,轉化成充實而有趣,充滿期待和希望呢?

或許,我這樣想,不免被人視為多慮。我曾經為此而苦惱過,也不知如何走出疑惑。

當我在某一天早晨,有幸閱讀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和培根關於人生的論述後,我如獲至寶,這兩位大師所說的,將來不要因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感到悔恨,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如何節約自己的有限精力,開發自己的智慧,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這一切,使我茅塞頓開。於是我懂得了:在自己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種種碎片化資訊,是需要我們有選擇地進行創造性的勞動,而不是等待和埋怨,更不是簡單的索取。

此時此刻,我終於獲得了飛躍式的啟示:要善於緊緊抓住那些充滿閃光點、充滿綠色的碎片化資訊,積沙成塔,積小步為大步,這樣才會使我們的生活和學習變得更為充實,這樣才會使我們踏踏實實地走向成功之路。

從此刻起,我悟覺到:睡懶覺,不如參加文體活動,這樣既鍛鍊了身體和智力,也使我得到一種基本技能。同時,我又發現,在充分吃飯的時間,多看一些時事新聞,這樣既增長了自己的閱歷,又有助於自己樹立起堅定的信念。

就這樣,我原先感到單調、乏味的碎片化資訊,不再是那麼單調、平淡、無聊了。於是疑惑和苦澀也開始遠離了我。我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感,那孜孜不倦追求的陽光心態牽引著我,不斷地在轉瞬即逝的碎片化資訊中淘金,為創造輝煌的明天而奮鬥不已!

關於“碎片化” 篇3

關於“碎片化”作文9 ,879字

碎片化—這個詞對之前的我而言十分陌生,但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已是十分熟悉了。我們這個時代正經歷著各種“碎片化”,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資訊,碎片化社交……這些都緊緊圍繞著我們。

你有多久沒有給自己一個真正的假期了呢?應該已經很久了吧。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有真正地注意到,但是我們每一天都可以說是碎片化生活,將時間切碎再切碎,將所有要做的事情填進去,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要完全丟棄碎片化生活,可能並不只是要捨棄電子產品。更多時候,還是去大自然裡給自己放個假。拿幾本書,找上幾個朋友,一起去什麼地方自駕遊也是不錯的休假方式。

其實碎片化也不是什麼壞事,它可以讓我們更充分地利用時間,做到不揮霍時間來做無畏的事情,但是時間被分得太“碎片化”了,它就會嚴重影響你的精力。所以我們要做到的,是合理地將時間分割,既不會太疲憊,也可以充分利用好時間。

就比如說我,在上學的日子裡會將下課時間、自習時間合理地分配,一般時候會拿出作業奮筆疾書,而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那將會影響到下一節課的學習。還有一般的假期裡,我會和父母,朋友一起出行,去一些地方旅行。

再比如說我的哥哥,在上學的日子裡,會將作業儘量做完,回到家就只剩一些作業了,做完就可以做自己想幹的事情:和父母出去一起出門散步、在家裡自己看新聞或記錄片……這點我就做得不好,每次爸媽散步回來都會說:“我們今天又碰到你哥了,他老早就做完作業了。”

再來舉最後一個例子吧,我的姐姐,她是民樂團的成員,每年都會有許多活動:去北京演出、去維也納演出、去湖南演出……但是這一點都沒有影響她的生活,該做的作業做得比其他人都好,該休息的時候比其他人都歡脫。到了考試那一天,她依舊是年級數一數二的“學霸”。但是我知道,以前我去姐姐家時,都會和姐姐好好玩上幾天,而現在,我過去時,看見的總是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奮筆疾書的樣子,還被她的家人告知:聲音輕一點,不要影響她的學習。悶悶不樂自然是會有,但是這也是姐姐利用“碎片化”好好學習的一種表現。

總而言之,碎片化並不是只有缺點,只要合理利用好這些,相信我們也會變得更加優秀。

沉浮於碎片化的海洋 篇4

沉浮於碎片化的海洋作 ,1198字

“滴滴……”“叮……”走在大街上,我的耳邊充斥著各種手機收到資訊後發出的提醒鈴聲,似乎每一個人都忙於檢視他們的手機。在這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也變得繁雜起來,購物、看書、社交、工作,這些無一不能用網際網路完成。觸手可及的網際網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帶來了我們對碎片化生活的思考。

以往,我最喜歡的事莫過於捧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手邊放一杯清茶,花一整個下午的時間暢遊於書海,同時思考書中的內容,那是令我陶醉的精神食糧。自從有了網際網路,我更多的是使用手機線上看書。我也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整段時間,電子圖書,褪去了普通書本的厚重,化為了我在等車休息時的最好消遣。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手機和網路,我就能利用零碎時間看書。既省時又省力,這似乎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另外,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也改變了我之前的購物方式。從前,我習慣於在購物之前盤算一下需要購買的東西,列一張購物清單,然後去超市採購。但現在迅速普及的網店使我漸漸習慣於隨時上網購物。數不勝數的網店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之際還能隨時付款,送貨上門,看起來的確是一件美事。

可是,當我們漸漸習慣與用碎片時間閱讀,並喜悅與它省下的時間時,可曾意識到它也極大削弱了我們邊讀邊思的完整性?靜靜沉思於書中內容,幻想一下書中的人物,思考,是閱讀中極為核心的部分啊!若時間零碎,思路被接連打斷,又怎能達到邊讀邊思這般寧靜淳美的境界,從而對書中內容有更深一層體會呢?同時,網上購物也是如此。網上常常會彈出花花綠綠的廣告,本來就猶豫於買什麼的我們經此干擾,又面對著諸多琳琅滿目而又看起來物美價廉的網店,試問有幾人能不動心?迅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給予了我們一個資源充足的購物平臺,同時也打亂了我們購物的計劃性,大大提高了我們購物的衝動與慾望。又比如日趨常用的電子社交,我們常常在閒暇時間給朋友發信息聊天,還會給朋友頻頻點贊。但當你隨手向朋友發簡訊時,你是否真的關心他們?當你隨手轉發連結時,你又是否想過它的意義?碎片化的社交零散瑣碎,缺少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真誠交流,卻膚淺地停留在表面的噓寒問暖,轉發點贊及表情包刷屏上。高科技而又碎片化的生活看似效率極高,當人人都迷失於碎片化的海洋中無法自拔時,我們是否該捫心自問,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如今我們還能否靜下心讀一本好書,思考一個問題,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

也許,在這碎片化的海洋裡,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是最好的選擇。無需沉迷於浮淺的網上閱讀,不必迷失於紛擾的微信社交,我們只需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看清自己想要的東西。隨意而為的碎片那或許只是一堆垃圾,但若將它拼起便會成為一副美麗的圖畫。人言“寧靜而致遠”,只有擁有平靜的內心,我們才能在這繁雜瑣碎的碎片化海洋中發現真正的自己。或許無人可以改變生活碎片化的潮流,但我們仍亦可在這紛擾浮世中堅持做一個寧靜的,完整的,同時又不失真誠的自己。

是什麼使我們習慣於碎片化閱讀 篇5

是什麼使我們習慣於碎 ,1052字

那時,當我拿起川端康成的書,準備細細閱讀,細細品味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很難靜下心來完全沉浸於書中。那種對所有閱讀愛好者來說親人般的“代入感”消失了。目光開始渙散,內心逐漸煩躁?那時,我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已經變得碎片化。

是什麼時候我開始願意親近由網路推送的文章帶給我的一時快感,而放棄閱讀的呢?

恐怕首先就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在手機上瀏覽真是太容易了。動動手指,劃劃螢幕,五花八門的公眾號飛速彈出,姑亂紛紜的知乎答題迅速鋪滿你的螢幕。它們通過連續的新鮮內容,不斷刺激你的大腦,讓你始終處於“啊!又知道了新的東西!”的喜悅中。我們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獲得了新東西”的刺激裡面。而不久,我們就會被這種感覺所俘虜,就像史學博士廖峰說的那樣:“人或成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

再者,現在社會的腳步越來越快,宛如一個漩渦,飛速旋轉著,同時把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攪得七零八落。有人說,碎片化生活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一開始很同意這句話,並且決定從自己的閱讀習慣開始重新把我的生活整合在一起。我去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希望它能幫到我。而諷刺的是,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卻是零零散散地在碎片時間去翻閱它。待真的翻到最後一頁,抬起頭來,滿心裡都是“這本書到底說了什麼”的茫然疑惑。這種情緒,反倒比書更讓我清醒。

其實碎片化閱讀,於我們學生來講,大多數時間是被迫居多。且不論在學校的時間被嚴格的作息表進行了細細劃分,在週末、在假期,作業、課外班,各種各樣關乎學業的東西爭先恐後地擠進我們的課餘時間,我們自然沒了用來閱讀、用來思考的大段時間和精力了。自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自身造成的。“讀書是需要思考的,但我已經很累了,這些閒暇時光我更願意用來刷刷微信放鬆一下自己。”我的一個好友曾這麼說。坦白來講,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於我們的思考能力來說,是有害的。

我們可能不能完全扭轉“碎片化閱讀”的局面,但我們總有一些辦法去改善它。比如,當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先考慮如何將其納入自己知識體系。亦即在腦子裡回想你的知識網路,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經知道的東西聯絡起來。另外,關於讀書,我們不用追求“讀完一本書”,而應該追求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麼東西。讀書應該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讓自己去遷就它。

“碎片化”已是當今社會的常態。我們可以嘗試在此基礎上探尋它的原因,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若能讓自己的生活仍留有大段時間以供自己來閱讀思考,那是值得珍惜的事;倘若不能,那也無妨,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一樣能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充實。

沉靜於碎片化生活 篇6

沉靜於碎片化生活作文 ,805字

這是一個速食年代,沉靜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碎片文化。茶館裡稀稀拉拉幾人飲茶,快餐店卻人滿為患,大抵是年輕人的身影;地鐵裡總有人在手機上閱讀,圖書館卻被玩手機的低頭族佔領;連電影院都不放過開場前的碎片時間,放置幾臺按摩椅供人休息。遇上碎片化的生活,看似更加充實,不浪費一分一秒,實則失去了許多。

浮躁不安的內心正是碎片化生活孕育出的果實。長期依賴於利用碎片化時間,將不再能夠集中注意力,專注於一件事情上。甘甜可口的食物,分幾次吃完也不再好吃,而橫跨一兩年的碎片健身、閱讀,又怎麼會真的有效呢?碎片化生活方式的初衷是將原本做完一件事的時間分為幾份,再在閒暇時光加以利用,但事實上人們並沒有很好地利用碎片時間。譬如閱讀,讀完一部分,過了幾天又會忘記了,不得不再花時間來溫習,致使原本只需一天讀完的書讀了半年,腦子裡卻對書的印象還是模糊一片。想要克服碎片閱讀帶來的忘卻,只能在每次閱讀時集中精神,將所有內容都刻在腦海中,但是這樣費力的閱讀方式讓本來輕鬆愉快的時光變得沉重了。

並非所有的碎片生活都是無用功,在電影開場前空閒的二十分鐘裡進行一次按摩確實有效利用了碎片時間來放鬆身心,可見只要合理利用,不僅不會養成浮躁的性格,還能節省時間。而若是對碎片生活產生了依賴,靜不下心來做事,那麼就需要及時改正過來,每次只專注於一件事,堅持不受紛擾誘惑,直至完成。即使一開始會很難專注或者效率很低,經過一段時間,養成專注的習慣,就會發現在利用碎片時間的時候也能夠沉浸其中,真正地發揮碎片時間的優勢了。

碎片化生活本是網路時代、智慧時代的產物,並非倒退,而是進步,只是太多人對其的依賴使他們的心性變得浮躁。正確、有效地利用碎片時間,將會大大提升工作、學習效率,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碎片化生活的基礎。

正如快餐上餐快,品質好,種類豐富,不輸於傳統烹飪,碎片化生活的優勢相對於以往也十分明顯。因此,拋卻浮躁,對碎片化生活招手吧。

置身於碎片化的生活 篇7

置身於碎片化的生活作 ,840字

一天一個朋友突然問我:“你跟我講講你最近看的書吧!”我正準備開口,卻恍然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腦袋裡空空的,什麼都說不出。“呃,我們還是聊聊遊戲把!”話題就以這樣的方式結尾了。

之後,我認真地反思起來,平時我都是在零碎的時間捧著手機看一些簡短的文章、好笑的段子,可看了以後,讓我回憶為什麼卻再也記不起來了呢?因為我一直沉浸於走馬觀花式的碎片化閱讀,而沒有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讀一些書。碎片化的泛濫改變了閱讀的方式,由於缺乏深刻的思考,我的思緒一直停滯不前,空空如也。

很多人都應該熟悉這樣一個場景:公交車上,地鐵上,大家都低頭擺弄著手機和平板電腦。回家後頻頻看微信、科幻小說、打遊戲、看段子也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必修課。在地鐵上,認真捧著書看遭到異樣的眼光,戴著耳機隨性地聽音樂被認為是潮流;在學校裡,沒有微信被認為與社會脫節,看武俠小說被認為很酷……人們認為這些所謂的閱讀,不能升職、不能加薪、不能提高成績,還不如看些能令人放鬆的段子。這些碎片化的閱讀,只不過是在消磨時間罷了。可實際上,那乏善可陳的隻言片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太過於隨意,完完全全就是一段段流水賬。

我聽過這樣一句話,“碎片化時代,也許還不如一場《王者榮耀》。”相信你們一定忘不了之前的春節,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團圓飯,說說笑笑,覺得幸福和溫馨就是那麼簡單。可現在呢?看似坐在一張桌子前,而思緒早已飛到兩個世界。大家都在看手機,搶紅包。以前,吃著好吃的菜叫幸福,現在,搶到一塊錢紅包叫幸福!原本應該熱熱鬧鬧的團圓時光變得支離破碎,冷冷清清。再也聽不到溫馨的話語,只能看見螢幕上的一條條毫無人情味的白條黑字。

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不可否認,它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捷,但同時有太多的誘惑,需要我們去辨別真偽,取優去劣。真正有心的人,會把時間綜合利用,把碎片時間拼湊成完整的時間塊,提高專注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讓我們改變碎片化,從現在開始,從改變自身開始。

浪費時間等於碎片化嗎? 篇8

浪費時間等於碎片化嗎 ,808字

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但我想碎片化的生活“利”遠遠大於與“弊”吧!碎片化生活顧名思義就是把連貫的完整的生活分散成許多像碎片的小部分。

浪費時間是可恥的,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而不會利用時間、不會珍惜時間、浪費時間就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

下面我想通過對自己的舉例同時也讓我自己深思這一問題一一浪費時間等於碎片化嗎?

我對自己最熟悉的例子莫過於彈鋼琴,與其說是自黑,不如說自我檢討。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日子裡,由於太過機械和枯燥,我彈琴彈了沒多久便去休息、放鬆或是飲食,這不僅破壞了音樂連續性,還會使效率大大下降,這使我進度很慢,也很厭煩彈鋼琴,我想這便是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帶來的“弊”吧。

再者,就是智慧手機與娛樂的碎片化,當我們發了一條微信或是朋友圈,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會等待它的迴應,而那段時間,與其說是碎片化,不如說是一種“浪費時間”。也許,等待的那段時間少看了幾頁書、錯過了某段電視,也許,錯過了或說忘記了之前所記得一段事;也許……這方面我認為,浪費時間等於碎片化!

最後,我認為:有一部分的碎片化來源於學習,當你看一本書時,如果認為並不吸引眼球,你是否會換第二本書,而第二本內容也不新穎。而此時的你,如果繼續看第一本書,你就會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尋找你之前看過的地方。我認為,在第二本書插入第一本書的時候其實已經碎片化了,而再尋找那我們看過的地方的時間,便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表現。

對於有拖延症的人,不論做什麼事總是沒長心,那麼可以先嚐試集中精力短一點的時間,比如半個小時,然後再嘗試一個更長的時間段避免被打擾和碎片化,並且在這個更長的時間段裡只處理同一個事情。

利用碎片化時間和將時間碎片化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態度,前者是充分了利用了可能會被浪費的小塊時間來處理事情,而後者則是將本來整塊的時間人為的割裂成多個小塊時間再穿插著處理不同的事情。

所以你是在利用碎片化時間,還是浪費時間人為碎片化,這下應該清楚了吧!

對於碎片化生活的看法 篇9

對於碎片化生活的看法 ,873字

當下,碎片化閱讀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而來,處身其中的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每天每天,我們都在接受著往來不絕的資訊的衝擊,而完整的、深入的、豐富的“深度閱讀”,正在與浮光掠影的淺閱讀做鬥爭。當深思熟慮、嚴肅理性淪為雞零狗碎、東拼西湊的碎片時,閱讀的本質便發生了扭曲,我覺得,這是閱讀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我們群體的悲哀。

碎片化的閱讀給我們帶來便捷,現在的網路是十分的發達,每天早晨只要一開啟手機就能瞭解到昨夜今晨所發生的大事或小事,如今的碎片化閱讀已經徹底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了,以至於現在的書籍很少有人看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說和動漫。如果是我,我也會選擇用零碎的時間看小說,而不是捧著一本書在嘈雜的公交車站心無旁騖的看。

碎片化生活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壞處。在21世紀,我們已經離不開科技了,科技是越來越發達,人們也是越來越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每天,我們都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看到的人基本上每個人手中都拿著手機,在聊天或是在看一些文章,而且是邊走邊看,實際上是十分危險的;還有的人邊騎車邊玩手機的,以前還有些司機邊開車邊玩手機,特別容易出交通事故,這些其實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好,都存在著安全隱患。我們應該改掉這些習慣,有時候甚至可以放下手機一天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世界那麼大,出去看看吧!整天面對手機對身體、眼睛都不好,如果可以,我願意脫離這個世界一天,想過過沒有手機、沒有一切壓力的生活,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會覺得大自然給人們創造的環境是多麼的好。

的確,在碎片化的時代裡有太多誘惑,使得去偽存真,取優去劣,成就豐富與完整顯得困難重重。可歸根結底,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是對人的一種修煉。要想修得一顆完整的心,一顆因知識詳實廣泛、因思想深刻獨立、因意志堅定集中、因感情豐沛誠摯而完整的心,必定要經歷捨棄糟粕的痛苦與面臨選擇的艱難。火眼金睛的?n煉是炙痛的,雙刃劍法的熟悉是漫長的,可這,不也正是成長的必由之路嗎?

在碎片化的時代裡,我選擇撥開迷霧,乘流而行,擷採鮮花,充實頭腦,粹礪精神,在時代的浪尖上修得我心的那份完整!

對於“碎片化”的生活的冷思考 篇10

對於“碎片化”的生活 ,788字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滿大街幾乎是“人手一機”。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從以前的一大疊報紙,到現在變成了手機上的電子報;從笨重的書本,到輕便的電子書……

人們的生活似乎變得“碎片化”了。

在以往,讀完一本書是件費力的事,你得安排足夠的空餘時間,還要找一個安靜的環境,可現在,就算你在公交車站,你也可以隨時拿出電子書,閱讀起來。看不完怎麼辦?你也可以在公交車上看呀。車上太擠沒法看怎麼辦?你可以回味一下剛才看過的內容,就當是再讀一遍,實在無趣了,你還可以拿出手機打撲克、玩遊戲,打發時間嘛!就這樣便捷,這種事放在幾十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呀。

“碎片化”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大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拿出電子書,拿出手機,看上一會兒,玩一會。在幾十年前,人們可沒有這麼豐富的生活,就算有空閒時間,也只是看看電視,發發呆罷了。

人們的生活因為“碎片化”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了。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隨著“碎片化”生活的普及,人們的心情變得浮躁了:往往沉不住氣,靜不下心,去閱讀,去思考。要知道知識是有橫向的寬度和縱向的深度的,經典總是厚重的,生活也是需要咀嚼和思考,其實,每本書背後都是一個獨立的知識系統。在當下所謂的輕閱讀、淺閱讀甚至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我們還是要要沉下心來,化大片時間閱讀經典作品。

由於“碎片化”的生活,人們的心也更膚淺了:幾十年前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些中外名著,現在也被丟棄在無人問津的角落,現代的“城裡人”們也只會關注一些膚淺的娛樂新聞:比如某某明星出軌了呀,某某明星開演唱會了呀……真正有意義的,積極向上的東西都沒人感興趣了?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其實,那些無趣的膚淺的新聞在數日後就會被人們遺忘,只有那些經典的東西是會永存的呀!

“碎片化”生活的優缺點會在時間的“沖刷”下慢慢顯露,我也沒有資格去評論此事,此文諸位可當之戲言,姑妄看之,一笑了之。

如何自處於碎片化時代 篇11

如何自處於碎片化時代 ,953字

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現代人的生活越發便捷、快節奏。原本耗時良久的閱讀、購物、社交等活動被壓縮成網際網路上幾分鐘的瀏覽,分段、雜亂無章的活動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帶了的是日益人心浮躁的社會。因此,及時認識到碎片化生活對我們心態與認知的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並及時調整生活節奏,無疑是我們在這個時代亟需考慮的問題。

網際網路盛行的生活中,大量未經整理的雜亂資訊紛湧而至,人們被迫接受。由於資訊傳遞的速度之快,人們往往難以專注於其一。從最初的應接不暇到如今的習以為常,人們對碎片化的生活已是日用而不知的熟稔了。如今想回到以前長時間專注一事的、完整的生活狀態反而是強人所難了。是以,網際網路也更注重於“短”甚至是“微”:微電影、微信、微型文摘—正因為人們無法長時間專注,網際網路選擇了吸引人們碎片化的注意力的簡訊息來迎合人們的需求。終於,人和網際網路之間的惡性迴圈,加速並加劇了我們生活的碎片化程度。

由碎片化的成因不難看出,生活碎片化導致的思維不連貫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是其最顯著的負面影響。在面對要求集中注意力的活動時,譬如長時間的閱讀、工作、學習,人們往往難以進入、保持專注狀態。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覺得碎片化生活百利無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碎片化生活戴著“高效”高帽子,但若深究不難發現所謂高效實為低效。當現代人回顧一日所得,時常會發現自己限於瑣事不可自拔,高效指的實際上是處理一些較表面淺顯的瑣事時速度快,於構成我們生活的大部分要求高的事務並無幫助,甚至可能因瑣事佔的時過多而適得其反。在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下不少人仍試圖以處理瑣事的高效去解決工作、應對學習,甚至追求數量罔顧質量,帶來的是挫敗感與煩躁,是日益人心浮躁的社會。

當然,這並不是指碎片化時間一無是處,需要被完全杜絕。等車的時候背誦古詩、捧書閱讀可謂合理高效。我們當然要學著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但同時應避免生活的碎片化,避免我們被碎片主導。正如《娛樂至死》中所述,利用娛樂並沒有錯,但不該讓娛樂完全主導我們的生活,而對於碎片化時間亦應如是。

面對碎片化生活,我們應保持警醒,卻也不必慌張。制定時間表格、合理規劃時間可以讓我們透過碎片看到生活的完整圖景。時代會繼續發展,越來越快,但我們有能力把生活塑造成屬於我們的樣子。

於碎片化中保全自我 篇12

於碎片化中保全自我作 ,921字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先生通過詩歌表達了他對慢生活的嚮往。處於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慢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奢侈。置身於快節奏的洪流中,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能被切割成無數碎片,人們被迫遭遇碎片化生活。然而,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或許碎片化生活並不是人們主動的選擇,但這並非意味著它一無是處,關鍵是怎樣規劃碎片化時間。

朱光潛先生曾在《寫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提到:“中學課程雖然多,但你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半點鐘的功夫嗎?如果你每天讀三四頁書,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碎片化閱讀的力量可見一斑。繁重的學業或工作負擔讓我們好似無暇顧及任何事,但若能從一天中抽出一些碎片化時間,去發展自身興趣,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學會利用每分每秒,傾力擠出時間海綿中的每一滴水,這是現在的人們必須學會的可貴能力。

可同時碎片化生活也引出了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若無意識的將碎片化閱讀作為攝取學識的唯一途徑,長此以往人們便會將學習寄託於區區碎片中,這自然是不可行的。碎片化閱讀往往意味著不夠深入,只是囫圇吞棗般的掃閱致使我們沒有針對性的思考,從而漸漸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汲取到的只能是一些浮於表面的東西,真正所得自然大打折扣。與此同時,碎片化生活更令我們於無形中變得浮躁,人們再也沒有耐心花費大量時間潛心於一件事,亦或是完整閱讀一本書,用心去探求,只會企圖通過零碎的時間獲取廣袤的學識,妄想付出極少時間索取儘可能多的收穫。到了這時,被碎片化的不再僅僅是生活,更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的思維。

這也不禁令我想起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文物修復師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坐得住’可能意味著會錯過新風向,但在他們的身上卻能看到一種對時間的超然,他們在故宮修文物,也修著人們自以為是的價值標準。這正是我們應學習的生活態度,碎片化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有效的應對方式,我們固然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去解決瑣碎的事務,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同時是不是更應該盡力保留一些不受外界干擾的時間,靜下心來感受生活,沉浸於所愛之事中去呢?也唯有這樣,才能不被功利所驅使,在利慾薰心的環境中堅守真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仍擁有完整的自我。

碎片化推送文章與人們的化學反應 篇13

碎片化推送文章與人們 ,1376字

當下,科技發展迅猛,街上人人一部手機,安然地做著“低頭黨”,刷刷朋友圈、翻看微博。各大軟體,各類推送,點選量破萬,標題黨博眼球……於此,我好奇於一個問題—這些推送是否屬實?記得某一天刷手機,推送為“某綜藝兩位女主持人不和,99%的人都信了”,然後過兩天又有一條“某綜藝兩位女主持人並無不和,這些謠言不攻自破”,然後,我一臉懵地問自己,該信哪條推送。所以,對於推送真假性的問題呱呱落地。

每個人用一些雜碎的時間看著不同的推送,就好像閒來沒事拼的拼圖,只不過代換成了推送而已。每一篇推送大約也就兩三百字,讀完不過四五分鐘,記敘的內容不多,涉及的範圍很廣。比如娛樂、政治,這個是推送最常見的兩大類,也是人們最關心的。碎片化的推送就如同蜉蝣,很密集,可是在讀完一篇推送後,大概沒有人會深究推送背後的故事,最多就是翻看其他與此相關的推送,好比某顆糖很好吃,就會好奇著去嘗一嘗其他口味。

就此,推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廣度範圍大,而深度並不夠,在短短的首頁內有十幾條推送,題目不一,範圍不一,它們在有限的字數內,輔佐以圖片,沒有確實考證,用著一種一面之詞的觀點呈現。有一次我翻一個主持人的微博,看到她的評論區各種黑、各種罵,後來我上網搜尋她的資料,發現在推送區基本都是關於她的負面資料,我看了很多,包括對她綜藝上的行為、她的容貌都有各種負面推送,於此,我對她的好感也有所下降。這就像之前所說的,我相信了涵蓋範圍極廣、研究很膚淺的推送,直到後來我看了一部綜藝,裡面就有這位女主持人,我才發現,推送中的內容不過是截了幾張圖片,斷章取義罷了。顯然,在你讀一篇推送的時候,你也許不信,可是在看到好幾篇推送的風向都朝著一邊吹的時候,或許會被這種朝向一致的外表所迷惑。零零碎碎的推送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一邊倒的朝向利用了人們的從眾心理,把事實演變成謊言,或者,把謊言扭曲成事實。

畢竟“網路上的語言不需要負責任”,所以,無論推送的內容如何,讀者信不信,負面新聞會為當事人帶來怎麼樣影響,也沒有人會刨根問底地追查推送、推送的編者等等。零碎的推送給人們塑造了當事人的一面形象,所以,各類輿論層出不窮,流言蜚語,以訛傳訛,很多藝人,就是因為某些負面言論而患上了可怕的抑鬱症,這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命,零零散散的推送,殺人於無形,而更可怕的是,對於這些“殺人犯”,卻縱容了它們周遊在沒有束縛的法律與道德之中。

小小的、碎片的推送,也許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許只是人們休閒時光的消遣,但是,一滴水不足以穿石,一整個海洋的水卻能將生命吞沒,可是我們仍然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藝人明星也是人,可是關於他們的訊息、生活,都是人們所關注的,在極高的關注度與曝光度的之下,輿論和工作的壓力讓人沒有辦法擺脫,從而,很多藝人在陰影的籠罩下患上了抑鬱症,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我們瞭解的事情夠多,卻沒有辦法研究它真正的故事,在牆倒眾人推的趨勢之下,從眾的心理會很嚴重,只是我們從沒有考慮過當事人的心情與感受,在發光的螢幕前,我們寫下的一字字,一句句,或許就是抑鬱症的同夥。

我希望,網路的世界,能把那些虛偽的謠言扼殺,留下的只是一些簡單的、乾淨的事實,這大概會是一個很難的事,我不期望這一天很快到來,只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碎片化的推送是所有人的娛樂,但不再是輿論和謠言叢生的危險。

碎片化的人際關係 篇14

碎片化的人際關係作文 ,963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人們步入了資訊時代,也逐漸適應了資訊化的生活節奏。慢慢地,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變成了人與電腦的交流。資訊化時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如果你要聯絡你的朋友,你還會用寫信這個方式嗎?當然不會了,如果你的手機上面沒有“微信”這個功能,朋友,你就已經out了。當今社會,下至三四歲的幼兒園小朋友,上至耄耋老人,都有“微信”這個好朋友了!微信視訊聊天代替了面對面的約會或聚餐;微信語音代替了往常的電話交流;微信紅包代替了傳統的現金方式;微信支付代替了銀行卡。在微信裡還有個朋友圈,他可強大了,不僅能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大家進行分享,而且還可以得到很多資訊。

除了生活方便,網際網路在學習上不僅能幫助我上網,閱讀,查資料,但是,所有事或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在我們享受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也漸漸地失去了很多。

現在每逢節假日,人們都會用微信朋友圈晒祝福的方式,取代傳統的走親訪友。因為有了網際網路的溝通方式,到了過年大家可以足不出戶的表達自己的祝福使得用傳統方式來拜年的人已經不多了,特別是年輕人。我們都會在朋友圈,QQ,或者微博上說說新的一年,新的期望。然而這種方式會使我們的人際關係、親情變得越來越冷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成了人與電腦之間的交流,電腦是一臺機器,它不懂得理解,更不用說感情了,體會不了我們的真實想法。網際網路下的交流平臺只能是一種工具,沒有辦法用它來代替人們的感情溝通。隨著人們的見面數量一次比一次的少,時間一次比一次的短,人們的友情和親情被漸漸地淡忘,有的時候,很長時間不見,可能連別人的名字都不記得了。所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還是需要面對面的交流,才會增進感情。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那一刻,如果我們那時的心情只能與電腦進行傾訴,那將是多麼可怕啊!

網際網路時代將我們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變得“支離破碎”,如果有一天,同學們不需要圍坐在教室裡一起學習,大家的工作也只需要在家面對電腦,購物通過網路,一日三餐通過外賣,那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多麼無味,多麼沒有人情,我們不需要進行感覺上的溝通與宣洩,那麼我們人類與機器又有什麼區別呢?難道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如果這樣“人際關係”這個詞語將有可能從我們字典裡消失。

碎片化生活,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篇15

碎片化生活,利大於弊 ,1014字

自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之日起,人類便開啟了計算機技術和工業高速發展的時代。短短23年後,便有了美國的阿帕網問世,作為現代網際網路的雛形,阿帕網的出現註定了21世紀人類社會的日新月異。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獲取資訊變的越來越便捷,只要你身處地球上網路訊號良好的地帶,你便可以在區區幾秒內將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給你的親人朋友。這樣的即時交流方式,必然是兩百年前孤身一人來到美洲大陸求學、和母親通一份家信需要整整一年的容閎先生所無法預見的。但是網際網路的“速度”,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從最早席捲全球的iPhone4,到悄然崛起的國產品牌小米、華為,智慧手機的出現以及日益加速的城市節奏,使得人們的生活被分割成了小碎片。歐陽修的《歸田錄》中曾提到:“餘因謂希深曰: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顯然,早在宋朝,人們就有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意識,更別說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通勤時、飯桌上、睡覺前、甚至是廁上,依靠手機利用起了碎片化的時間,或閱讀,或聊天,或瞭解時事熱點。

但當這種現象過了度,其結果也會與目的背道而馳。據統計,今年1至10月,上海市共發生致人死亡交通事故690起,其中由開車接聽電話、玩微信等“其他妨礙安全行車的違法行為”引發的死亡事故高達204起,佔29、6%。而一直為市民所詬病的“酒後駕車”導致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為19起,僅佔2、8%。這類人過度利用細碎時間的行為不僅沒有達到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的目的,反將自己置於生死一線,忽視了遠比碎片時間更長的未來。網際網路和智慧裝置的發明,本該是服務於人類,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便捷的,絕非為了斷送自己的幸福,乃至性命。

再反觀碎片化時間這件事本身,就真的只有好處嗎?鄭燮曾在《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提出:“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碎片化的閱讀時間短而分散,要深入研究文字難度極大。這樣對於書中的內容匆匆而過,除了消遣,又能給讀者留下什麼呢?不只是讀書,社交也是如此。不同於從前的書信往來以及電話短訊,現在的人們更傾向於通過“朋友圈”這種方式來交流生活,所謂的朋友也只是“點贊之交”,倘若真的遇上了什麼麻煩,試問又有幾個人會對你伸出援手呢?

網際網路的存在,著實讓生活變得便利了,但是“碎片化”的天平究竟是偏向了利還是弊,一切還是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裡。

碎片化不等於高效 篇16

碎片化不等於高效作文 ,891字

正在等車,拿起手機,看一會兒電子書;吃完晚飯,閒來無事,上網和朋友們閒聊幾句……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日益四通八達,這些行為彷彿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例行公事”,也正因如此,我們的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被人為地“碎片化”了。

我們往往沒能真正地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人們很容易誤以為把自己的時間碎片化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但其實,在那些碎片化了的時間裡,我們的效率是很底下的。比如,電子書現在正流行,因為它可以隨時隨地、隨翻隨看。但是當你在地鐵上掏出手機翻到上一次閱讀的地方時,總是不免得要費腦筋思索之前都看到了些什麼,再費勁沉入書中。就算好不容易進入了閱讀的狀態,不一會兒地鐵又到站了。所以,就算同樣總時長是1個小時,碎片化了的閱讀是遠遠比不上大段時間的閱讀的,因為它缺少了很重要的“連貫性”,而這是在欣賞佳作時必不可少的。閱讀是如此,學習更是如此。要系統地掌握一個知識,大塊的時間是必須的。這樣看來,“碎片化”其實正在不知不覺間偷走我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不僅如此,碎片化對我們的最大影響是在社交上。仔細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沒能和好朋友面對面聊天、交流感情了?隨著社交軟體的盛行,我們習慣於在各種碎片時間上網和朋友們攀談兩句。但是隔著螢幕的聊天真的能叫做社交嗎?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重要的就在於面對面地吐露心聲,交流感情,而非面對著一個冷冰冰的螢幕和幾個表情符號。這樣表面上的熟絡其實在實際上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所以,我們亟需關注和彌補自己被碎片化了的生活。當閒來無事的時候,請放下手機,遠離螢幕,做一些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事情,努力地為自己去創造完整的時間。找一本書去讀一讀或是與朋友相約看一場電影都是不錯的選擇。別再讓原本完整的時間被移動網際網路打碎。

當然,如果能高效地利用已經被碎片化了的時間,對我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那麼,如何能真正地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呢?我想,做好規劃,把工作化整為零,將一個個小目標在碎片時間中完成,無疑能大大加速我們的效率。這樣,碎片化對我們來說也能是一件好事。

“碎片化“的浪潮已成趨勢,但我們可以盡己所能,努力發揮到最高效率。先從放下手機開始吧。

碎片化的生活與文化 篇17

碎片化的生活與文化作 ,812字

如今,走上街頭,或坐於車廂,可以發現拿出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來進行短時間的社交、閱讀、購物早已不是新鮮事。不知不覺中,碎片化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已是必然趨勢,無力更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能放任碎片化的思想的發展趨勢。

碎片化的一切已充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不能適應便意味著淘汰。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即使有人想改變也為時已晚,無力迴天。其實,碎片化的生活也無須全盤否定,不得不說,它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也充實了生活中的閒暇時間,拓寬了人們對於娛樂的選擇範圍。

儘管碎片化的益處可見一斑,但其仍一直處於爭論之中,碎片化閱讀便是一例。閱讀,作為一個流傳了千百年的習慣,總是會讓人聯想到正襟危坐於桌椅,翻開書本靜靜品味的場景,而現今流行的碎片化閱讀往往出現在嘈雜的地鐵、公交等。這顛覆了人們過去的認識,許多人認為其有諸多弊端,我卻不以為然,碎片化閱讀並不意味著人們不重視閱讀,相反,這是一種人類追求更多知識的表現。在歐陽修的“歸田錄”中,也曾出現過“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由此可見,碎片化閱讀從古至今都是理想的讀書方式,但碎片化閱讀的最大弊端便是可能會導致思想、知識即文化的碎片化。

文化的碎片化很多時候體現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之前風靡的中華詩詞大會中,假若題目是理解類題目,正確率總是大幅度下降。有人將其認為是閱讀碎片化帶來的禍果,我卻認為閱讀碎片化並不是罪魁禍首,歸根而言,這是由於人類對事物得過且過的心態,缺乏想要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的強烈願望。閱讀的碎片化不應為文化的碎片化買單,同樣,生活的碎片化也不能成為思維的碎片化的原因。如果人們持續如此碎片化的文化、思維,那便很難再有完整、系統的文化沉澱下來。

當你被生活推著走時,你就已經失去了生活,在碎片化生活的時代,我們不應盲目隨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見,在夾縫中為文化留下一片天地。

文化影響與融合——碎片化生活 篇18

文化影響與融合——碎 ,1008字

我們在論網際網路的時候,很多人會將重心放在它所帶來的利弊上—簡言之是其結果—比如,它使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使我們可能因為過度依賴而在人際交往中表現淡漠;而我們確實也多多少少獲利:購物、支付便捷,資訊庫龐大可用……而我們的生活也正如所說所想的那樣的的確確在碎片化,與之相關的一切都在侵佔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我們避無可避地和它相遇。

可是卻很少想過隱蔽著的內因—我們在被另一種文化影響的時候,是否真的如同表現出來的那般有些不堪一擊。

追溯歷史長河,政權更替,文化融合,都是平常且必然的程序。一種文化,難以避免地會被另外的文化所影響,但並非都是侵入,也並非都是一種侵蝕。中華文化,正是由上下五千年所創造及演變而成,由五十六個民族一起共同書寫的,豐富的文化底蘊使其千百年來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其中,文化融合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的語言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包容與大氣的精神文明的產物。從文學方面來說,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一句為例,短短八字,便描繪出了一幅曠遠明亮的雪景圖,前有文言詩文大家飲酒賦詩,後有白話小說激濁揚清。中國語言文學在一步步形成如今的格局。當下,我們學習古代詩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也做了歷史的學習和反思者,也在仰望如陶淵明蘇軾李杜等詩人的人生態度。他們在文學創作時,大抵也做這樣的功課,詠史詩就是極佳的證明。可是他們所生活的哪一個朝代不是在融合之中前進或者被迫消亡的呢。就拿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例,百姓雖然始終是由不可分割的獨立政權所統治的,那時戰亂頻繁以至民不聊生,但不可否認的是,文化並非在倒退。唐朝的繁榮也正是在穩固邊疆,相容幷蓄之中展現出文化輸出的興盛的。溫庭筠就曾在他的作品《送渤海王子歸本國》中留有詩云:“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如今,文化融合也必將成為全球性的趨勢。人類文明互相相容幷包也正如同古時相對閉塞的交流一樣,因為更加開放更加發達,也因為有了網際網路的作用,地域的限制性影響正在逐漸減弱。這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明瞭可見。

由此說明,我們在面對相異特性的文化時,其實並沒有表現出忘卻自身文化,忘卻自身民族精神的狀態;網際網路甚至還在文化的大融合中表現出了它的優勢。那麼它如此強烈地改變著我們原有的生活軌跡,並且屢屢展現出它負面的力量,根本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我們對於抵制更為輕鬆的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誘惑的能力尚待加強。

碎片化的語文 篇19

碎片化的語文作文60 ,592字

在我小的時候大人們就開始跟我說:“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等到我到了小學,我漸漸開始明白了語文的重要性。

有很多人會問語文重要在什麼地方呢?重要在如果你不會語文那麼你怎麼做應用題呢?你以後怎麼看問題呢?

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次數學考試,有一道題目是三十六被72除,我把這道題理解成了三十六除以七十二,最後的答案是05,正確答案其實是七十二除以三十六等於2,所以這次數學考試我考的很不好。回家以後,我自己分析了這一道題為什麼錯的原因,原來是我的理解題目錯誤,爸爸對我說:“理解能力欠缺是語文沒有學好。”

通過這一次測驗,我漸漸明白了語文的重要,從此以後,我上每節語文課時,都會認真的聽語文老師講解和分析每一篇課文。通過閱讀使我瞭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因為中國漢子的文化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當中凝聚了好幾代先人的智慧,而且我還知道中國現代的漢子是從最開始的象形文字衍變而來的。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出現過很多有名的大文豪家,比如孔子、孟子,在唐朝出現過許多有名的大詩人,如李白。在宋朝有許多大詞人,如蘇東坡。

另外閱讀對我的人生有著很大的幫助,因為只有你讀的書多了,你才可以分辨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不至於被不懷好意的人矇蔽了你的雙眼,不至於被膚淺的人影響了自己的思維。通過語文的閱讀使我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使我的人生漸漸的變得豐富多彩。還讓我懂得了許多我以前並不知道的知識。

碎片化的關愛 篇20

碎片化的關愛作文90 ,908字

生活當中也許處處都能受到關愛,可是那種關愛是長久的嗎?不是,現在的這種科技發達時代讓很多愛都遺失了,那個愛也不是最初的那種愛了。但是也不能說這種科技發達的不好,只是它沒有了當初的那些感覺罷了。

這種科技化的時代奪走了最初的感覺,它讓很多人都感受不到了那些最真摯的愛。現在工作都可以在手機上了,而這些並不是我想要的。

媽媽現在工作很忙,沒有多少時間去陪伴我們,而我們週一到週五都在學校裡,沒有時間見到她,到了週末曾經以為會可以在一起,但是那只是我以為,媽媽比之前更忙了,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回家,有時候睡眠的時間很少,經常很晚睡,很早就起,身體漸漸的變差了,一個月中總要生病那麼個幾次,而我們卻不能為她做些什麼,她生病了不能時時刻刻陪著他,工作上的事情又不能替她分擔。我還是想回到之前的日子,那個科技不是很發達的時代,那個時候應該是最幸福的吧。

以前的母愛早已不能和如今的母愛相提一比了,我總是羨慕那些母親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的人,可是我呢只能努力做好自己不去幫媽媽倒忙,媽媽已經很累了,不能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那種愛總是斷斷續續的,有時候早已接受了,可是有時候想起來就會淚流滿面。

現在有時候媽媽會發來一條訊息,儘管不是什麼重要的訊息,但是總會讓我的內心裡很暖,證明媽媽的心裡並不是只有工作,而是一直都有我們。

每週天我們都要去學校上學,媽媽的工作很忙,而爸爸在外地,兩人都沒有時間送我們去學校,然而往往就會有驚喜發生,媽媽她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來送我們,也許只是這麼一件小事卻總能讓我開心,每當媽媽在家,即使她什麼都不做,只是拿著手中那個手機跟員工們聊天,我也不大會生氣,因為至少媽媽在,並沒有走。

也許人就是這麼自私自利,總想要把內心想著的東西據為己有,並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可是這樣真的能把那些碎片化的生活挽留回來嗎?

改變碎片化,得從改變自身開始。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是會有的。這句經久不衰的話只是存在於人們的腦海卻並沒有付諸實踐。當我們奔跑在衝往名利的大道上時,不妨駐足片刻,在那書砌成的長椅上傾聽心靈的聲音,而不是以一種碎片的形式來割裂靈魂。我們需要把目光投向真正的閱讀,而非沉浸於走馬觀花式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