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山水間相關作文20篇

走在山水間 篇1

寫景作文 ,1370字

一片海,海中仙山縹緲

我旅遊的第一站是被古人稱為“海上第一仙山”的嶗山——“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沿著山間小路往上爬,初時並無奇特之處,山上翠樹碧草,比比皆是,鳥鳴陣陣,倒也愜意。但是,當我們到了一處巨石,清風徐來,回頭遠望,夏日裡最美的景色,毫無保留地鋪天蓋地而來。只見,不遠處,一片蔚藍朦朧之海,就那樣柔情依依與你對視。我想,此時此刻,一定是有一位仙女存在,她把海變得這麼藍,這麼軟,這麼與我心心相惜。而此時,我看著海,沐著風,吃著甜甜的山果,再也不想移動半分。我們在此逗留歇息,毫無疑問,夏日的炎熱和疲憊一掃而光。

繼續上行,太平宮,莊嚴素雅;壽字峰,鮮紅壽字,吉祥如意。當我們到達天苑之處,才真正領略到嶗山被稱為“天下第一仙山”的獨到之處。可謂心曠神怡,美不勝收。處於這樣的山頂,海風自遠處不請自來,風裡夾雜著清氧之氣,頭頂的藍天白雲似乎也浸潤了水汽,可以說,那一刻,我不是神仙,誰是神仙呢?

說到嶗山,山中有海,海中含山,山中還存道。這正是他最特別的地方,所以,在這樣的山中游行,不由自主就會感受到一種仙風道骨的味道。身心安然,再加上天地滋養,實在是一處消暑的好去處。

從山上下來,我們乘坐索道,開始的忐忑消失之後,我們也欣賞到了嶗山的別樣風采,到達山底後,很快,我就朝大海跑去。大海向我衝來,我對大海說:“來吧,大海。”我們便無比親密地擁抱在一起。海灘上,我撿到了大海贈送給我的禮物,美麗的貝殼。我用沙子為大海堆了一座城堡,希望美人魚可以有更合心意的住所,於是,我把燦爛奪目的貝殼也安裝在上面。

這是一場難忘的旅行,我呼吸著山,沐浴著海,感受著山海的靈氣,回想起來,心中陣陣漣漪。

一座城,城中靈秀斐然

我旅遊的第二站——聊齋城。我想,那一天,我是做了一隻山間的小狐狸,我秀氣的眉眼正應了這座城的神祕。

很早我就對神狐鬼感測興趣,所以,那天,爸爸說帶我去聊齋城的時候,別提我多高興了。一圈轉下來,我對蒲松齡和聊齋城有了新的認識。

城中奇異假山,座座仙姿卓然。城中名人題字,個個意蘊深厚。城中亭臺處處,每一處,皆有故事縈繞。於是,那些仙,那些靈,那些狐,都彷彿環繞在我的周圍,我在故事中行走,故事在我的心中烙印。

聊齋城,碧樹參天,如果城中無靈氣,怎會每一棵樹都青翠水嫩。城中,水汽濛濛,仙氣飄飄,如果,城中無靈氣,我的心怎會也跟著縹緲。

一條街,街上古香古色

旅遊第三站——青州古街。幸運的是去的早,古街的韻味才那麼深入我心。

去青州古街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是人山人海,除了小吃和熱鬧,他並沒有給我留下別的印象。幸運的是,這一次,去的早,古街在晨光裡,把它陳釀的味道展現在我的面前。隨處可見的木板門,紅對聯,古城牆,青石街。在這樣的街道上行走,彷彿穿越了歷史,心靈也古樸起來,一切事物顯得那麼安寧、和諧。媽媽給妹妹買了村民自制的麵食,醇香的麵粉味,無摻雜,妹妹竟是從頭啃到尾。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一切都像回到了久遠的時光。

2019年的旅遊足跡,讓我越發愛上了旅行,去別樣的地方,看別樣的風景,這樣的經歷讓人開懷、讓人成長……

行走在山水間 篇2

國三作文 ,594字

山,沉著穩重,很是坦然;水,細膩從流,很是從容;山中流淌著水,水中倒映著山。這是一個動靜結合的景色,總會發出無比美妙的旋律,蘊含著人生的真諦。我遊走在山水之中,聆聽著山水間的話語,感悟人生的真諦。

水自豪地對山說:“我有一顆毅力堅強的心,勇往直前,不怕任何阻礙。即使有石頭堵住我的去路,我也不言放棄。總會繞過它,或者積存實力,有朝一日躍過它,朝我的方向毅然地走去。中間雖有無數的坎坷、有無數的障礙,但我始終相信會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於是,一條小河走過無數高低後,終於到達了它所向往的大海。

山高傲地回答到:“那我更像人生了。我的姿態總是連綿起伏,有高峰更有低谷,正如人生的沉沉浮浮。每個奮鬥的過程中都懷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抱負。攀登人生的高峰是艱苦的,而下坡路卻很容易走。許多人連屬於自己的高峰還沒登上,就放棄退縮了。而攀上高峰的人眺望遠方,又發現一山更比一山高,無限風光在險峰。”

誠然,連綿起伏的山姿態不一,每座山都有屬於它的山頂,每個山頂的風景都不一樣。

我恍然大悟,世事彎彎曲曲水,人生重重疊疊山。熱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後才能拾掇困苦艱難後的從容、挫折後的不屈、失意後的坦然、勝利後的淡定。

鳥聲歡叫著,潺潺流水敲擊著卵石,我告別了山水。山還是原來的高山,水還是原來的流水,而我不再是那個我。

愛在山水間 篇3

國三作文 ,730字

愛,不會因為時光而慢慢消逝,正如山水,不會因為時間而被消磨。相反,厚重的歲月給山水帶來的是與日俱增的沉穩、智慧與安寧,正因如此,愛才會隨時光越來越濃。

弄一葉扁舟,撐一篙濤浪。站在這水墨山水前,一切似乎淡然平靜。仿若人間仙境佳處,牽得魂魄痴迷;嵐山處如晨曦時淺淺淡淡、一片生機,又如黃昏時的焦濃。望雲煙交疊,乍合乍離,或聚或散,似嬉似戲,似玩鬧,似遊行,好不安然也。然而,驟風吹過,急雨松石濺瀑,這些都緊緊扣住我的心絃。陶醉,更是愛啊!

若不是親身去體驗,又怎能真正理解畫之壯美和奇嘆。曾一度要登高山、臨深澗。終於可以實現,心中百般激動呢。

踏著青石板慢慢登上高山,天邊灑下的幾縷晨光,與草尖上滾動的寒露相遇,閃爍著一種無比奇異的光。沒有力氣再走了,那便停在這山腰處。一心為登不到高處而遺憾,卻不想不經意間的一瞥,讓遺憾瞬間煙消雲散。山依偎著水,水映照著山,靜靜的和諧,淡淡的孤寂。閒散的心境慢慢地把歲月懷念,靜靜如水,淡淡如山。輕輕靠在路邊的山石上,嘴角微微勾起,你說,這樣的山水怎能叫人不愛!日色漸近黃昏,突然從夢中驚醒,呵,還在山石上小憩了一會。下山,夕陽映照在水面上的光讓我微微眯眼,遠近交錯的山水如動人心絃的長幅畫卷。悠久的年代和茁壯的力量相結合,透出一片莊嚴。站在山腳下時。已然是潮溼的夜幕,就像墨汁一樣濃。

君子愛山水,渴慕閒雲野鶴、林泉山石的逍遙瀟灑。將愛融入山的高大堅韌,把愛化在水的柔弱靈透。

提起筆,記憶隨筆墨展現在紙中。落下最後一筆,我淡淡地笑了。不似以往的山水,更多的,是一份寧靜與和諧,更多的,是融在其中的愛。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

山,沉穩,敦厚;水,靈動,聰慧。山與水的性格互補造就了世界生命的美麗,愛的存在,讓美麗更靈動!

美在山水之間 篇4

國二作文 ,963字

湛藍的天空悠悠地飄來幾朵白雲,清澈的水裡交織著歡樂的魚兒,翠色的山峰整齊地排列著如同著綠裝的軍人。這一切,真的很美,很美。

山泉的潺潺之音,洗滌著心靈的舊跡與塵埃。微風吹過海面的聲音,激發了求索者狂野的信念與鬥志。“叮鈴鈴—”劃破了沉寂的大地,載入最古老的史冊之中,她永恆不息。

屹立的山峰,宛如雄姿勃發的壯年,有直衝雲霄之勢!大自然的力量無法用牛頓的常規定律來衡量,但它的壯闊絕對可以用“精美的圖畫,最美的肖像”來形容。

流動的水,總是清澈且靈秀的,“透明”是再好不過的修飾語。靈動的身軀在蜿蜒的小道上活動自如,連蛇也遜色了幾分。輕輕地衝刷不乾淨的石子,慢慢孵化出了漂亮的鵝卵石。可是,鵝卵石與水相比,它只能用“漂亮”來形容,僅此而已。

雲朵在天空中飄乎不定,似在對山、水的美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之後,究竟去哪卻又不得而知。山之美、水之美,實在不是可以輕易辨別出來的。湛藍的天,是他們的生母養母,各自都繼承了其母的優點,可以說,平分秋色。各自的美,來自其最深處的氣魄,而並非僅是視覺上的感受。

鮮花仰起她羞澀的臉頰,那是她對“峻”山的仰慕,但那終究只是個虛榮,僅是一個幻象。鮮花沒有樹苗的志向,樹苗的一生都在為“成長”而拼搏,而鮮花只因對嬌豔的貪慕而失去了與“峻”山永存的機會。

山之美,不在於樹木與嫩草對他的裝飾,而在於它峻峭之模樣。那挺拔的英姿,射出令人敬畏的氣魄—縱使突兀的山亦有此氣勢。山的高度,就是我衡量山之美的標準。縱然是擁有參天大樹的小丘,我不會因樹而睹之如高山峻嶺。小丘就是小丘,無法改變,只有經過漫長的歷練,或難或險,還有大地的孕育,“小丘”才會“成長”為“大山”。美也隨之一起孕育出了。

水之美,不在於透過她所看到的鵝卵石有多漂亮,而在於她清明靈秀的本身。順著小道蜿蜒而下,還不忘在寂靜的路途中奏出“生命之曲”。我總覺得潭水固然清澈,但不及小溪那般靈秀。是的,一潭死水,靜謐得,不,應該是幽寂得讓人發寒。最終,那本該是靈秀的身軀在潭中自我腐爛。說小溪之靈秀,倒不如說她“靈動”,正因“流動”而有“活力”,才會“靈”。任何生命都是“川流不息”的,否則就變成了滅亡而悄然離去了。

白雲悠悠地從頭頂飄過,歡樂的魚兒劃出了視線,山尖的高度開闊了我的視野,水之潺潺流入了我的心間,美在山水之間。

走在山間的小路上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8字

我喜歡漫步山林,喜歡在一叢叢綠蔭,一片片流水間寄出心中的煩惱,徹徹底底地放鬆,徹徹底底地解脫。在十二歲這樣最美的時光裡,行走於祖國的大好河山間,去欣賞世間的瑰麗絢爛,便是我最大的享受了。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青山綠水,雖是熟悉的景緻,但那份雀躍與歡喜卻是怎麼也掩不住。春雨剛過,山林顯得格外空曠,幾聲鳥啼便會引起一陣迴響。幾支竹筍正在拔節生長,空氣也顯得格外清新。我與幾個朋友並肩而行,站在青草叢中,竟是難得的舒適安閒。

也不知為何,泉聲忽起,丁丁冬冬得也不甚刺耳。循聲望去,果是“曲徑通幽”。沿著櫻樹下那條小道緩步前行,不多時,一潭清澈而又幽深的潭水便映入眼簾。

“我們來打水仗吧!”不知是誰提議。但她話未說完,清涼的泉水便從她頸間滑落。在這樣幽深的密林中,我們笑著,鬧著,隨著嘩嘩的潑水聲,我們你來我往,泉水淋在身上,按理說該覺著春寒料峭,但此時卻是說不出的快活,連身上也覺得暖融融的。

“來!快來!”“戰爭”忽轉激烈,我們的歡呼聲,驚叫聲以及笑罵聲充斥著森林。我們毫無顧忌地打鬧著,湖水泛起一陣陣漣漪,便如此時我們心中春風般盪漾。小蝌蚪在我們腳邊嬉戲遊鬧著,一縷陽光射下來,透過薄薄的葉縫,照亮了我們的臉頰,照亮了我們嘴角那抹如陽光般炙熱明亮的笑。

或許不久,這片林子又將恢復平靜,但只有那潺潺流動的溪水會記住在一個燦霞滿天的初春時光裡,有一群少女曾在這裡歡騰過,玩鬧過。

足不出戶,走遍山水——讀《徐霞客遊記》有感 篇6

讀後感 ,969字

《徐霞客遊記》是作者用30多年的旅行考察得來的真實紅記錄,內容十分豐富、廣泛。它首先是一部地理著作,在作者筆下,祖國的錦繡河山和萬千奇景被描繪得如詩如畫、栩栩如生。他寫靜態,清新秀麗;寫動態,千變萬化;寫水,或碧波盪漾,或水清石寒,令人心曠神怡;寫山,或峻險幽奇,或巍峨雄壯,令人目不暇接;寫洞,或玲瓏剔透,或乳柱繽紛,令人眼花繚亂。如此寫景,美不勝言!真摯的情感,細膩的刻畫,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部書除了從地理知識方面開拓了我的視野,還從文學的角度讓我沉迷其中。書中對自然景觀的描寫非常精彩,給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描寫天台山山洞外的一句話:“洞外,左有兩巖,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於上,恰與左巖相對,可稱奇絕。”這段話把洞外石壁的高聳之奇寫得氣勢非凡。運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地將“石筍”“青松紫蕊”等詞寫出了石頭的形態。這段話語言清新樸素,精煉準確,把景色的美帶給了讀者……

在讀書的時候,除了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書中的情節與內容,我還喜歡從考察作者與寫作背景方面來對書本作更加深入地瞭解。有時候,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一些創作故事更能吸引我的注意,也讓我對作者本身有更深的瞭解,對書中的內容有更透徹的體會。在作者創作《徐霞客遊記》時,當朝政治日益敗壞,宦官、權臣操縱朝政,政治黑暗,人民反抗朝廷的事情不斷髮生,面臨這種國事日非的形勢,一些知識分子發出改革弊政的呼聲。所以,從書中,我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景色,還可以感受到作者愛憎分明,一生不與貪官汙吏為伍的高潔情操。他同情那些被迫害的東林黨人,敢於與他們交友。他疾惡如仇、剛正不阿的高尚情懷讓我對這樣的作家和他的作品更為嚮往。

徐霞客在漫長的的旅途中,為了考察得更準確,大都徒步前行。常常披星戴月,風餐露宿,面臨險阻,他都以堅強的鬥志去克服。惡劣的生活條件與長期處於疲乏狀態的身體都無法阻止他每天堅持記錄旅途經歷及心得體會,而正是這些長期困頓中的不辭勞苦才得以產出如此瑰麗的文化財富。徐霞客以其科學的態度和驚人的毅力,用敏銳的觀察和生動的文筆寫就這部享有盛名的傳世之作—《徐霞客遊記》。

今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因為,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能夠沿著徐霞客的足跡遍遊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希望有你,和我一樣熱愛閱讀的人,懷揣著這份夢想與我一起同行。

站在山水環繞的門口 篇7

高一作文 ,913字

一粒沙子就是一個世界,一滴露珠能夠反射出太陽的光輝,而被山水環繞的那扇門則是造就永恆生活的特寫……

—題記

父愛是山,母愛是水,我站在山水環繞的門口,盡情享受山水給予我的幸福。

曾不知幾何時,我成為了一個懵懂任性的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的疼愛,並把他們的付出當成了理所當然。所以,在不經意間,我忽略了太多太多……每天我放學回家時,父母忙碌的身影穿梭於廚房,臉上寫滿的溫馨和愛意;在我溫習功課時,隔壁父母房間裡的電視幾乎被調成了靜音;每次在我離開家來學校時,村頭的那個身影被夕陽拉得好長好長,那份思念扯得好遠好遠……然而如今每次放假回家,才深深體會到原來站在山水環繞的門口是如此地幸福。

小學時,我的成績特差,上課經常走神,考試總是不及格。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一次數學課上,因對一道簡單的解答題無從下手,而被數學老師戴上了“呆腦子”這一頭銜。那一刻,同學們的取笑聲在我耳邊迴旋,幼小的心靈差點崩潰。可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父母從來不把“不打不成器”奉為圭臬,更不以“高壓”作為“殺手鐗”,而是從不間歇,給我打氣與灌注信心。此時的我是如此地慶幸,只因我站在山水環繞的門口。

臨近中考時,我發現爸爸愛上了看書,媽媽愛上了泡茶。那些天晚上,爸爸一直拿著一本小說在看,而我則是坐在旁邊學習。但過了好幾天,我發現爸爸看的那本小說還是原先的那本,並且一直是那幾頁,有時爸爸拿著書就睡著了。此時,我才明白原來爸爸不愛看書,他只是想陪我,陪我一起為中考奮戰罷了。而媽媽則是每天晚上準會端來一杯熱騰騰的香茶,好讓我舒緩壓力,放鬆心情。此時的我是如此地幸福,只因我站在山水環繞的門口。

如今步入了高中的學習生涯,開始了新的學習征程。因初中時的學習基礎不是很牢固,加上思維和反應不是很敏捷,面對高中的九門學科,不免得有些不適應,學習起來也有些不知所措,手忙腳亂。而父母雖然沒有淵博的知識,也不能為我解決學習中所有的煩惱,但他們還是不忘時常與我談談心、聊聊天,哪怕沒有什麼美麗生動的修飾語,也沒有什麼深刻的人生哲理。此時的我又是如此地舒心,只因我站在山水環繞的門口。

如山的父愛,如水的母愛,我站在山水環繞的門口,盡覽山水這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醉在山水 篇8

國二作文 ,689字

“去留無意,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看破塵土功名,自甘隱匿山水,棲身草廬。閒時空對皓月,品悟山水之間,觀浮萍飄蕩於清泉石上,自是何許悠閒灑脫。

憶當年,逐鹿中原,多少人夢碎戰火,多少功名浮沉盡作南柯一夢,多少聲長嘆付之於烽火之中。又有多少人皈依自然,任山水將自己掩藏。皓月當空,敘古暢今,幾壺濁酒,又與夢中人論起了誰主沉浮?

醉在山水,醉在畫意。盛景處,自是百般意境。潭前樹影,又響起了誰的瑤琴?燭幽花屏,又蕩起了誰的清影。一輪皓月,可有與人共賞之時?峰極之處,天高雲淡,觀世事瞭如雲煙。

“肯與臨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未嘗沒有超然世上者,何其灑脫。而今月下孤影,待到煙火清涼。一把素琴,撥弄了多少個春秋,道破了多少悲歡。他鄉,是否也有人棲身山水,獨對明月?

賦笛一曲,群山與之共鳴,鳥獸為之增色。山水之間,避隱之處,何人能及?江南煙雨,又見誰家痴盼。桃花兩朵,幾世浮沉悲歡?看梨花雨落青石灘。

聽,禪門裡滌盪心靈的經文。尋,一路幽徑踏碎時光;看,櫻花旖旎於心上。三五琴絃,撩撥了那人痴纏。半世春秋,奏進了離殤委婉。歲月無痕,與誰同醉在這暮色蒼茫的山水裡。

氤氳裡,飛過幾點昏鴉;斷橋下,殘雪留不住冰掛。往事隨風,寂寥了誰人再無牽掛。待那雲海四起時,誰人共賞?觀明月,何人對飲於霜落之時。

燈下閒讀,紅袖添香。又憶十年寒窗,是否還有那時年少輕狂?湖畔桃花外,油紙傘下是否還有伊人吟詩對答?了卻塵中事,得來自安閒。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山水之間,來去悠然,清影所至,琴聲委婉。山水之間,誰人又醉在那份安閒悠然……

書寫于山水間的人 篇9

國三作文 ,1007字

清晨,湖面波光粼粼,四周的群山環繞著西湖。在湖邊,古木參天,樹下,湖邊公園裡的方磚如同寫書法的田字格,顯得無比工整。

然而,此時這些格子上出現了一個個的字。如果,這些不斷被遊客腳踩的方磚有知覺的話,它一定會為此而感到奇怪。原來,這些字是由一位鶴髮童顏的地書愛好者寫就的。只見他頭戴一頂鴨舌帽,穿著一件白襯衫,衣著再平淡不過了。但是,卻見他右手拿著一支足足有三尺長的大筆,筆桿部分是金屬做的,筆頭卻是一塊已經變得皺巴巴的海綿,左手則提著一個用繩子吊著的盛滿水的水桶。這下,他的回頭率一定是百分百的。

他寫字的本領十分高。只見他嫻熟地把筆往水桶中一插,等筆頭蘸飽了水,就提起筆開始在地上寫字。他拿筆的姿勢卻與我們平時握筆的姿勢不同,更像是拿著一把勺子。當他從容不迫地寫下去時,彷彿進入了無我之境,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如同空氣。只見他筆下一橫一豎都雄勁有力,飽蘸了水的筆在地上如同變魔術一般。水寫在方磚上如同墨水寫在白色宣紙上一樣,顯得十分雅緻。一撇一捺就如行雲流水,一個個如同藝術品的字,在他的筆尖一一綻放。不管是因為地書藝術太有魅力,還是那地書工具太引人注意,他彷彿是一塊吸引力超強的磁鐵,周圍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不僅他自己沉浸在地書藝術中,連周圍的遊客也一起沉醉其中。他還越寫越起勁,一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蒼龍……”讓大家都熱血沸騰起來。但是,他才寫到“蒼”字,“龍”卻遲遲不見出來,難道“龍”他不會寫?這下,他可就露餡了。但是,他毫不手足無措,似乎什麼也沒發生,悠哉悠哉地走開了。正當大家都感到十分疑惑:他怎麼這麼不負責任?卻見他走到湖邊,裝滿了一桶水,原來,西湖就是他巨大的墨池。只見他又信步走了回來,顯得格外神清氣爽,隨後他龍飛鳳舞地把“龍”寫了上去,邊上懂和不懂地書藝術的人都交口稱讚。

這時又有幾個人不約而同地走了過來,一看地上的字就和那位寫字的書法家攀談起來。一位北方漢子說:“您這個字力道十足。”接著另一位江南女子說道:“這個字也寫得十分耐看。”“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我聽說剛才那位寫字的老者已經九十多歲了,是書法家協會的資深會員。他在這裡堅持寫了幾十個寒暑,怪不得他的一筆一畫,都如此讓人陶醉。這些都是他在這裡數十載練就的本事。

朝陽下,人群中,伴著徐徐的清風,那位精神矍鑠老先生依然談笑風生。望著他的背影我不由得感慨萬千,像他這樣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又有恆心的人,必將推動地書藝術的發展!

行走在消逝間 篇10

國三作文 ,945字

什麼東西消逝了?其實我走過的每一個腳印都是一場默默的消逝。這些東西,可以說“已逝”,也可以說“仍存”。而我的生命本身,便是一個歷程,一次永不消逝的消逝。

夕陽照在故鄉的小路上,魚鱗般的柏油馬路反射出一束刺眼的光,射進返鄉的遊子的眼中,無疑像一把溫柔的箭,損傷最小,疼痛最深。路邊的雜草中夾著些許有色的小花,卻是一派稀稀落落的破敗樣子,儘管表面上一切井井有條。

我騎在單車上,背上靠著熟睡的外婆,她雙手環在我的腰上,我來帶他回家,看看以前的老房子。

一恍惚,柏油馬路漸漸變得模糊,好像變成了泥濘窄道,滿地碎石嵌在泥中。兩旁,是前弓著的矮矮的花叢、草兒。各樣的深綠淺綠,還有偶爾爬上手背的小蟲。外婆還年輕,她腦後扎著一串的油亮的大麻辮,拉著我肉嫩的小手,走在路上,帶我去識這些無名的花。她的手穿梭在偶爾投在葉子間的陽光中,時時摘下一朵我喜歡的花,插在鬢間,然後抱著我開心地轉著圈。夕陽照在她的發間,黑黑的髮絲掠過我的手心,癢絲絲的。

我想著,呆愣愣地剎下了車。眼前的幻境漸漸淡去,回憶像拉開的皮筋,在現實露出爪牙之時,重重反彈在思念者的脆弱的神經末梢。外婆人靠在我的背上,我輕輕轉過頭,又是這個夕陽,萬年亙古不變的太陽,照在她的身上,她的鬢間露出衰老的樣子,愛笑的眼角長出深深的褶皺,昔日大大的辮子,變成了齊齊的短髮,手背生出猙獰的青筋就像梗出地面的樹根。

我閉上眼睛,迎著陽光緩緩騎著,感到身邊的物是人非—鄉間的路沒了,花沒了,手背上的小蟲沒了,外婆老了,我長大的村落遷了。這些都隨著我的長大,消散在了鄉間的泥濘小路上,卻又深深烙進我的心中,任憑思念的火越燒越旺。

倏地,外婆的額頭離開了我的背,我恍然一愣,忙走下車來,牽住她的手。她笑著,看著舊時的山,腳下的路,她問我:“回家了?”我看著她,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轉向太陽落山的方向:“別急,就快到了。”

我拉著她的手,行走在已逝的鄉間小路上,迎著夕陽。至少,儘管我牽著你的手,我變了,你變了,肌膚的樣子變了,夕陽還是沒變,那萬年亙古不變的太陽。行走在消逝中,願我們一老一少能夠走回那個花草載途的夕陽。若不能,這樣,也好。

也許那些已逝的東西,更適合放在心中,藏在林間的風中。而那路上的行人、歸途的遊子、返鄉的旅者,行走在消逝間……