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濃厚相關作文20篇

鄉情濃厚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3字

今天,我們班上開了一場“鄉”這個詞的會,就是想家的那一種感情,俗稱思鄉。就是多了一點活動那就美食環節,我認為應該叫,鄉情美食節!那多有吸引力。

我們先看了一下思鄉的詩,比如那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靜夜思》、《長相思》。

看完幾首詩後,趙老師宣佈:“美食會現在開始。”同學們有叫的、有喊的、還有的跳了起來。前面的“秋XX”明明自已沒帶食物,還說“快點給!”,我以為都是小東西,原來是趙嘉琳同學在學校吃了我最愛吃的咪咪。我們一起開心了一節課。

而且表演時有一場還是“來真的”,她們直接把家鄉的特產帶了過來!評分時牛肉丸最高,我得意地說:“老家牛肉很香呢,告訴你,我還把牛肉丸當過乒乓球呢!它可是用牛排的部位做成的。

後來,我在課堂想起了我們在濟洲橋的長城那兒吃牛肉丸配上了香香的鴨母綠,鴨母綠是一種有雞蛋和甜味十足的糖水和水果冰沙做成(有水果、雞蛋、雪糕和冰沙)。

就一節課時間,讓我回想起多少故鄉的美好回。

濃濃的鄉情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8字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的小山村度過,那裡山青、水綠、人勤勞,一年四季景色美麗,令我陶醉。

春天,小溪裡涓涓細流,溪邊長著許多野草,伴隨著溫暖的春風又綠溪岸邊。小村路旁,長著一棵棵挺拔的大樹,如同一個個英姿颯爽的哨兵,守衛著寧靜的村莊。眺望遠處青山,最引人注目的是山上盛開的杜鵑花,萬綠叢中點點紅,嫵媚嬌麗片片豔。這一團團、那一簇簇,紅似烈火、粉如朝霞,枝枝爭奇鬥豔,朵朵春意盎然。

夏天,溪水嘩嘩地流著,好像一位姑娘彈著古琴,吟唱著悅耳婉轉的歌曲。人們可以在小溪裡嬉戲玩耍或洗腳游泳,累的時候還可以躺在草地或石頭上,在枝葉茂盛的樹蔭遮擋下,美美地睡上一覺,涼風徐徐,讓人十分舒爽。

秋天,溪水潺潺地流著。這時,溪里正是捉魚蝦的好季節。小蝦有時鑽到石縫裡,有時貼在石頭邊,機敏靈活。發現小蝦後,可以拿著網兜,慢慢地把小蝦逼到岸邊,再快速地將網兜向上提起,這時,小蝦只有被捉的份了。從網兜裡把小蝦抓住時,你會覺得手裡癢癢的。這時,你要趕緊把小蝦放進盛水的杯子裡,防止它掙脫溜走。

秋天,也是小山村辛勤的人們收穫的季節。看那山旁、溪邊、田中、地裡,稻子笑彎了腰、高粱笑紅了臉、大豆笑出了酒窩、玉米笑藏了飽滿。那些勤勞樸實的人們臉上,洋溢滿豐收的喜悅,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冬天,鵝毛般的大雪從天上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一夜之間,群山溪澗銀裝素裹,大地好像穿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純潔高雅,可漂亮了。人們在雪地上玩打雪仗、堆雪人、搭城堡等遊戲,真是開心極了。

那時的我,在美麗的小山村裡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小山村的一切讓人流連忘返。而今,我因為在小城學習,平時想回到外婆家的小山村也成了奢望,唯有在睡夢中,去找尋童年時的小山村。那山,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念念不忘;那水,時常使人深感濃情,綿綿不絕。

濃濃的鄉情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6字

我出生的地方雖不繁華,但風景怡人,那就是我的老家—深土洋。

我的老家群山連綿,是人間的天堂。當你走進山間,小松鼠們在高大挺拔的老樹上跳躍、歡叫、玩樂。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來到半山腰,一片蔥蔥郁郁的竹林張開懷抱出現在你的面前。若是春天,嫩黃的小筍芽兒便會展露尖角,這時挖來,可是一道美味佳餚。也許,你會被迷人的花香所吸引,來到一片五顏六色的花海,盡情欣賞著她的美麗。站在高高的山頂俯瞰大地,眼前的景色將使你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我的老家良田遍佈,是豐收的製造者。當你走入田間看著隨風搖擺的麥浪,聽著牛羊的歡叫,你會沉迷其中。當你躺在田野的中心看著蔚藍的天空,聽著鳥兒的歌唱,將使你如痴如醉。當你看見沉甸甸的麥子,不禁會為農民的豐收而滿心歡喜。

我的老家溪水潺潺,是音樂的歌唱者。當你喝著甘甜的泉水,聽著溪水的歡暢,你將會滿心歡喜。當你看著魚兒遊動,看見螃蟹爬行,你就會滿臉喜悅。當你感受著溪水的清涼,觸控著光滑的石頭,你將身心愉悅。

我的老家,我的母親,無論走到哪裡,我都不會忘記你!

濃濃的鄉情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8字

我住在城裡。爺爺奶奶和不少親戚住在鄉下。只有雙休日或節假日時,我才有機會下去看看他們。每次,他們都對我特別照顧,格外熱情。

一次,到鄉下去看望爺爺奶奶。正好趕上鄰居婆婆在挑廉價買來的蝦。這哪叫蝦呀,簡直就是“海洋動物大聚會”,小螃蟹、海蜈蚣、小龍蝦……應有盡有。看著婆婆到在處亂爬的海洋小動物裡仔細搜著蝦,我也搬來小板凳,拿來一雙筷子,在一旁幫著挑蝦。看到我加入,婆婆連聲誇道:“楚韻真乖,真乖!”不一會兒,蝦挑好,婆婆就忙著進屋燒蝦,聲音卻也從屋內傳了出來:“遲點走,嘗幾隻,這蝦可鮮了!”,在我即將邁步離開時,婆婆已捧著一個碗出來,碗內放著好幾個特大的蝦。味道可真鮮,故鄉的親人對我可真好!

不僅隔壁的婆婆對我好,爺爺奶奶對我也特好。我家餐桌上無汙染的綠色食品,哪樣不是來自爺爺家的小菜園呢?

每次我們去爺爺奶奶家,去時可說“兩手空空”,回來則滿載而歸,小菜園裡的瓜果蔬菜盡為我享用。春有菠菜、青菜、胡蘿蔔,夏有黃瓜、葫蘆、絲瓜,秋有黃瓜、豆莢,冬有蘿蔔、白菜。記得一次,奶奶看我來了,不顧蚊蟲叮咬,鑽進茂密的藤葉,特意給我摘了幾個新鮮的紅娘。還有一次,爺爺在湖裡捕到幾條魚和一堆龍蝦,馬上給我家送來,龍蝦也成了我的籠中觀賞之物。

多麼希望我也能生活在鄉下,和爺爺奶奶相伴,天天吃著自家的食品,沐浴著濃濃的鄉情!

濃濃鄉情在心間 篇5

國二作文 ,655字

我出生在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這裡有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肥沃的田地,還有被綠樹環繞的群山。

在這裡,田地就是舒適的床,田裡的農作物就是溫暖的被褥,綠樹就是遮陽的牆壁,藍天就是望不到邊的屋頂。這裡的人們並不偉大,每個人都是平凡的,都是樸實的,每天都為生活辛勤的勞作著。

記得去年父親開著車帶著我們一家人到地裡收玉米時,我的心情激動的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像一隻採蜜的蜜蜂,隨心所欲的飛舞;像一條小小的游魚,悠閒自在的遊著;像一匹脫了韁的野馬,自由的奔騰。我們一家人很快的就把地裡的玉米“一掃而空”,車裡滿滿的都是豐收的喜悅,而這也成了一件麻煩事,車由於太重而無法正常行駛到路上。正當我們絞盡腦汁想不出辦法的時候,一位年齡和父親相當的人走過來說:“這還不簡單,咱們人多,大家都使把勁,一起推上去。”我們聽完就開始行動,卯足了勁的往上推,可現實很殘酷,車子剛上去一點又下來,快到路上了又下來了。

這時,路上的人們陸陸續續的向我們走來,都站到車的一邊,其中一個人喊著:“我說一二三,大家就使勁推啊。”“一二三,推”這個人一發號施令,我們腳就一蹬地,背一挺,手一使勁,車子竟然奇蹟般的上去了。這時,我看到了一個老奶奶在三輪車上急忙走下來,親切的問到我:“丫頭,還要幫忙吧?”“奶奶,不用了,我們都推上來了!”奶奶向我們豎起了大拇指,好像在誇我們真厲害似的,我們也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

有一句話說得好“助人乃快樂之本”,這句話無處不在樸實無華的農民身上體現。

頓時,我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濃濃的鄉情慢慢的暖化了我熾熱的心。

濃濃家鄉情 篇6

國三作文 ,1039字

“一匹駿馬馱負著民族的脊樑,一碗奶酒祝福著草原的吉祥,潔白的哈達,潔白的乳汁,潔白的羊群,藍藍的原野,藍藍的天空,藍藍的青城。”這首歌簡單的展示了我的家鄉。音樂可以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每聽到家鄉的曲調,就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置身在大草原之上,感受那豪爽淳樸的人們為你熱情獻上的奶酒,陣陣馬蹄踏出磅礴之勢……

走在青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這裡的建築風格多種多樣,有仿古的,現代化的,民族風格的,在建築上有著蒙古族特有的花紋圖案,牌匾上印著漢文與蒙文,不僅是方便於辨識,而且也象徵著我自治區多年來的和諧寧靜團結。微風吹拂臉頰,在這個季節有許多柳絮,如同雪花般飄落;侵佔你呼吸道的味道正是丁香花的香氣。

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看到這些仿古建築你一定很想了解一下吧!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大內蒙,這裡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據史料記載,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家鄉便有原始人且留下了石器化石。這裡還有悠久的歷史,‘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王昭君千里迢迢到匈奴來和親,為和平寧靜做了偉大的貢獻,她的青冢就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南郊。還有我的家鄉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當時淳樸的牧民使得這裡與外界進行對外貿易,促進東西方文化的發展。

隨著時間的遷移,這裡已發展成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都市,經濟也在飛速發展。‘中國乳都’是我們家鄉的美譽之一,伊利蒙牛更是中國乳業的龍頭企業,這得得益於本地的優質資源和人們聰穎的智慧,天然牧草、奶源,使得牛奶純純的,營養值豐富,還很好喝。

當提及家鄉,不止想到熟悉的親人與美景,更有美食刺激你的味蕾,讓你一想到家鄉就會想到那獨特的味道。羊雜、焙子、燒麥都是青城人的最愛,而我更喜歡的是莜麵。夏天的時候,奶奶總愛給我們做莜麵,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等著熱氣騰騰的莜麵出籠,接著將莜麵放入用醋、醬油鹽調製的鹽湯裡,加上黃瓜絲,茄子還有山藥拌著吃,以及正宗的託縣辣椒,那滋味美的簡直是一種享受。

熙來攘往的人群,在道路間穿梭,夜晚的霓虹刺眼,夜晚的天空掛滿繁星,夜晚的風景別有一番韻味。看著家鄉的夜景,不由想起巴金先生的一句話:“鄉土養育了我,衣食取給於鄉土,苦樂也亦是鄉土賜予。”人對熟悉的故土,會引發深藏於內心深處的暖意,因為有美好的回憶、感動以及付諸最多的情感,在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對家鄉的愛早已融入血液進入生命。然而正是我的家鄉—呼和浩特讓我體會到這樣的情感。

我此刻正在用文字來表達著對家鄉的情感,願家鄉在未來的日子能夠依舊如此美麗、可愛;更加繁榮壯美。

濃濃鄉情 篇7

敘事作文 ,459字

我們五(七)班舉行過了許許多多的活動,比如那次精彩的辯論會,又比如介紹商品的推銷活動,還比如手抄報的評選,但我最喜歡的是前幾天舉行的“濃濃相情活動”。

那天在星期五的下午,一開始,老師選了幾個有畫畫天賦的人畫相關的板報,接著,又選了一個寫字好的人寫字,不過一會兒,黑板上就寫著幾個大字:“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緊接著,主持人就宣佈了本次活動現在開始。

終於,節目開始了。第一個節目的名字叫做《鄉愁》,於是便朗誦起來了: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就這樣,第一個節目並結束了。

緊接著,第二個節目又開始了,第二個節目的名字叫做《天淨沙秋思》,又換一人朗誦,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最後說我們觀眾點評了,我們一一點評第一個節目好,所以第一個節目獲勝,活動結束了。

濃濃的鄉情 篇8

國一作文 ,674字

樹高千尺,落葉歸根。自古以來,“故鄉”都是心靈的寄託,心神的嚮往,返璞歸真,歸的亦是一份童真。

—題記

我的故鄉—縉雲,如似小橋流水人家,壞境優美,民風淳樸,是個美好的地方……

雲霧繚繞,山峰高聳,彷彿高出了天,穿過了雲,這便是我們這的一大特徵—鼎湖峰。

話說這鼎湖峰啊!甚是壯觀,高聳之雄偉,雖巨大,但不失優雅之美,頂尖雲霧朦朧,就好像給鼎湖峰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峰旁的高低樹木,俯仰生姿,樹與花相互映襯,花與草交融點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鼎湖峰前流淌這一條蜿蜒的好溪,溪上還有一座石板橋,就好像是好溪的一條灰黑的絲帶,凸顯好溪的“性感”,把好溪點綴的那麼婀娜多姿。水面上,漂浮這一隻只竹排,那真所謂是小小竹排畫中游啊。泛舟好溪,微風輕佛,竹排在溪上輕輕搖擺,好像躺在搖晃不定的搖籃之中。柔柔陽光的沐浴及清清湖水的滋潤,不時還有魚兒躍出水面,會讓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愜意……

累了,困了,倦了……可別忘了品嚐我們的特產—縉雲燒餅。

外皮透著金黃,上邊灑落著絲絲芝麻,就像孩子的臉上跳躍著幾顆調皮的的小豆豆。在燒餅還冒著熱氣時,趕緊咬上一口,嗯,香!太香了!皮薄餡多,外脆裡儒,裡面的肉還泛著點點有光呢……想著,幻著,口水直流。

燒餅,簡直是百吃不厭,就好比是皇上的御膳,人間的極品,包您吃的停不下嘴。……

故鄉,是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兒女,形成了一方風俗。

故鄉,它是我們落葉歸根的土地,我們之間,就著說不清的關係,就好比血脈相連。

故鄉,無論我們身處何處,你的濃濃深意,我們永遠不會忘卻。

濃濃的鄉情 篇9

國二作文 ,72字
濃濃的鄉情作文1000字https://wWw.ZuoWen8.com/a/495788.html

濃濃的鄉情 篇10

國一作文 ,546字

清明到了,看著大家一個個都回去掃墓,只感到心中有無數愁緒。在這樣一個細雨綿綿的清明,我只能悶坐在家中。聽窗外細細的雨。我的故鄉離這兒是很遠的,她在湖南,在那座令我魂牽夢縈的青山上。那千里之遙,並不是很快就可以趕回去的。那十幾個小時的跋涉,成了我與故鄉之間的一堵牆,我在這頭,她在那頭。聽說那一天的家鄉也下起了雨;聽說家門口那棵小樹又抽出了新芽;聽說門外大片大片的山茶林,又變得鬱鬱蔥蔥,聽說……我對故鄉的記憶,似乎只停留在每個寒暑假。故鄉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是鐫刻在心頭最美好的文字,令我時常在午夜夢迴時想起,想起那些令我懷念至今的時光。“啪嗒,啪嗒”雨變大,似是低低的哀鳴。你也在為那些隻身在外的遊子而感到悲傷吧?此時,那故鄉到雨,是否也在傷感?雨滴孤獨的穿過每一片葉,打過每一朵花,看過無數風景,卻再也回不到曾經的那朵雲。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那思念如綿綿的春水,從我的心頭,連到故鄉。從我記事起,就沒有給已逝去的長輩們掃過一次墓,我多想伸出手,輕輕拂掉那石碑上沉積了一年多的塵埃啊!心中的那一道道結,都是思鄉的結!那一根根絲線,都連線著故鄉!我想生出一對羽翼,遨翔到天際,飛到那頭去見你!

故鄉!我心頭的白月光!雨漸漸小了,但我的鄉情卻愈加濃烈!

故鄉!故鄉!

濃濃的故鄉情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3字

我的故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川流不息的小河;有高聳入雲的大山;還有種著香甜可口的葡萄,小雞小鴨子們嬉戲、追逐、打鬧的葡萄園。

秋天的故鄉是豐收在望的。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潺潺地繞著村莊流淌著,小魚、小蝦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岸邊的楊柳樹隨風舞蹈,和煦的陽光照在楊柳樹上,倒映在小河上,好似一名貌美如花的女子,正照著鏡子,欣賞自己的美麗。柔和的陽光照在小河上,波光粼粼,漂亮極了!遠遠望去,那直插雲霄的高山,威武高大,站在山頂上,崎嶇陡峭,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我最喜歡的還是摘葡萄了。拿上一把剪刀,走進葡萄園,就開始摘起葡萄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裝著塑料袋的葡萄,白茫茫一片。我在媽媽的指導下輕輕的在塑料袋下面撕開一條縫,像偷竊者一樣瞧了瞧,喲,這一串長得不錯,那一顆顆珍珠般的葡萄,晶瑩剔透,光彩亮人。我拿起剪刀,輕輕一剪就把葡萄摘下來了,這時我卻看到有人一時心急,使勁地拽,卻始終拽不下來,反而把手皮摩下來了,一旁的人笑得合不攏嘴,有經驗的人在一邊指導:“你那樣拽是拽不下來的,用剪刀剪一下就好了。”回到屋裡,把葡萄洗乾淨,放嘴裡輕輕一咬,甜甜的軟軟的,好吃極了!

這就是我的故鄉,美麗的故鄉!

我對這裡充滿了喜愛。

濃濃的鄉情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757字

每當看到那一隻只黃澄澄的橘子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的那一片橘林來。

正值金秋,家鄉的橘子成熟了,那片橘林裡,映出了滿眼的橙色,一排排,一行行,一列列,頗為壯觀。那時,我跟班裡幾個要好的同學便隨著農民伯伯上山摘橘子。遠看,那片火紅火紅的橘林就是一道迷人的風景。近看,橘子好似一個個紅燈籠,看了就讓人饞得直流口水。走進橘林,我們便一手拎一個籮筐,一手拿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地剪了起來,不一會兒,籮筐裡就裝滿了一個個又大又黃的橘子。我們把裝滿橘子的大籮筐送去給果農伯伯,他們總是會笑眯眯地,熱情地說道:“要吃自個兒拿,甭客氣,自家種的!”說完,就會給我們挑出幾個他們認為肯定特甜的,又大又紅,而且還是薄皮的遞給我們:“吃吧,吃吧,這幾個保管很甜!”這個時候,我們也會接過橘子,像是要驗證似的,剝開就吃,還真是特別甜!吃完之後,我們就在林子裡打鬧起來。

最好玩、最有趣的是在橘子林裡捉迷藏。起初,男生藏,女生來找。男生有時躲在草垛中,有時躲在茂密的葉子下,我們仔細找總會找得到。“交換,我們來藏!”不知哪位女生提議。之後,我們女生開始躲,很多都藏在橘樹上,茂密的葉子把我們遮擋得嚴嚴實實的,不仔細找根本發現不了。男生們找了好一會兒,一個也沒找出來,洩氣了,“好了,不玩了,找不到你們,你們快出來吧!”我們個個都笑著從橘樹上跳了下來。“輸了的要學貓叫!”女生們起鬨道。男生們個個奶聲奶氣地“喵喵喵”叫了起來,我們都哈哈大笑,男生聽著自己的怪叫聲,也笑得前仰後合,笑聲一直迴盪在這片橘林裡。

多美的橘林,多美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橘林。

濃濃的鄉情 篇1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68字

今天上午語文課,我們開展了濃濃的鄉情口語交際活動。

這次活動,我感想很多。像我們這活動表現的優點有:一、有活動主持人和活動PPT;二、活動形式完整(先介紹這次活動,然後慢慢引入表演環節,家鄉美食分享,最後老師點評,很流暢。)三、積極報名參與表演。四、積極分享食品。上面四點做得很好,可以發揚光大。但下面幾點就做得不夠好。一、主持人對PPT內容不熟。二、表演內容有些沒有緊扣主題。三、一個節目準備開始時,觀眾們在舉著手搶吃的(上個節目由吃的),對錶演者不尊重。四、同學們分享自己帶的美食時,大家把手伸得老長老長搶美食。五、主持人宣佈分享美食環節開始時,同學們都在歡呼,發出的聲音太大了,因而吵到別的班級。六、表演者有些聲音太小了或因緊張,所以語速過快。

上面就是這個這次活動的優、缺點,總的來說,活動辦得很成功,繼續發揚光大哦!加油!

那一份濃濃的鄉情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9字

嘿!大家好!看到我的題目是不是就知道我下一句要說什麼呢?“你們的家鄉一定很美麗吧!”對了,就是這句,但我要加上一句“但一定沒有我的家鄉美麗!”雖然我已好久沒回到我的家鄉,但是那裡的一草一木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在家鄉的那段日子一直被我視如珍寶的放在心中……

那年暑假,我被媽媽送到了住在鄉下的大外婆家,讓我體驗鄉村的生活。我剛來十分高興,因為這裡有小貓小狗和我一起玩。漸漸地,天越來越熱了,這裡沒有空調,便去問大外婆:“外婆,我可不可以去游泳?”

“當然可以,”外婆笑著說,“但,你會游泳嗎?”

“肯定不會,所以,我要您陪我去!”我高興地說。

“你這孩子,走吧!”外婆假裝生氣地說。

游泳時,我在水裡慢慢地划著,生怕滑倒,這時,我不知道是誰推了我一把,害的我摔了個“狗啃泥”推我的人卻在旁邊哈哈大笑!我回頭一看,原來是鄰居家的小妮!我心想:既然她推了我,我把她打下水,外婆應該不會罵我!想罷,我立刻拉了她一把,她就摔倒水中,然後我們就廝打起來!要不是小妮的媽媽把她叫去吃飯了,估計我倆要打到天黑。

到了晚上,吃過晚飯,我和外婆去小妮家納涼。大人們在一旁聊天,我們小孩則在旁邊的竹林裡玩鬼抓人遊戲,小妮當鬼,她要數十個數。1。2。3……8。9。10她數完了,我立刻在她身後躲!

“詹瑞琪,我看到你了,你快出來!”小妮大聲說。

我心想:你看到了我,怎麼可能,我在你後面!十分鐘後,

“琪琪,回家了。”外婆大聲喊到,這時,我立刻從小妮後面走了出來,小妮被嚇壞了。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外婆家。但在家鄉的那一天,我永遠不會忘記。

臊子面,凝聚了故鄉濃濃的鄉情 篇15

國一作文 ,1083字

“臊子面是中國西北地區的傳統美食”,百度裡的頁面如是說。看到這,我不以為然地翻了個白眼,關上電腦。

不知為何,提起臊子面,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說:“啊,那是陝西著名的傳統美食。”其實不然。真正正宗的臊子面,只有在我的故鄉——寶雞才能吃到。

臊子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朝。相傳,在周朝國都周原旁有一條大河,叫做渭河,在今寶雞岐山縣。就在這渭河邊,住著一條十惡不赦的巨龍,作惡多端,百姓們苦不堪言。

有一天,忍無可忍的周武王帶著最精良的士兵和戰馬,屠殺了惡龍。因為有傳聞說吃了龍肉就可以長生不老,於是周武王決定讓全國的百姓都吃上龍肉,長生不老。可是,龍肉雖多,但人也多,就是每人一口也不夠分啊。

一個聰明的大臣就提出瞭解決方案:把龍肉切成小丁,和蔬菜一起煮成湯下麵條,每人吃一碗,就算吃不到肉,也能喝到湯啊。但是,又沒有那麼大的鍋,於是人們規定,吃到肉的不喝湯,把湯倒回鍋裡繼續煮,留給後面的人。

後來的臊子面,就是由龍肉面改變的,只不過把龍肉換成了陝西的特色臊子肉,不喝湯,把湯倒回鍋裡的習慣也一直保留了下來。

請不要小看臊子面,雖然它只是一碗麵,但是它可沒有那麼簡單。正宗臊子面的標準是九個字:面要“薄筋光”,湯要“煎稀汪”,味要“酸辣香”。要想做到這九點,沒有吃過正宗的臊子面,不瞭解寶雞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臊子面的配菜有五色。白的是豆腐,綠的是蒜苗,黃的是雞蛋,紅的是蘿蔔,黑的是木耳,再就是臊子肉和麵條。為什麼是五色而不是六色七色呢?這也是有講究的。中國古代文化裡,五臟六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養生就要養它們,五色配菜剛好對應五個器官,缺一不可。

因為岐山臊子面的名氣,漂泊在外的老陝們常常能找到陝西風味的餐廳,可是卻找不到熟悉的味道,哪怕廚師是正宗的寶雞人。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還是不正宗麼?到底哪裡不一樣呢?是水不一樣?還是麵粉不一樣?思考良久,我得出答案——是地方。

我們陝西人是戀家的。賈平凹是陝西人,他的《心跡》就講述了陝西的風土人情。路遙也是老陝之一,他曾說過:我的眼中充滿淚水,因為我深愛這片土地。由此可見,陝西人的戀家情結是非常濃烈的。

臊子面正不正宗,僅限於味道,如果是在故鄉,和家人一起,味道不一樣又有什麼關係呢?同樣的道理,就算吃到正宗的臊子面,但是人不在故鄉,味道一樣也不能帶來心裡的溫暖。

桌上的臊子面香氣撲鼻,濃濃的熱氣裡,我彷彿看到了我魂牽夢繞的故鄉。

濃濃故鄉情 篇16

國一作文 ,922字

人生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不會枯竭,更不會停止它前進的步伐。但無論其多麼的壯闊,都有它的源頭。人亦如此,無論他離家多遠,無論他多麼富有,永遠不能忘記的是生他養他的故鄉,我亦如此。

轉眼間,我離開故鄉幾年了,漸漸的,與故鄉的親人失去了聯絡,為了學業、為了所謂的前程,我不得不一次次放棄回故鄉的機會。

終於有一天,回故鄉的念頭在心底萌生,我要立即動身回到久別的故鄉去,一刻都不能停留。於是我拋開沉重的包袱,拋開所有的單詞和算術奔赴故鄉而去。

孤身一人坐在通往故鄉的公共汽車上,緊緊攥著的車票已被手心的汗水浸溼,而此時,我的心裡只有故鄉。

兩側是連綿不斷的山峰,偶爾看見幾處人影晃動,那是在山上勞作的我的鄉親嗎!一路上,熟悉的景色不停閃過眼前,彎曲的山路、無葉的枯枝、長不出多少莊稼的薄田……我與故鄉越來越近了。

幾個小時的車程終於結束了,我背起簡單的行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呼吸著故鄉清新甜潤的空氣緩緩而行,迎面,幾個背書包的孩子追逐著跑過,孩子們那燦爛的笑容彷彿把我帶到了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曾經的自己也是如此的無憂無慮,每天奔走於這條小路。和夥伴們一起放風箏、捉螞蚱、一起在小河間戲水。下雨時,泥濘的小路弄髒了鞋子和衣服,卻把書包高高舉過頭頂。年少的我記得媽媽和老師的教誨,順著這條小路就會走出大山,走到外面的世界。如今的我每天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裡,那裡高樓鱗次櫛比,那個世界繁華多彩,可在內心深處時時放不下的,依然是這貧瘠純樸的故鄉啊!

一股新米的香味撲面而來,終於回到家了。姥姥忙著給我端米盛菜,看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姥姥的臉早已笑成了一朵花。

吃過午飯,獨自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看鬱鬱蔥蔥的樹木、聽石間小溪潺潺水聲,掬一捧清泉,細細品味,故鄉的水如此甘甜,猶如故鄉純樸的人。午後的陽光,照在鄉親們黝黑的臉龐上,那一臉燦爛的笑容裡釋盡了所有的疲憊和辛勞,載滿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我純樸的鄉親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勞作、收穫,用自己的雙手耕耘著希望。

當太陽又一次從東方升起的時候,是我離別故鄉的時候,我又要回到那充滿競爭與壓力的大都市去。再見了故鄉,再見了我純樸的鄉親。

願故鄉越來越好!

我的濃濃鄉情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3字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家鄉。有的人認為自已出生哪裡,家鄉就在哪裡;還有的人認為自己的房子住在哪兒,哪兒就是家鄉。我的家鄉是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曆史的南宋古都,它的名字叫一一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提起杭州就不得不說到桂花了。在滿覺隴的一條小道兩旁,全都種滿了掛花,一到秋天,桂花就盛開了。那香味濃得就好像將你浸在桂花裡了,花香中還散著一股甜甜的味道,就好像花香裡還放了點蜂蜜。滿覺隴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小吃,只有在滿覺隴才能見到,這種小吃的名字叫桂花栗子羹,它是用晒乾了的桂花和煮得酥軟的板栗泥和在一起做成的一種透明的糊狀食物。羹用青瓷小碗裝著,碗上畫著幾朵桂花。每到秋天,我都會想起這種用青瓷人碗裝著的透明糊狀食物。

說完桂花,就不得不提起西湖了。宋代大詩人蘇軾在《飲湖上初晴雨後》中寫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在冬天來觀賞是最漂亮、美好的。下雪的時候湖面上會有一層白白的,湖邊椅子上會有一層厚厚的白雪,就連湖邊草叢也給自已坡了一件銀白色的大衣,頓時,西湖就像熟睡的仙子,十分安靜。

這就是我的家鄉杭州。一座歷史悠久的南宋古都,有美景,有美食,有我濃濃的鄉情。

濃濃故鄉情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9字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故鄉,永遠是一幀珍貴的水墨丹青畫,永遠是心靈依靠的溫馨港灣。

談及故鄉,真的有很多話要說,想說,我覺得男人的故鄉情結最濃!

身邊就有例子,我的大伯,1980年逃港去了香港,工作到去年才正式退休,一生工齡48年,走過山山水水,走過流年歲月,但他的晚年卻最想在故鄉度過,就靜靜地,平淡地度過。每年過春節我們一道回老家,外出走動時,大伯總是指著某個地方對我說:“這裡曾是一棵大大的橄欖樹,那裡是一片荔枝地。”他的記憶中故鄉從未變過,是那麼的親切,那一縷心頭縈繞的鄉思從不曾有半分的消減。

在老家吃飯時,大伯總是誇讚爺爺煮的粥特別稠,煲的湯特別香!家鄉的水清甜,家鄉的青菜新鮮……言語間對家鄉充滿了感恩!啊!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故鄉的雞啼、犬吠、蛙叫、蟬鳴都是歌!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故鄉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

我的先生,才四十歲,常想著退休了回老家生活,就這樣:一房,一院,一魚塘,一條狗,一塊田,自給自足,遠離塵世!像陶淵明那樣過著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平靜日子,從他的想法裡,我懂得:原來,不管故鄉是高樓林立,還是一馬平川,故鄉永遠是自己心中最美的原風景。

時光,老了容顏,厚了思念。很多時候,白日,望著天邊的雲,不由得吟唱《故鄉的雲》。

故鄉情 篇19

高二作文 ,1520字

汽車的轟鳴聲漸漸低沉下來,直至停歇。我朦朦朧朧地睜開眼,側首遠望,映入眼簾的皆是城市裡不曾見過的青山綠水,這兒便是我的家鄉。

車子才停下,奶奶邊拄著柺杖從屋內迎了出來。自從兩年前奶奶不慎摔斷了腿骨後,爸爸便把她送回了老家。一來是奶奶能有親人照料;二來也是老人在城市裡太寂寞了。爸爸和媽媽先下了車。即便爸爸不明說,我也知曉,他是很期待能回一趟老家的。這個恬靜的小村莊裡,載滿了太多他兒時的美好回憶。不止一次,我聽爸爸繪聲繪色地敘說著他童年的趣事,那些都是我不可想象的。爸爸會與玩伴們逃課溜到山溝溝上打鳥、捉蟲兒,回到學校面對老師的刁難全都對答如流,氣得老師們直瞪眼;也會光著膀子在溪水裡玩鬧嬉戲,順便撈魚;甚至還調皮地跳上一輛目的地不明的貨車,差點兒沒把爺爺奶奶給急死,每每談起這些回不去的曾經,爸爸的雙眼總是透著亮光,有著五分欣喜、兩分得意、還有三分我讀不透的眷戀與惆悵。

可於爸爸不同的是,我對回老家並不熱衷。偶爾行走于田間,看池塘晃著一片被夕陽鍍上的粼粼波光;不遠處鱗次櫛比的小瓦房群上的煙筒上升起的裊裊炊煙,竟橫生出一股不真實感。或許我的確置身於畫中,可卻無法在畫中找到歸屬感。也許對父輩而言,這裡是他們無論漂泊至何方,也會魂牽夢絮的鄉土。但對我而言,我不過是一位匆匆過客。

尚且記得這件小事。一個盛夏時節,家中飛進了一隻蟬,那“嗡嗡嗡”的聒噪之聲好不煩人。那時奶奶還在城中與我們同住,腿腳還算得上靈便,也不知怎麼的,竟讓她逮住了那傻不唧唧的蟬兒。緊接著,奶奶又掏出了根縫衣線,用其中的一端把蟬的腳給套上了。那可憐的小東西沒頭沒腦的四處亂竄,過了不一會兒又讓線給扯了回來,好不有趣!我在一旁看得直樂,便從奶奶手中接過了線頭。哪知沒過多久,那小東西竟然掙脫了束縛,嚇得我連線也不要,扭頭就跑。奶奶見我這幅狼狽樣兒,一邊笑著,一邊又逮住了蟬兒。待她再綁好後要遞給我玩時,我卻死活不肯了。還記得她因此說道:你爸爸小時候皮得很呢!哪有你這半分膽怯!

這樣一來,漂泊無定之感全無,有的只是恍然、有的只是頓悟。

曾聽說過,有這麼一種蝴蝶會在一定的的時節飛渡茫茫大海去到一個美麗的地方,第二年後又重返故土。由於蝴蝶的壽命只有短短几個月,因而當他們再度飛躍海洋時,已隔了整整四代。蝴蝶的子孫如此,但我與爸爸是如此不同。我不能理解他對家鄉的依戀與不捨,我甚至也不太清楚,這被稱為“家鄉”的地方,是否真為我的家鄉。

無獨有偶,臺灣作家席慕容對她的“原鄉”—蒙古,便有著旁人無法完全理解的熱愛。她出生於重慶,生於香港,此後又流離至臺灣,人過中年仍未踏上大草原一步。但在她的詩歌、散文作品中都浸澱著她濃濃的鄉愁。在去到她曾不遺餘力地讚美過數遍的故土後,她如是說:蒙古高原是我血脈裡遺傳幾千年的基因,我也特別珍惜。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草原的孩子,而蒙語是我回鄉的護照。

那些遷徙的候鳥,寒冬之時便南下渡冬;待北國春暖之時,又振翅離去。我想我就像那候鳥,往返于歸程與征程之間,竟失去了自己的故鄉!可真的是這樣嗎?我生於城市,長於城市。可每當被問及關於“故鄉”的問題時,我的心中都會有個小小的聲音在喊叫著:你不屬於這裡。那何為故鄉?王鼎鈞先生說得好:“故鄉是什麼?所有故鄉都是從異鄉演變而來的,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

能如此,更何況我們呢!原來故鄉的烙印早已滲入我的血肉、骨髓中不可分離!

此刻,我倚著車窗,沉入了我關於故鄉的混亂駁雜的印象中:灶頭燃著的柴火、溪水下綠得染了墨一般的水草、夜半的蛙聲蟲鳴。如顆顆明珠蹦進玉盤,錯亂無章。但這個念頭卻是越來越清晰,也還真應了北島的話:“是的,我們自以為與時俱進,其實在不斷後退,一直退到我們出發的地方”。

情濃槐花香 篇20

國三作文 ,757字

我出生于山東省萊蕪市。在萊蕪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有著許多特色美食,如金家羊湯、棋山炒雞、萊蕪燒餅、雪野魚頭等等。因為我小時候曾有一段在鄉下與爺爺奶奶朝夕相處的日子,所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以槐花為原料的食品。

又是一個槐花飄香的季節,一串串潔白的槐花綴滿枝頭,淡淡素雅的清香在空氣中瀰漫開來,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了在家鄉度過的美好時光,還有那鄉下的落日美景。

槐花生長在高而大的槐樹上,因此,採摘時需要用特製的鉤子。其實,這鉤子也無特別之處,還不就是在竹竿頂頭上綁上一根彎折而成的粗鐵條嘛!

記得那年春天,爺爺去摘槐花,我也嚷著要去。我去了,站在樹下,看太陽已跑到西面山頂上去了!陽光從樹縫裡灑下來,斑斑駁駁的,天是藍的,雲是白的,風是香的。我歡天喜地地將爺爺勾下來的槐花一串串撿起,放入奶奶編織的小籃子中。

回到家,奶奶將槐花洗淨,均勻地撒上些鹽,在麵糊裡攪拌好,讓麵糊把一朵朵槐花包裹起來,最後放在平底鍋裡煎。奶奶給我煎槐花餅,我站在奶奶旁邊看。我看見槐花餅逐漸成形,平底鍋裡的油“滋滋”地響著。槐花餅慢慢焦黃,奶奶迅速剷起出鍋。剛出鍋的槐花餅,油亮亮,黃燦燦的,真讓我饞得流出口水來。輕輕夾起一塊,細細咀嚼,慢慢品味,真是脣齒滿清香啊!

當然,用槐花製作的美食不僅有槐花餅,還有蒸槐花飯,油炸槐花串,槐花蜂蜜飲等等。

如今棲居於城市一角的我再也無法爬上槐樹的枝頭,或立於芳香撲鼻的槐花樹下,欣賞那鄉下的落日美景了。

那日,我獨自漫步在小區旁河岸邊的一棵槐花樹下,看到那槐花如一串串銀鈴掛在枝頭,我不禁讚歎道:不需要任何的裝飾,儼然就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清風徐來,把槐花獨特的香味送到我的鼻孔,深深吸一口氣,不禁心曠神怡,似乎所有的煩心事就此一掃而光。

又是一個槐花飄香的季節,家鄉的槐花又該是滿眼繁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